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全球化與中國貿易

2012-09-22 07:01周定溶
經濟視角·下半月 2012年3期
關鍵詞:經濟全球化

摘要:中國在融入經濟全球化浪潮中,對外貿易發展非常迅速,總量居于世界第二。但從總體上看,我國對外貿易的快速增長主要依靠勞動力、資金、土地、資源等要素粗放投入實現,這種低效益、高依存度、高消耗的貿易增長方式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使我國的貿易安全面臨較大的風險。本文在分析中國貿易風險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了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服務貿易,不斷優化貿易結構;加快走出去步伐,積極拓展國際市場;構建擴大內需長效機制等策略,這有利于維護中國貿易安全,進而促進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經濟全球化;貿易風險;貿易安全策略

作者簡介:周定溶(1956-),女,中共重慶市委黨校經濟管理學教授,研究方向:經濟全球化、國際貿易、國際商務管理。

中圖分類號:F742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3.29 文章編號:1672-3309(2012)03-62-03

貿易安全是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保護正常國際貿易交易的順利進行,使國際貿易成為國內經濟發展的助推器和調整器,還能有效地防范因別國經濟波動對本國經濟造成的不利影響。中國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在融入經濟全球化浪潮中,對外貿易發展非常迅速。2011年對外貿易總額3.64萬億美元,總量僅次于美國,居世界第二。但我們應清醒地看到,當前國際貿易主導權還主要掌握在發達國家手中,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國粗放型的貿易增長方式,使我國的貿易安全面臨較大的風險和嚴峻的挑戰。因此,客觀地認清危及貿易安全的風險所在,科學地制定相應的措施來維護我國的貿易安全,對于促進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以及提高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危及中國貿易安全的風險

1.對外貿易依存度大,易使本國的經濟命脈受制于人

外貿依存度是一把“雙刃劍”,其提高一方面說明我國更主動地參與國際經濟,增強了我國的經濟地位和影響力,另一方面也為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風險和影響。中國對外貿易依存度從1978年的9.85%上升到近些年的60%以上,對外貿易依存度的上升意味著我國經濟對國際市場的依賴度增大。這次由美國引發的金融危機導致全球經濟的全面衰退,使我國出口市場大幅萎縮,如2009年中國進出口貿易額較2008年下降16%,當年的GDP8.7%的增長率中出口為負3.9%,主要依靠投資與消費才避免了經濟的嚴重下滑。中國的石化、鋼鐵、船舶、建材、電信、電力、航空等產業,幾乎全套生產和運營設備都是引進的,零備件都是進口的。支撐經濟發展需要的一些重要能源資源進口都在世界前列,巨額利潤流出本國不說,一旦發生戰爭,外國停止供應,我們的很多重要產業都可能停止運行,造成中國經濟癱瘓、交通停頓、社會動蕩。

2.效益低,替人打工還替人受過

商務部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出口企業平均利潤率為1.47%。東莞企業平均利潤率跌至2% 。中國制造大多處于國際產業分工中價值鏈的低端,外資企業出口約占中國全部出口60%,其中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88%是外資企業實現的。外國企業從中賺走了高額的技術專利費、品牌費、管理費,留給中國的只有低微的利潤、稅收和工資。比如,蘋果公司的許多手機是中國制造的,但是,如果一種高端款型的售價是750美元,中國能拿到25美元就不錯了。中國主要依靠低勞動成本和高資源消耗換來的貿易順差竟然成為國外要求人民幣升值的理由。從2005年7月人民幣匯改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升值幅度已達近30%。從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對口商會粗略估算,人民幣每升值1個百分點,行業的凈利潤率就將直接下降1個百分點。目前世界經濟復蘇還待時日,東南沿海一些企業在訂單持續減少、面臨原材料漲價、貸款難、環境合規成本及勞動力成本上漲等問題,許多小型制造企業已到了經營不下去的地步。

3.貿易摩擦增多,出口形勢更為嚴峻

目前中國的出口占全球的10%,但遭受的反傾銷案占到全球的40%,反補貼案占全球的75%,遭遇的貿易調查數占同期全球案件總數的43%。我國已連續16年成為全球遭受反傾銷最多的國家。更值得關注的是非傳統的貿易摩擦強度大增。人民幣匯率、自主創新、新能源政策、知識產權保護、投資環境、市場準入等成為貿易摩擦的新的熱點。前不久美國修改反補貼法,意味著美國政府對中國等所謂“非市場經濟國家”征收反補貼稅從此有法可依。以前中國國際貿易糾紛主要發生與發達國家之間,現在與發展中國家貿易摩擦急劇上升,在阿根廷發起的反傾銷調查中有1/4針對中國產品。印度近年來對我國反傾銷調查立案數量已經超過歐美,占同期所有WTO成員對我國反傾銷調查案件總數的1/5。貿易摩擦增多使我國出口形勢變得嚴峻,產能過剩的問題將更加突出。

4.資源瓶頸制約突顯,生態環境堪憂

中國對外貿易60%是加工貿易,需要消耗大量資源與能源。外商投資企業也將一些高消耗高污染的產業轉移到我國,資源環境對經濟持續增長瓶頸制約突顯。近年來氧化鋁需求50%依靠進口,銅礦需求 60%依靠進口。2009年首次由煤炭出口大國一躍成為煤炭的凈進口國,2011年5個前月,中國原油對外依存度已達55.2%,首次超過美國(53.5%)。中國的大多數石油來自中東和非洲石油出口國,幾乎所有的進口石油都要經由馬六甲海峽和新加坡海峽,能源與運輸安全受制與人。中國鋼產量約占全球產量的一半。進口鐵礦石數量也自2003年后占據世界第一,2010年進口鐵礦石依存度達70%,中國作為全球鐵礦石最大買家卻不擁有定價權。中國鋼鐵生產行業年銷售利潤率已連續2年不到3%,遠低于全國工業行業6%的平均利潤水平。中鋼協多次強調“高昂的進口礦價是榨干鋼企利潤的一大主因”。在中國的大量出口加工企業因成本和技術的原因治污不力,造成環境污染問題日趨嚴重。污染企業國外跨國公司也榜上有名,從2006年10月的33家,到2007年6月的80家,再到2010年的百余家,在華違規污染的跨國公司數量迅速攀升。

二、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維護中國貿易安全的對策

1.大力發展高新技術及其產業,不斷優化產業結構

只有一個國家的產業具有較強競爭力,且結構合理,國民經濟才有較高的安全狀態,才具備防范國際貿易波動的能力。高科技及產業的發展已經成為增強綜合國力的關鍵因素。大力發展高科技及其產業,可以使中國徹底走出在國際產業分工中低效益及受制于人的困境,沖破外資對我國產業的控制與市場的壟斷,并以此提升傳統的產業水平,帶動智力密集型服務業的興起和發展,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基礎產業和制造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合理產業格局?,F階段特別要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因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既代表科技創新的方向,也代表產業發展的方向。通過增加投入和各種政策,加快節能環保產業、信息技術產業、生物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和新能源汽車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自主創新。引導跨國公司把高新技術的研發環節和高端制造轉移到中國,在合作中引進吸收到自主創新和超越。積極鼓勵研究院所和大學、企業聯合研發,形成產、學、研一體化的技術創新體系,提高科技成果的應用性與商品化程度,促進科技優勢迅速轉變為產業及市場優勢,力爭在新興產業和先導產業的國際競爭中搶占先機,有效地發揮科技對轉變外貿增長方式的促進作用。

2.大力發展服務貿易,不斷優化貿易結構

要改變我國貿易量大、利潤小、價值少的狀況,應加大服務貿易的比重,承接服務業國際轉移是改變這一狀況的重要手段。從增值幅度看, 制造業一般在2%至5%、最高不超過15%,服務外包的增值幅度則高達100%;從收益來看,服務外包對中國經濟貢獻是來料加工制造業的20倍;從環???,服務外包業的能耗只有制造業的20% 。作為服務貿易整體,中國始終處于逆差狀態,而近年來增長較快的金融服務、咨詢、通訊服務、保險服務、運輸等項目,也處于逆差狀態,反映出在中國發展服務外包的潛力很大,而且中國作為制造業出口大國,已進入擴大生產性服務業開放的新階段,這也將促進加工貿易的轉型升級,從勞動密集的制造環節向產業價值鏈的上下游攀升,加強產業鏈的整合。因此,要把搶抓國際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機遇,作為重中之重。第一,要制定服務外包發展戰略規劃,完善促進服務外包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強制度保障。第二,要把“外引內訓”服務外包人才,作為當務之急,盡快出臺相應措施。第三,要把大力引進國內外龍頭型基地型企業作為重要策略,把投資、并購國外中小服務外包企業作為重要導向,提升我國服務外包企業的整體實力。第四,統籌規劃布局,加強服務外包基地建設。尤其在中心城市打造全球性服務業外包基地,開展技術服務、軟件開發、芯片設計、建筑設計、工程設計、醫療服務等服務外包項目,構建針對全球產業鏈的生產性服務業。各地應根據自身比較優勢確定重點發展領域、實行錯位發展,打造各具有特色的服務外包品牌。

3.加快走出去步伐,積極拓展國際市場

面對國內產能過剩、外部的貿易壁壘及人民幣升值的巨大壓力,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可以繞開各國的貿易壁壘,降低“走出去”的成本,從而促進更多的企業由傳統的出口轉為到東道國直接投資,有效地拓展國際市場。目前中國加快對外直接投資和進行海外并購具備了較好的條件,比如我國有3萬多億的外匯儲備、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人民幣有望成三大主要結算貨幣之一、人民幣跨境投融資試點穩步進行、海外經濟仍未復蘇、新興經濟體的崛起、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實力提升等。第一,要選好投資領域,從保障中國經濟安全發展角度看,海外投資有五個方面可重點關注:一是地下資源;二是地表產品;三是資源類加工;四是發達的裝備技術;五是建工業園區。第二,應充分調查論證,準確選擇海外目標市場,對當地的經濟社會法律制度和相關產業發展、市場輻射以及宗教文化生活習俗都應進行詳細深入的了解。第三,加大支持與扶助力度做強中國的跨國公司。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跨國企業是國際貿易和海外直接投資的主角,有競爭力的中國跨國企業可以到廣大發展中國家去投資建廠,將富裕的設備和勞動力轉移過去,既可回避貿易壁壘,還能降低成本。也可到西方發達國家投資開設研發中心,充分利用發達國家的智力資源,迅速彌補技術差距。第四,抓住機遇進行海外并購,這是獲取發展所需資源和高級要素的重要途徑。由于跨國并購具有經營風險、交易風險、換算風險和政治風險等,政府應以“商業外交”思維來對待海外并購,通過法規、政策、措施等對企業的海外并購活動從宏觀上加以引導、協調、監督、管理和扶持,使海外并購能夠得以順利、平穩、持續地發展。

4.構建擴大內需長效機制,減少對外需的過度依賴

以內需為主導,是大國經濟發展的必然途徑。事實證明,一個完全外向型的國家,經濟上發展是不穩定的,政治上也將受制于人。中國是一個擁有13億多人口的國家,目前正處在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的發展階段,內需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十二五規劃指出,構建擴大內需長效機制,促進經濟增長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在目前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相對低下,國民消費預期脆弱的現實下,撬動內需的關鍵在于提高占消費群體80%以上的中國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把改善民生作為擴大內需出發點和落腳點。第一,要充分調動政府投資積極性和社會投資積極性,適度擴大全社會再生產能力,充分創造勞動崗位,以實現中低收入者家庭收入的穩定增長。第二,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確保勞動利益與經濟發展同步增長。分配制度的改革堅持以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形式并存,建立正常的工資增長機制,通過擴中、提低、限高來縮小貧富差距。第三,要把盡快增加農民的收入作為擴大內需的重點。目前農村2.1億多個家庭,占我國家庭總量的67.6%。相比城鎮市場,農村市場潛力巨大,但農村市場巨大的消費潛力與過低的消費率共存,這一矛盾能否順利解決對我國經濟能否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意義重大。第四,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要通過改革,完善教育、衛生、養老等一些社會保險制度,消除人們的后顧之憂,促使一些消費者把遠期需求轉化為近期需求。第五,我國的民族企業應針對中國的國情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有效地拓展國內市場份額,并打破國外跨國公司部分產品對國內市場的壟斷。

參考文獻:

[1] 張弘笙.經濟全球化下國際貿易發展趨勢及我國應對新趨勢的對策[J].中國市場,2010,(52).

[2] 岑鶴、吳茜茜.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經濟安全[J].商場現代化,2010,(06).

[3] 昝欣、李孟剛.中國服務貿易安全與發展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2,(03).

猜你喜歡
經濟全球化
金融開放對金融監管影響及對策分析
鋼鐵行業的全球化研究
TPP對中國對外貿易的影響與應對措施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經濟發展研究
云南民族民間工藝生存發展分析
我國實現國際金融一體化的發展方向及策略分析
探究新時期下企業經濟管理創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