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人物形象看悲劇意蘊

2012-12-14 04:06劉惠
China’s foreign Trade·下半月 2012年6期
關鍵詞:埃倫切爾薛寶釵

【摘 要】 美國伊迪絲·華頓的代表作《純真年代》和中國曹雪芹的《紅樓夢》在某些方面有異曲同工之妙。這兩部作品不僅故事情節有類似之處,人物也有共通性。他們一個個都蘊含著深切的悲劇性。阿切爾與賈寶玉、埃倫與林黛玉、梅與薛寶釵,這六人的悲劇意蘊不僅僅是愛情的悲劇,更是人生的悲劇、社會的悲劇乃至是全人類的悲劇。

伊迪絲·華頓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美國重要的現實主義作家,《純真年代》是她的最優秀的作品之一。故事主要發生于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以阿切爾·紐蘭與梅·韋蘭、埃倫·奧蘭斯卡之間的愛情為切入點,描繪了一幅紐約上流社會的風俗畫卷。故事講的是阿切爾的猶豫與妥協。阿切爾與初戀情人埃倫重新燃起愛火,然而他又不愿割舍未婚妻梅,最后埃倫離開,他與梅繼續維持婚姻關系。故事發展與《紅樓夢》的情節有異曲同工之妙。賈寶玉與林黛玉心心相印,最后卻是寶玉與寶釵步入婚姻殿堂,黛玉帶著滿腔的憂憤離世。這兩部作品不僅故事情節有類似之處,人物也有共通性。他們一個個都蘊含著深切的悲劇。

1. 阿切爾與賈寶玉

阿切爾自小接受上流社會的熏染,在不可動搖的傳統習俗中長大,循規蹈矩地過著悠閑的生活。這與賈寶玉是一樣的。阿切爾的悲劇在于他與他的同類的不同之處,那就是他愛讀書,喜歡思考。他和寶玉一樣,厭棄自己所處的環境,希望逃出世俗的樊籬卻又無能為力。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構成了他悲劇的主體。阿切爾渴望自由他欣賞埃倫的與眾不同,背她身上所煥發出的自由精神深深吸引。他愛上了埃倫。然而,他又無法拋棄梅。阿切爾雖然討厭美的呆板和愚昧,反感她對她的家族乃至于整個上流社會的服從,可是,他又想到,如果自己的未婚妻發生埃倫的那些行為,“自己即便請求教會和國家給她最嚴厲的懲罰也是正當的”。阿切爾沒有勇氣叛離自己的婚姻。埃倫得知梅懷孕的消息后,毅然與阿切爾分手,離開紐約,阿切爾平靜的接受了這一切。寶玉最后也是娶了自己完全不愛的薛寶釵為妻。

阿切爾與寶玉還有一點是一樣的,就是他們的反抗都是消極的。阿切爾的不滿永遠停留在心里,表面上還是滴水不漏的按照慣例行動,而寶玉是采取回避的態度,躲開封建衛道者們的鋒芒。面對異常堅固的世俗力量,他們最后都選擇犧牲自己,向社會妥協,形成自己的人生悲劇。

2. 埃倫與林黛玉

埃倫和林黛玉都萌發了對自由和真情的追求,然而,在不允許自由和真愛的社會制度下,她們的悲劇就在所難免。埃倫逃離他那不忠誠的丈夫,從歐洲回到紐約,她堅持離婚,尋求自我的獨立自主,卻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和社會的支持。在阿切爾的說服下,放棄了離婚的念頭。后來,她與阿切爾之間的愛情被重新激發出來后,埃倫又顧及到家族的榮譽、阿切爾的聲譽和表妹梅的幸福,痛苦地要求和阿切爾保持距離,“只有放棄你,我才能夠愛你”,成了埃倫無可奈何的愛情宣言。以理性的態度處理愛情問題,以“良知”克制感性的沖動,服從社會道德,遵守世俗理念,犧牲自己,擺脫心理負擔。三人的愛情糾葛,以埃倫退出,阿切爾留在梅身邊收場。林黛玉則因沒有顯赫的家族做后盾,與寶玉有緣無分,“心事終虛化”。埃倫雖然沒有得到愛情,卻也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自由獨立。而林黛玉癡迷過甚,落了個香消玉殞的結果。

埃倫與黛玉的結局雖然不同,但她們對情的熱烈憧憬、對愛的真摯態度是相似的,她們都是挑戰傳統的社會制度和虛偽的社會道德約束的新女性。書中對埃倫的描寫都是在充滿詩情畫意的背景中展開的,爛漫溫馨的寓所、日暮里的港灣、寧靜的夏日游輪。而曹雪芹在勾勒林黛玉時,賞花、作詩、作畫,唯美到極致。由此可見,這兩位女性都是作者們所極力贊揚的人物。她們的悲劇都是得不到心中所愛,幸運的是,她們都愛過,也曾被愛過。

3. 梅與薛寶釵

梅·韋蘭是傳統社會禮教培養出來的產物,她魅力純真,永遠說著得體的話,具備當時社會制度要求女性具有的全部美德,是紐約上流社會公認的好姑娘。薛寶釵也被封建統治階級認定為好女子。她們二人的悲劇來源于她們對自己社會地位及社會地位的完全認同,服從禮教安排,組合沒有愛情基礎的婚姻。梅明顯感覺到阿切爾與埃倫之間關系的不尋常,然而,她卻對丈夫靈魂的背叛沒有絲毫的指責,繼續維持婚姻表面的和諧。背地里,她在還不確定是否懷孕的情況下告訴埃倫自己懷孕了,迫使埃倫離開,擊退情敵于無形之中。確定懷孕之后,梅表現出的不是即將為人母的喜悅,而是“充滿了勝利的淚水”?!澳銈儍蓮膩頉]有要求對方做過什么事,對嗎?可你們也從來沒有告訴對方任何事。你們就是坐在那里,揣測對方心里想什么。簡直就像在聾啞人收容站!”這是他們的兒子對他們二十多年夫妻生活的觀察,與其說是甜蜜的扶持,不如說是冷漠的廝守。而薛寶釵只得到賈寶玉“懸崖撒手”的頓悟。

貌合神離的婚姻關系里,“阿切爾仿佛在心中建起了一座圣殿,里面有他最隱秘的思想和渴望,而奧蘭斯卡夫人則成了其中的女王?!倍Z寶玉“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泵放c寶釵既可憐又可恨,她們既是世俗思想的維護者,更是受害者。沒有心靈溝通的婚姻就像是一口棺材,只會壓得人喘不過氣來。而這兩個女人只能在這暗無天日中蹉跎歲月,直至生命的終結。

“金玉良緣”取代“木石前盟”,既是《紅樓夢》的寫照,亦是《純真年代》的悲劇。這種悲劇的產生,固然與他們自身的性格弱點有關,但不合理的社會制度才應該是真正的罪魁禍首。愛情是世間最刻骨銘心的情感,“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身死相許”、“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古今中外想這樣感人肺腑的愛情詩文比比皆是。美好愛情被外界不合理的因素破壞,那就證明這個社會的不合理性。這六人的悲劇意蘊不僅僅是愛情的悲劇,更是人生的悲劇、社會的悲劇乃至是全人類的悲劇。

參考文獻:

[1] (美)伊迪絲·華頓《純真年代》 趙明煒譯.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7

[2] 《紅樓夢》插曲《終身誤》

作者簡介:劉惠,出生年月:1989-10-27,學歷水平:本科,研究方向:世界文學與比較文學。

猜你喜歡
埃倫切爾薛寶釵
幸福有時候就是一步之遙
綜合激發極化法在那更康切爾北銀礦中的應用及找礦標志探討
王熙鳳比薛寶釵差在哪里?
薛室釵:用一生為原生家庭還債
淡極始知花更艷——小議薛寶釵
淺析《純真年代》的愛情悲劇
釵在奩中待時飛
基于評價理論的《純真年代》中埃倫的話語分析與人物形象建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