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勞倫斯的性別身份與意識形態

2013-08-15 00:49趙彥青
關鍵詞:泰來勞倫斯情人

趙彥青

(陽泉師范高等??茖W校 外語系,山西 陽泉 045200)

縱觀勞倫斯一生的創作,他有四部小說特別重要,分別是《兒子與情人》、《虹》、《戀愛中的女人》以及《查泰來夫人的情人》,這四部小說彼此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主要內容都與兩性有關,甚至有大量性愛場景的描寫,這也導致許多的文學評論都把勞倫斯與性掛鉤,甚至有人直接稱其為“性愛作家”。[1]但是,如果能靜下心來仔細閱讀他的作品,并對這些作品進行聯系分析,不難發現,勞倫斯所創作的性別身份一直都是變化的,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性愛載體。探究這種變化,有益于挖掘勞倫斯小說的藝術思想和社會價值。筆者將以上述四部小說為軸,深入分析性別身份的變化與意識形態之間的必然聯系。

一、性別身份的初步表現

性別身份在《兒子與情人》中的指針是偏向女性的,男性在這部小說當中有嚴重的性格缺陷。眾所周知,《兒子與情人》實際上是勞倫斯本人的自傳小說。勞倫斯自小便生活在一個天天充滿矛盾、爭吵的家庭,而形成這種家庭氛圍的根本原因就是他的母親和父親在個人修養以及社會地位上的不平等、不和諧。母親是一名出身于中產階級的教師,而父親卻是一個粗俗不堪的下等人。在這種家庭背景下,勞倫斯在小說中賦予了男主人公性別身份的缺失。作品中,男主人公保羅從小就討厭父親,仰慕、尊重母親。這種對母親的過度依戀,導致他在后來與其他女性相處的過程中無法建立正常的兩性關系。他在與米麗安、克拉拉相處的過程中,無法擺脫母親的控制,最后險些像哥哥那樣迷失自我,甚至喪失生命。以上是男性性別身份缺失在該作品中的具體表現。仔細挖掘當時的歷史背景和意識形態,不難發現,勞倫斯創作這部小說時正處于19世紀中葉工業革命完成時期,英國經濟實現了飛速的發展和繁榮,造成社會關系的巨大變化,兩性之間自然、和諧的性別身份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新型的性別身份,而這種新型的性別身份的確立是需要時間的。也就是說,由于歷史的局限,當時出現男性性別身份的缺失是必然的。

小說《虹》的創作過程正好處于西方婦女解放運動的迅猛發展時期。愈演愈烈的婦女解放運動,勢必會影響勞倫斯的創作。因此,在創作初期,勞倫斯是支持婦女解放運動的,對婦女抱以極大的同情。懷著這種心態,勞倫斯試圖讓故事中的女主人公能夠突破傳統束縛,追求自由的生活。小說著重刻畫了第三代女性厄秀拉,這是順應婦女解放運動的現代女性形象:她受過良好的教育,擁有自己的工作,能保持經濟上的獨立,而且本身具有較強的個性?!芭c上輩人不同,厄秀拉的精神境界完全超過了她的母親安娜。這是一個完全獨立的不能容忍任何壓抑和束縛的靈魂?!保?](P316~342)作者給她插上能夠自由翱翔的翅膀,讓她去追尋自己喜歡的自由生活。但令人迷惑的是,勞倫斯最后并沒有讓小說的女主人公實現自己的理想。厄秀拉在經歷了與斯克列本斯基的熱戀之后,并沒有與之一起走入婚姻的殿堂,反而對斯克列本斯基身上死氣沉沉的英國帝國主義氣息產生了強烈的厭惡,靈魂與肉體分離,厄秀拉徘徊在婚姻殿堂的門前。一戰爆發后,勞倫斯對女性主義的態度已經由支持轉變為冷漠甚至反對。他害怕自己生活在女性至上的社會,害怕“兒子與情人”式的悲劇再次在自己身上發生。他本身就是男權的代表,身體里流著的永遠是男權社會意識形態的血液。因此,在這部作品中,性別身份是矛盾的、模糊的。

二、性別身份的完善

性別身份在《戀愛中的女人》中的重心是偏向男性的,女性在這部小說中幾乎成為男性的玩物,成為一種附屬品,男性被塑造得過于強大。在這部小說中,男性的性別身份特征特別明顯,女性被刻意地忽視,甚至偶爾也可以消失。小說中的兩個男性形象杰拉爾德與伯金,代表英國統治階級。杰拉爾德是資本主義機械文明的化身,他通過控制資源、壟斷經濟來占有社會中他想要的一切。他把周圍的一切事物包括女人看成是帶有機械特性的物體,他對待女人就像對待一部機器。女人是為男人服務的,是如同其他娛樂產品一樣的東西,女人絕對不能和男人平等。[3]更為重要的是,小說中還存在一種男人和男人的關系,那就是伯金和杰拉爾德的同性戀關系,這就證明在那樣的社會,女人是完全可以消失的。反觀當時的社會歷史背景,壟斷資本主義已經得到鞏固,社會經濟得到長足的發展,這無疑體現了工業文明的進步,但伴隨這種進步的卻不是思想意識體系的相應完善,而是人性的磨滅、腐蝕和絕望。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勞倫斯對理想的社會意識形態作了進一步的探索,只不過不同于男性性別身份的缺失,而是發展到另一個極端,那就是女性性別身份的缺失,雖然說這樣的意識形態也是極其落后的,但這畢竟是勞倫斯在追求完美的社會意識形態方面的又一大進步。

性別身份在《查泰來夫人的情人》中的平衡。勞倫斯發表這部作品時正值英國壟斷資本主義末期,相對于世界其他國家而言,此時的英國在物質文明方面已經達到了無可比擬的程度,但英國普通階層的生活狀態,特別是精神生活領域,似乎變得更加貧瘠。在小說《查泰來夫人的情人》中,查泰來夫人的丈夫克利福是資產階級的代表,他通過權力占有了國家資源,同時也控制了普通人民的生活和靈魂。小說的女主人公康妮是克利福的妻子,她也屬于上層階級,但她沒有在所謂的上層社會找到真正的幸福,卻與出身工人階級的底層人物梅樂士產生了愛情,從而獲得了真正的幸福。[4](P201~230)勞倫斯這樣安排就是為了說明人類社會的發展并不只是物質領域的發達,而是在經濟基礎有所發展的同時,人的精神領域也得到相應的發展,否則,無法實現社會的真正進步。性別身份在這部小說中不再像前幾部小說那樣有所偏重,而是達到完美的平衡。人類社會的意識形態必須達到性別身份的平衡,才能實現全人類的真正幸福。

作為一位具有超前意識,對社會發展有敏銳洞察力,對人類社會的發展、壯大以及大眾幸福有高度責任感的思想家和藝術家,勞倫斯斷然不能被冠以諸如“黃色作家”這樣的名頭,我們應該深刻理解勞倫斯這種觀察人生的獨特視角。從《兒子與情人》到《查泰來夫人的情人》,勞倫斯通過性別身份的不斷變化,最終向人們呈現了他心目中的完美意識形態,這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具有絕對的前瞻性,他不愧為一位偉大的作家。

[1]郭瑞娟.戴·赫·勞倫斯小說中的性愛觀研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

[2]王佐良,周玨良.英國二十世紀文學史[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

[3]董俊峰,趙春華.國內勞倫斯研究述評[J].外國文學研究,1999(2).

[4](英)勞倫斯.查泰來夫人的情人[M].饒述一,譯.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猜你喜歡
泰來勞倫斯情人
趙泰來:胸懷天下的收藏大家
40年后《阿拉伯的勞倫斯》片頭為編劇正名
包袋如情人
《虹》與《戀愛中的女人》中的“另一個自我”:勞倫斯人物美學一探
“常生廠”及“泰來廠”——造幣總廠開辦與重建時的機器設備
勞倫斯·許:我是個“造夢師”
詹妮弗·勞倫斯大好時光
情人
小情人
情人的寵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