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期高校學生社團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討

2013-08-15 00:42趙振有
文教資料 2013年6期
關鍵詞:高校學生社團政治

趙振有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 團委,廣東 廣州 510665)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中明確提出了要促進思想政治教育進學生社團,使學生社團建設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的要求。隨著高校及高校學生社團的不斷發展,大學生社團日益成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陣地。因此,探索高校學生社團文化的發展,了解高校學生社團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已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課題。

一、高校學生社團文化的內涵及特點

(一)高校學生社團文化的內涵。

當前,高校學生社團在學生中的影響力和凝聚力不斷增強。所謂學生社團,是由學生在共同興趣、愛好、特長、觀念的基礎上自愿自發地組織成各種興趣團體,利用團體的平臺開展各項有益的活動,在活動過程中實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發展。高校學生社團文化是指大學生社團在長期活動中所創造的精神財富、文化心理氛圍和承載這些精神財富、文化心理氛圍的活動形式和物質形態,是大學生社團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總和,包括社團活動、社團形象、價值觀、社團精神、社團品牌和文化產品等主要方面[1]。大學生社團是高校學生社團文化的基本組織單位。社團活動是高校學生社團文化的動態表現與具體表現,是社團文化中最具特色、最具影響力的部分。而社團文化作為高校青年文化的主要代表和未來社會主流文化的重要源泉,是大學生需要與實踐的產物,它能積極地促進青年學生的身心健康,全面提高綜合素質,加強學生和學校與社會的溝通、了解。高校學生社團文化建設是高校實施素質教育、培養現代化建設人才的重要途徑,是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客觀要求。因此,高校應該大力支持學生社團文化,切實加強對學生社團的管理,大力促進和引導學生社團健康發展,把高校學生社團文化看做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高校學生社團文化的特點。

高校學生社團文化作為大學生需要與實踐的產物,是高校青年文化的重要代表,具有明顯的個性特征。

1.主體性。高校學生社團文化是大學生在實踐中創造出來的,大學生作為校園內最活躍的群體之一,他們主張張揚個性,追求多彩的生活,因此有許多社團是屬于體育、文藝、競技、健美、美容、化妝、美食等個性化的社團,這些都體現了大學生作為高校學生社團文化的主體,按照自己的需要創造文化、改造文化和評價文化。由此可以看出,高校學生社團文化體現了鮮明的主體性,它關注人的主體需要,尊重人的主體地位,發揮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發展人的主體能力,塑造人的主體性人格。

2.開放性。隨著高校教育體制不斷深化改革,大學已不再是象牙塔,它需要在與社會的相互交流中,相互發展,相互利用。高校需要了解社會,社會需要高校提供人力資源。大學生社團積極利用社會資源,整合學校和社會資源,逐漸由單靠學校劃撥資金發展為多渠道籌集資金。近年來全國各地高校學生社團之間的跨校際交流活動日趨活躍,甚至將范圍擴展到與企業的聯系,通過社團與企業之間的合作,擴大高校學生社團的影響力,同時實現高校間社團的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3.專業性。許多社團與某些專業相關,它就依托相關院系,開展各種講座、培訓,專業化的特征十分明顯,依托學科、專業而發展的學生社團熱衷于專業領域的探索與研究,注重對社團成員在專業方面的技能培訓與提高,如鄧小平理論研究會、英語協會、金融協會、旅游協會等。一些社團在老師的專業指導下,紛紛開展專業理論和學術研究,提升了社團的專業水平。實踐表明,社團活動能夠豐富大學生的業余生活,開闊視野,擴大人際交往范圍,有力地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正是社團活動的學習性價值,能夠滿足大學生的需要,使得社團活動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吸引力和生命力。

4.廣泛性。社團作為大學生自發組織的團體,可以因地制宜、相對獨立地開展各類教育活動,對成員沒有十分嚴格的要求。大學生在沒有任何壓力的情況下加入社團,廣泛地參與社團活動,也使得學生社團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讓觸角延伸到學生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二、我國高校學生社團文化的發展現狀

高校學生社團文化作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結構上分,高校學生社團文化可以分為社團物質文化、社團制度文化和社團精神文化三個方面[2]。從社團物質文化層面的角度來看,高校學生社團文化是由一系列有形的文化因素構成的,包括學生社團活動、社團的隊伍建設、社團的陣地建設、社團成員服裝、社團的標志等。從社團制度文化的角度來看,社團文化包括社團的各種管理制度和管理規章。從社團精神文化的層面來看,高校學生社團文化是由一些無形的理念因素構成的,著重體現在社團的精神理念,社團成員的價值觀、道德觀,以及社團的精神狀態、社團風貌和活動方式,等等。從總體上說,當前我國高校學生社團文化的狀況呈現欣欣向榮的趨勢。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重視學生社團文化的建設,社團文化活動已經成為大學生展現自我、鍛煉自我的舞臺,更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梢哉f,高校學生社團文化活動已經成為大學生不可或缺的“第二課堂”。但是,畢竟高校學生社團文化是大學生實踐和需要的產物,由于大學生自身特點的局限性,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我們應該不斷地加強高校學生社團文化建設,揚長避短,才能更好地發揮它的作用。

三、高校學生社團文化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推進

高校學生社團文化的思想政治功能是指學生社團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實踐中所起的作用,表現為社團文化對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所產生的潛移默化的影響[3]。學生社團以其獨有的特點被廣大學生接受,并且日益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綜合素質教育的有效載體,在大學生知識結構的完善、技能的日趨成熟、能力的不斷提高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等方面發揮著獨特的作用。

(一)高校學生社團文化有利于提升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一個優秀的社團,它的成員能夠通過加入社團、參與社團活動、參與社團管理等多種途徑,緊密地與社團聯系在一起,由歸屬感到認同感,由認同感到榮譽感,由榮譽感發展為對集體的責任感;一個優秀的社團在成員中倡導的價值觀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成員的心靈。

(二)高校學生社團文化有利于促進學生知識結構的不斷完善。

一方面,學生可以在社團成員群體中自覺地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陶冶身心,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另一方面,加入一個社團的學生來自許多不同的專業,當他們加入到社團這樣一個具有較強發散性的組織中,在平時的活動和交往中就會感受到不同專業同學的思維方式和知識背景,這種交叉的相互影響將使每一個社團學生從中受益。

(三)高校學生社團文化有利于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

學生社團是自發性組織,內部管理存在著一種網絡體系,并具備不斷更新、創新的特性。社團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開發創意、提高創新能力的平臺,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創新意識;社團成員之間相互的交流越頻繁,對成員的交往能力的培養就越充分,社團組織走出校園的活動越多,成員社會化程度越高。這對于增強社團成員的適應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高校學生社團文化有利于促進廣大學生的身心健康。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大學生面對的挑戰越來越多,競爭也愈來愈激烈,作為一個現代社會的優秀人才,必須具備良好的身體和心理素質。而大學校園中許多體育健身類社團和諸如大學生健康協會等社會科學類社團在這方面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成為學生自我錘煉意志,通過溝通敞開心靈的重要場所。

四、高校學生社團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融合

(一)高校學生社團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可行性。

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務,就是調動大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高尚的人生理想,形成優良的道德品質,培養積極的情感和堅強的意志,形成全面和諧發展的個性,成為“四有”新人[4]。高校學生社團文化是大學生需要與實踐的產物,二者在一定基礎上是相融相通的。其具體表現為:

1.教育和服務的對象一致。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強調以育人為本,旨在培養社會主義的建設者。而高校學生社團以尊重人、關心人、理解人、激勵人為出發點,重視培養大學生的集體意識、團隊精神,把最大限度地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作為重要任務。二者在培養人的良好品質,塑造人的美好靈魂,提高大學生思想素質和政治素質方面是完全一致的。

2.工作和引導的方向一致。高校學生社團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都屬于意識形態的范疇,都要為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為高校素質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服務。無論是高校學生社團文化,還是思想政治工作,都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方向。我國的高校學生社團文化受社會主義思想原則道德規范、行為準則和集體主義價值觀的指導,體現社會主義價值觀的要求,這與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方向是完全一致的。

3.目標和功能相近。都是育人的工作,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滿足大學生的主體發展性需要。建設高校學生社團文化,可以通過滿足和提升大學生的文化利益需求,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從而提高大學生的素質,促進素質教育與高校精神文明建設。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提高大學生的政治素質、思想素質和道德素質,確保其正確的發展方向。高校學生社團文化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新載體,其功能是運用啟發、動員、教育、監督、批評等方式,把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引導到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正確方向上來。

(二)實現高校學生社團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1.大學生自身特點的需要。當前的高校大學生思想多元、個性張揚,在不同社會思潮的相互碰撞中,容易出現一些迷惘和困惑。這時,思想政治教育顯得尤為重要,需要利用合適的途徑和方法對他們進行教育。高校學生社團是高校內興趣相同的學生自發組織起來的,利用課外時間開展各種有益活動的一種群眾性組織。它豐富了校園生活,促使高校學生將所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有利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培養創新能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同時增強自信心。

2.社會轉型期的要求。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主要是通過課堂講授等方式進行灌輸教育,更多強調其政治功能,而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其目標是從單一的政治思想品德功能向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和個性發展,從而符合知識經濟對人才全方位的要求。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和內容,要有新的運行機制和方法,社團活動以其趣味性、開放性、群眾性的特點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新生事物,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廣闊的前景。

3.高教體制改革的必然。隨著高教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很多高校都采用了學分制,任意的選修,跨院系的選課等方式,都使得原來意義上的行政班集體名存實亡,許多活動因為班級概念的淡化而無法開展,大家都在尋求一種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模式和載體,這就是大學生社團。社團活動因為其聚集方式的靈活性,使得經常性的活動成為可能,許多同學在社團中找到了歸屬感和認同感,在集體的互相促進中增強了責任感和榮譽感。廣大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引導社團充分發揮“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功能,并通過社團,對學生進行正面的宣傳和教育。

[1]何海兵.高校社團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J].探索,2002(4).

[2]苗雪.高校社團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山西:太原科技大學,2011:8.

[3]程斌,蔡為青.關于高校社團文化與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安徽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5(19).

[4]李曉兵,顏潔麗.論高校社團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6(5).

猜你喜歡
高校學生社團政治
繽紛社團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高校學生意外傷害事件應對與處理
“政治攀附”
“政治不純”
政治不過硬,必定不可靠——政治體檢不能含糊
最棒的健美操社團
K-BOT拼插社團
關于高校學生工作的思考
文學社團簡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