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的信息技術教學實踐

2012-08-15 00:45楊兆華
中國教育信息化 2012年18期
關鍵詞:筆者技能情境

楊兆華

(吳江市平望中學,江蘇 蘇州 215221)

本校是蘇南農村普通高中學校,由于學生的生活學習環境等因素的影響,身心尚未成熟,自主意識相對比較薄弱。學生的自主性需要在學習生活中不斷成長、不斷發展。高中信息技術是一門技能要求很高的課程,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能夠促進學生主體發展的空間。經過多年教學實踐發現,學生的主體性是可以在學習中得到培養和提高的。

下面筆者就如何在實際教學中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來談談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做法。

一、利用學科資源,創設情境,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要想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這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創設合理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高中學科資源中存在大量的可以操作的任務情境,學生喜歡將正在學習的學科知識與信息技術學習相聯系,我們教師要利用好這些學科資源,去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去思考,去獲取知識,去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

例如:在講授“文件的下載”時,如果我們教師采用直接演示的教學方法,“打開百度,切換到MP3,在某首歌曲上,鼠標右擊,選擇目標另存為,再選擇桌面,最后保存”。這樣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最多也就是模仿照做。筆者經過多次實踐,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高中物理學科中有很多演示實驗被拍成了錄像,當中有自由落體運動、拋物線運動等演示實驗視頻,我們如何在網上找到并下載下來?誰能完成這個視頻的下載?學生們反應很強烈:“搜索后再下載”、“視頻網站上找啊”……在課堂巡視時,發現學生基本上都能利用學習過的 “因特網信息資源檢索”的相關知識與技能來先搜索視頻,再通過本節課預案的下載方法來完成任務。最后筆者做小結,文件的下載,不光只有視頻文件,還有圖片、文檔、音頻等格式文件,我們都可以和其他學科相聯系起來,做到學以致用。

采用合適的情境,使學生主動學習,在情境的創設上也要體現不同的任務要求,要從學生的認知、情感和基礎入手,為提高學生的主體性去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在完成任務情境的過程中掌握知識與技能。

二、積極營造民主、和諧的主體性發展的課堂氛圍

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每個人與生俱來就有自我實現的需求。課堂教學中有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心理顧慮,有的學生在展評自己作品時擔心被別人嘲笑,有的學生因為害怕錯誤,不敢主動去動手實踐……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想方設法讓學生消除心理顧慮,激勵學生,努力為學生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例如:在講授“圖像的合成”一節時,筆者在課堂中提請一個學生:“將你的作品展示給大家,讓大家來共賞、評價!”該學生說:“老師,你還是請別人吧”。有個別學生在下面起哄:“他不會使用電腦!”“他家沒有電腦!”筆者后來問該學生:“為什么請你展示時你不愿意呢?”他說:“老師,我是怕同學笑話我的作品?!惫P者真誠地對他說:“每個學生的基礎各不相同,只要你盡力去做了,我相信你也就成功完成作品了,老師后來看了你的作品,其實你的作品做得也很好的!”從那次對話后,該學生敢于展示自我了,不再膽怯了。

讓每個學生都敢于表現自我,這對學生自主性的發展也是很重要的,我們教師不能因為學生完成的作品不夠好,而忽視學生的努力,要了解每個學生的進步。教師與學生的情感交流,能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夠促進其自主學習。

三、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提升學生主動探究的能力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盡可能地設置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的教學任務,引導學生去發現生活中的問題進而分析并解決,使學生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感受所學知識與技能的運用,從而提升學生的主動思考、探究的能力。

例如:在講授完“圖像的簡單合成”后的綜合應用課上,筆者提出作為吳江人,我們要向游客介紹我們的家鄉,進而引出地方特色景點、特產、酒店……等海報宣傳作品的制作,然后要求學生分小組從某一個方面去獲取照片或者圖片資源,再進行圖片的加工處理。經過教學實踐筆者發現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他們能夠利用課前時間去搜集素材,在課堂上利用前面所學的知識與技能進行加工處理,最終制作出了很多精美的宣傳家鄉吳江的海報作品,在這個學習過程中,每個學生都認真地去參與、去實踐,每個人都得到了相應的發展。

利用生活周邊的現實事例,既能激發學生主動求知的欲望,又能讓學生在整個探究的過程中感受并體會到信息技術的強大作用,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學生的主體性也得了應有的發展。

四、尊重個體差異,關注個體發展

每個學生在知識技能水平、情感認知等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我們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之間的差異,認真鉆研教材,認真備課,設置的教學任務要有層次,要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需求,給每個學生設置處于“最近發展區”的學習任務,促進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個性發展。

例如:在講授“Excel數據處理”第一課時,根據學生客觀存在的差異對課堂任務進行了如下分層:基本任務——數據的輸入,數據表格的建立;提高任務——數據修改、保存及格式設置;挑戰任務——進一步修飾工作表,如設置表格邊框,單元格背景等。這樣的任務設置能很好地解決基礎弱的學生“吃也吃不飽”,技能強的學生 “吃的質量不高”的問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相同的時間內都能完成不同的任務,每個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都得到了很好的發展。

學生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筆者認為我們教師需要從學生的差異間找到平衡點,設置有效的分層任務,最終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我們教師還要能夠及時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去關注學生,要盡可能避免“一刀切”。

五、師生互動,轉變角色,建立和諧師生關系

新課程理念要求,我們的課堂教學中的師生關系,已不能再是傳統課堂的教與學中的被動關系。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教師要轉變角色,走近學生,與學生互動,讓學生主動去講、去做,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這樣可以增強學生的主體能力。

例如:在講授《因特網信息交流與網絡安全》時,為了提高學生的參與興趣,筆者設置了問答環節,讓學生來說自己在使用電腦過程中出現的安全問題,“有沒有用戶密碼被更改的情況?”“電腦有沒有突然不能上網的現象?”……“你的電腦有沒有安裝防病毒軟件?”“發生安全問題時你是如何處理的?”……通過這種問答的形式講解課堂教學的內容,讓學生主動參與進來,學生由對這方面知識的厭學變成了想學、樂學。

師生互動是相對于傳統課堂的一個轉變,實際上也是師生關系轉變的表現,建立平等、和諧的課堂,對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展來說,是十分必要的。

六、建立能體現學生自主性的評價平臺

在自主性課堂教學中,評價不能再是傳統的教師單方面的評價了,而是要建立自評、生評、師評的多元評價體系。要尊重每個學生的評價,鼓勵學生進行有創見性的評價建議。在評價過程中,要努力做到“自評”與“他評”相結合,努力構建一個良好的自主評價平臺。

例如:在最終以作品形式呈現的課堂教學中,像表格數據處理、文本處理、圖像加工等,筆者利用moodle平臺,在moodle中設置上傳成品模塊,學生將成品上傳至moodle中,筆者在上面對學生提交的成品給出評價,學生間也可以相互評價,這個過程給學生間的作品交流提供了便利,這種便捷的環境就像集體討論一樣,在思維碰撞中產生火花。

這樣的多元評價平臺的建立能促進學生去努力創作作品,因為要通過平臺進行作品集中展示,所以學生對自己作品的質量也十分重視。另外由于每個學生的知識技能、思維等都不相同,他們可以從集中展示的作品中借鑒別的同學的創新之處,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創造性的加工。

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的教學實踐,需要我們堅持去實踐,去反思,去小結,去尋找出符合自己學校學生實際情況的課堂教學模式。

[1]李明新.建主體性課堂教學[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2]張華.教育與人的主體性發展——新主體教育論綱[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7).

[3]呂興紫.談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性教學[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6(03).

[4]黃甫全編著.新課程中的教師角色與教師培訓[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余鵬.網絡環境下信息技術課自主學習模式初探[D].西北師范大學,2007.

猜你喜歡
筆者技能情境
借助具體情境學習位置與方向
老師,別走……
創設情境 以說促寫
換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學理審思:真實情境寫作之中考命題
老師,你為什么不表揚我
勞動技能up up!
秣馬厲兵強技能
拼技能,享豐收
畫唇技能輕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