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經驗與啟示

2013-07-25 08:15叢波
教育探索 2013年5期
關鍵詞:啟示經驗

叢波

摘要:美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經驗主要體現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位、積極心理學導向和教育的途徑三方面。給我國的啟示有:營造校園文化氛圍,促進認同策略;發展社會能力,促進積極的自我觀念的形成。

關鍵詞:美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經驗;啟示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0845(2013)05-0156-02

我國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展以來,雖然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起步較晚,但發展得蓬蓬勃勃?,F在我國幾乎所有的高校都開設有“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整個教育界的共識。

我國人口眾多,而且我國特殊的高考制度,使得人們在應試教育的陰影下,更看重成績、考試,對人格、心理素質及社會適應不良等問題卻漠視或忽視。而且學生們又盲目樂觀地美化大學生活,使得高校的心理教育的任務尤其繁重。研究英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借鑒有益經驗,對我國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研究不僅必要而且大有裨益。

一、美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經驗

1.美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位

美國通常把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稱為“學校心理學”(School Psychology),就是在學校教育領域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科。有的學校還稱之為“學校心理健康服務”??梢?,美國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既可看作是一門學科,又可看作是一項服務工作。服務內容也呈多樣化,包括咨詢、評價、干預、預防、教學指導及健康服務等。

美國的心理健康教育者以學生為出發點,確定學生的需要并給與援助。所以,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的角色是修復者和咨詢師,主要進行干預,滿足學生心理健康需要,提供相應的指導和咨詢。由于具有強烈的心理健康意識和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識,教師發現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并不會大。驚小怪,而是視為學生成長中正常的“片段”。學校中從事心理健康服務的教師首先關注的是消除學生因為有心理問題而感到不安或自卑的情緒,然后才是進行科學的診斷,并根據該學生的特點進行對癥治療。在干預過程中,關注學生的需要和感受,注重細節和最終質量。

從總體看,美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出發點是滿足學生的心理健康需要,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長遠發展。不同層次、不同地理位置、不同學科的學校的學生往往有不同的心理需求,所以美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多樣化的。根據學生的需要,對學生實施量身定做的心理健康教育,自然能產生較好的效果。

2.“積極心理學”或“快樂心理學”導向

卡瑟琳·艾克勒斯通(Kathryn Ecclestone)在2012年9月發表在《教育研究》中的論文中提出“積極心理學”或“快樂心理學”的觀點。她使用“感情的和心理的健康”作為一個整體概念,包含了廣泛的、能發展的“可構建”體系。這包括復原能力、堅忍精神、樂觀的世界觀、融入的能力、滿足感、能得到支持、愛和尊重,感情控制的技巧、情商,還有同情心、在困境中保持鎮靜、關心他人、不同他人攀比等(Huppert 2007;Layard 2007;Seligman et al.2009)。重新更新了“品格”的論述:品格包括所有上述的品質以及“人格健全”所列出的其他的品質(Lexmond and Grist 2011)。

作為對感情和心理脆弱的呼應,“積極心理學”或“快樂心理學”對實踐極有影響力,這也由世界健康組織的倡導推行而得以加強。積極心理健康意味著我們能意識到自己面對日常生活中的壓力,并能妥善處理;能富有成效地工作;能對社區作積極的貢獻。積極心理學公認的奠基人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美國心理協會的前總裁,高調地提倡對美國的軍隊和美國政府進行心理干預,在美國的高校內進行積極心理教育。他認為,后天習得的樂觀主義是幸福健康的核心,同心理和感情因素同樣重要。他和他的支持者認為這些是可以教授的,可以轉變成生活狀態(Seligman 2011;Seligman et al.2009)。理查德·雷亞德(Richard Layard)是英國對這種理論的主要支持者。他和他的支持者都認為科學可以使我們能夠挑戰現在的理論,即生活是痛苦的。他在2011年4月發起了快樂運動。他認為:快樂對人是有益的……每個人都想要快樂,然而很多人并不快樂。就人類的記憶而言,這一直是人類,的生存狀態。塞姆爾·貝克(Samuel Beckett)曾說過,世界的眼淚是個常量。那么,如果眼淚不再是常量會怎樣呢?如果每個人和社會都能夠塑造并促進他們的快樂又會怎樣呢?

在過去的十五年,已經達成的一個普遍共識是:普遍的干預既能治療早期有心理癥狀的人,又能阻止未來心理疾病的產生。所以,呼吁公眾要支持新興科學,抵制傳統的以有心理問題的個體為主要研究目標的策略。通過對客觀的健康幸福建立可衡量的、社會性和個體性特征,積極心理學的目的是建立個人和公共的評價體系,以鼓動促進“感情接種預防”的形式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3.美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美國高校沒有為全體學生開設專門的心理學課程,但一些學校在社會學科的選修課中開設了心理課和社會心理學等。這為學生提供了知識儲備,學會運用心理學的理論方法解決有關學習、壓力及情感問題。美國高校還建立了心理健康中心,主要目的是改善學生適應社會能力、幫助學生處理人際關系和家庭危機等問題。一般建立多功能活動場所,如閱覽室、資訊室,為學生提供家教、個別與團體輔導、技能培訓等服務,并為學生建立詳細而系統的累積性檔案,以記錄其智力、興趣、性向、人格特征和測量結果、學業成績、嗜好、社會實踐經歷等內容。學校更利用社區資源對學生進行心理干預。在美國,以美利堅大學為例,新生入學后需參加“大學新生公共服務經歷”。在開始上課之前,他們要在華盛頓地區各處從事社區服務。美利堅大學在全地區的小學、老年社區等公共生活社區中選取44個基地供大學生服務。學生們也可以在多文化中心、食堂和各種其他公共社區服務。

校方認為,即將入學的新生將要在學校所在地區度過人生中重要的四年。盡管學習是他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學生們也需要了解他們所生活的城市和其他城市一樣有許多要人操心的事物、問題和需求。關于這些,最佳的了解途徑不在書本之中,而是要走出去,置身社會,了解非營利性部門在干什么,教堂在干什么,學校內又在發生著什么事。在社區服務基地,學生們在專心于所干的工作,了解父母家庭一直讓他們了解的社會。

無獨有偶,美國東部的馬里蘭州立大學要求所有的學生必須有“社會義務服務經歷”才能畢業。幾乎所有的美國大學都有相似的要求。校方一致認為這種強迫性行為會加強年輕人社會義務服務的熱情。這成為學生們的社會義務之一,從而增加了學生們的社會責任感。在社會服務過程中培養了整整一批人,他們真的熱愛義工活動,在整個社會生活中貫穿始終。因此,他們在大學里、大學畢業后,都會繼續堅持這么做,這是他們回報社會的最佳方式。

二、美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給我國的啟示

在我們的心理健康教育當中,應該更多地關注普遍的積極價值觀、品格的培養,而不是只關注于少數的心理案例的分析;更多地服務于學生,以及對學生成功的指引,而不要局限心理健康服務的對象和工作的范圍。

1.營造校園文化氛圍,促進認同的策略

確保學校的文化與氛圍對學生產生積極的推動力:提供培訓或有組織的項目,提高學生的參與性,使學生在學校里能體驗到支持。鼓勵學生在社團中扮演領導者及倡議人的角色;學校組織一些服務于社會的活動,以使學生在活動中獲得一種尊重、認可與價值感。讓學生們感覺到自己是可利用的資源,而不只是資源的利用者。

2.發展社會能力,促進積極的自我觀念的形成

校園的文化氛圍只是培養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外因,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們積極的價值觀。作為學校,除了要通過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而達到讓學生樂于學習的目的外,還要為學生們提供學業支持,幫助學生取得學業的成功,尤其是那些想要通過努力取得成功的學生。教師可以通過校園內的廣播等各種渠道與學生探討積極的性格特征,以及怎樣運用這些性格特征。同時,教師也要在平時的生活中觀察并隨時指導學生如何運用這些性格特征。

鼓勵學生們通過“社會義務服務”來發展交往能力、文化能力、和平解決矛盾沖突的能力等社會能力。進而讓學生們將自己視為積極的個體,不但是有價值的人,而且在人生的大舞臺上將扮演有用的角色。培養他們對自己、周圍的事物、人物及環境有清楚的知覺,引導他們存儲有用的信息、知識和技能,并能隨時利用。

3.結語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國內學校教育中對心理健康的需求說明學校心理服務具有很大發展空間。美國心理健康教育的有益經驗,對我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專業標準建設有積極的借鑒意義。但考慮到中美兩國文化底蘊和社會背景的不同,所以中國在吸收和借鑒的同時,還要結合我國的國情,符合我國的需要,使具有我國特色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健康地發展。

猜你喜歡
啟示經驗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廣的經驗”評選
經驗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廣的經驗”評選
小經驗試試看
NHL聯盟制度安排對我國職業體育改革的啟示
國外跨境電子商務稅收發展經驗對我國的啟示
論美國警察院校政府經費投入保障機制及啟示
武陵山片區高校經管類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培養的建設與啟示
商業銀行受余額寶的影響和啟示
當你遇見了“零經驗”的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