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玫瑰糠疹患者不同時期血清白細胞介素4、白細胞介素12和干擾素γ水平檢測

2012-08-27 09:42陳慧君陳治國繆希紅
關鍵詞:糠疹急性期皮損

陳慧君,陳治國,繆希紅

(河北省承德市中心醫院,承德 067000)

玫瑰糠疹(pityriasis rosea,PR)是一種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皮膚病,每于春秋季節多發,各國皮膚病學研究中心報告PR的患病率為0.4%~4.8%[1-2]。因其具有玫瑰紅色圓形或橢圓形斑疹,搔抓后出現糠粃樣鱗屑而得名[3]。由于PR病程較長,一般4~8周,少數可以遷延半年以上,且病因不明確,給醫生及患者帶來極大困擾。本實驗觀察PR患者在急性期和恢復期血清中白細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細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和 γ-干擾素(interferon-γ,IFN-γ)表達水平的變化情況,以便更好的認識本病的發生發展規律與某些細胞因子的相關性,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30例PR患者均為我院皮膚科門診就診的患者。30例健康志愿者做為正常對照。根據PR的診斷標準[4],除外二期梅毒、銀屑病、藥疹、體癬等疾病。選擇患病時間≤1周(時間以患者主訴時間為準),年齡及性別不限,未經過任何藥物治療的患者為受試對象。設定30例PR患者在病程≤1周時為急性期患者,并要求其定期復診,設定皮損消退≥70%為恢復期患者。30例PR患者中男13例(43.3%),女17例(56.7%),年齡18~54歲,平均23歲。30例健康志愿者中男14例(46.7%),女16例(53.3%)。年齡18~53歲,平均24歲。各組性別構成、年齡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標本采集 分別抽取急性期和恢復期PR患者靜脈血 3 mL放入抗凝管中,放置30 min后在離心機中離心3 000轉/min,10 min,采集到的血清標本放入-20℃冰箱中保存備用。同法將采集到的健康志愿者的血清標本放入-20℃冰箱中保存備用。

1.3 實驗方法 IL-4、IL-12和IFN-γ的檢測應用雙抗體夾心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試劑盒購自欣博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結果測定使用芬蘭雷勃公司MK3酶標儀,測定450 nm處吸光度(AD)值,以標準AD值繪制標準曲線。所有數據測定均由同一操作者使用相同設備完成,所有操作嚴格按照試劑盒的使用說明書進行。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1.5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各組間進行兩樣本均數比較的t檢驗。

2 結果

PR患者恢復期和急性期相比IL-4水平升高(P<0.05),恢復期與正常對照組相比IL-4表達水平接近(P>0.05);PR患者恢復期和急性期相比IL-12水平下降(P<0.05),與正常對照組相比水平接近(P>0.05);PR患者恢復期和急性期相比IFN-γ水平下降(P<0.05),與正常對照組相比水平接近(P>0.05),見表 1、2。

表1 PR患者急性期與恢復期血清IL-4、IL-12、IFN-γ 水平比較 (±s,ng/L)

表1 PR患者急性期與恢復期血清IL-4、IL-12、IFN-γ 水平比較 (±s,ng/L)

組別急性期恢復期例數30 30 t P IFN-γ 1.38±0.87 0.91±0.39 2.04<0.05 IL-4 5.57±4.80 9.16±5.72 2.46<0.05 IL-12 9.14±4.75 6.13±2.86 3.03<0.05

表2 PR患者恢復期與正常者血清IL-4、IL-12、IFN-γ水平比較 (±s,ng/L)

表2 PR患者恢復期與正常者血清IL-4、IL-12、IFN-γ水平比較 (±s,ng/L)

組別恢復期正常對照組例數30 30 t P IL-4 9.16±5.72 9.65±7.44 1.31>0.05 IL-12 6.13±2.86 5.34±3.91 0.85>0.05 IFN-r 0.91±0.39 0.89±0.68 0.68>0.05

3 討論

PR雖為自限性疾病,但是給患者及其家人的身心均造成明顯的不良影響。從1798年蘇格蘭皮膚病學家Willan首次報道環狀玫瑰疹,到1860年法國皮膚病學家Gilbert根據本病特點而將其命名為玫瑰糠疹[3]至今,150年間人們對其病因和發病機制的探索從未中斷過。近年來的一些研究顯示PR的發病主要涉及細胞免疫,與體液免疫關系不大。如皮損浸潤的細胞主要為輔助/誘導T淋巴細胞,表皮、真皮乳頭內朗格漢斯細胞(Langerhans cell,LC)明顯增多,角質形成細胞內出現人白細胞抗原-DR(human leucocyte antigen-DR,HLA-DR)的表達[5]。也有研究認為PR的發病與感染后機體的細胞免疫和(或)體液免疫的失衡有關。在機體免疫狀態改變時如妊娠或骨髓移植后PR多發也支持了這一假說[6]。

CD4+T細胞(Th)根據其合成和分泌細胞因子的不同可分為Th1和Th2細胞亞群。Th1細胞分泌IL-2、IL-12、IFN-γ等Th1類細胞因子,能增強殺傷細胞的細胞毒性作用,與細胞免疫有關;Th2 細胞則產生 IL-4、IL-5、IL-6、IL-9、IL-10、IL-13等Th2類細胞因子,促進抗體的產生,與體液免疫有關。IL-12是參與免疫應答的重要細胞因子,其獨特且重要的生物學活性是調節Th1和Th2細胞間的平衡,誘導Th1細胞分泌IL-2和IFN-γ,使Th0向Th1方向發展。IFN-γ作用于抗原遞呈細胞,具有促進炎癥細胞浸潤和表皮細胞增殖的作用,同時還可促使角質形成細胞表達細胞黏附分子,協同促進炎癥細胞浸潤和表皮細胞增生。IFN-γ和IL-4是Th1和Th2細胞的代表性細胞因子,免疫學上常常通過檢測IFN-γ和IL-4來了解Th1和Th2細胞的功能狀態。

本研究通過檢測PR患者急性期和恢復期血清中IL-4、IL-12、IFN-γ的水平并進行比較發現PR患者在急性期體內存在細胞免疫與體液免疫的失衡,在恢復期機體的免疫失衡狀態得到恢復,同時說明IL-4、IL-12、IFN-γ參與了PR的發病,并在疾病發生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Aiba等[7-9]對PR患者的皮損標本進行了組織病理和免疫組化研究,發現PR患者皮損真皮中浸潤的淋巴細胞主要為記憶性T細胞,證實細胞免疫在PR發病中可能起主要作用,而體液免疫不起主要作用。Sugiura等[10]觀察到在恢復期PR患者的皮損中,CD4+/CD8+浸潤細胞的比例顯著降低,并提出與恢復期PR患者的免疫抑制功能提高有關。孫曉杰等[11]運用免疫組化方法檢測PR患者急性期和恢復期外周血T細胞亞群的變化,發現PR患者外周血CD8+細胞比例明顯高于恢復期,CD4+/CD8+比值明顯降低,CD4+細胞比例急性期與恢復期無明顯變化。認為PR患者急性期機體存在免疫失衡,免疫細胞間的比例發生了變化。且Aiba等[9]運用流式細胞術(flow cytometry method,FCM)分析PR患者皮損中淋巴細胞時發現32%~88%是Leu-La+(CD5+)細胞,70%~90%是Leu-2a+(CD8+)細胞,10%~14%是Leu-3a+(CD4+),70%~90%是HLA-DR+細胞,也得到了與前面一致的結論。

據以上研究結論可推測PR患者在急性期機體出現免疫失衡,CD4+T淋巴細胞在朗格漢斯細胞等抗原遞呈細胞的作用下而活化,活化的CD4+T細胞可產生多種細胞因子,IL-12表達于活化的T淋巴細胞表面,促進Th0細胞分化為Th1細胞,并促進IFN-γ、TNF-α和IL-2的合成,而抑制Th2細胞合成IL-4、IL-10等。IL-12分泌增加并促使IFN-γ合成增加,IL-4分泌受到抑制。從而導致T淋巴細胞功能異常。IFN-γ是強有力的巨噬細胞活化因子,活化的巨噬細胞具有殺傷微生物和清除抗原的功能,促進細胞毒性淋巴細胞(cytotoxic lymphocyte,CTL)成熟和活化,而IFN-γ的水平也在免疫反應中勢力逐漸削弱,隨著疾病的發展PR逐漸進入恢復期,IL-12和IFN-γ水平下降,對Th2細胞的抑制減弱,IL-4分泌逐漸增多,患者免疫平衡狀態逐漸得到恢復,炎癥反應減輕,皮損消退,疾病也漸漸好轉。

[1]Bjornberg AA,Tegner E.Pityriasis rosea.In:Freedberg IM,Eisen AZ,Wolff K,et al editors.Fitzpatrick’s dermatology in general medicine[M].New York:McGraw Hill,2003:445-450.

[2]Chuh AA,Lee A,Molinari N.Case clustering in pityriasis rosea:a multicenter epidemiologic study in primary care settings in HongKong[J].Arch Dermatol,2003,139:489-493.

[3]Percival GH.Pityriasis rosea[J].Br J Dermatol,1932,44:241-253.

[4]趙辨.臨床皮膚病學[M]第3版.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775.

[5]張學軍.皮膚性病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24.

[6]Spelman LJ,Robertson IM,Strutton GM,et al.Pityriasis rosea-like eruption after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J].J Am Acad Dermatol,1994,31:348-351.

[7]Aiba S,Tagami H.HLA-DR antigen expression on the keratinocyte surface in dermatoses characterized by lymphocytic exocytosis(e.g.pityriasis rosea)[J].Br J Dermatol,1984,111:285-294.

[8]廖家,吳昌輝.玫瑰糠疹免疫病因學研究新進展[J].嶺南皮膚性病科雜志,2008,15(1):52-54.

[9]Aiba S,Tagami H.In vitro propagation of tissue-infiltrating lymphoid cells from lesional skin by culture in IL-2 containing medium[J].Acta Derm Venereol,1986,66:391-397.

[10]Sugiura H,Miyauchi H,Vehara M.Evolutionary changes of immunohistoi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econdary lesions in pityriasis rosea[J].Arch Dermatol Res,1988,280:405-410.

[11]孫曉杰,郭英軍,劉文力,等.玫瑰糠疹患者T細胞亞群檢測及意義探討[J].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03,2(2):87-88.

猜你喜歡
糠疹急性期皮損
兒童白色糠疹的臨床病理特征分析及其與氧化應激基因的關系研究
中醫體質在腦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預中療效的影響分析
二維斑點追蹤技術對柔紅霉素藥物急性期心肌損傷的相關性
孩子皮膚上長白斑、白點 這是“白癜風”嗎
KD患兒急性期h-FABP、PAC-1表達與冠狀動脈受損的關系
129例濕疹患者皮損部位細菌培養及耐藥性分析
同是糠疹 治法不同
尋常型銀屑病皮損組織中漿細胞樣樹突狀細胞和TLR7/9通路表達的研究
疏風解毒膠囊聯合復方甘草酸苷片治療玫瑰糠疹療效觀察
腦卒中急性期高血壓患者的護理要點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