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工科類專業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研究與實踐

2013-04-02 05:14倩,徐
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3年1期
關鍵詞:工科專業課程案例

唐 倩,徐 樂

(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019)

2012年中國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報告指出,高等職業教育目前必須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核心,通過項目實施推進改革創新。當今我國絕大多數高職院校特別是示范校都已經認識到高等職業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如何提升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質量呢?這一問題引發了所有職業教育人的思考。

圍繞工學六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大家都在積極探索,提出了許多關于人才培養方案、專業建設、課程體系建設、課程教學改革等重要思想。[1]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大多停留在理論高度。雖然進行了許多嘗試,但收效甚微。筆者將從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現狀出發,緊扣工學六合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多年實踐,總結出一套適合高等職業院校工科類專業課程的教學方法,即“賞-析-演-練-評”五步教學法。該教學法強調能力本位,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共性和個性,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案例,最大程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轉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索。

一、高職院校工科類專業課程的特點

高等職業教育以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為目標,高職工科類課程的最終目標也必須為這一目標服務。而工科專業通常與實際工程緊密聯系,工科課程兼具有知識更新速度快、內容多、概念多、專業術語多、體系龐雜和抽象乏味等特點。[2]對于目前高職教育對象來說,工科類課程的這些特點無疑給學生更多的壓力,首先就會讓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從而導致學習積極性不高、厭學等負面效應。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重點研究教學方法,讓課堂教學很好的和工作情境相結合,通過完成項目案例,來掌握應會的專業知識。[3]

二、高職院校課程教學改革現狀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從規模擴張到提升質量的過程中,課程改革意識增強了,在課程教學改革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借鑒國外發達國家職業教育的先進經驗,在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中形成了“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突出“學中做”和“做中學”,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但在改革過程中也顯露出了不少的問題,比如課程定位不明確、教學改革資源建設投入不夠、教師對改革的認識程度不一致、教師實施教學改革的能力不夠等。這也正是多年來課程教學改革重于量,而輕于質的關鍵因素。雖然每個學期都在開展課程教學改革活動,但教師在實施改革教學過程中,都會因為上述問題導致改革的實際目標和預計目標相差甚遠。

三、工科類專業課程教學方法研究與實踐

針對上述工科類課程的特點及課程教學改革現狀,[4]在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業教學實踐中,我們結合當前學生特點,從學院實際出發,改變以往舊的教學方法,探索新的教學手段,形成了“賞-析-演-練-評”五步教學法,在以項目為導向,案例式教學過程中,這五步教學法對應“做什么?→為什么做?→怎么做?→做一做→評一評”的教學過程。經過多年實踐,事實證明這一套教學法不僅適用于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業,也同樣適用于其他工科類專業課程教學。

(一)賞(Enjoy)

即欣賞,欣賞意指享受美好的事物,領略其中的趣味。欣賞環節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教師起引導作用,這時由教師設計一個案例情境,向學生展示教學案例效果,并和學生一起欣賞之,重復展示,讓學生領略期中的趣味,留下較深的印象,這時教師應該啟發學生思考——看到了什么?這一環節的主要目的是告訴學生我們接下來要做什么?通過欣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發其探知的主動性。

(二)析(Analyze)

即分析,分析就是將研究對象的整體分為各個部分、方面、因素和層次,并分別地加以考察的認識活動。分析階段教師還是起引導作用,分析教學案例構成部件、各部件的構成元素、各元素間的關系、特點等,回顧已學知識技能,承前啟后,向學生說明案例設計的意義,即告訴學生為什么做這樣一個案例?并從細節尋找能夠解決問題的主線、方法。

(三)演(Perform)

即演示,演示是指把某種東西拿出來展示、展覽。在這一環節,教師起主導作用,由教師向學生演示教學案例效果的實現過程,演示過程應講究視覺化的一目了然,要求教師對教學案例的實現過程非常嫻熟、思路清晰、語言表達流暢準確,內容詳略得當,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在演示過程中,以教學案例為主線,明確知識目標,突出技能目標,演示的目的必須讓學生明白怎么做?

(四)練(Practice)

即練習,這一環節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起指導作用。練習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即課堂練習,讓學生在課堂上模擬教師的演示過程自己動手實現教學案例效果,教師適當進行指導答疑。為鞏固所學知識,靠課堂上的一個練習往往對知識和方法掌握的不夠牢靠,難以實現教學目標,這時候需要布置課后拓展練習,即第二個階段的練習,教師設計拓展練習應注重培養學生舉一反三、有所創造的能力,所以拓展練習一般要設計多個,并體現不同難易程度。根據不同專業課程設置的差異,拓展練習更多的只能依賴課余時間去完成,這從另一個層面來看,也培養了學生自覺學習、自主學習的習慣。

(五)評(Appraise)

即評價。評價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它本質上是一個判斷的處理過程。美國文學理論家Bloom認為,評價就是對一定的想法、方法和材料等做出的價值判斷的過程。它是一個運用標準對事物的準確性、實效性、經濟性以及滿意度等方面進行評估的過程。綜合多方面的因素,評價就是指,通過評價者對評價對象的各個方面,根據評價標準進行量化和非量化的測量過程,最終得出一個符合邏輯的結論。

評價的操作步驟是確立評價標準、決定評價情境,設計評價手段,利用評價結果。評價標準的確定應該在專業課程設置階段完成。評價情境的設定由任課教師根據所確定的教學案例來決定,評價手段則由教師設計、學生參與。我們采用的評價手段分三步進行,首先是學生自評,然后讓學生互評,再是教師講評,學生互評時一定要引導學生積極對待,客觀評價,這樣做有兩個最明顯的好處:其一可以讓學生跳出自己創作的思維局限,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來評價一副作品(或產品),在評價過程中學生往往會突然領悟到一些自己在創作時所沒有想到的問題,豁然開朗;其二培養學生團結協作,互幫互助,虛心學習的學習習慣。教師講評,往往起到一個總結點評的作用,對于大家共同存在的問題,作為重點難點,再次解析。那么怎樣來利用評價結果呢?利用評價結果則由教師來主導,教師應巧妙的總結評價結果,褒貶得當,在鞏固知識、熟練技能的同時,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習自信。

四、結束語

通過教學實踐發現,“賞-析-演-練-評”五步教學法教學環節安排緊湊合理、注重能力培養,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教學互動、活躍課堂氣氛以及營造互幫互助的學習氛圍有較好的推動作用。各環節的實施必須由任課教師精心準備,基于工作過程設計教學案例,注重各環節的銜接引入。只要真正實施到相關課程教學中去,必將打破以往工科類專業課程枯燥無味的教學僵局,同時對其他課程教學也有很好的借鑒作用。

[1]呂志芹.對高職教育教學方法的嘗試與思考[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5,(4).

[2]戴勇.國外高職工科類課程特點研究[J].中國高等教育,2002,(15).

[3]高海霞.淺析我國職業教育發展面臨的優勢和機遇[J].山東紡織經濟,2012,(1).

[4]仇兆波.高職教育教學方法探析[J].教育與職業,2009,(21).

[5]李浩君,邱飛岳.工科類專業課程的立體化教學方法研究[J].浙江工業大學學報,2008,(4).

猜你喜歡
工科專業課程案例
新工科下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項目推動式教學模式的探索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電大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改革探討——以福建電大為例
隨機變量分布及統計案例拔高卷
基于“互聯網+”的應用經濟學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發生在你我身邊的那些治超案例
工科概率統計教材中引入Matlab工具的探討
中美綜合大學在音樂專業課程上的比較與啟示
中俄臨床醫學專業課程設置的比較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