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外語教學本族語文化的缺失及其對策

2013-07-25 08:15王志明
教育探索 2013年5期
關鍵詞:缺失外語教學對策

王志明

摘要:針對目前我國外語教學本族語文化缺失的問題,應采取政策引導、教材編寫、制定大綱、教學實踐等策略,加以解決。

關鍵詞:外語教學;本族語文化;缺失;對策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0845(2013)05-0038-02

當前,由于受行為主義心理學和結構主義語言學的影響,我國外語教學基本上仍然是更多地注重對目的語語言文化知識和技能的獲取和訓練,卻忽視了語言與本國社會文化語境的聯系,使得本族語文化教育在外語教學中所占比重過低,本族語文化缺失現象嚴重,對我國外語教學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一、外語教學本族語文化缺失的現狀

根據筆者查閱部分高校外語專業培養方案,發現開設目的語國家文化的課程很多,也很全面,涉及到了目的語國家文化的各個方面,但卻很少有高校開設有關中國文化內容的課程,即使有開設也基本上以選修課為主。比如以專題講座或者周末選修課的方式開設;開設時間均少于8學時,不到外語專業培養方案總學時的1%;考試都是以考查形式進行;開設課程的內容基本上都是以政治教育為主,涉及到中國傳統文化和道德價值的內容則嚴重缺失,即使包含中國文化內容的,也基本都是以當地文化為主。如北京的一些高校開設明清文化課程,陜西的高校側重于漢唐文化,河南高校關注的是中原文化等等。初高中階段的外語教學由于受升學壓力等影響,其文化教育課程更是形同虛設,所使用的外語教材幾乎沒有包含任何有關中國文化內容的材料。這種教學模式導致學生中國文化知識薄弱,產生了文化扭曲、文化誤解、文化障礙等現象。教師在講目的語文化時頭頭是道,出口成章,可是一涉及到中國文化,則結結巴巴,詞不達意。學生對西方的情人節、圣誕節、萬圣節等文化耳熟能詳,對本族語文化的中秋節、清明節、元旦、春節等卻沒有興趣。

在筆者的一次外語教學實踐中,嘗試讓學生翻譯中國四大名著的書名,讓人意外的是有部分學生竟然不知道四大名著是哪幾本書。在某高校對100多名外語學生進行的翻譯測試中,學生都將美國的“南北戰爭”翻譯得準確無誤,但卻有很多學生不知道本國的“北伐戰爭”是怎么回事,沒有一名學生將此詞翻譯正確。這種重異國文化、輕本族語文化而導致本族語文化缺失的尷尬現象在我國的外語教學中并不是個例,它存在于我國外語教學的各個領域。

基于此,本文認為,外語教學中應將目的語學習與本族語文化教育并重,使得中西文化兼容并蓄,探索適合本族語文化發展的多元化教學模式,促使本族語文化對我國外語教學產生積極影響。

二、本族語文化與外語教學的互推作用

《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大綱(2000版)》要求學生要熟悉中國文化傳統,具有弘揚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能力,《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03版)》也指出,基礎英語教育階段的任務要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這體現出我國外語教學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語言技能,而且要加強包括中西方文化在內的文化教育。因為外語教學的目標不僅是為了培養了解異國文化的人才,而且也肩負著將中國文化推向世界的責任。外語教學本身就是一種跨文化交際學習,是一種了解目的語國家文化的學習,學生只有在充分掌握本族語文化的前提下,才能夠更好地去學習和了解目的語國家的文化,才能提高用外語談論中國文化的能力,才能讓中國文化的精髓走向世界。這正如我國著名翻譯家林戊蓀教授所說,“要做好目的語與本族語之間的翻譯工作,不但要掌握外語,而且還要不斷提高我們的漢語修養和擴大對祖國文化知識的了解?!?/p>

同時,中國文化經過數千年歷史長河的沉淀,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特色和完整的體系,只有了解這些優秀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才能在外語教學中敢于創新,敢于在本族語文化與目的語文化產生沖突時,去質疑異國文化,在相融時為自己的語言學習服務,消除中西文化交流時的天然屏障,增強本族語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強民族自豪感,服務于我國的外語教學培養目標,讓具有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的中國文化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三、外語教學本族語文化教育的實施策略

1.政策引導

在外語教學中要用戰略思維保護和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要制定一系列政策,在現有基礎上逐步推進。從高校層面上講,政策上要規定外語教學中在學習異國文化的同時,應逐漸增加有關本族語文化內容的課程,規定統一使用的教材,比如中西文化比較、中國文化概論等。各高校也可以在開設教育部門規定的文化課程基礎上,根據地方文化特色和外語教學需要開設的其他文化課程,采用必修課和選修課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設置,開設學時應不少于目的語國家文化課程的學時。對于初高中階段而言,由于學生的文化接受能力有限,要求教師在外語教學中遇到本族語文化問題時,能給予適當擴充,讓學生了解與目的語文化有關的本族語文化。

2.教材編寫

外語教學的文化課程教材應該為外語教學的培養目標服務,其編寫的最終目的是能夠使外語教學與本族語文化教育和諧發展,兼容并蓄。因此,教材的編寫并不是一項簡單的新課程和新教材的出爐,而是針對外語專業教學的特點,認真研究教材各章節教學內容后的合理搭配。同時,不能一味地講述本族語文化歷史的輝煌燦爛,或者只是單方面強調本族語文化教育在外語教學中的重要地位,把文化教育作為外語教學中的出發點和歸宿,反而影響了專業知識的學習,而應該使本族語文化與現代社會需要相融,與外語語言知識技能的學習有機結合起來,使得學生的本族語文化水平與外語專業知識學習同步發展。

因此,在編寫外語教學本族語文化課程教材時,應該選取那些包含豐富本族語文化精神的作品和素材。選取的材料應該具有真實性、融合性、適度性、代表性、規范性和可實踐性,在使用上也應該具有階段性和變化性。對于低年級學生可選用反映本族語表層文化的教材,隨著學生語言分析能力水平的提高,可逐漸使用反映本族語深層文化的教材。

3.制定大綱

教材是教學依據的藍本,而教學大綱則是保證教學順利實施的綱領。因此,要實現我國外語教學本族語文化與目的語文化的和諧發展,必須以完整的本族語文化教學大綱作為保證。首先,本族語文化課程應為外語專業通識必修必考科目,開設時間應為大學二年級以上,因為一年級學生的語言基礎仍然較為薄弱,而文化課程的開設只有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語言技能之后才適宜開設,否則有可能適得其反。其次,開設文化課程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本族語文化的內涵、精神、內容以及基本載體,對母語文化有一個總體的認識,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理性地汲取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提高人文素質。最后,該課程的開設應有充足的學時和講授時間做保證。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內容豐富多樣,沒有足夠的課時是無法保證學習目標的實現的。

4.教學實踐

(1)課堂教學

學生在課堂上除了學習專門開設的文化課程外,在外語課堂教學中,應改變目前只注重講解外語語言以及異國文化現象的單純教學法,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在獲取目的語語言技能的同時,能夠隨時分析本族語文化現象,逐漸養成異國文化與本族語文化并重的意識。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采用中西文化比較法,即遇到某一異國文化現象時,將之與本族語文化相比較,使學生了解兩種文化的異同;可以采用即遇即講法,就是我們俗說的碰到一種本族語文化現象就給予講解;打包講解法,即針對某一特定文化現象進行打包,利用一定時間進行詳細講解;也可以用糾錯法、討論法等來提高學生學習本族語文化的興趣,最終達到外語教學中西文化相結合“1+1>2”的境界。

(2)文化實踐

目前我國教育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外語教學中的本族語文化教育也是如此。如果單純地采用課堂“灌輸式”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理解多少無人知曉。這樣一來,就會導致在本族語文化教育本身就嚴重缺失的情況下,又不能理解被“灌輸”的文化現象,本族語文化教育又如何能以提升呢?因此,要確保在理論傳輸的基礎上,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本族語文化實踐,使他們以自己的親身經歷感受本族語文化的魅力,提高興趣,加深理解,讓他們也知道本族語文化與目的語文化相比竟是如此的“美妙”。比如,可以舉辦校園文化大賽、組織文化大講堂、開展文化熱點辯論、參觀文化景點、重走紅色之路等活動,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質。

世界各國高校都對本族語文化教育非常重視,這是因為文化與教育互相聯系,文化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和教育質量,教育則可以通過高校這個大舞臺傳播文化,發揚文化。而中國文化作為我國外語教學的本族語文化與外語教學密不可分。在外語教學中加強本族語文化教育,將中西文化進行比較分析,可以提升學生對雙文化的了解,在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的同時提升外語學習水平。因此,改變我國外語教學本族語文化缺失的現象,適應時代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可以促進學生專業知識與文化的有機結合,突破外語學習只是目的語學習的局限,實現學生雙語文化的跨文化交際,可以讓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精髓通過各國語言走向全世界。

猜你喜歡
缺失外語教學對策
診錯因 知對策
從震旦到復旦:清末的外語教學與民族主義
對策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Less Is More”在大學外語教學中的應用
當前中國公民意識缺失研究——以社會監督為例
淺談大眾傳媒社會責任的缺失
高職院校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缺失影響因素及提升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