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視協調區域經濟發展

2012-12-14 04:06廖原
China’s foreign Trade·下半月 2012年6期
關鍵詞:市場機制中西部機制

廖原

【摘 要】 全國區域經濟發展需要重視縮小區域經濟差距,統籌區域經濟發展,實現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戰略格局。東西互動、產業轉移是實現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市場機制與政府干預機制是協調區域發展的主要機制。

【關鍵詞】 區域經濟差距協調發展途徑

時至2010年底,全國區域規劃除了注重沿海布局外,同時開發沿邊,并從東部、南部延伸到中部、西部、東北等地,目前我國新的區域經濟格局逐漸成形,包括長三角、珠三角、北部灣、環渤海、海峽兩岸、東北三省、中部和西部等橫貫全國的龐大經濟區域。

“十一五”規劃首次把以經濟區發展為內容的區域規劃放在了突出位置,市場主導型的區域經濟發展邁出實質性步伐,開始從省份經濟真正邁向區域經濟發展階段。有專家認為,區域振興規劃將成為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力量,新的區域振興規劃還將不斷出臺,毫無疑問,過去的一年是區域經濟規劃發展的重要推進期。

政府一直以“先富帶后富”、“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指導理念引導經濟政策的施行,先是東部沿海地區的經濟騰飛,緊接著是西部大開發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最近又把中原經濟圈劃入發展規劃。國家政策支持,中西部招商引資并且為東部提供大量廉價勞動力和自然資源,東部則為中西部提供技術和資金上的支持。如此一來,全國各地區因地制宜,各自發揮所長相互配合,堪稱完美。

難以忽視的問題是,雖然區域振興規劃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區域經濟迅速的發展起來,在各個經濟指標上都顯示出了經濟上的成就,但是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仍然是一直存在的現實問題。即使GDP總量躋身兩萬億俱樂部,即使經濟增速遠高于全國平均增速,但是經濟實力上的差距仍然顯而易見。

“中國幅員遼闊,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是不同地區自然環境、歷史文化、基礎設施和經濟條件等多種因素長期共同作用的結果,有其歷史必然性。推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國家和地區應切實堅持從各地區實際出發,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扭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差距擴大的趨勢,并最終實現各地區間的優勢互補和共同發展?!鼻迦A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教授袁綱說。

我們很容易從典型城市的對比之中窺見一斑。

中國東部沿海璀璨的東方之珠上海,金融業經濟總量居全國第一,基金管理公司數量占全國一半以上,金融市場直接融資總額占全國四分之一以上,金融要素市場完備度居全國第一。上海外資銀行境內總部數量約占全國三分之二,資產占全國外資銀行85%,上海外資法人財產險公司境內總部約占全國七分之五,此外中國六成的中外合資保險公司與合資基金管理公司的總部位于上海。上海吸納到的海歸人才的數量位居國內第一,上海吸收外資約占全國的十分之一,認定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數量位居國內第一。如此令人眼花繚亂的“第一”,而這樣長的篇幅還不足以說明上海經濟實力之強。2010年上海世博會給上海市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不但將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得到更加優化,高新技術得到交流與發展,直接間接投資收益,又或者是游覽觀光人員帶來的第三產業收入,被世博會這個巨大的蛋糕砸的歡天喜地。

可是這樣的喜事確實中西部地區難以企及的。當上海驕傲于浦東外灘的金融成就時,遙遠的新疆卻仍然只能拿出自然賜予的資源寶藏作為資本。2008年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全區生產總值預計4150億元,增長11%。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3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488元,分別增長10.8%和9.6%。這樣的收入水平與東部沿海地區相比自是難以啟齒。而新疆只是其中的一個代表,廣袤的中西部地區目前完全沒有能力舉辦一場像樣的金融經濟、體育等盛會,都沒有考慮過這些地方。

我們當然承認這些地區在歷史上由于各種原因沒有成為金融發展的領軍,又有人才資源、經濟結構、發展能力等各種因素的阻礙,又或者聽取某種“因地制宜”的言論向導。中西部存在著種種不適宜的條件,這是事實。歷史給予了東部沿海地區眾多的發展機遇卻無視了中西部的需求,這是我們難以改變的;但是當現在人有余力策劃經濟發展時,我們仍然難以想起來還有廣大的中西部需要分一杯羹——否則是否會餓死。有數據統計顯示,2008年地區生產總值中,最高的達35696億元,最低的只有392億元,前者是后者的91.06倍。城鄉居民收入從1998年的2.52∶1擴大到2008年的3.31∶1。所以說,無論是東中西部,還是沿海與內地;無論是各省之間,還是城鄉之間,都存在很大差距。區域發展仍然存在許多不協調現象。

東西互動、產業轉移是實現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這種觀點為許多學者所贊同。東部應集中在高新技術產業上,而把傳統產業轉移給中西部,在轉移過程中,東部應幫助中西部對這些傳統產業進行技術升級改造,進行技術、資金、人員上的交流與幫助。因此,要實現我國經濟的協調發展,欠發達地區在大力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的同時,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之間在市場開放度方面要保留適當梯度,以促進當地相關產業自身的調整與發展。

而對于機制環境而言,市場機制與政府干預機制是協調區域發展的主要機制。市場機制是一種“自然秩序”,政府機制是一種“人為秩序”,都存在自身無法克服的缺陷。國內外區域經濟的發展歷史表明,純粹的市場機制與全面的政府干預機制都是不可取的,只有二者有機結合才是中國區域經濟運行合理化的必然選擇。因此,有專家提出了由市場機制、微觀組織機制和空間組織機制組合成為區域協調機制體系的概念。認為,成熟市場條件下的市場調節、企業跨區域擴張,以及區域開發有助于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最主要的還是完善的市場機制,加政府科學的調控機制。因為,制度創新是轉型經濟增長和發展的第一要素,推進體制轉型在東中西部的均衡化正是轉型中國區域協調發展的特殊機制。

綜上所述,我國區域經濟發展重視中西部地區,在政策及資金技術上扶持中西部經濟相對落后區域,同時以市場機制為主,政府宏觀調控為輔導干預,推進制度創新,為解決區域經濟不平衡發展這一問題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

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是暫時的現象,認識到這樣差距的存在是首先的前提條件,面對這樣的現實條件,而不是拿出所謂的理論依據而避而不談或者遲遲不付諸行動,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解決已然存在并且日益突出的區域經濟問題,實現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現狀、趨勢及路徑選擇》趙峰.中國行政管理.2007.

[2] 《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仍需掃除諸多障礙》.朱曉萌.中華工商時報.2011.

(作者單位:中央民族大學)

猜你喜歡
市場機制中西部機制
以市場機制推動自愿減排 全國自愿減排交易中心建設有序推進
讓航天夢想在中西部地區揚帆啟航
自制力是一種很好的篩選機制
物流大通道中西部的崛起之路
中西部高校要打一場人才保衛戰
論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機制是市場機制的內在本質
嵌入分部相關性的內部資本市場機制設計
河北平原中西部中更新世非海相沉積體系魏縣組的建立
破除舊機制要分步推進
我國排污權交易存在的的問題與完善市場機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