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諧社會政府績效對創新型城市競爭力影響的結構模型構建

2013-12-31 02:04馬躍如白勇
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年6期
關鍵詞:結構方程模型和諧社會

馬躍如 白勇

摘要:創新型城市的發展是當前許多城市建設的目標與任務,而城市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參與,政府效率的高低,對提升城市競爭力有著重要的作用。研究運用結構方程模型首先構建了和諧社會政府績效指標評價體系和創新型城市競爭力指標評價體系的測量模型,然后進一步構建了和諧社會政府績效對創新型城市競爭力影響的結構模型,以期為更好的發揮政府效率,推動創新型城市的發展,提升城市競爭力提供相應的理論指導。

關鍵詞:和諧社會;政府績效;創新型城市競爭力;結構方程模型(SEM)

中圖分類號:D630;F2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04(2013)06?0054?08

隨著全球化趨勢的加快和知識經濟的發展,創新越來越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和世界各國發展的戰略選擇,也被公認為是城市實現高速發展的重要途徑。20世紀90年代以來,城市發展的創新問題逐漸引起了西方國家政府部門和學術界的關注,創新型城市的內涵與形成條件、創新集群與城市創新力、創新型城市活力評價、創新體系結構的比較分析、城市創新與經濟績效的關聯機制、創新型城市的規劃建設及其模式等問題的研究成為矚目的焦點[1?4]。而隨著2006年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的明確提出,創新型城市也相繼成為了我國許多城市建設的目標與任務。

城市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參與,而政府效率的高低,對城市競爭力的提升、加快城市的發展起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在創新型城市的發展過程中,政府的正確發展導向與有效的管理更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當前實行科學發展觀,推動和諧社會建設的進程中,有效進行政府績效評估與管理,提升政府效率,對于更好的推動創新型城市的發展,提升城市競爭力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在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運用結構方程模型構建了和諧社會政府績效指標評價體系與創新型城市競爭力指標評價體系,并建立了和諧社會政府績效對創新型城市競爭力影響的理論模型,以期為政府效率提升和創新型城市建設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依據。

一、 文獻回顧

(一) 關于和諧社會政府績效的評述

政府績效,又稱“公共生產力”“國家生產力”“公共組織績效”“政府業績”“政府作為”等,是指政府在社會管理中的業績、效果、效益及其管理工作效率、效能,是政府在行使其功能,實現其意志過程中體現出的管理能力。政府績效評估制度起源于美國,是出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構建良好公共關系的目的,而對政府各職能部門進行優化配置,貫徹新興的公共服務理念的重大嘗試。政府績效評估制度已經成為現代政治制度和社會制度發展的主要趨勢之一,也逐漸形成為一門完善的科學。

當前國外常用的政府績效評估方法主要有“3E”評價法、標桿管理法[5]、平衡計分卡法、成本-收益分析法和成本-效果分析法[6]等,針對政府績效也已設計出一套比較完善的指標評價體系。在我國,關于政府績效評估的研究則起步較晚,雖然已有部分學者進行了相關方面的理論與實證研究,但還沒有形成一套公認的指標體系,而關于績效評估的方法則主要有模糊平價法[7?8]、數據包絡分析法(DEA)[9]、層次分析法(AHP)[10]、因子分析法[11]、平衡計分卡[12]等。

綜合而言,在國內學術界的研究雖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仍然存在著不少的問題,具體來說有:① 指標體系不統一,各地研究差異較大;② 指標設計主體單一,缺乏代表性;③ 指標內容泛經濟化,扭曲平復方向;④ 指標數據缺乏真實性,水分較大[13];⑤ 指標體系構建過程中未能很好的考慮政府發展的方向與發展目標等政府政治職能方面的因素;⑥ 指標體系評估過程往往帶有較強的主觀性(如評價指標體系中各指標權重的確定),缺乏一定的客觀依據。

(二) 關于創新型城市競爭力的評述

創新型城市(Creative City)一詞主要來自于歐洲(荷蘭、英國等)的一些文獻研究,主要是指對城市面臨的問題提出具有創造性的解決辦法,并由此帶來城市的復興。西方國家對創新型城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大的方面:一是創新型城市的基本理論,包括創新型城市的內涵、構成要素、結構特征、評價體系 等[14?15];二是關于創新型城市的實證研究[16]。近兩年來,國內學者對創新型城市建設的研究不斷升溫,研究的重點主要集中在創新型城市的內涵、構成要素和建設途徑[17?20]以及創新型城市評價指標體系的構 建[21?23]等方面。

而國內外當前關于創新型城市競爭力的研究則相當少見,僅有Barkley等構建了區域創新系統測評體系,并據此對南卡羅來納地區城市創新競爭力狀況進行評估[24];Fung-Yee等以香港和上海為例,對FDI技術溢出的城市競爭力效應進行了實證分析[25];李琳等構建了創新型城市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并運用主成分分析法對長沙和東部主要城市進行了實證分 析[26]。

城市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參與和管理,政府績效的提升,對創新型城市的建設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而當前關于二者之間關系的理論與實證研究均十分少見,僅有金福子等[27?28]運用回歸分析方法分別對政府效率與和諧社會對城市競爭力的作用進行了實證分析。

二、和諧社會政府績效指標體系構建

政府績效評估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面廣,需要各方面的共同探索,才能使政府績效評估體系更加科學。政府績效評估價值包括一般和特殊兩個層面,中國政府績效評估既要遵循發達國家國家政府績效評估的一般價值,重視引進國外政府績效評估技術、評估方法、評估手段等,更要從中國的國情出發,按照符合中國國情的特殊價值進行政府績效評估,同時還應充分吸收其他公共組織、社會組織的共同參與,以保證政府績效評估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和諧社會的建設則需要各種行為主體在各自的范圍內發揮自己的優勢和長處通過個體最優化達到社會最優化,通過局部最優化達到整體最優化,把各種形式的摩擦和沖突導致的社會成本降到最低的限度[29]。和諧社會的建設還需要解決收入分配差距,實現分配公平等問題[30],而這些問題則只有通過提升政府績效才能有效實現。因此,政府績效評估與和諧社會的建設密切相關,政府績效評估指標體系的設計必須要將社會和諧的要求納入,以體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以及人與人的和諧。

本文首先根據和諧社會與政府績效的內涵與特征,依據科學性、可比可行性、代表性、綜合性等原則,以《中國政府績效評估研究課題組》于2004年提出的一套適用于中國政府績效評估體系為主要參考準則,結合和諧社會建設的要求,在同時參考王良健 等[7]、陳黎明等[8]、羅良清等[9]、陳鈺芬等[10]、崔述強等[31]、彭國甫等[32]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政府職能定位,從經濟發展、社會發展、資源和環境、公共服務、行政效果五個方面構建和諧社會政府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見表1)。

考慮到上述指標體系中各指標的度量單位和指標屬性均不一致,因此首先對所有指標進行無量鋼化處理,具體處理公式為:

正指標:

(1a)

逆指標:

(1b)

其中,為第i個指標第j個樣本處理后的值,Xij為第i個指標第j個樣本值;為第i個指標的樣本最大值,為第i個指標樣本的最小值。

三、創新型城市競爭力指標體系構建

創新型城市是把創新作為核心驅動力推動其發展的城市,是涵蓋技術創新、知識創新、制度創新、服務創新、文化創新、創新環境等全社會創新的一個綜合創新體系,通過各種創新主體(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創新服務機構和政府)之間的交互作用而形成集聚與擴散知識與技術的網絡系統。作為創新資源高度積

表1 和諧社會政府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潛變量 可測指標

和諧

社會

政府

績效

評價

體系 經濟

發展

人均GDPX11

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X12

非公有制經濟所占比重X13

社會投資比重X14

居民人均收入X15

人均固定資產投資X16

社會

發展

每萬人中治安案件發生率*X21

城鎮登記失業率*X22

教育支出占財政一般預算支出的

比重X23

醫療衛生支出占財政一般預算支出的

比重X24

居民文化娛樂消費支出比重X25

每萬人到市以上機關的集體上訪

批次* X26

環境

和資源

單位GDP能耗X31

工業“三廢”處理率X32

財政環境保護支出占GDP的比重X33

城市空氣綜合污染指數*X21

生活垃圾無害處理率X34

林木覆蓋率X35

城市綠化覆蓋率X36

公共

服務

基礎設施投資總量X41

基礎教育發展指數X42

醫療衛生服務健全率X43

信息公開程度X44

行政

效果

行政經費占財政支出的比重*X51

公眾對政府推進和諧社會建設工作

滿意程度X52

企業對政府推進和諧社會建設工作

滿意程度X53

公眾對生活幸福感測評X54

腐敗案件涉案人數占行政人員比重*X55

人均行政管理費用支出*X56

注:表中帶*符號的為逆指標,即指標值越高,政府績效越低,其余為正指標。

聚于城市空間的一種城市發展形態,作為城市發展知識化和高級化的產物,創新型城市本質上來說是城市發展理念和模式的一種創新。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和知識經濟蓬勃興起的背景下,創新早已成為一個國家或地區(城市)經濟發展的第一推動力,創新型城市也已成為21世紀以來國際學術界關注的焦點。

創新型城市競爭力具有綜合性、動態性、相對性和差異性等基本特征。創新型城市競爭力是由創新資源整合力、創新網絡運行力、創新環境支撐力和創新績效表現力四種能力要素構成的綜合能力。在四個能力要素中,創新資源整合力是基礎,創新環境支撐力是保障,創新主體交互作用力是核心,創新績效表現力是市場競爭的顯性表現。其中,創新主體交互作用往往表現為創新網絡的形成以及網絡的良好運行狀況,故創新主體交互作用力亦稱為創新網絡運行力。這四種能力要素通過有機聯系和內在的邏輯關系,形成了創新型城市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

本文在參考借鑒朱凌等[21]、石憶邵等[22]、李琳 等[26]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遵照系統性原則、簡明扼要原則、實用性原則和可比性原則構建了創新型城市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見表2),并進行相應的無量鋼化處理,處理方法與公式(1)相同。

四、模型的選擇與構建

目前國內關于政府績效和城市競爭力評價所采用的數理方法主要有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回歸分析法、數據包絡分析法(DEA)、層次分析法(AHP)、模糊曲線法和多因素綜合評價方法等。而傳統的多元回歸分析、因子分析等均存在理論上的假設限制和應用缺陷。例如,因子分析能反映變量與變量之間的關系,但無法進一步分析變量間的因果關系;路徑分析雖然可以分析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但其基本假設變量之間的測量誤差為零、殘差之間不相關、因果關系為單向等均不現實。

與傳統方法相比,結構方程模型有以下幾個優點:① 鑒于政府績效和城市競爭力的復雜性,一個指標往往會影響多個方面的內容,這就要求其隸屬于多個潛變量,但在傳統的分析方法中,一個指標往往職能隸屬于一個因子,而結構方程模型沒有此限制,從而使政府績效和城市競爭力的評價更加合理;② 通過結構方程模型對各變量之間的直接效應、間接效應與總效應的分析,可以發現一個變量對另一個變量的直接影響、間接影響與總體影響,從而可以幫助我們找到變量之間的影響路徑,為政策制定提供幫助和依據;③ 結構方程模型容許自變量和因變量含測量誤差,并能同時處理多個因變量,因而有助于我們更好的分析政府績效與城市競爭力各方面的因果關系。因此,本文選擇結構方程模型來構建和諧社會政府績效指標評

表2 創新型城市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

潛變量 可測指標

創新型

城市

競爭力

評價

指標

體系 創新資源

整合力

科技活動人員

R&D;人員

科技經費支出

R&D;經費

創新網絡

運行力

金融機構年貸款余額

技術市場成交額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辦

科技機構數

大中型工業企業科技經費來自

企業資金的比重

創新環境

支撐力

每百戶平均固定電話和

移動電話數

每百人平均國際互聯網絡用戶Y32

每百人公共藏書量Y33

高薪技術企業數Y34

年度實際到位外資金額數Y35

對外開放度Y36

創新績效

表現力

全社會工業企業新產品產值率Y41

每萬人發明專利授權Y42

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

工業總產值比重Y43

工業“三廢”綜合利用率Y44

科技進步貢獻率Y45

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值占

出口產品總值比重Y46

價體系和創新型城市競爭力指標評價體系,并建立和諧社會政府績效對創新型城市競爭力影響的因果關系結構模型,從而使得分析結論更加客觀準確。

(一) 結構方程模型基本原理

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33]是在70年代Karl Joreskog和Dag Sorbom等學者提出的統計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帶有潛變量的結構方程模型可分為測量模型和結構模型兩個部分。

測量模型描述潛變量ξ、η與測量指標X、Y之間的關系,通常形式如下:

(2)

式(2)中:X為外生顯變量組成的向量;Y為內生顯變量組成的向量;ξ為外生潛變量;η為內生潛變量;ΛX為外生顯變量在外生潛變量上的因子負荷矩陣,它表示外生潛變量ξ和其顯變量X之間的關系;ΛY為內生顯變量在內生潛變量上的因子負荷矩陣,它表示內生潛變量η和其顯變量Y之間的關系;δ為測量模型的殘差矩陣;ε為測量方程的殘差矩陣。

結構模型說明外生潛變量和內生潛變量之間的關系,通常寫成如下形式:

(3)

式(3)中:B為結構系數矩陣,它表示結構模型中內生潛變量η的構成因素之間的互相影響;Γ為結構系數矩陣,它表示結構模型中外生潛變量ξ對內生潛變量η的影響;ζ為結構模型的殘差矩陣。

一個完整的結構方程包含ΛX、ΛY、B、Γ、Φ、Ψ、Θε、Θδ共8個參數矩陣。前面4個矩陣已經在測量模型或結構模型中出現。Φ為潛變量ξ的協方差矩陣,Ψ為殘差項ζ的協方差矩陣,Θε為ε的協方差矩陣,Θδ為δ的協方差矩陣。

通過上述參數,可推導出顯變量(Y′, X′)′的協方差矩陣為:

(4)

如果理論模型為真,則等于總體的協方差矩陣,即,從而顯變量的方差和協方差都是模型參數的函數。

(二) 和諧社會政府績效對創新型城市競爭力影響的模型構建

1. 和諧社會政府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路徑分析

定義經濟發展、社會發展、環境和資源、公共服務以及行政效果為內生潛變量,設定如下測量模型:

(5)

式(5)中,ξ為內生潛變量,由經濟發展、社會發展、環境和資源、公共服務以及形成效果五個變量組成,X內生可測指標向量,由表1中的28個可測指標構成;ΛX為待估系數矩陣,是內生可測指標在內生潛變量上的因子載荷矩陣;δ為內生可測指標X誤差項。ΛX中系數的路徑如圖1所示。

2. 創新型城市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路徑分析

定義創新資源整合力、創新網絡運行力、創新環境支撐力、創新績效表現力為內生潛變量,設定如下測量模型:

(6)

其中,η為內生潛變量,由創新資源整合力、創新網

圖1 和諧社會政府績效評價指標模型路徑圖

絡運行力、創新環境支撐力、創新績效表現力四個變量組成,Y為內生可測指標向量,由表2中的20個可測指標構成;ΛY為待估系數矩陣,是內生可測指標在內生潛變量上的因子載荷矩陣;ε為內生可測指標Y的誤差項。ΛY中系數的路徑如圖2所示。

3. 和諧社會政府績效與創新型城市競爭力

政府效率是城市競爭力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政府效率高的城市,競爭力相對會強。因此,本文提出和諧社會政府績效對創新型城市競爭力有正向影響的假設,具體包括:(1)經濟發展對創新型城市的競爭力具有正向影響關系(具體包括圖3中H1-H4);(2)社會發展對創新型城市的競爭力具有正向影響關系(具體包括圖3中H5-H8);(3)資源和環境對創新型城市的競爭力具有正向影響關系(具體包括圖3中H9-H12);(4)公共服務對創新型城市的競爭力具有正向影響關系(具體包括圖3中H13-H16);(5)行政效果對創新型城市的競爭力具有正向影響關系(具體包括圖3中H17-H20)。

依據上述研究假設,我們可以提出一個假設模型(見圖3)作為研究的基準模型,并用結構方程進行假設檢驗。

結合圖1、圖2、圖3最終可以得到和諧社會對創新型城市競爭力影響的結構方程模型(見圖4)。

通過圖4中的結構方程模型,不僅可以對政府績

圖2 創新型城市競爭力評價指標模型路徑圖

圖3 變量間的因果假設關系結構模型圖

圖4 和諧社會政府績效對創新型城市競爭力影響的結構方程模型圖

效和城市競爭力各指標的作用進行評價,而且可以對各個潛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進行分析,從而使得分析結果更加客觀準確。

根據圖4可以寫出結構方程模型中各潛變量之間因果關系的數學形式,即和諧社會政府績效對創新型城市競爭力影響的結構方程數學模型,具體形式如下:

(7)

五、結語

創新型城市的建設,是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城市創新能力,是城市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實現跳躍式發展的重要途徑。因此,創新型城市競爭力是創新型城市長期發展結果的直接體現和最終目的。政府作為城市發展的服務者、引導者、管理者與協調者,對于創新型城市的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引導與推動作用。只有不斷深化政府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簡政放權,促進公共權力透明規范運行,不斷提升政府的開放性與公共服務的有效性,充分發揮政府的只能作用,進而不斷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與運營績效,才能為城市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創新環境,激發城市創新的活力,從而為創新型城市的建設與發展提供堅實的后盾。本文通過構建和諧社會政府績效對創新型城市競爭力影響的結構方程理論模型,對政府績效與創新型城市各個潛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進行了綜合分析。這無論是在研究內容還是在研究方法上都有一定的創新,具有較強的理論與實際意義,并能為政府效率的提升與創新型城市的建設與發展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Charles Landry. The creative city:a toolkit for urban innovators [M]. London: Earthscan Publications, 2000.

Manfred M. Fisher, Javier Revilla Diez, Folke Snickars. Metropolitan innovation systems 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three metropolitan regions in europe [M]. Berlin: Springer-Vcrlag Berlin Heidelberg,2001.

Benn Steil, David G. Victor, Richard R. Nelson.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M]. New York: PrincetonUniversity Press, 2002.

Poh Kam Wong, et a1. Singapore as an innovative city in East Asia:An explorative study of the perspectives of innovative Industries [M].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3568, 2005.

帕特里夏·基利, 史蒂文·梅德林, 休·麥克布賴德. 公共部門標桿管理[M].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2.

馬朝琦, 雷曉康. 美國公共政策績效評估方法及借鑒[J].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 6(5): 80?84.

王良健, 候力文. 地方政府績效評估指標體系及評估方法研究[J]. 軟科學, 2005, 19(4): 11?13.

陳黎明, 向書堅, 李炳林. 和諧社會評價指標體系與評價模型及其應用[J].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 2008(2): 40?45.

羅良清, 劉逸萱. 基于DEA模型評估江西省五市政府績效實證研究[J]. 統計與信息論壇, 2005, 20(4): 10?15.

彭國甫, 李樹丞, 盛明科. 應用層次分析法確定政府績效評估指標權重研究[J]. 中國軟科學, 2004(6): 136?139.

陳鈺芬, 蘇為華. 浙江省和諧社會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與實證分析[J]. 商業經濟與管理, 2007(5): 63?69.

陳天祥. 政府績效評估指標體系的構建方法——基于治理過程的考察[J]. 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 61(1): 83?87.

倪星. 地方政府績效評估指標的設計與篩選[J]. 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7, 60(2): 157?164.

Hall P. The future of cities [J]. Computers,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 1999, 23: 174?185.

Simmie J. Innovative cities [M]. London: Spon Press, 2001.

Saxenian. Regional Advantage: Culture and Competition in Silicon Valley and Route 128 [M]. Cambridge:Harvard College Press, 1999.

胡樹華, 牟仁艷. 創新型城市的概念構成要素及發展戰略[J].經濟縱橫, 2006(8): 61?63.

楊冬梅, 趙黎明, 閆凌州. 創新型城市: 概念模型與發展模式[J]. 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 2006(8): 97?101.

胡鈺. 創新型城市建設的內涵、經驗和途徑[J]. 中國軟科學, 2007(4): 32?39.

代明, 王穎賢. 創新型城市研究綜述[J]. 城市問題, 2009(1): 94?98.

朱凌, 陳勁, 王飛絨. 創新型城市發展狀況評測體系研究[J].科學學研究, 2008(1): 205?222.

石億邵, 卜海燕. 創新型城市評價指標體系及其比較分析[J].中國科技論壇, 2008(1): 22?26.

張士運, 劉好. 北京創新型城市進程的國內比較[J]. 中國軟科學, 2008(12): 86?89.

Barkley D. L., Henry M. S. Innovative Metropolitan Areas inthe South: How Competitive Are South Carolina Cities [R]. REDRL Research Report,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Research Laboratory, Clemson, University, 2005.

Fung-Yee, et al. Gaining metropolis-city competitiveness through Innovations:the opinions of multinational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Knowledge and Learning, 2008(4): 553?566.

李琳, 韓寶龍, 李祖輝, 張雙武. 創新型城市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及實證研究——基于長沙與東部主要城市的比較分析[J].經濟地理, 2011, 31(2): 224?229.

金福子, 崔松虎. 政府效率對城市競爭力影響的實證分析[J].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 8(3): 13?16.

金福子, 崔松虎. 和諧社會對城市競爭力影響的實證分析[J].生產力研究, 2009(21): 131?132.

臧乃康. 政府績效評估價值與和諧社會的契合[J]. 探索, 2005(4): 69?73.

彭升, 曾長秋. 論和諧社會完善分配制度的三個環節[J]. 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 15(2): 184?189.

崔述強. 中國地方政府績效評估指標體系探討[J]. 統計研究, 2006(3): 28?31.

彭國甫, 盛明科. 政府績效評估指標體系三維立體邏輯框架的結構與運用研究[J]. 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 35(1): 40?46.

候杰泰, 溫忠麟, 成子娟. 結構方程模型及其應用[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4.

收稿日期:2013?01?15;修回日期:2013?11?22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71272067);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2YAJ630090)

作者簡介:馬躍如(1963?),男,湖南桃江人,中南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勞動經濟學,組織行為學;白勇(1981?),男,湖南常德人,中南大學商學院博士研究生,湖南涉外經濟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數量經濟學,人力資源管理.

The Research on Government Performance of the Innovative Urban Competitiveness Impact in the 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 Model

MA Yueru1, BAI Yong1, 2

(1. Business Schoo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China;

2. Huna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University, Changsha 410205, China)

Abstract: Innovative urban development is the goals and tasks of urba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without government involvement, level of government to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urban competitiveness has an important role to play. So, to vigorous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in the same time, to improve government performance and to better the role of urban development 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By apply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the first indicators of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and an innovative city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measurement model, the authors analyze how to further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for innovation-oriented city government performance affects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structural model. This content, whether in research itself or research methods, suggests great innovation. This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role of the government for better efficiency, to promote innovative urban development and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city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Key Words: harmonious society; government performance; innovative urban competenc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 (SEM)

[編輯: 汪曉]

猜你喜歡
結構方程模型和諧社會
中國西部區域基礎設施綜合效益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學習動機對大學生學習投入的影響:人際互動的中介效應
我國信托業資本配置效率影響因素研究
論管仲的利益觀對于構建和諧社會的啟示
馬克思主義信仰在構建中國和諧社會中的意義
基于結構方程模型改進ARMA模型參數估計
群眾文化在和諧社會建構中的作用與發展策略分析
加強基層文化建設滿足群眾文化生活需求
消費者網絡購物行為決策影響因素實證分析
論完善農村土地流轉制度對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