?

現代教育技術助力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2012-07-03 02:18張玉紅
中國教育信息化 2012年18期
關鍵詞:技術手段正方體長方體

張玉紅

(泗陽縣眾興實驗小學,江蘇宿遷223700)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已逐漸普及,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制作的多媒體課件集文字、圖像、聲音、動畫等功能于一體,不受時空限制,直觀、形象、生動。將現代教育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融為一體,有利于優化課堂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突破教學重點與難點,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

一、優化課堂教學模式

傳統的課堂教學,教師的教學基本上都是通過口頭表達來進行組織的,難以展現生活的情境、激起學生的興趣。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則可以極大優化課堂教學模式:

一是優化“教”的模式。傳統的課堂“教”的模式,由于受技術條件的限制,教師傳授知識主要以講授為主,數學中大量的抽象概念和知識有時難以用語言和文字表達清楚,讓許多學生感到數學難學?,F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則可以通過模擬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把某種抽象的數學知識通過計算機形象地展示給學生,從而幫助學生接受、消化、靈活運用相關知識;同時可以通過創設課堂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

二是優化“學”的模式。傳統的學生“學”的模式,學生以接受教師的講解、完成書本練習為主,學生的學習是被動的,接觸的知識面是狹窄的?,F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則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到真實的情境中去體驗、去感受,經歷數學知識的構建過程,達到對數學知識的徹底理解。還可以引導學生在網絡環境下自主學習,通過互聯網獲取在課堂上、課本中很難得到的自己所需的知識,最大限度拓寬知識面。

三是優化“練”的模式。傳統的學生“練”的模式,學生以完成教師布置的紙質練習為主,形式單一,效率不高。通過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教師可以在網絡環境下針對有差異的學生及時給予不同層次的練習和指導,通過計算機提供習題和記錄學生的問題回答情況,便于師生和生生之間互相交流、學習,互相指導,改進學習方法,從而達到對知識的學習。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生獲取知識、拓寬眼界、豐富心理活動的最主要的推動力。教師在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將所受知識通過文字、圖像、動畫、聲音等形式進行展示,能夠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產生心理需求,進而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在教學《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計算》一課時,由于學生缺乏空間想象能力,學生對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公式的推導有一定難度。為了克服這一困難,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對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累加成的正方體或長方體拆解過程進行演示,讓學生對物體體積有個直觀印象,然后再讓學生任意取出幾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在小組里合作擺出一個長方體,邊擺邊想:你們是怎么擺的?擺出的長方體體積是多少?每排個數、排數、層數相當于長方體的什么?因為每一個小正方體的棱長是1厘米,所以,每排擺幾個小正方體,長正好是幾厘米;擺幾排,寬正好是幾厘米;擺幾層,高也正好是幾厘米。學生擺完之后,教師再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其他實例,鞏固學生實驗成果,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更有利于學生悟出長方體的體積與長、寬、高的關系,學生在認識數學、理解數學的過程中更好地發展認知水平,提高了學習能力。

三、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傳統的教學往往在突破教學難點問題上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即使如此,學生有時仍然感觸不深,易產生疲勞感甚至厭煩情緒?,F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可以把抽象的知識點通過形、聲、情、意形象化,讓學生直接感知和理解教學內容,從而達到突出教學重點、化解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目的。在教學《圓的面積》時,學生對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不易理解。教師可以首先讓學生觀看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讓學生利用遷移規律領悟到圓面積的推導方法。

接著讓學生觀看多媒體演示:

圓分成8等份,拼成近似的平行四邊形;(見圖1)

分成16等份,拼成近似的平行四邊形;(見圖2)

再分成32等份,拼成近似的長方形。(見圖3)

引導學生思考:

分的份數與所拼圖形有何關系?(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就會越接近于長方形。)

原來的圖形與所拼圖形之間什么變了,什么沒變?(形狀雖變了,但面積沒變。)

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圓的哪部分?(相當于圓周長的一半。)

長方形的寬相當于圓的哪部分?(相當于圓的半徑。)

結合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總結:因為拼成的長方形的面積與圓的面積相等,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圓周長的一半,寬相當于半徑,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所以圓的面積=周長的一半×半徑

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發揮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優勢,利用動態展示圓的面積公式推導過程,使抽象化為具體,化難為易,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四、避免進入應用誤區

不容否認,現代教育技術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但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還要處理好傳統教學手段的運用與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二者之間的關系,避免進入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上的一些誤區:

一是處理好“用”與“不用”的關系。評價一堂課的優劣,主要看有沒有以先進的教育思想作指導、效果怎么樣、教學目標是否實現、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情況等,不是所有的課堂教學內容都需要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需要則用,不需要則堅決不用,切忌搞形式主義。

二是處理好用的“多”與“少”之間的關系。課堂上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并非用得越多越好,使用常規手段,學生較容易理解接受的就不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要有明確的教學目的,用多用少,關鍵看是否有利于教學重點的突出和教學難點的突破,是否有助于“減負提質”,決不能為使用而使用。

三是不要淡化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及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少數教師在使用多媒體課件時,課堂教學節奏按照課件設計的程序來進行,不能有一絲一毫的錯步,完全忽視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師生之間的互動變成 “生-機”之間的互動,這樣的設計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四是避免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表現形式的花哨。圖像、聲音、動畫的設置一定要服務于教學目標的實現,不要過分追求動畫、聲音與版面背景,忽視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感知規律,對小學生來說,過分的色彩、聲音刺激與渲染容易分散注意力,影響教育目標的實現。

猜你喜歡
技術手段正方體長方體
拆拼長方體
給正方體涂色
拆拼長方體
探究組合長方體的最小表面積
多少個小正方體
圖書編輯出版中技術手段升級面臨的問題與對策探究
數小正方體
拼正方體
抓不變量巧解題
創造性技術啟示中的技術動因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