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畫美學與景觀設計的融合性

2013-08-15 00:42王振冬
文教資料 2013年6期
關鍵詞:國畫中國畫景觀設計

王振冬

(昆明理工大學 藝術傳媒學院 美術系,云南 昆明 650093)

景觀是指某地區或某種類型的自然景色,指各級自然綜合體,也指人工創造的景色,一般理解為“人與自然的共同作品”?!熬坝^”一詞的英文詞是“Landscape Architects”,它是美國人奧爾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8ted)的發明。景觀設計起源于西方文化,但隨著世界經濟文化的發展,逐漸向多元化發展,人們對建筑的要求由偏重實用型向審美感官型發展,單調統一的景觀設計風格已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景觀設計與本土文化相結合成為時代特色。中國畫美學是景觀設計構成要素中的文化形態,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命力的根源,現代景觀設計通過科學方法和藝術手法的運用更加注重二者的結合,如果能把傳統與現代進行很好的交流,使國情本土文化與其融合發展,就可以賦予景觀設計豐富的文化內涵。

景觀設計必定會涉及美的問題。什么樣的景觀是美的,如何設計美的景觀,這些是景觀設計的核心問題之一,應借鑒中國繪畫并以此作為環境景觀建設的指導。童寯先生曾說:“中國造園首先從屬于繪畫藝術,既無理性邏輯,也無規則”。他還說:“一座中國園林就是一幅三維風景畫,一幅寫意中國畫?!?8世紀著名園林家錢伯斯稱中國的造園家“是畫家和哲學家”。荷爾德林吟唱的“人應該詩意地棲居”成為21世紀很重要的文化理想。繪畫藝術的原理植入園林營造中,使園林具有更加豐富的文化和藝術內涵,形成中國古典園林“以畫入園、因畫成景”的傳統。那么如何才能讓身邊的景觀既適合居住又能滿足居民樂居的審美需要?這就要在結合地情地貌的前提下充分吸收國畫的美學資源,創造出富有藝術美感的環境。

1.情景交融:國畫意境與現代景觀設計的精神需求相吻合

中國古典園林與山水畫一樣,是中國人自然觀與審美精神的體現,中國古典園林的最高層次的精神境界亦是自然與人的親近。

從中國古典園林來看,園境與畫境的通融自古有之,在中國園林發展史上,文人畫家如唐代的王維、宋代的蘇軾清代的石濤、鄭板橋等知識分子對園林營造的參與和造園師向繪畫藝術的學習和借鑒,使園林融入了詩情畫意,他們的藝術理論實踐是基于對自然美的深切領悟并更加深刻地表現著自然,這樣的美學思想揭示出我國傳統的自然審美觀,大大地促進了我國園林景觀藝術的發展。這既為后世山水藝術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山水境界美學基礎,又成了后人追求山水審美境界的向導,中國古典園林景觀和中國繪畫相生相長。如老子反對人們追求感官的美,而崇尚與“道”合一的“玄德”之美。[1]“天人合一”的傳統設計理念,有著很強的美學性質,表現出了崇尚山水的審美情趣。中國造園注重于“景”“情”。景觀設計的主題并不是完全從客觀實在的物體上體現出來的,給人一種景在畫中、意在畫外的情趣美。情景交融在這一體化的審美意境中,景已經不是原來的景觀結構組合,情也已經不是原來的心理結構組合,而是這兩種結構組合在人腦中的再組合,人按照美的規律,改造和發展了客觀世界的景觀技術、構成、轉化和發展為景觀審美構成而成為人的審美客體。如《園治》掇山篇中所描繪的“峭壁山者,靠壁理也,藉以粉墻為紙,以石為繪也。理者相石鼓紋,仿古人筆意,植黃山松柏,古梅,美竹收之圓窗,宛然鏡游也”,都極富于詩意的境界。景觀設計是通過對一定范圍空間形態的重組和創造,使其滿足人們使用功能、審美心理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其實質是空間設計。[2]中國園林藝術是中國山水畫的物化形態,它也成為中國文化的一種精神性象征,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載體。畫者筆下的山水是情境,也是意境。這種“師法自然、遵從自然”的原則,從根本上來講所表達的不僅是一種景觀設計手段,雖然兩者的空間形式不同,表現的手段各異,但都源于自然。中國畫美學歷經歷史的沉淀,更多融入了人性和自然的因素。通過簡潔的形式,將中國繪畫藝術、園林山水景觀與現代生活的需要相結合。中國園林景觀所呈現的則是山水環抱, 曲折蜿蜒花草樹木自然之原貌。景觀是規劃設計中的一部分,它與人自然相存相依。按照康德的觀點,藝術與自然的第一個重要區別,就是藝術是人的創造物。[3]在景觀設計中,人類的審美情趣和自然屬性正受到更多的尊重。作為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完美結合的作品,景觀設計應在尊重自然的基礎上,創造天人合一的宜居環境。久居鬧市的現代人越來越注重追尋自然、崇尚自然追尋人和自然的和諧已經成為現代人的一種生活理念。[4]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表達的是一種山水畫的本質、一種人類對傳承文化與藝術追求的理想化境。在景觀設計中不斷調整人與環境的關系,以求得人與自然達到真正的協調已成為中西方現代景觀設計的一項迫切任務。將含蓄之美融入意境之中,始終是中國傳統園林景觀藝術的目標。杭州西湖賞月,其本身就是人的景觀審美意境的物化。[5]

2.國畫中的章法與現代城市景觀設計簡潔含蓄風格的吻合

在中國畫發展過程中,由于漫長的歷史積淀,逐步形成了各種具有典型文化內涵的符號,如點線面的美學特征直接反映了園林景觀的藝術形式,“計白當黑”是國畫特有的藝術表現形式。山水畫構圖的法則,同樣可以用于指導景觀設計。將這些富于民族形式和情感文化符號有機地組合到城市景觀設計當中,這無疑會給城市帶來文化氣息。這種美學觀念作用于現代環境設計,使現代環境藝術設計在創作時有了中國藝術精神,并將美學所倡導的與自然和諧的美學觀念融合到環境藝術設計中,使作品具有“中國味道”。

2.1 有意味的形式——點線面的美學特征直接反映了景觀的藝術形式

國畫當中有意味的形式,經夸張可總結為點線面。在畫面中點可表示樹,線為房,山為面,他們錯落有致地經營著一張畫總的格局。在藝術方面,點線面美學和景觀相通的,景觀設計中的面是為了便于我們理解和分析景觀格局。通過藝術的手段是可以轉化的。美國著名建筑師巴里·A·伯克斯說:“藝術和建筑總是會把觀賞者拉同到那些作為視覺語言的構成要素的最基本的形體上來。這些基本形體的意義是永遠也不會被磨滅的:它們充滿了在新的構圖組合上的可能性,讓人們不斷去探索?!保?]對中國人來說,每一個接觸過中國書法的人,都體驗過漢字結構那種在平面上創造立體的“空間”意趣,都聽說過書畫家強調“線與線之間的流動”,魅力和神韻才是書畫藝術追求的空間所在。這種神秘的魅力在傳統中國的木框架建筑并不陌生,從豎起一根木柱,架設一條梁枋,到楣檁桁椽,無不是書畫家所說的那樣。一筆一畫,一撇一捺地在“在天空中勾畫”的,體會優美的線性結構空間。[7]而從美學的角度出發抽象出來的元素,通過對中國畫線條的把握與分析,如自然式景觀變化豐富,意境深邃、委婉。我們看到了關于現代景觀設計的精神背景與靈動,啟示我們要從承載著民族文化意蘊的中國畫線條中來汲取營養尋求出路,也便從基本形態的簡約提取上找到了線條藝術與景觀設計之間的契合點,進而也便找到了線條藝術與景觀設計之間的相互通融的精神脈絡。

2.2 留白——國畫意趣形式美與景觀的現代發揮與營造

留白是國畫形式美表現中的重要表現手段之一??侦`之美也是中國山水畫意境的主要體現。在國畫藝術中,追求神色、追求氣韻,使得僅用黑白色彩便可產生“象外之象”與“韻外之致”,達到一當十的效果。國畫意趣的現代發揮與營造將中國畫線條藝術的神韻物化為現代人居環境的景觀形象。它們雖然都有各自的體系,但是在時空意境的營造上是有相同的美學意蘊的。

從國畫的二維虛實轉化為景觀設計中現實存在的三維空間虛實,實質是一種空間的置換。要發揮景觀設計的創作主觀能動性:從景觀設計中的虛實與中國留白內涵出發以中國畫留白的理論來指導景觀設計的實踐。中國園林的獨特性也在于它是寫意的。運用寫意的手法,表現形外之意、象外之象,從而使有限的園林空間具有了無限空靈的感受。景觀設計中的虛實給人們提供了一種虛實的思想和對景觀空間體驗的方法。正如景觀設計師要表達“深山藏古寺”的意境,茂密的山林可視為實,隱現的建筑就被視為虛。景觀設計中的虛實和中國畫留白的本質都是虛實空間營造的相關問題,在藝術加工和提煉的過程中具象景物會被賦予特定的精神內涵,完美融合后的具象要素成為整個環境的意境營造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在中國古典園林中,我們總能看到給人以“有聲更覺靜”的空靈境界,山石為實、水面為虛;黑為實,白為虛;有色為實、無色為虛等。要綜合運用各景觀元素的疏密和虛實的關系。

中國畫美學的思想和藝術表現形式與景觀設計的融合及運用,是中國式思維方式在景觀藝術中的反映,是中國景觀設計藝術創作的重要法則,也是中國獨具特色的景觀設計屹立世界設計領域的重要因素。

[1]劉宏彬評析.老子[M].武漢:崇文書局,2003:119.

[2]徐濤.景觀空間創造——景觀設計方法探討[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8,34(7):241-243.

[3]康德著.宗白華譯.判斷力批判[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4:149.

[4]宗炳.畫山水序·敘畫[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85.

[5]宋韓拙.山水純全集[M].合肥:安徽美術出版社,1995:78.

[6]巴厘·A.伯克斯著.劉俊,蔣家龍,詹曉薇譯.藝術與建筑[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

[7]趙廣超.中國木建筑.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社,2006.

猜你喜歡
國畫中國畫景觀設計
國畫《鰷魚》
國畫《鲿》
中國畫
巧用景觀設計和諧中的一致化
中國畫之美表現在哪些方面?
《遠方》中國畫
國畫欣賞
色彩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高科技園區景觀設計探討
國畫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