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學時下農業地理信息系統課程教學改革與探索

2013-09-03 06:32李屹旭
中國信息化·學術版 2013年7期
關鍵詞:教學改革

【摘 要】農業地理信息系統課程是培養能適應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發展人才的重要手段,在當前農林類專業課程體系中有著特殊的地位。然而調查顯示本門課程大多數都是在32-54這樣一個低學時段開設的,存在教學任務重、某些教學環節難以開展的現象。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從多方面開展教學改革,探索出了一套能夠適應低學時農業GIS教學的方法和手段。

【關鍵詞】教學改革;農業地理信息系統;低學時

【中圖分類號】 C931.6【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1672-5158(2013)07-0052-01

【基金項目】 貴州大學教育教學改革項目(“農業管理信息系統課程如何培養應用應用型人才的探索與實踐”,編號:gdjg(2010)029)。

一、 前言

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簡記為GIS)專業雖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才誕生,但卻在這十余年間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目前已有眾多高校經過教育部批準,依托原有的地理學、地質學、建筑規劃、礦山冶金、環境學、農林、計算機科學、測繪工程或其它學科建立了此專業[1]。高校開設農業GIS課程,無疑是以培養能夠適應現代農業高新技術人才為目標的。要完成這樣一種使命,教師必須根據自身所處高校特點、教學條件適時制定一套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并在實踐中檢驗教學效果,不斷改革教學方法,使教學效果和質量不斷提升。然而,一些高校并未真正從校情、院系和專業開設本課程的實際情況出發來開展教學改革,致使課程教學質量不高[2]。經調查,作者發現,各農林類院校開設農業GIS課程或類似課程的學時大多數在32-54之間。換句話說,大多數高校是在低學時條件下開展農業GIS課程教學活動的。這種情形下,教學突出問題表現在教學內容“廣而空”,實驗項目“多而虛”,某些教學環節尤其是實驗環節難以實施等問題。本文就低學時條件下如何開展農業GIS課程教學改革問題進行了探討,指出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嘗試給出解決措施。

二、 農業GIS教學在低學時下的若干問題及分析

農業GIS課程是帶有農林類特色的地理空間的相關技術及理論,它涉及到地理空間數據的獲取、建模和分析、計算機技術、現代信息管理等綜合技術,這也正是GIS被認為是一種邊緣學科的根本原因。對于依托測繪、地理學等學科而開設本課程的專業型學科,往往將GIS涉及到的內容分設在幾門前導課程中教授,總學時數比較充足。然而,對于農林類專業,不可能設置大量學時,由此引發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可分為五類,一是由于學時數少而教學內容多之間的教學矛盾;二是教學條件不足引起的教學矛盾;三是某些教學環節實施困難導致的教學矛盾;四是教學方法和手段落后導致的教學矛盾;五是課程考核方式不利于開展教學改革的教學矛盾。

(一)、學時少而教學內容多

(二)、教學條件不足

(三)、某些教學環節實施困難

(四)、教學方法和手段缺乏靈活性

三、 低學時下農業GIS課程教學改革措施

教學改革是促進教學質量的根本途徑,而且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實踐教學、課程考核方法等方面入手,結合所授課程所依托的專業特點,運用新技術、手段和新的教學觀念展開一些列具體細致的創新性工作。

(一)、低學時下教學內容精煉與整合

GIS課程是集理論、技術及應用于一體的學科,因此教學內容的安排必須充分顧及三者的有機結合,同時教學內容的改革也要堅持各門課程的理論性、實踐性與前沿性的統一[3]。針對目前各農林類高校都是在低學時條件下開設農業GIS課程的實際,農業GIS課程改革,應當以GIS在農業中的應用為主線展開和實施。貴州大學對本課程教學內容進行了壓縮和調整。具體地說,應將全部教學內容模塊化,模塊化的原則是:每個模塊都必須高度精煉但又能體現本模塊所涉及的核心內容,在整體上能體現本門課程的基本理論和技術。根據上述原則,作者將本課程內容劃分為:GIS基本概念及與農林類各專業的關系、GIS的軟硬件系統及構成、地理空間數據采集、農業信息系統及數據庫建立、地理空間數據建模及分析、3S技術原理與精細農業、農業GIS應用實例等六大模塊,教學過程中可不按教材順序,根據教師自制課件依據一定的邏輯順序講清楚這六大模塊知識即可。

(二)、優先進行師資建設,逐步改善教學條件

教學條件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先決條件。而優質的教學師資力量則是所有教學條件中最活躍和最重要的環節。如果沒有合格的專業的師資隊伍,那么再好的教學理念、再好的課程內容設計和教學方法、再好的軟硬件設施,就都會形同虛設。因此,高校應當一方面不斷引進高層次人才充實教學隊伍,一方面對現有教師進行定期培訓,包括國內進修和參加學術會議和對外交流等形式,以此來提高教學者水平,同時制定嚴格的教師考核制度,對教師所授課程的教學效果進修評價,從而對教師教學起到監督和激勵的作用,使教師業務水平和知識層次不斷提升,最終總體上確保了師資力量。

除了師資條件,教學所憑借的其它教學條件也必須不斷改善才能最終保證課程教學的高質量進行。比如實驗條件也非常重要,實驗條件包括實驗機房、電腦數量、軟件及網絡情況及試驗管理人員等。貴州大學目前正在逐步實行完全學分制管理,屆時,實驗室將實現完全開放,有限軟硬件資源可滿足更多教學需求。

(三)、創新教學方法,改善教學質量

學分制條件下,各專業課程學時壓縮已成為一種趨勢,然而,學時裁減,不等于以降低相應課程的教學質量為代價。為此,就必須創新教學方法,轉變教學理念,采用新的教學方法來保證低學時下的教學質量。

農業GIS課程在適應學分制條件下的教學改革,應注重“怎么傳授知識、怎么培養能力、怎么提高素質”等“怎么做”的問題,只有對課內和課外的教學組織方式進行設計與實踐才能完成教學改革的任務。

筆者在教學中主要嘗試用“啟發式”模式教學,所謂“啟發式教學”,實施程序為[4]: 提出問題—創設問題情境—提出假設—評價、驗證—得出結論。實踐證明,這種方法可以極大的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自主性得到大幅度提高。但同時,非GIS專業教學中學生相關GIS前導課程素質的欠缺導致啟發式教學中所創設問題情境涉及理論不深,這是今后尚需進一步改善的問題。

(四)、改革課程考核方式,促進教學質量

貴州大學農業GIS課程在學時少內容多的情形下,已將課程內容壓縮整理為六大模塊進行教學,并且在教學中大力實踐“啟發式”教學方法,為適應這一教學轉變,相應考核方式也必須進行改革。為給學生提供足夠的自由空間,使他們在沒有“后顧之憂”的環境下輕松踐行“啟發式”教學,農業GIS課程應當施行開卷考試,并且已在2009和2010級學生中試驗。通過學生反饋信息,開卷考核方式的確能使學生在放松的心情中暢想學知識的愉快,但也有少數同學因為開卷考試而“放心的逃課”,在他們看來,通過考試是主要的,學習知識意識淡薄。所以,關于開卷考試的考核方式,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四、結束語

農業GIS課程經過課程內容精煉、教學方法和手段革新、課程考核方式等一系列教學改革措施,基本上探索出了一套能夠適應低學時的教學方法,但是,作者深信,這些成果都是階段性的,因為教學過程是動態的,教學改革是永恒的,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是每個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參考文獻

[1] 安聰榮.GIS專業地理基礎類課程教學內容的改革[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0(2):93-95

[2] 李屹旭,段建軍.農業管理信息系統教學改革實踐及探討[J].中國農業教育,2011(4):90-92

[3] 黃杏元,馬勁松.高校GIS專業人才培養若干問題的探討[J].國土資源遙,2002(3):5-8

[4]黃壽昌.地理信息系統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探討[J].農業網絡信息,2007,(10):158-160

猜你喜歡
教學改革
完全學分制下選課管理的思考與實踐
金工實習教育對工科院校創客教育影響分析
新形勢下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研究
譯林版英語教材的人文特點研究
當前農村學校實施“新教育實驗”的研究
構建和改進現代化學校美育工作體系研究
中職學?!吧菊n堂”的調查研究與實踐
高校三維動畫課程教學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現代信息技術在高職數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