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面矛盾 揭示本質——讀黃琦新著《大學校長訪談錄》

2013-03-27 20:57路慶良張興華
當代教育科學 2013年1期
關鍵詞:大學校長校長教育

● 路慶良 張興華

溫家寶總理曾經深刻地指出,現在我們的教育(主要指高等教育)存在兩個不適應,即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不適應國家對人才培養的要求。那么,從源頭上講,我們的教育究竟存在怎樣的根本性問題?什么樣的教育是中國最需要的教育?什么樣的教育能夠擔負起建設經濟強國和復興中華民族的重任?怎樣辦教育才讓人民群眾滿意?這一系列問題一直困繞著關心教育發展的人們,尤其是教育工作者。很多人試圖找到最合理的“題解”和答案。最近,有幸拜讀山東省委高校工委副書記黃琦教授新著《大學校長訪談錄》(以下簡稱《訪談》),心中豁然開朗。作者本著科學嚴謹的態度,歷時近一年時間,訪談了14位省屬普通本科大學校長,深入探討并解答了當前人們普遍關注的熱點、疑點和難點問題,并努力通過每位校長的見解和思想,展現當前我國高等教育的實際現狀與前行趨勢,從中我們更不難發現他們尋找建構理想教育模式的緊迫感與使命感??v觀全書,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講真話、講行話和講新話,見解獨到深刻,表達犀利到位,讓人心悅誠服,拍案叫絕。

敢講真話要有膽識和魄力,能講真話則是勇于直面矛盾。確切地說,《訪談》是作者課題項目《大學校長的能力素質研究》的一項科研成果。在這項研究中,黃琦教授改革了國人在人文研究中常用的演繹法,而借鑒和運用古希臘哲學家、教育家蘇格拉底的 “助產術”,以謙和親切的口吻,啟發引導受訪者傾訴心聲,直抒胸意。因而全書從序言到正文,對待矛盾和問題,沒有回避和遮掩,而是本著務真求實的精神,直面坦誠、孜孜以求,努力為理性縝密的“破題”奠定一個本真的基礎。

尤其《序言》別拘一格,系作者對山東省委高校工委書記、省教育廳廳長齊濤的一篇訪談錄,它沒有像一般序言那樣對全書內容和寫作特點作泛泛評價,而是直面我國教育轉型期的矛盾與沖突,從文化的視野進行了深刻詮釋?!霸谶@個轉型時期,教育到底應該怎么轉?我們到底面臨著什么問題?為什么教育總是在不斷的被批評?總是不斷的在爭論。問題出在哪兒?靜下心來想一想,問題恐怕還是出在一個東西方的‘雙重標準’上”?!拔覀儸F在的教育理念,教育框架體系,基本上是從歐美引進的,在我們的潛意識里就認為歐美是正宗的,特別是美國是正宗的。然后再用這個框架來判斷我們自己國家的教育現狀”?!敖逃蛣e的任何形式的東西都不一樣,是屬于上層建筑的。經濟和技術是可以移植的,它可能有一些通用件、一些通用技術……但是教育很難通用化?!薄坝脟猬F有的教育觀念來評判基于中國國情所形成的教育形態,這里面各種理念的沖突、各種矛盾,各種問題就顯現出來了。特別是在轉型期,這種矛盾和沖突越來越嚴重?!薄瓦@樣,序言像抽絲剝繭一樣,將教育的性質、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內容、教育的組織和管理、教育的評價、考試制度等困惑人們的問題進行了層層剖析,給人撥云見霧的亮爽。讀畢,你就會強烈地感受到,構建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高等教育體系,從根本上解決中國高等教育存在的問題,到底應該走一條什么道路,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何等重要、何等迫切的時代命題!

實踐出真知,一線校長最有發言權。作者選擇和訪談的是省屬普通本科高校的校長,正如作者在本書《后記》中所說:“這部分省屬普通大學的校長沒有知名大學校長社會名流的光環,沒有全國名校所能享受到的國家財政的重點資助,辦學規模大,辦學自主權小,財務壓力大,社會話語權小。但是,他們卻承擔著國家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的90%的重任”,“這部分大學校長的現狀和理念,水平和能力的發揮,直接主宰著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乃至普及化的走向”。在作者主持下,14位校長圍繞教育目標與市場經濟、現代大學制度、教育行政化、多校區辦學等當前理論界特別關注的問題,闡述自己在研究和探索中的認識成果和實踐成果,許多觀點和認識極其獨到、深刻。譬如,在談到“有人理解‘去行政化’就是去行政級別”時,山東師范大學校長趙彥修的看法切中肯綮:“從現實情況看,對個人來說級別無所謂,但對工作來說,在現在的體制下,你沒有級別就不能辦事。社會的官本位擺在那,你不是廳級,誰睬你。所以去行政化不是一個大學就能辦得了的,是與當前的機制體制改革聯系的。目前,只能按照這個路子走,在體制內改革、發展,很難有大的動作,只能是完善?!痹倨┤缭S多媒體炒作的“校長職業化”問題,山東農業大學校長溫孚江直言不諱:“國外行,我們不行。我認為我國現階段不適合推行大學校長職業化。推行校長職業化的條件之一是保障問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后路’問題。國外職業化的大學校長工資比教授工資高4-5倍,在受聘期間住的、用的都是學校的,美國有的校長官邸仿照白宮,大花園、大草坪、大別墅。誰做校長誰住,不做就走人。一屆5年,這5年不用買房,不用付房租,收入高,五年校長等于做了20年教授,退休也有了保障。何況一般校長都能做到兩屆,這就等于做了40年教授。經濟上有保障,沒有后顧之憂,校長做得專心致志。中國職業化校長還不具備合適的環境,特別是公辦大學,我們的教授和教職工還接受不了校長這樣的‘特殊化’,我們的工資、我們的住房等待遇比普通教授高出一點就會引來不平衡。這樣的情況下,我如果把自己的學術和專業丟了,一旦不做校長了,又沒有能力做教授了,我的生活來源呢?沒有保障和安全呀?!边@些久違了的真話、實話、真知灼見,怎能不引起讀者的欽佩和共鳴?

《訪談》涉及的教育問題很多很廣,但是有一條主線,那就是如何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高等教育體系。所謂“中國特色”,說得直白一些就是“實事求是育人,把握規律辦教育”。黃琦教授認為:“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我一直很難接受高等教育‘跨越式發展’這個詞,我認為規律性的東西是跨不過去的,即使不得已暫時強行跨過去了,也肯定走不遠,該補的課還得補回來,這是規律,不是靠熱情和干勁能解決的?!痹凇对L談》中,她引用了網絡上關于高鐵甬溫線發生事故時的帖子:“中國啊,你慢點走,等一等你的靈魂,等一等你的人民,等一等你的道德……”,她說:“這些呼聲實際上就是想反映在物質文明大發展的現在,文化領域、精神領域發展滯后的現狀。高等教育的發展也有類似的情況,精英教育的規律尚未掌握,就發展到大眾教育了,‘大眾化’尚未站穩腳跟,馬上又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了,很多問題來不及仔細研究和審視,特別是大學文化和大學精神?!彼秊椤对L談》做了大量調查研究,積累了豐富的第一手資料。這從《訪談》中引用的大量科學數據就窺見一斑。

正因為有這種務實求是的研究精神,作者和校長們交流才特別得深入,他們一起討論、總結和歸納出了一系列規律性的東西。譬如,臨沂大學校長韓延明在訪談中就提出辦學要遵循三大規律:第一,遵循高等教育發展規律。教育不是企業,不是銀行,也不是工廠,教育有它自身的客觀規律。第二,遵循市場經濟發展規律。辦學必須和社會的產業結構、就業結構、市場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結合起來,否則,學生沒有出口。第三,遵循人才成長發展規律。高校辦學應該按照學生的智力水平和個性特點進行培養與教育。只是按照“大人”的想法,用固定的甚至僵化的套路和規矩去管學生、去教學生,學生有時就會有逆反心理,不接受甚至對抗。再譬如,談到藝術教育的“形”和“神”時,山東藝術學院院長張志民頗有見地地說:“知 ‘絲竹之樂’之樂,才是藝術教育的最高境界,如果我們的教育就只是為了讓學生知道‘絲竹之樂’,那不論專業教育還是普及教育,都只是抓住了教育的‘形’或‘技’,而沒有抓住教育的‘魂’?!边@些校長談出來的內行話,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我國高教改革的理論成果。

讀完《訪談》,除了“論道”的深邃和厚重之外,那些令人深思的新鮮話語也如散落的珍珠璀璨奪目。譬如:“變產、學、研相結合為政、產、學、研相融合”,一語中的、一語破“謎”。這里邊有兩點讓人特別感興趣:一是“政、產、學、研”,我們一直在講“產、學、研”,這里多出一個“政”;另一個是“融合”,我們一直在講“產學研相結合”,這里把“結合”改成“融合”,一字之差深意何在?對此,青島科技大學校長馬連湘解釋是:政,指的是政府。通常我們都是產學研相結合,但要想把這個結合好做好,一定要有政府的支持和推動,這是中國的現實。為什么“結合”改為“融合”?馬校長認為:僅僅靠結合是不夠的,要融合。軟控公司能夠從學校走出來,成為獨立上市公司,靠的就是“融合”。再譬如,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潘魯生談到加強傳統文化教育和藝術教育時強調:“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有兩個法寶:一是漢字,二是手藝。中國大學沖世界一流,很可能在藝術學院中率先突破?!鄙綎|女子學院黨委書記(原院長)孫秀麗講到女性教育重要意義時的形象說法:“推動搖籃的手就是推動社會的手”。這些頗具鮮明個性、新穎活潑的主張和觀點,皆是作者和校長深度交流時碰出的思維火花,它發人深省當下,令人思考未來。

猜你喜歡
大學校長校長教育
官方話語的傳播效果研究——以大學校長畢業致辭為例
國外教育奇趣
題解教育『三問』
國內大學校長研究發展的歷史分期
——以期刊文獻進行的考察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校長的圣誕節這花是你的嗎?(一)
Study in Lithuania : Not a minority language country , a variety of languages can be switched at any time
校長老爸有點兒傻
不來的理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