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么單反相機取景器內看到的景物與實物一樣

2013-02-22 09:15朱具德
物理教師 2013年12期
關鍵詞:屋脊紙面反射面

朱具德

(江蘇省新沂市第一中學,江蘇 新沂 221400)

1 問題的提出

2013年江蘇高考一道光學試題涉及到單反相機的取景器問題,原題如下.

題目.如圖1為單反相機取景器的示意圖,ABCDE為五棱鏡的一個截面,AB⊥BC.光線垂直AB射入,分別在CD和E A上發生反射,且兩次反射的入射角相等,最后光線垂直BC射出.若兩次反射都是全反射,則該五棱鏡折射率的最小值是多少?(計算結果可用三角函數表示)

根據題意可得,入射角為22.5°,且截面CD與水平面之間、E A與豎直面之間的夾角也均為22.5°,如圖2.不過使用過單反相機的人都知道取景器內看到的景物與實物一樣,能否由此示意圖給出解釋呢?

圖1

圖2

2 左右矛盾

圖3

據此筆者用凸透鏡和平面鏡模擬了一下其取景過程,如圖3,硬紙板ABCD表示要拍的物體,它站立在鏡頭前,AB邊垂直于紙面在里,CD邊垂直于紙面在外.凸透鏡相當于鏡頭.由于在CD、E A面均發生全反射,所以平面鏡(2)和(3)代替之,各鏡面均與紙面垂直.每一次成像觀察如下.(說明:由于平面鏡成像時,像和物關于鏡面對稱,為了便于觀察,下面牽扯到平面鏡成像,只是保持物像、鏡面的方位不變,而大大減小了物像與鏡面之間的距離,這不會影響最終像的方位)

(1)站立的實物ABCD通過凸透鏡應成倒立的實像,由于被平面鏡(1)擋住,這兒應當是平面鏡(1)后的虛物A1B1C1D1,其中A1B1在外,C1D1在里,如圖4.

圖4

圖5

(2)虛物A1B1C1D1通過平面鏡(1)成實像A2B2C2D2.相當于以A1C1為軸順時針轉動90°,由豎直位置轉到水平位置,A2B2在外,C2D2在里,如圖5.

(3)實像 A2B2C2D2通過CD面即平面鏡(2)成虛像A3B3C3D3.相當于以A2B2C2D2為軸順時針轉動45°,此時像A3B3C3D3與水平位面、豎直面夾角都是45°,A3B3在外,C3D3在里,如圖6.

圖6

圖7

(4)虛像A3B3C3D3通過E A面即平面鏡(3)成實像A4B4C4D4.相當于B3C3邊為軸順時針轉過45°,回到豎直位置,A4B4在外,C4D4在里,如圖7.這就是人眼通過取景器看到的像了.顯然這與實物相比,雖然上下一致,但是左右卻相反了.怎么回事呢?

3 真相大白

原來CD面并不是一個平面,而是由兩個相互垂直的平面組成的一個等效反射面,形如屋脊,俗稱屋脊反射面,如圖8.簡單起見,可認為它與紙面不共面,其中MN反射面位于紙面前,NP反射面位于紙面后.于是像A2B2C2D2先經過屋脊反射鏡兩次反射成像.

圖8

圖9

先看屋脊是水平的,如圖9甲的情況.

(1)A2B2C2D2經過MN面反射成像為A21B21C21D21,如圖10.相當于以A2B2為軸向外轉,A21B21在下,C21D21在上.

(2)像A21B21C21D21經過NP面反射成像為A22B22C22D22,如圖10相當于以C21D21為軸向里轉,A22B22在內,C22D22在外.由于這是光線通過兩個相互垂直的平面鏡反射,所以像A22B22C22D22又回到水平面上,相當于A2B2C2D2以A2B2為軸向外翻轉180°而成.

圖10

圖11

再看屋脊為圖9乙的情況,圖1中的CD面則是此類屋脊.這個屋脊既有水平屋脊(圖9甲)的作用,又有平面鏡(2)CD面的作用,所以像A2B2C2D2經過屋脊(圖9乙)成的像是A31B31C31D31,如圖12.

此后A31B31C31D31才經過E A面(平面鏡3)反射,同圖7一樣.最終形成如圖13的像A4B4C4D4,該像A4B4在內,C4D4在外.所以最終人從取景器內看到的景象與原實物上下左右都一致.這就是取景器的成像原理.

圖12

圖13

猜你喜歡
屋脊紙面反射面
一種副反射面為橢球面的天線反射體測量技術
屋脊山之春
懸浮字
雙反射面天線裝配過程中同軸度誤差分析
基于應變的變形副反射面位姿形貌快速重構方法?
◆ 裝飾板材
郭文昊作品
浙西屋脊清涼峰
在西藏
“屋脊獸”藝術之考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