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高中學生歷史評價能力的提升

2013-10-09 06:16常雪勇
考試·教研版 2013年12期
關鍵詞:原則情境評價

常雪勇

【摘要】培養學生的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能力,是高中歷史教學的重要的能力目標之一。但是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發現,學生對如何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卻無從著手,不知到怎么去評價,掌握起來比較困難。筆者結合多年高中歷史教學的實踐經驗,就如何提升學生的歷史評價能力談一些看法。

【關鍵詞】評價 原則 情境 手段提升

【中圖分類號】G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6(b)-0078-02

歷史學作為一門科學,應該是解釋現象、揭示本質、探索規律,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歷史學是一門闡釋的科學。對歷史進行科學闡釋并探索歷史發展的規律是歷史學的重要的功能之一。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提出要培養學生“客觀,全面地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能力”,《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試說明》對歷史學科的考核也明確提出了四個維度目標與要求:一、獲取和解讀信息。二、調動和運用知識。三、描述和闡釋事物與人物。四、論證與探討等四個維度的目標與要求。在第二個維度的目標與要求中又具體提出要考核學生的“準確描述和解釋歷史事物的特征或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在第四個維度目標與要求中提出要考核學生的“獨立地對歷史問題和歷史觀點提出自己的看法”的能力。這里提出的兩種具體的能力要求,都涉及到對學生的一個共同能力要求,即學生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能力。

1、確定評價的原則

所謂評價,就是衡量、評定其價值。而歷史的評價是指人們對歷史人物、事件等一切歷史現象從價值角度所做的認識,既然是從價值的角度所做的認識,歷史的評價首先要確定評價的原則(標準)。一般來講,歷史評價的原則可分為歷史評價尺度和道德評價的尺度。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對歷史事件和人物進行評價,首先要讓學生明確是從什么尺度去進行評價的。所謂歷史評價是把所評人和事放在歷史發展進程中,看其是否符合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和大趨勢,但客觀規律和大趨勢是個籠統的標準,學生往往很難把握,所以教師還應該在教學中盡可能將這一籠統的標準具體細化:如(1)是否有利于生產力的發展;(2)是否符合人民的愿望;(3)是否符合近代化的趨勢(資本主義發展),(4)是否有利于世界整體聯系(全球化趨勢);(5)是否有利于社會的穩定和國家的統一;(7)是否有利于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8)是否有利于世界和平和發展等等。將籠統的標準具體細化、把握評價的標準,有助于學生針對具體人或事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涉及對秦始皇這個人物的教學,如何看待他滅六國這一歷史事件時,就是從是否有利于國家的統一和社會穩定這個具體的標準出發進行評價的。所謂道德評價的尺度是指用一般善惡標準來衡量所評的人物和事件。如秦始皇修筑長城。造成了數以十萬計的人民的苦難,并成為秦敗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道德評價肯定是不好的。確定標準,是評價歷史事件和人物的關鍵。

2、創設歷史評價的情境

歷史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凡是在時間中發展的過程都無一例外的具有一去不復返的性質,這是歷史知識最根本的特征,即過去性的特征。另外歷史知識具有時空的確定性的特點,即歷史是曾經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下發生和存在的人和事,所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都是過去發生發展過的,它不可能重演,我們也不可能對它們進行直接的觀察。因此我們要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進行評價就必須要創設評價的情境,把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放到特定時間和空間即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去評價。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有特定的價值取向,離開特定的時間和空間去評價歷史沒有意義,正如列寧說的“馬克思的方法首先是考慮具體時間,具體的環境里的歷史過程的客觀內容”。例如對重農抑商政策的評價就應該把它放到具體歷史背景、特定的時空當中去評價,在中國古代,農業一直是中國社會發展的基礎,是中國社會穩定的關鍵,這就是當時的特定歷史背景,在這種背景下,重農抑商是符合當時的社會發展的要求和趨勢,是應該肯定的。但是,發展到明清時期,隨著生產力的提高和資本主義的萌芽,從世界范圍看,資本主義發展逐漸成為一種進步的發展的趨勢,這是當時的歷史背景,在這種背景下,重農抑商政策使中國社會經濟活力受到壓抑,新的經濟因素和生產方式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造成了中國與西方社會差距的擴大,評價就是否定的。所以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創建評價的情境,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評價歷史事件和人物。是提高學生歷史評價能力的途徑之一。

3、設計歷史評價的手段

歷史是個復雜的多面體,如何才能更好地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即全面客觀地評價歷史呢?在確定評價的標準,創設評價的環境的條件下,設計科學的評價手段(方法)很重要,在課堂教學中要指導學生辯證地評價歷史人物和事件,具體講要注意:(1)運用兩點論,全面評價:既要看到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所起的進步作用,也要看到它們對歷史發展所起的消極作用,比如我們對新文化運動的評價,在肯定它對中國近代思想解放、文化轉型中所起的作用同時,還應該看到它對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優秀民族文化遺產所起的破壞作用,只有堅持兩點論的評價方法,才能全面的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才能避免以偏概全。(2)分清功過,綜合評價;將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分功和過分別評述,并在此基礎上綜合指出功大于過還是過大干功。如秦始皇滅六國,結束了諸侯割據混戰的局面,北擊匈奴,南征南越,開拓了疆土,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建立了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并為后世沿用,但統治期間過于暴政,給人民帶來了災難,因此綜觀秦始皇的活動,對當時的社會發展是起過巨大的推動作用的,功大干過,是個應當肯定的歷史人物。(3)劃分時期,逐段評價:以時間為序,結合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所處的不同的歷史時期,將歷史人物和事件分成不同階段,逐漸評價其功過是非。如評價普法戰爭(1870-1871),就可以把戰爭分成兩個階段評價,普法戰爭以色當戰役為界,前期的戰爭,德國是為了實現國家的統一而實行的戰爭,對普魯士來講,戰爭具有正義性,色當戰役后,普魯士統一的任務基本完成,但繼續向法國進軍則有與法國爭奪歐洲霸權的目的,故后期的戰爭具有非正義的爭霸性質??傊诰唧w的評價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掌握評價的具體方法,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評價歷史的能力。

4、夯實歷史基礎知識,提供歷史評價的源泉

學生評價歷史能力的提升,離不開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及鞏固。評價歷史事件,需要學生掌握歷史事件的背景、過程及影響,評價歷史人物則需要了解和掌握歷史人物的基本活動事跡。只有在掌握和鞏固歷史基礎知識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提升歷史評價的能力,否則評價能力的提升只能是空中樓閣,無米之炊。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而且要讓學生明白掌握基礎知識的重要性,基礎知識是根本,萬變不離其宗。當學生基礎知識掌握扎實了,能力的提高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另外適度的訓練也是提升學生評價歷史能力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明確了評價的原則和方法后,并不意味著學生就掌握了歷史評價,也不意味著學生的評價能力的提高。因為“懂”了并不意味著“會”了。教師要設計一些典型的案例,指導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從評價標準的確定,環境的創設、具體評價方法的運用等方面入手,讓學生親自體驗歷史評價過程,從而實現從“懂”到“會”的飛躍。

猜你喜歡
原則情境評價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則
情境—建構—深化—反思
學理審思:真實情境寫作之中考命題
畫好運動情境圖——解決追擊與相遇問題
2006—2016年度C—NCAP評價結果
2006—2015年度C—NCAP評價結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評價結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評價結果
惹人喜愛的原則(二)
惹人喜愛的原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