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環境下教師急需養成的幾個教學行為

2012-08-15 00:45胡洪生
中國教育信息化 2012年18期
關鍵詞:教研教育教師

胡洪生

(云南省瀘西縣第一中學,云南瀘西652499)

經筆者觀察發現,在日常教學中,有很多教學行為或習慣都在沿用老辦法,而且根深蒂固,不易摒棄。如語文老師備課時要查一下“贏”字的解釋,下意識想到的就是查《字典》或《詞典》,向同事請教,集體商討;學校要傳達文件通知,開會是首選;一搞教研活動就意味著在固定時間固定地點進行討論活動。諸如此類的教學行為受制于時間、地點、條件的限制,不但落于俗套更不能追求效率,遠遠落后于教育改革的步伐。在現代網絡環境下,只要我們善于轉變思想,更新觀念,很多教學行為會變得易如反掌事半功倍。 就目前的形勢來看,急需著手進行的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充分利用網絡查閱資料

網絡是綜合性的知識庫,它可以比擬任何一本工具書或詞典。不僅如此,它還有快速準確、形式多樣的特點,內容豐富、動靜交叉、在線支持、與時俱進是網絡環境的最大優勢。例如百度一下“畾字的解釋”僅用0.01秒就找到2550個與畾字解釋相關的詞條,不但用時少而且相當全面。用網絡搜索小學二年級課文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篇課文,文本的、語音的、動畫的應有盡有,形式多樣任你取舍。再如把 “苦難是人生的一塊墊腳石”翻譯成英語,因為它有特定的語境,找英語教師都不一定翻譯得準確。有了互聯網就好辦多了,通過在線翻譯馬上看到結果“Suffering is a stepping stone in life”。

把網絡說成是字典或工具書,那么它是一本全世界人參與的、編不完的、時時修改的綜合性百科全書,它與時俱進、面面俱到。例如查“2012年語文高考作文熱點”在一般的工具書無法找到,而且隨著高考的臨近,熱點內容也會變化,網絡會立即反映出新的內容。教育中的新事物新動態天天變化,隨時以全新的姿態呈現在我們面前。因此,倡導教師有了問題不要只查書本問同事,多百度一下會有你意想不到的收獲。

二、充分利用網絡進行培訓提高

教師培訓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課題,是全面提升人力資源的需要,保證教育均衡發展、實現教育公平、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任何學校都必須重視。一般分為專業能力素養和教育思想理論兩大塊。在新課程背景下更是面臨一次全新的洗腦,不是對教學形式和方法簡章的修改,而是需要人人參與,時時學習,要求系統,力求全面。這種情況不可能天天集中學習或外出培訓,時間不允許條件不具備。利用網絡問題迎刃而解,通過網絡不但可以隨時關注教育改革發展的新動向,還可以完成網絡遠程教育,當然,也可以按自己培訓需要查找到各種培訓資料進行學習提高,包括專業技能、教育理論、教改經驗、新課程學習等并且形式多樣,詳略兼備,各取所需?!案咧行抡n程教師遠程同步培訓研修”網就是一個很好的培訓網站。

三、充分利用網絡進行辦公備課

多數學校已建成自己的校園網絡辦公系統或接入教育系統的自動化辦公系統,為我們建立了共享資料文件夾和公共電子郵件,有專業的團隊進行管理和維護,能夠高效率地進行信息處理、傳輸和利用。我們要養成習慣隨時關心學校的教育教學動態,并且通過網絡進行網上備課、接傳文件、信息來往、網絡管理等,盡快走上無紙化辦公和高效率辦公的現代化路子。 沒有自動化辦公平臺的學??梢钥紤]建立學校公共電子郵箱和QQ群,也可做到文件往來,廣播通知和教學上的交流討論。

四、充分利用網絡設計新型課堂

運用多媒體網絡技術構建新型的以“學”為中心的主體性教學模式有獨特的發展空間。主體性教學模式要求在教學設計中體現目標展示、情境創設、信息資源設計、自主學習環境設計、協作學習環境設計、教學效果評價。對學的行為強調:(1)要用探索法、發現法去建構知識的意義;(2)要主動去搜集并分析有關的信息和資料,對所學習的問題要提出各種假設并努力加以驗證;(3)要把當前所學習內容所反映的事物盡量和自己已經知道的事物相聯系,并對這種聯系加以認真的思考。對教的行為強調:(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學習動機;(2)通過創設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舊知識之間聯系的線索,幫助學生建構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3)引導學生獲取與學習相關的信息資源以及如何利用信息資源問題。(4)為了使建構更有效,教師應在可能的條件下組織協作學習 (開展討論與交流),并對協作學習過程進行引導使之朝有利于意義建構的方向發展。

多媒體網絡教學完全能滿足以上的設計要求,鼓勵教師把課堂移至多媒體網絡教室進行,讓求知在動腦動手協作探究中完成,如果教室不能滿足網絡條件,教師則在情境創設和信息資源設計上多下功夫,在多媒體的輔助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提供學生探究的空間。

五、充分利用網絡開展網絡教研

現在,網絡教研由“草根教育”已發展成“專家引領”模式,而且有完善的管理體系,提供各種類別和層次的網絡教研平臺。通過這個平臺,教師可以個人自我反思,也可以進行集體間的同伴互助,獲得專業化的引領。打破空間和環境的限制,實現真正意義下的師師互動和專家與教師互動。根據個人需要參加校內、省內、全國的討論,也可以按學科按專題進入各教研沙龍進行交流互動。網絡教研是引領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必經之路,改變傳統座談式的方法,大膽嘗試網絡教研,實現全社會人力資源和網絡資源共享,盡快把網絡教研變成一種教學行為習慣。

六、充分利用網絡嘗試開展網上學習

在網絡環境下學生有了上網的條件,在信息技術課的教育下學生有了上網的素養,中學生可以利用網絡獲取信息并進行簡單的加工處理。在這種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嘗試改變舊的學習習慣和方法,利用學生周末或課余上網時間,開拓學生視野,不局限于書本知識,知識的學習與社會生活實際聯系,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和因材施教。教師可以從幾方面逐步開展工作:(1)用任務驅動方式,布置開放性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在上網時有事情可做。(2)學習的內容可以是知識鏈接閱讀材料,探究性問題,課本知識補充,專題學習等等。(3)學習形式可以是協作學習、合作學習、交互學習等。(4)教師在線開展學習和技術指導。

七、充分利用網絡構建和諧關系

要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師生之間進行溝通。良好的師生關系是產生教育效果的首要條件。但交流必須是平等的、民主的、和諧的、愉快的,由于網絡溝通的特點,利用QQ、論壇、貼吧等形式進行交流,師生不是面對面,學生就沒有約束感和壓抑感,往往會暢所欲言,說出心里話,這樣可以從中了解到學生家庭生活,而且比較真實、系統地知道班級各方面的工作情況,教師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要利用課余時間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關心學生的學習,關心學生的生活,關心學生的成長等。你的一句 “今天的課聽懂了嗎”、“今天心情怎么樣”對學生可能產生一生的影響。

除了溝通,網絡也是一面鏡子,隨時反射出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言行舉止,所作所為。我們教師不妨通過學校貼吧、學校論壇等學生經常發表言論、評論的地方看看學生對我們的評價或建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讓課堂變得更加和諧,更加有效。

總之,教學網絡化是推進教育現代化重要策略,無論是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我們要充分挖掘網絡對教學的幫助。在網絡環境下,筆者給大家幾句勉勵:觀念一變,收獲世界;行為再配,事半功倍;常用百度,資料無數。

猜你喜歡
教研教育教師
國外教育奇趣
題解教育『三問』
研學農谷 產教研學
最美教師
教師如何說課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賦能:教研轉型中教研員的應然追求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圓我教師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