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信息公開中的依法保密問題研究

2013-09-03 06:32金璐
中國信息化·學術版 2013年7期
關鍵詞:存儲介質保密工作保密

金璐

【摘 要】隨著政府信息公開的進一步發展,由于保密意識不強、保密審查不嚴等原因所造成的失泄密事件不斷發生,給社會秩序的正常運轉甚至國家安全帶來了極大的危害。如何做好政府信息公開背景下的保密工作是現階段一個需要認真研究的重大課題。

【摘 要】信息 公開 保密

【中圖分類號】C931.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5158(2013)07-0457-01

2008年5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實施。到2013年5月1日,該條例實施已經5年了。在保障公民民主權利,提高政府機關工作透明度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隨著政府信息公開的進一步發展,由于保密意識不強、保密審查不嚴等原因所造成的失泄密事件不斷發生,給社會秩序的正常運轉甚至國家安全帶來了極大的危害。

一、政府信息公開中的保密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1. 工作人員保密意識不強

在很多機關單位,信息公開工作人員仍然存在著“無密可?!卞e誤觀念,只懂公開,不懂保密,對保密的重要性、嚴肅性認識不足,保密意識淡薄而造成政府失泄密事件的不斷發生。在某政府網站就發生了由于信息管理員為了圖方便,擅自增加信息公開的數量,不管文件資料上是否有密級標識或者內容是否涉密,就把文件資料刊登在網站上。甚至有的單位信息公開管理員把政務專網和互聯網相連,直接把政務內網上的文件資料發布到互聯網上,造成泄密。

2.定密工作落實不到位

定密是保密工作的源頭,只有依法定準密,才能做好保密工作。個別單位的領導和工作人員認為無密可定,沒有認真開展定密工作,沒有制定《國家秘密定密事項一覽表》,造成定密隨意,錯定和漏定的現象時有發生。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信息公開保密審查的難度,導致沒有定上密級的的涉密文件資料被公開而造成泄密事情的發生。

3.保密審查工作不嚴

如何做好政府信息公開保密審查工作,是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的必然要求,也是政府信息公開有序推進的重要保障。根據《條例》規定,各級政府機關在公開信息前,必須對擬公開的信息進行甄別鑒定,以確保所公開的信息是否涉密,對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方面的內容,才可以進行公開。但在實際操作中,有不少單位的信息公開負責人對信息公開的保密問題不過問、不布置、不研究,對信息公開的保密審查要求不嚴,甚至有的單位還沒有建立信息公開保密審查制度,當然就更談不上對相關信息進行甄別和審查了。

4.涉密載體管理不規范

大部分信息公開工作人員公開信息時,都是使用移動存儲介質把需要公開的信息拷貝到信息公開的計算機上,然后再上網公開。而相當一部分機關單位對于本單位的移動存儲介質的管理比較混亂,涉密移動存儲介質和非涉密移動存儲介質沒有分開登記管理,工作人員個人U盤和工作用U盤混用,使這種明密不分、公私不分的現象比較普遍。就曾經發生過這樣的事情,一個信息公開工作人員為了工作的方便,將自己的個人U盤拿到單位存儲信息后又帶回家里,在這個U盤上就存儲了工作秘密和國家秘密信息。U盤在接入互聯網后,造成了失泄密情況的發生。

二、如何做好政府信息公開中的保密工作

(一)嚴格遵守保密審查原則,積極探索,不斷完善審查制度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14條規定,“行政機關應當建立健全政府信息發布保密審查機制,明確審查的程序和責任?!睓C關單位應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加強制度建設,特別是要盡快建立和完善網站信息發布保密審查制度。堅持先審查,后公開的程序。對擬公開的政務信息,首先要經過保密審查,確定不屬于國家秘密且在《條例》規定的公開范圍內的,應當及時公開。經保密審查,確定屬于國家秘密或公開后會危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的政務信息,依法不應公開。保密審查是政府信息公開的程序性要求,是信息公開前的一個“過濾器”,保密審查要堅持三個主要原則,即:“誰公開誰審查”、“事前審查”和“依法審查”。審查工作是由公布信息的部門對照本行業本部門的保密范圍,嚴格按照法定程序對擬公開的信息進行保密審查。目的在于使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以及其他不應當公開的信息不公開。同時,保密審查必須在政府信息公開以前進行,如果事后進行,信息的保密性已經不存在,保密審查也就失去了意義。保密審查包括初審、復審和審定等程序。初審由本行政機關信息公開機構進行;復審由本行政機關保密機構組織進行;審定由行政機關行政主管領導決定。

目前的信息公開保密審查制度還處于探索和初創階段,尤其缺乏具體的實施辦法和細則。在當前和今后的工作中,首要的任務是制定信息公開保密審查辦法或者規定,從公開和保密兩個角度細化信息公開目錄和保密范圍,明確審查內容,規范審查程序,強化審查責任。其次是大膽探索積累和完善信息公開保密審查的辦法和經驗。其三是各級各部門要同保密部門溝通聯系,不斷完善和提高信息公開保密審查的質量和效率,推廣好的做法和經驗。

(二)加強監督,確保審查要求落實

對信息公開保密審查工作的監督,包括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內部監督是行政機關對保密審查制度執行情況的自我監督,可以明確由行政機關的保密工作機構來實施。一旦發現未經保密審查而公開的信息涉及國家秘密,或者因保密審查把關不嚴而將涉密信息公開,應當及時糾正并采取補救措施,同時報告同級保密工作部門。造成泄密的,要積極配合有關部門查處。外部監督主管是指各級保密工作部門應當履行監督職責,指導、督促行政機關建立健全保密審查制度,積極開展保密審查培訓,對保密審查制度執行情況定期進行檢查,同時協調本地區有關部門配合做好保密審查工作。

(三)加強教育,切實增強保密意識

保密工作歷來是黨和國家的一項重要工作。無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建設時期,保密工作都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我們黨從建黨之初起就把保密工作放在特殊重要位置。為保證抗日戰爭的勝利,1942年毛澤東同志在延安親筆寫下了:“保守機密,慎之又慎”。公開和保密是一對矛盾。政府信息公開要處理好公開和保密的關系,對政府的工作人員來說,要從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的戰略高度,切實增強保守黨和國家秘密的自覺性和責任感,在工作過程中不斷增強保密意識,提高保密知識和技能水平,促進政府信息公開的健康發展。

(四)規范涉密載體的使用管理

根據國家有關保密規定,行政機關應配置涉密移動存儲介質并由單位統一發放,建立嚴格的登記、使用、銷毀等管理制度;涉密介質與非密介質要嚴格區分,不能既處理涉密信息,又上互聯網;要嚴格控制攜帶移動存儲介質外出,帶出工作區要經過批準,返回要核對檢查;移動存儲介質不再使用時要收回并對介質內的數據進行徹底銷毀。要把移動存儲介質管理工作納入到單位、部門和個人年度目標考核,對造成泄密事故的個人和部門追究相應責任。此外,要加強對涉密移動存儲設備從購買到報廢的全程監管,嚴格把守采購關、檢查關、使用關、維護關和報廢關等各個環節,從制度上防止失泄密事件的發生。

采取以上措施以后,基本上可以解決信息公開背景下網絡泄密問題。

猜你喜歡
存儲介質保密工作保密
做好新時代下保密工作的實踐與思考
中輕聯、總社召開保密委員會(擴大)會議
探索保密工作信息化路徑
承諾
跟蹤導練(4)
讀者調查表
電子檔案離線存儲介質的選擇分析
《旅游休閑》讀者調查表
淺析聲像檔案的保存與利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