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取 之 叔、 康, 歸 于 老 莊——管窺《紅樓夢評論》

2013-08-15 00:42
文教資料 2013年6期
關鍵詞:功用王國維中華書局

楊 艷

(浙江大學 漢語言文學(基地)1001班,浙江 寧波 315040)

王國維先生的《紅樓夢評論》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第一篇運用西方哲學、美學觀點系統詮釋中國文學作品的著作。自1904年問世以來,就有諸多學者對它進行了研究。在這本專著中,西方的哲學和美學觀點的光芒是如此耀眼,以至學者們多將目光投射到對這些思想的發掘和評價上。將西方哲學思想與《紅樓夢評論》中相關言辭對勘的研究層出不窮,而學者們得出的觀點基本一致,即“它試圖用叔本華的哲學來解說《紅樓夢》的精神,將作品當作叔本華哲學觀念的圖解和佐證,見解難免牽強生硬之處”①,甚至有學者認為“《評論》半是為了宣泄自己的靈魂之苦,半是為了綜述自己對叔氏的傾心與領悟”②。但反復品讀《紅樓夢評論》之后,筆者發現王國維并非將西方哲學生搬硬套,而是將其進行了中體西用式的改造。而文章中那些看似矛盾之處也并非像一些學者說的那樣都是由于王國維套用西方哲學導致的詮釋不力造成的。筆者以為,這些“矛盾”中有一部分恰恰是因為他的思想在西方哲學與中國傳統美學觀念間游弋,獲得了對待同一事物的兩種視角。叔本華對王國維的影響似乎被學者們不自覺地夸大了,而影響王國維思想的另外一極——中國傳統文化——卻反而無人提及。筆者以自己在讀《紅樓夢評論》時思緒為之滯礙的兩處為例,談談字里行間隱匿的中西兩種文化的對話。

一、此“利害”非彼“利害”

在《紅樓夢評論》中,王國維將自然之美與藝術之美做了區分,將藝術之美的特點定義為“使吾人超然于利害之外,而忘物與我之關系”③,并認為藝術之美之所以優于自然之美,正是因為它不帶有利害感。接著,他又將藝術之美分為“優美”與“壯美”,二者均滿足“既與人無利害關系,又能使人超然于現實利害關系之外”④的條件。而后,他舉“?;蟆睘閮灻琅c壯美的對立面,認為?;蟆笆刮崛俗约兇庵R出,而復歸于生活之欲”??梢娡鯂S以“利害”與“欲望”為標準區分優美、壯美與?;?,推崇前二者,竭力反對后一者。

這種排除了審美利害關系,為審美而審美的純粹藝術論顯然帶著康德和叔本華的印記??档略凇杜袛嗔ε小分刑岢隽恕皩徝罒o利害關系論”,“凡是我們把它和一個對象的存在之表象結合起來的快感,謂之利害關系。因此,這種利害感是常常同時和欲望能力有關的,或是作為它的規定根據,或是作為和它的規定根據必然地連接著的因素”⑤。在這里,康德將“利害”歸結于欲望,而叔本華則在《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提出“媚美”概念,將其視為夾雜著人的欲望,違背藝術精神的美的對立物。閱讀王國維的《紅樓夢評論》,我們能夠深切地感知到康、叔二人對美的認識在這本書上流動的痕跡,尤其是文中“使吾人自純粹之知識出,而復歸于生活之欲”的“?;蟆闭f,更直接將欲望理解為飲食男女一類的基本欲求,簡直就是叔本華“媚美”說的翻版。

借西方哲學闡述中國文學可謂是《紅樓夢評論》的最大貢獻之一,因而康、叔與《紅樓夢評論》中的審美無利害觀念之間的聯系自然不會被研究者們放過。也許正是因為二者之間的共通性太過耀眼,使得學者們多將結論建構于求同的基礎之上,卻也因此被束縛住了手腳,他們只看到了汪洋恣肆的大海,卻忽略了匯入大海的并不止一條江流。王國維主張的藝術純粹論同康、叔二人的審美無利害說對“利害”這一關鍵詞的理解其實有著微妙的區別???、叔二人將利害等同于欲望,他們所說的利害專指個體的利害。而王國維對利害的理解則更進了一步:從表面上看,他以?;笸瑑灻?、壯美相對立的觀點似乎只是對康、叔利害的“個體欲望”之意的簡單繼承,但閱讀了后面的章節,筆者便發現他不自覺地將社會的利害得失也歸入了“利害”的范疇,這便與康、叔二人有了很大的不同。例如在第三章《〈紅樓夢〉之美學上之價值》中,王國維認為《桃花扇》的解脫并非真正的解脫,便是由于它“但借侯李之事,以寫故國之戚,而非以描寫人生為事”⑥?!短一ㄉ取返谋瘎攲儆谏鐣v史政治悲劇,是“歷史的必然性要求和這個要求不可能實現之間的悲劇性沖突”⑦?!短一ㄉ取返淖髡卟⒉皇菫榱藢徝郎系囊饬x才寫就這部作品的,而是借侯李之悲歡書寫自己對政治、國民與歷史的感喟,賦予了《桃花扇》社會功利性效用。因此,《桃花扇》雖美,卻因為與社會利害關系相涉而少了一絲純粹的意味。

雖然王國維對利害的理解是由康、叔的觀點敷衍而來的,但隨著他思考的深入,他對“利害”的理解除卻個體欲望(?;螅┑脑庵?,也生發出了社會、政治等廣義上的功利性層面的含義。因為這衍生的一層,繼續用“欲望”為《紅樓夢評論》中的“利害”二字作釋似乎就有失偏頗了。我們不妨將他筆下的“利害”解釋為世俗功利的動機?!巴镂抑﹃P系”并不單指先前學者們所認為的“在欣賞藝術時,要排除個人欲望”,而是要排除審美的世俗功利動機。

二、純粹藝術論與倫理功用價值說的聯結

帶著這種對“利害”的理解繼續品讀,讀到第四章時,筆者卻感到疑竇叢生。既然王國維希望審美者能夠超然于觀照的對象和利害之外,全身心地投入到純粹的審美境界中,獲得超越世俗功利的審美享受,那么文章便該隨著第三章“《紅樓夢》之美學上之價值”的結束一并完結,為何還要擬就第四章“《紅樓夢》之倫理學上之價值”呢?此外,一部作品的倫理學價值應該也可納入藝術的社會功用范疇,那么這同前文中主張排除審美的世俗功利動機的純粹藝術論是否又存在著一定的矛盾?

反復品讀之后,我發現王國維同我們玩了一個文字游戲:《紅樓夢》的倫理學價值非但沒有同純粹藝術論產生矛盾,反而為純粹藝術論的“純粹”二字再添光彩。王國維的藝術純粹論同《紅樓夢》的倫理價值說是從兩個不同角度展開思考的。它們就像是天空中處于不同高度的兩片云,從底下看上去似乎時時重合著,事實上卻永遠不會有交集。

藝術純粹論將關注的焦點放在藝術的審美過程上?!八囆g之美全存于使人忘物我之關系”⑧,它強調的是在審美過程中,藝術的審美者必須忘卻自我,忘卻所有現實功利和欲念,沉浸在純粹的審美之樂中?!板┥现~,莊、惠之所樂也,而漁夫襲之以網罟;舞雩之木,孔、曾之所憩也,而樵者繼之以斤斧”⑨,魚和木本皆凡物,至多屬于自然之美的范疇。而莊、惠、孔、曾在審美過程中將其藝術化了,所以能夠忘卻物我之間的利害關系,得到超功利的精神愉悅。而漁夫、樵者顯然缺乏這種能力,因此才會見魚是魚,見木是木,只能產生世俗功利性的聯想。

藝術是純粹的,是超功利的,但藝術的純粹和超功利性并不與藝術的功用價值相矛盾。因為前者側重于審美過程,后者側重于審美結果。第四章中闡述的紅樓夢的倫理價值說便是王國維從審美結果入手,將倫理學價值作為《紅樓夢》的最大功用價值提出的。王國維非但沒有否定藝術美的功用價值,反而為其劃定了最高標準,即倫理學價值。在藝術的審美價值與功用價值之間,王國維甚至做出了這樣一個論斷:“然使無倫理學上之價值繼之,則其于美術上之價值,尚未可知也?!雹饪梢娝麑⒚缹W價值構建在倫理價值之上,美學上的審視必須合于倫理上的訴求。也許正是因為如此,王國維才會那么贊賞《紅樓夢》中寶玉出家的情節,因為在王國維眼中,唯有厭世出家才是這世間唯一的解脫之道,若非如此便會抹殺作品的倫理學價值,進而貶損其美學價值。

三、取之叔、康,歸于老莊

《紅樓夢評論》既超越了叔、康對于“利害”的定義,又達到了藝術的超功利性與功用價值的統一,實現了看似不可能的可能。以往學者的論述中總將啟發王國維文思的功勞頒給康、叔,然而筆者認為,這種圓融通達的智慧更深得老莊之風格,而王國維將藝術純粹論與藝術倫理功用相統一的做法也使我們不由自主地聯想到莊子的“無用之用”。

《莊子》中收錄了不少關于“無用之用”的故事,例如《逍遙游》中,惠子問難樗樹之大而無用,莊子卻答“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又如《人間世》里那個叫支離疏的人,“頤隱于臍,肩高于頂,會撮指天,五管在上,兩髀為脅”?,卻因為形體不全而免于征兵之苦,得以終養天年??梢姟盁o用”并非真的無用,而是以無用達到有用。莊子的“無用之用”在此可理解成“全生、保真、養親、盡年”?的人生最大的用。而在王國維的純粹藝術論與藝術的倫理功用價值論的微妙關系中也能看到了一絲“無用之用”的影子?!坝杏弥谩标P乎日常欲求,而“無用之用”則指能使人超然于利害之外的純粹的審美享受。藝術之所以能夠純粹至此,大抵就是因為它追求審美上的非功利性,與以滿足人們欲求為目的的事物相比,是“無用”的,所以才未曾受到世俗功利的戕害?!叭私灾杏弥?,而莫知無用之用”?,藝術的審美價值表面的“無用”的背后卻隱匿著大至大美的倫理學價值?!啊都t樓夢》之為悲劇也如此……故其目的,倫理學上之目的也……故美學上最終目的,與倫理學上最終之目的合。由是《紅樓夢》之美學上之價值,亦與其倫理學上之價值相聯絡也”?。王國維認為《紅樓夢》的藝術美背后潛藏著對“解脫”的倫理學思考,當然他對《紅樓夢》的主題的理解有待商榷,但這至少算是他打通審美價值與倫理功用價值的一種嘗試。他將美學價值同倫理學價值相聯結,“無用之用”便是從純粹的美學價值出發,投射出真正“大用”的倫理學價值。倫理學價值揭示的是作品對于整個人生的思考,而非針對社會、國家、政治,更不是針對“?;蟆边@類男女飲食上的功用和需求。所以倫理學上價值是大至大美的“無用之用”,甚至是美學價值賴以構建的基礎。

叔、康二人的思想對《紅樓夢評論》的影響自然不可小覷,但片面夸大了這種影響,甚至認為此文“是叔本華哲學思想的集中體現,將《紅樓夢》詮釋為一部唯意志論的哲學著作”?似乎也有失考量。在我看來,對于王國維而言,以叔、康為代表的西方哲學和美學系統是輛華麗的馬車,載著他的思想四處游弋。而他則是乘著西方哲學的馬車飽覽著傳統文化的景色。當他想要停下車寫點什么,做點什么時,落足之處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青青草地。所以“利害”才能由“個體欲望”生發出世俗功利動機的含義,純粹藝術論才能夠借助莊子的“無用之用”同倫理功用價值說巧妙地聯結起來。傳統文化始終是《紅樓夢評論》的潛在視界,叔、康賦予它美學上的框架,老莊給予它無用之用的圓融。就像一個木榫,歷經了一場精彩的流浪,終于落入與之契合的卯中,實現了那一刻的圓滿從容。

注釋:

①俞曉紅.王國維《紅樓夢評論》箋說.中華書局,2004,前言第2頁.

②夏中義.世紀初的苦魂.上海文藝出版社,1995:62.

③王國維.紅樓夢評論.選自俞曉紅.王國維《紅樓夢評論》箋說.中華書局,2004:17.

④王國維.紅樓夢評論.選自俞曉紅.王國維《紅樓夢評論》箋說.中華書局,2004:26.

⑤康德.判斷力批判.商務印書館,1964:40.

⑥王國維.紅樓夢評論.選自俞曉紅.王國維《紅樓夢評論》箋說.中華書局,2004:87.

⑦恩格斯.致斐迪南·拉薩爾.選自.馬克思主義文藝論著選講.陸貴山、周忠厚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⑧王國維.紅樓夢評論.選自俞曉紅.王國維《紅樓夢評論》箋說.中華書局,2004:175.

⑨王國維.紅樓夢評論.選自俞曉紅.王國維《紅樓夢評論》箋說.中華書局,2004:17.

⑩王國維.紅樓夢評論.選自俞曉紅.王國維《紅樓夢評論》箋說.中華書局,2004:108.

?孫通海譯注.莊子.中華書局,2007,3:18.

?孫通海譯注.莊子.中華書局,2007,3:88.

?賴怡靜.解析莊子的“無用之用”.文史鉤沉,2012(3):162-163.

?孫通海譯注.莊子.中華書局,2007,3:90.

?王國維.紅樓夢評論.選自俞曉紅.王國維《紅樓夢評論》箋說.中華書局,2004:106.

?陳元暉.論王國維.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34-52.

[1]俞曉紅.王國維《紅樓夢評論》箋說.中華書局,2004.

[2]夏中義.世紀初的苦魂.上海文藝出版社,1995.

[3]康德.判斷力批判.商務印書館,1964.

[4]孫通海譯注.莊子.中華書局,2007,3.

[5]賴怡靜.解析莊子的“無用之用”.文史鉤沉,2012(3):162-163.

[6]陳元暉.論王國維.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

猜你喜歡
功用王國維中華書局
王國維《錄鬼簿校注》考
清明節氣的形成及農時功用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s Function in Daily Life
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6年4期)2016-12-01
建筑史話
“手不釋卷”的王國維
古詩文用典功用略談
風藥之功用辨析
On Observing Etiquette and Custom —— A Case Study of the Essence of the Funeral and Burial in the Six Dynasties〔* 〕
On the Resurrection of Humanity in the Literature of the Jian’an Period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