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左翼反美核潛艇入日運動(1964)緣何失敗

2013-12-31 02:04臧揚勤
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年6期

摘要:1964年,出于國內政治斗爭的需要,日本的左翼團體發起了反對美國核潛艇靠港的運動。這場運動因美國核潛艇??咳毡靖劭诘某R幓?。左翼陣營的崩潰、日本和平利用原子能事業的發展、美國的精心策劃、媒體與地方的態度以及賴肖爾對話機制的成效,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使得左翼的呼吁沒有引起日本國民的共鳴,這表明國家安全的考慮超越了國內政治斗爭的需要。

關鍵詞:日本左翼;美國核潛艇入日;海龍號;佐世保;安保條約;核密約

中圖分類號:D8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04(2013)06?0236?05

1959年麥克阿瑟向日本政府提出邀請美國核潛艇訪問日本時,日本高層對此反應消極,希望在修改安保條約之后再討論這一問題。[1]1960年新安保條約的談判中,日美雙方就美國向日本運入核武器問題達成秘密諒解,美國承諾駐日美軍部署及裝備的重大變更屬于雙方事前協商之列,但是搭載核武器的美國艦只和飛機過境日本基地不屬事前協商之列。①1961年6月池田首相訪問華盛頓時,雙方就日本邀請美國核潛艇訪問日本一事達成共識,認為此時為時尚早,日本尚需時間引導公眾在核問題上的敏感性。[2]隨著日本在和平利用原子能方面的進展以及美國核潛艇在西太平洋地區的部署和美國對越南干涉的逐步升級,美國駐日大使埃德溫·奧·賴肖爾于1963年1月9日正式向日本外務省提出希望日本邀請美國核潛艇訪問日本港口的請求。此事一經媒體公布立即成為日本國內政治爭論的焦點,日本外相大平正芳不得不由高姿態轉為與美國大使館進行秘密交涉。1964年8月27日日本媒體披露雙方即將就美國核潛艇訪問日本港口一事達成共識,由此引發日本的反對核潛艇靠港運動。日本反對黨極力宣揚核潛艇的安全隱患②,希望能夠借助日本民眾在核問題上的敏感性阻止美國核潛艇在日本的部署,借以阻礙日美新安保條約的深化并在政治上打擊執政的日本自民黨。

日本左翼反對黨發動的這場運動,本來是應該成功的,但最終沒能阻止美國核潛艇按期??咳毡?。③究其原因,筆者以為主要有左翼陣營的分裂、日美政府的壓力規避措施等等,而最根本的,則是國家的安全考慮超越了政治斗爭的需要。

一、左翼陣營的分裂

在美國核潛艇駛入日本港口之前,日本左翼反對派信誓旦旦,聲稱要重現1960年“反安保斗爭”,希望能夠像1960年迫使艾森豪威爾取消訪日那樣最終迫使美國取消將核潛艇駛入日本港口的計劃,但是核潛艇駛入日本港口的1964年已經與1960年的日本大為不同,左翼反對派難以再現1960年時的聯合。

反核潛艇靠港運動缺少明確的反對對象。日本國民(尤其是左翼)普遍認為,曾出任戰時內閣要員并在戰后作為戰犯被關押于巢鴨監獄的岸信介接替重病的石橋湛山出任日本首相是要重現戰前日本的專制統治。1958年岸信介強行推行《警職法》更是加深了輿論對他的這種印象。日本的左翼政黨戰后一直反對日本自民黨的保守政策,但從未就特定目標實現聯合。1960年岸信介強行通過《日美安保條約》使日本左翼一反常態,實現了聯合。1959年3月28日在全國鐵路工人大廈,以日本社會黨、日本共產黨、總評等左翼團體為核心的134個團體成立了人民委員會,統一指揮反安保斗爭。[3](82, 111)事實上參加反安保斗爭的這些團體他們自己也未必清楚主要是反對什么,但他們可以肯定的一點那就是反對的是岸信介。不僅如此,自民黨內激烈的派系斗爭使得岸信介也無法獲得自民黨政要的鼎力支持,時時受到他們的掣肘。1964年核

潛艇訪問日本時,無論是已經卸任的池田首相還是剛剛接任的佐藤榮作,他們都是戰后在吉田學校成長起來的政治新星,都不能成為像岸信介那樣可供左翼聯合反對的目標。

左翼團體內部矛盾重重,無法實現聯合。反核潛艇靠港運動爆發后,日本各左翼團體各自為政,單獨組織反對核潛艇的集會和游行活動。尤其是日本社會黨擔心日本共產黨在運動中壯大自身的實力,拒絕與日本共產黨進行實質性的聯合。1964年8月28日日本政府公布美國核潛艇訪問日本的相關文件后,日本社會黨雖然質疑美國核潛艇的安全性,表示強烈反對美國核潛艇訪問日本港口,但同時也表示在反對核潛艇進入日本的過程中,他們將不會組建1960年反對安保條約時的人民委員會,也不會與日本共產黨合作。日本共產黨只能在遵守社會黨和總評所制定的規則的前提下才能參加他們的抗議活動。日本共產黨在得知海龍號核潛艇第二次訪問佐世保港的消息后,向日本社會黨建議在全國范圍內采取聯合行動,以彌補在第一次反對運動中所顯現的自身力量的不足,但是被社會黨拒絕。海龍號抵達前夕,日本社會黨對自己在佐世保動員能力上的信心終于發生了動搖,才同意與日本共產黨的佐世保分部就抗議活動進行協作。即便如此,日本社會黨也不想在日本共產黨主導的運動中貢獻太多的力量,表現也頗有些三心二意,結果實際上海龍號第二次訪問所受到的抗議活動要明顯弱于第一次。[4](130)

另一方面,各左翼政黨希望將反對運動維持在可控范圍內,拒絕與激進的學生組織聯合。1960年反安保斗爭中,日本國會因岸信介強行表決《警職法》而陷入癱瘓,致使日本社會黨對岸信介徹底失去信心,實施了街頭暴動的最后手段。[3](87)美國核潛艇即將到訪日本之時,日本左右翼雖然在許多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但是國會仍然照常運作。在核潛艇訪問日本問題上,日本和美國政府也盡量避免過于刺激在野黨。因此,無論是日本社會黨還是日本共產黨都較為克制,并不打算將院外集會和游行活動發展成為街頭暴力事件,日本共產黨威脅要發動類似于1960年反安保斗爭那種規模的游行將美國人趕出日本也只是出于宣傳目的。各左翼政黨對反安保斗爭中學生的激進行為仍然記憶猶新④,它們不希望過于激進的學生破壞既定的斗爭路線,更不想因與過于激進的學生有聯系而在國會選舉中落敗。因此,各政黨都拒絕學生參加自己組織的抗議活動,這使得左翼的反對運動從一開始就缺乏1960年反安保斗爭中最為中堅的推動力量和“激情”。

不少左翼團體在1960年反安保斗爭中發生了內部分裂,自身實力大減,反核潛艇靠港運動并不能將他們重新聯合起來。1959年10月日本社會黨左右兩派正式分裂,較為溫和的右派社會黨成立了民主社會黨。在核潛艇訪日問題上,日本民主社會黨一開始就明確表示只要能夠保證美國核潛艇的安全性,他們就不會反對美國核潛艇進入日本港口。[5](192?193)日本外務省于8月28日公布的相關文件以及日本科技廳在佐世保港和橫須賀港的準備工作則打消了民主社會黨最后的疑慮,它所控制的日本工會沒有參與反對核潛艇靠港的抗議運動。日本最大的學生組織“全學聯”是戰后日本左翼運動中最為激進的力量⑤,長期以來是日本共產黨的先鋒隊。1958年“全學聯”與日本共產黨因意見不合產生分歧并通過了對日本共產黨的不信任案。1960年3月反安保斗爭即將進入高潮之際,“全學聯”徹底分裂,支持日本共產黨的少數派退出另組“全自聯”。安保斗爭之后,日本最大的學生組織與日本共產黨分道揚鑣,分裂的學生組織成為針鋒相對的兩大勢力,各自為政,自身實力受到嚴重削弱。

二、日美政府的壓力規避措施

1964年11月12日,美國海龍號核潛艇駛入佐世保港時,公眾并沒有像左翼所宣稱的那樣因核恐懼而發動大規模的抗議活動,大部分日本人平靜地接受了美國核潛艇的到訪。這種狀況的出現,與日本和平利用原子能的成果及兩國對核潛艇到訪的精心安排密不可分。

戰后日本成為美國在遠東的戰略基地,美國軍方迫切希望將原子彈部署在駐日美軍基地。日本民眾作為原子彈唯一受害者對核武器的敏感性極大地限制了美國在日本的戰略部署。1954年3月,日本漁船福龍丸號在比基尼群島意外遭受美國核試驗的輻射,日本國民對核輻射的恐懼引發了日本魚市的崩潰,人人談核色變,民間反核運動開始興起。[6](298)突如其來的事件使美國認識到了日本國內輿論和政治狀況對日本軍事力量增長的限制,開始重新評估對日政策,逐步接受日本所提出的漸增軍備計劃。[7](45)美國政府在處理福龍丸事件的過程中切實感受到了日本國內政治對核武器的敏感性,決定在日本的形勢出現轉機之前暫緩向日本部署核武器。這種轉機的出現需要使日本民眾克服對核武器的恐懼,為此美國應當大力宣傳和平利用原子能,并鼓勵日本對此進行研究。[8](181?182)核武器在北約盟國的部署進一步加速了美國在日本的輿論攻勢,一是建議日本民眾像北約國家那樣接受美國部署核武器,二是提出向日本出售試驗用核反應堆以減輕日本民眾對核武器的恐懼。日本政府不希望在濃縮鈾等方面過于依賴美國,轉而向英國尋求使用天然鈾的反應堆。但是美國對日本的這一動向仍然十分滿意,認為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日本高速發展的工業所帶來的能源需求會使他們對核能充滿熱情。[2]

對日本來說,和平利用原子能問題不僅是克服公眾對核的恐懼,更重要的是解決日本經濟高速發展對能源的需求問題。1956年蘇伊士運河危機后,日本正式進口石油用于發電,進行能源的流體化革命。[9](463)能源需求日增的日本深刻感受到了石油進口的嚴峻性,迫切需要尋找新的廉價能源。恰逢此時國際社會開始重新重視核能的潛力,日本順應這一趨勢于1957年11月成立了日本原子能電力公司,具體負責實施日本的核電站計劃。日本原子能研究所也配合核電站的建設項目進行廣泛的宣傳活動,克服公眾心理上對原子能的抵制。1959年日本政府批準了日本原子能電力公司與英國通用電氣有限公司(GEC)合作引進卡德豪爾型氣冷反應堆建造東海1號核電站的計劃。1960年1月16日日本第一座核電站在東海村開工建造,5月使用輕水爐的東海2號核電站也在福井縣開建。東海1號在1964年建造工作基本完成,通過通產省的審查之后于1965年4月開始安裝核燃料,于11月10開始成功輸電。美國核潛艇首次到訪日本之際正值日本和平利用原子能事業的蓬勃發展之時,民眾對核能的認識日益加深,他們對核能的接受程度日漸增加。

在增加日本民眾對核能認識的同時,美國也對核潛艇的到訪進行精心策劃。1959年和1961年國務院迫于軍方的壓力,分別向岸信介和池田勇人首相試探他們在美國核潛艇進入日本港口問題上的態度。獲知他們認為核潛艇在日本政治中仍極具敏感性后,國務院果斷決定日后另尋時機再與日本政府討論邀請核潛艇訪問問題。[10](334)隨著日本核電站建設順利進行和越來越多的核潛艇開始服役并被部署到西太平洋執行任務,賴肖爾大使在軍方的敦促下于1963年1月9日正式向日本政府提出希望邀請美國核動力潛艇進入日本港口。這一次日本反應積極,表示希望在日本政府最終同意美國核潛艇進入之前,美國能夠提供核潛艇的相關信息供日本相關部門研究,以便日本政府得出美國核潛艇安全性的結論,進而消除民眾對核潛艇的恐懼。[2]從賴肖爾大使正式向日本提出請求至1964年8月28日日本政府公布美國核潛艇訪問的相關文件之間一年半多的時間內,日本外務省與美國駐東京大使館就美國核潛艇訪問日本的目的、核潛艇的安全性以及對核潛艇的監測進行了無數次討論,日本不但從美國那里獲得了核潛艇安全性的保證,而且還可以在核潛艇訪問期間對其安全性進行監測。美國原計劃在日本公布相關文件一個月之后實施核潛艇對日本的首次訪問。[5](165), [11](25?26) 1964年9月11日賴肖爾大使接獲日本外務省的通知,日本科技廳在10月20日之前無法完成港口的環境監測,遂果斷決定將首次訪問的目標時間拖延至11月下旬,以便日本能夠實施自己的監測。除此之外,支持核潛艇進入日本的東京工業大學核放射防護教授西脇也積極協助政府的工作,他收集了大量關于核動力商船薩瓦娜號(Savannah)的信息,通過電視節目展示給廣大日本民眾。[5](221)這些努力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日本民眾對核潛艇安全性的憂慮,使他們沒有對左翼所大力宣揚的核潛艇安全性問題產生共鳴。

為避免來自公眾的壓力,日美雙方關于核潛艇訪問日本的準備工作都是在極其保密的情況下進行的,反對派僅能偶獲部分消息。即使是美國核潛艇訪問日本的相關文件公布之后,美國對核潛艇的行程也極為保密,按照規定只提前24小時通知日方核潛艇抵達的時間,并由賴肖爾大使根據日本國內的政治形勢隨時調整核潛艇的行程。雖然根據日本警方提供的消息,日本政府和美國駐東京大使館都判斷核潛艇對日本的首次訪問會遭到左翼的抗議,但是其規模遠沒有左翼所宣傳的那么夸張。盡管如此,日本外務省還是要求賴肖爾大使盡量將核潛艇靠港的時間避開周末以及日本的節假日,這樣在核潛艇??科陂g左翼團體就無法組織大規模的抗議活動。出于這種考慮,賴肖爾大使在10月初就核潛艇對日本的訪問提出了11月9~11日和16~18日兩種方案。賴肖爾大使于10月23日獲悉日本社會黨11月8日在佐世保的5萬人的游行計劃后,決定將第一種方案延期一天,以避免出現反對勢力在核潛艇抵達之時大規模聚集的情況。池田勇人的突然辭職也給核潛艇首次訪問的時間帶來了不少變數。11月9日佐藤榮作接任首相后召見賴肖爾大使,要求立即安排核潛艇訪問佐世保港,這也頗為出乎左翼反對派的預料。知悉新首相態度的賴肖爾決定安排核潛艇于11月12日(星期四)訪問佐世保港。[12](198)無論是消息公布之日,還是核潛艇實際抵達之日均屬工作日之列,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左翼動員外地人前往佐世保參加抗議活動的能力。更為出其不意的一次安排是斯諾克號(Snook)核潛艇于1965年5月25~29日對佐世保港的訪問。無論是社會黨還是日本共產黨都沒有想到政府會在上議院選舉來臨之際安排核潛艇的訪問,他們的資金都用在了選舉上,根本就沒有足夠的財力組織和實施反對斯諾克號核潛艇進入日本的活動。[4](163?164)

三、美國對日本媒體與地方態度的爭取

為了減少有關核潛艇??咳毡镜呢撁嫘麄?,美國積極爭取媒體的配合。為使媒體對核潛艇有全面的了解,美國軍方于1964年夏組織了一批記者前往關島參觀美軍的海軍基地,取得了良好效果。7月日本外務省又提出希望美國能夠安排日本科技廳的記者前往美國在太平洋的海軍基地參觀核潛艇,賴肖爾大使對此十分贊同,并建議NHK的攝影師能夠一同前往訪問。賴肖爾大使與琉球高級專員協商后于11月2-6日安排日本記者前往沖繩參觀美國核潛艇。受邀者除日本科技廳的記者外,還包含了四名佐世保和橫須賀港及其周邊地區媒體的記者,以及可以在日本的雜志上發表有利于核潛艇訪問的獨立軍事及科學作家。訪問團的規模超過了30人,在五天的時間里他們不但分批參觀了核潛艇的生活區以及除反應室外的工作區,而且還進行了簡短的出海航行。這些人返回日本后做了大量有利于核潛艇訪問的報道。11月11日日本公布美國核潛艇第二天??孔羰辣8鄣南⒑?,東京大使館與駐日美軍司令緊急協商在當天下午空運60名支持核潛艇訪問的記者前往佐世保港進行采訪。結果12日海龍號抵達佐世保港后的新聞發布會完全按照預想進行,沒有記者針對核潛艇的潛射導彈和核武器進行提問,媒體的配合避免了美日兩國政府在核武器問題上的尷尬。媒體對核潛艇??咳毡靖劭诘姆磻傮w良好,他們雖然不反對左翼的游行,但也都呼吁游行者保持良好的秩序。[5](319)媒體對核潛艇首次進入日本給予了極大的熱情,不但全程直播了海龍號的靠港過程,有關海龍號的報道也占據了各大媒體的主要版面。但是媒體很快就對核潛艇失去了興趣,1965年5月斯諾克號實施第三次訪問之時,主流報紙僅在它抵達后在其內部進行了一小段的報道,核潛艇進入日本所引發的轟動已經消失的無影無蹤。[4](158)

與5年前的反安保斗爭不同,核潛艇訪問更具有地域性色彩,與之有緊密關系的只有佐世保和橫須賀港及其周邊地區。有趣的是做為直接的當事者,佐世保無論是政界、商界還是普通市民,都支持核潛艇的到訪。做為一個港口城市,??孔羰辣8鄣拿绹\娕炛唤o佐世保帶來了巨大商機。越南戰爭升級之后,??吭谧羰辣8鄣拿绹\娕炛辉絹碓缴?,因此佐世保的商人極力歡迎能給他們帶來巨大商機的美國核潛艇的到訪。海龍號??孔羰辣8酆?,佐世保市長第一個登艦參觀訪問并給予了好評。左翼在佐世保發動的反對核潛艇訪問的活動并沒有獲得當地的大規模支持,這與他們當初的預料相距甚遠。實際上大部分佐世保市民對此毫無興趣,他們的這種態度引起了前來參加游行活動的外地人的抱怨。而佐世保人,尤其是那些更直接依靠基地生活的人則公開批評反對核潛艇??康膮⒓诱?,對這些外來者擾亂他們正常的商業秩序極為不滿。即使是參加抗議游行的當地人,大多數也只是聽從所屬工會的命令而行,他們本身對這一運動則毫無興趣。佐世保當地的這種情況甚至使佐世保市長建議核潛艇能夠平均每月訪問一次,即便如此,左翼反對者也沒有敢冒喪失選票的風險而在這一問題上找茬。[4](163?164)

四、賴肖爾對話機制的成效

賴肖爾大使1961年上任之后,頻繁與日本各界人士接觸,宣揚日美平等伙伴理念。賴肖爾的這一努力有效地改善了日本民眾對美國的印象。1960年安保斗爭之時,日本的進步知識分子人數雖然不多,但他們反對安保條約的輿論宣傳卻對街頭的抗議運動發揮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賴肖爾履職之后成功地利用自己的學者身份與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建立并保持了良好的關系,一定程度上緩和了他們對日美同盟的敵視。雖然不能使他們支持美國核潛艇進入日本,但最起碼日本的進步知識分子沒有像反安保斗爭那樣發起反對核潛艇??康妮浾撔麄鬟\動。不僅如此,賴肖爾還致力于與日本眾多的反對派建立對話機制。很快那些原來在街頭甚至是美國大使館前高呼反美口號的人就發現他們完全有機會向美國大使當面抗議而非除了街頭暴力之外別無他策,并且他們也可以心平氣和地坐在大使館與賴肖爾大使品茶聊天。[13](238?239)海龍號??孔羰辣r日本社會黨和日本共產黨都派出了代表前往美國大使館進行抗議,不能前往大使館抗議的團體和個人則紛紛向大使館發出了抗議信。盡管如此,當海龍號第二次??孔羰辣r,大使館收到的抗議電報也從上次的3000封銳減到了450封。[4](132?133)賴肖爾大力宣揚日本的近代化論,認為日本是后起國家實現現代化的典范。自池田勇人推出經濟倍增計劃以來,日本經濟持續高速發展,1964年10月東京奧運會的成功召開更是堅定了日本人日本國力欣欣向榮的心態。在民族自豪感的提升中,日本民眾更容易接受核潛艇駛入??咳毡靖劭?。

注釋:

日美雙方的這一諒解即通常所說的“核密約“問題。核密約包括兩部分:一是新安保條約中雙方就美國核武器過境日本達成的秘密諒解,另一部分是沖繩返還談判中就美國在沖繩重新部署核武器達成的秘密諒解。日本政府長期以來以無核三原則來否認”核密約“的存在。2010年外務省組織的審查委員會公布了對外務省檔案的調查報告,確認日美之間”核密約“的存在。相關調查報告可參見外務省網站:http://www.mofa.go.jp/mofaj/ gaiko/mitsuyaku.html.

日本社會黨-總評、日本共產黨、全學聯是這場運動的主力,日本民主社會黨在核潛艇訪問日本港口問題上的態度曖昧。

1964年11月11日海龍號核潛艇(Sea Dragon)首次訪問日本佐世保港。在海龍號首訪佐世保之前,日本的反對運動以東京奧運會為界分為前后兩個階段。前一階段抗議美日關于核潛艇訪問日本的相關換文,后一階段反對即將到訪的美國核潛艇。美國核潛艇成功實施對日本港口的三次訪問后,日本政府向美國大會館確認美國核潛艇對日本港口的訪問已經實現常規化。

1960年1月全學聯的學生為阻止岸信介赴美簽訂《新安保條約》制造了羽田機場事件。1967年10月8日全學聯學生為反對佐藤榮作訪問東南亞制造了第二次羽田機場事件。

“全學聯”于1948年在日本共產黨的指導下建立,高峰期成員近30萬人,其領導人多為活躍的共產主義者。

參考文獻:

Declassified Documents Reference System [Z]. Farmington Hills, Mich.: Gale, 2011.

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Diplomatic, Security, and Economic Relations, 1960—1976 [Z]. ProQuest LLC., 2008.

George R. Packard. Protest in Tokyo-the security treaty crisis of 1960 [M]. Greenwood: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8.

石井修, 我部政明, 宮里政玄監修. アメリカ合衆國対日政策文書集成, 第9期——日米外交防衛問題:1965年[Z]. 第7巻, 東京: 柏書房, 2001.

石井修, 我部政明, 宮里政玄監修. アメリカ合衆國対日政策文書集成, 第8期——日米外交防衛問題: 1964年[Z]. 第7巻, 東京: 柏書房, 2001.

石丸和人, 山本進. 戦後日本外交史-Ⅶ-日本外交の課題[M].東京: 三省堂, 1985.

郭培清. 福龍丸事件與美國對日政策的調整[J]. 東北師范大學學報, 2001(3): 43?48.

John Swenson-Wright. Unequal Allies?-United States Security and Alliance Policy Toward Japan, 1945—1960 [M]. Stanford,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日本通上產業政策史編纂委員會. 日本通上產業政策史[Z]. 第10卷北京: 中國青年出版社.

Department of Stat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61—1963, Volume 22, China, Korea, Japan. [DB/OL]. http:// digicoll.library.wisc.edu/FRUS/Browse.html.

Department of Stat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64—1968, Volume 29, Japan. [DB/OL]. http://digicoll.library. wisc.edu/FRUS/Browse.html.

佐藤榮作, 著. 伊藤隆, 監修. 佐藤榮作日記(第二卷)[Z]. 東京: 朝日新聞社, 1998.

Edwin O. Reischauer. My Life between Japan and America[M]. New York: Harper&Row;, 1986.

An Analysis of Japan Protest Campaign against

Nuclear Submarine Visit

ZANG Yangqin

(Center for Cold War International History Studies,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1, China)

Abstract: Japanese left-wing groups launched a campaign to protest against U.S. Nuclear Submarine visit Japanese port for the reason of domestic political struggle. Unfortunately, it failed as SSN calls became routine. All these elements include the collapsing of unified Left-wing bloc, developing of peaceful use of atomic energy in Japan, and U.S. elaborate arrangements, attitudes of mass media and local government and residents on SSN visit, and ambassador Reischauers endeavor on dialogue with various Japanese counterbalanced left-wings appeal, and there were only few responded to the left-wing. This situation indicated considered national security is valued much more important than domestic political struggle.

Key Words: Nuclear Submarine (SSN); Sea Dragon; Sasebo; Treaty of Mutual Cooperation and Security; Secret Agreement on Nuclear weapon

[編輯: 胡興華]

收稿日期:2013?05?25;修回日期:2013?06?28

作者簡介:臧揚勤(1986?),男,山東惠州人,華東師范大學冷戰國際史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冷戰國際史,美日關系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