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隱性課程視角的行業標準與學生工作探討

2013-04-02 05:14
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3年1期
關鍵詞:行業標準隱性管理工作

吳 珍

(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403)

高校人才培養需要滿足社會的需求,需要滿足行業的需求,需要滿足企業的需求。如何滿足,這是擺在每一所高等院校面前的問題。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作為一所行業院校,它培養出來的人才需要滿足民航業的需求,而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應當以行業標準為參照。

學生工作是高校人才培養模式中的重要一環,如何將學生工作與行業標準結合起來,也是行業院校學生工作一線工作者需要思考和探索的問題。筆者擬將隱性課程作為學生工作與行業標準相結合的視角,探討二者結合的可行性和具體途徑,以期提高人才培養水平。

一、行業標準、學生工作及隱性課程的概念

(一)行業標準

所謂行業標準是“行業對重復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統一規定”。它是由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制定并頒布實施,用以規范各行各業的行為準則,同時也對從事該行業的職業人提出一定的要求。行業標準除了以明確的標準頒發外,還涉及行業性的規程、規范、規定、制度、手冊等。[1]行業標準的內容非常廣泛,包括行業職業資格標準、職業培訓標準、技術標準、工作標準等。同時,行業標準也是行業的法規,要求企業、單位及從業人員都要嚴格遵守。而本文中所涉及的行業標準則更多指行業的制度,行業對從業人員提出的要求,從業人所應該具備的職業素養等方面。

(二)學生工作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怒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备咝<缲撝囵B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任務,高校的一切工作必須服從和服務于學生的發展成才。學生管理工作作為實現高校根本任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學校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也從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校綜合水平和學生素質的高低。

(三)隱性課程

隱性課程的正式提出是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有人認為是杰克遜在其《課堂中的生活》一書中提出來的;也有人認為是奧弗利在《自發課程:及其對兒童的影響》一書提出來的。概念提出來以后,由于各個學者往往從各自的角度進行闡釋,使得隱性課程這個概念充滿爭議,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學生在隱性課程是無意識的還是有意識的,第二,隱性課程屬于計劃的還是非計劃的課程,第三,隱性課程是一種教育活動還是一種學習自發組織的活動。[2]

隱性課程是課程的下位概念,隱性課程與顯性課程相對應,與顯性課程相比,具有以下幾點特征:首先,從影響結果上看,隱性課程是指學業成績之外的影響,其影響主要體現在對學生的價值、情感和意志等方面;其次,從影響環境上說,它是一種潛存于班級、學校和社會中的隱含性、自然性的影響;第三,從影響的效果上看,由于隱性課程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它的影響雖不是立竿見影的,但卻具有“累積性”、“遲效性”、“穩定性或持久性”。[3]

社會的進步,對大學生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能,還需要高尚的品德、健康的身心等。這些都是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重點。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要致力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具體說來,各行各業的用人標準、行業狀態勢必成為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需要參考的對象。而行業標準正是這樣一個準則,立足于行業標準,并將其滲透到學生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谛袠I標準的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是一種增強畢業生工作適應性和崗位勝任力的人才培養,它直接針對行業崗位和崗位群來培養行業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學生管理工作包含了很多內容,相對于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專業技能,學生管理工作的很多內容都可以歸入隱性課程的范疇,如:校園環境、校園文化、校園內人際關系、教育者的人格素質、社團活動、社會實踐等等。學生管理工作者應該致力于改善和創新工作方法,利用隱性課程的特征和潛移默化的作用,結合行業標準,達到培養高質素人才的目的。關于隱性課程的功能方面,許多學者作了諸多探討,如祖霞就以某個高校為個案,探討了隱性課程的德育功能;[4]汪偉重點探究了如何實現隱性德育功能。[5]

二、行業標準和學生工作結合的現狀

要想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學生工作中必須緊密結合行業標準,管理人員也必須了解企業文化。然,縱觀我國高校的學生工作,我們不難發現,二者的結合少之又少,導致了高校畢業生與企業的需要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如:楊友田,王俊峰,孟麗認為,首先學生對企業人文環境的不適應,主要表現在:對企業管理制度不適應,難以轉換角色;對企業現實崗位不適應,產生畏難情緒;對企業文化生活不適應,影響工作熱情等方面。其次,學生個人素養不符合企業要求,主要有下面兩方面的問題:一是法制觀念淡薄,給企業蒙受經濟損失;二是工作責任心不強,引發責任事故。[6]

總的說來,從行業標準與學生工作相結合的角度來說,目前我國高校普遍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不足:

(一)學生工作專業性不強

除個別專業外,大部分專業的學生工作幾乎都是一樣的。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及學生活動等各個板塊,都按照千篇一律的方法去指導和管理。不同專業的學生,除了在課堂上學習不同的專業課程以外,更應該在學生工作的方方面面將專業性滲透進去,利用隱性課程所特有的潛移默化的作用讓專業特性注入學生的品性中去,并成為一種穩定的個性心理。

(二)學生工作與專業教育缺乏有機結合

從行業標準及企業的需求來看,專業精通、良好職業素養都是必不可少的。然而,高校在對學生的教育管理當中,學生工作與專業教育卻缺乏足夠的溝通和相互了解。從學生工作的角度來說,輔導員不太了解甚至不了解學生所學專業的特色,不了解學生專業學習的內容;同時,從專業教育的角度來說,任課老師們也極少去關心學生工作的內容。二者不應該是相互平行的兩條線,而是相互交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三)行業標準與企業文化在學生工作中滲透不夠

正是因為學生工作者對行業標準、對企業文化不夠了解。這勢必導致在學生工作中比較少看到有關學生職業素質教育的內容,即使有,也大多停留于表面,不夠深入。

三、建議與措施

通過上文對行業標準、學生工作及隱性課程的概念分析和我國高校學生工作現狀的分析可以看出,提出基于行業標準的學生工作管理模式已經迫在眉睫,通過深入了解行業標準,了解企業文化及其需求,才能培養出深受企業歡迎,真正有利于國家發展的高素質人才。行業標準對于學生工作的重要性可以概括如下:一是基于行業標準的學生工作管理模式能更好地對接企業文化管理模式的融合,能讓學生真正體會到管理的“真實情境”,使其樹立職業素養規范意識;二是在該模式下培養出來的畢業生,到企業后適應性強,職業綜合素養高,深受企業的青睞,學生本身也可以成功就業,這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在學生工作中,緊密結合行業標準,并通過隱性課程的特性,將行業標準充分融入到學生的培養當中去,有以下幾點建議與措施:

(一)提高學生工作者的專業素養

高校中從事學生工作的人員,其專業背景所管理服務的對象—學生,很多都存在差距。比如,一名法律學畢業的碩士,很可能擔任飛機維修專業學生的輔導員。那么,這中間的差距,就需要學生工作者自身的學習去彌補。了解所帶學生的專業,了解學生畢業以后所從事的行業,進而了解和學習該行業的行業標準,是做好學生工作的第一步。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去了解該行業的主要企業,充分體會這些企業的企業文化,以及進入這些企業工作應該具備的技能,尤其是職業道德素質等,因為,這些正是需要學生工作者通過自己的工作,將其滲透其中,“潤物細無聲”的去影響學生。

(二)學生管理工作體制的轉變

為適應社會對當代大學生的新要求,適應行業、企業發展的需要,學生管理工作體制就應該打破陳規,有所創新?!靶F蠛献?、工學結合”正是在這一形式下提出來的。[7]該模式也正是基于行業標準的學生工作的最好詮釋?!肮W結合模式”有助于學生職業道德的塑造和職業素質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學生教育管理的有效性;有助于提升學生職業適應能力與競爭力。建設“雙師型”師資隊伍、共建共享生產性實訓基地、工學結合“2+1”人才培養模式等這些都是“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模式下的有效探索,也正是基于行業標準的高素質人才培養模式的有效途徑。從學生工作的角度來說,也要為基于行業標準的人才培養模式制定自己的體制、形成一系列的制度。從學生入學之初的入學教育到日常管理工作,到學生的第二課堂—學生團體及活動,再到學生實習管理等方面,都應該圍繞行業標準,企業文化等展開創新。

(三)行業標準、企業文化的有效植入

如何設計和開發隱性課程 ,有論者提供了有益的參考。[8]學生工作者通過認真的學習和深入的體會已經了解了行業標準和企業文化,并且,也有了好的學生管理工作體制,那么,行業標準、企業文化等如何深入到學生身心中去,并形成一種穩定的特性將是重點中的重點。隱性課程在這一層面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與顯性課程相比較,隱性課程的教育特征主要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多樣性。高校隱性德育的形式、內容都十分豐富,它涉及學校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校園環境、校園文化、校園內人際關系、教育者的人格素質、社團活動、社會實踐等等。它對學生的影響也是多方面、多方位的。如通過社團活動、社會調查實踐等活動培養廣泛高雅的志趣,強化社會責任感、激發愛國熱情等等。[9]其二,潛隱性課程的教育特征不同于顯性教育直接地告訴學生“你應該怎樣做”,而是將其政治意識、價值觀念、道德準則、法制規范等方面的知識、觀點與經驗內隱于載體之中,去熏染學生,使學生于不知不覺、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有心理學家實驗表明:德育目的越明顯,越容易引起人們的逆反心理或對抗心理;相反,德育目的越隱蔽,越能產較好的效果。因此,育德過程中,隱蔽教育目的,采用間接的教育方法,便能消除逆反心理或對抗心理,能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境界,從而使教育的效果鞏固、持久。[10]同時,在隱性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必須充分發揮個體的主動性,對課程傳遞的信息進行選擇、內化,更能夠幫助學生實現從道德認知向道德信念的轉化。

從上面的論述來看,將行業標準融入到學生工作中的隱性課程中去,是最理想的教育方式。比如:通過開展有行業、專業特色的活動來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寓行業標準于校園環境、校園文化、社團活動當中,讓學生在這些隱性課程的熏陶下,慢慢形成穩定的行業個性,正是行業標準最理想的植入方式。

四、結束語

基于行業標準的學生工作管理模式,既不同于傳統普通高校的學生工作,也迥異于過去高職院校的學生工作模式,它是在繼承二者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及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大膽創新,與時俱進的有益探索。隱性課程特有的滲透作用更待我們去進一步開發和利用。

[1]施良方.課程理論——課程的基礎、原理與問題[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29

[2]Allbert,I.O.Curriculum Improvement[M].1977:46-48.

[3]祖霞.大學隱性課程的德育功能研究—以省屬理工C高校為例[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2007:29.

[4]汪偉.論高等教育中隱性課程的德育功能與實現[J].產業與科技論壇,2008,(7):28-31.

[5]秦永芳.高校隱性德育課程的設計與開發初探[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5,(12):89-92.

[6]靳玉樂.潛在課程論[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110.

[7]王艷秋.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論[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政法學院,2007:45.

[8]楊友田,王俊峰,孟麗.工學結合辦學模式下我院校學生管理工作初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009,(9):46-47.

[9]段宏毅.淺談工學結合模式下的學生管理工作的改革與創新[J].金色年華:學校教育,2009,(10):70-71.

[10]吳萬敏.行業標準與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0.

猜你喜歡
行業標準隱性管理工作
青脆李、脆紅李周年管理工作歷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討
做好初中班級管理工作的幾點思考
近期發布的相關行業標準(2020年3月01日)摘選
隱性就業歧視的司法認定
利用“隱性”圓,巧解一類題
關于《腹腔鏡用穿刺器》行業標準的若干思考
芻議隱性采訪
新聞報道隱性失實的四種表現
16項新的涂料行業標準將于6月1日起正式實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