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現象學——傳統中醫哲學理念的重新構建*

2014-01-24 13:12王瑞祥
中醫研究 2014年2期
關鍵詞:中醫理論現象學人參

王瑞祥

(山東中醫藥大學中醫文獻研究所,山東 濟南250355)

1 中醫之困

在中國封建社會里,中醫是壟斷性的醫學,是當時的人們在疾病無法自愈的情況下企盼其好轉的主要希望。西學東漸,中醫的壟斷地位受到挑戰,就連康熙皇帝患了瘧疾,也是在御醫束手無策的時候,服用了法國人洪若翰進獻的“金雞納”藥而治愈的[1]。

中醫理論最早見于春秋戰國年代,之后呈現出百家爭鳴的格局,缺乏一個統一的邏輯實證脈絡,以至于出現不同醫生面對一個病人,得出完全不同的診斷結果的局面。西方科學嚴謹的邏輯性,實證性和相對確定的療效形成對中醫學巨大的沖擊。比如說,中醫認為“心主神明”,現代醫學則認為決定人的思維意識的是大腦;中醫理論中的肝在人體的左邊,而現代醫學則認為肝臟在人體的右邊;中醫理論認為脾為后天之本,現代醫學則證實脾臟切除的病人依舊可以存活——凡此種種,不一而足。有人提出一個折中方案,說中醫所指的心、肝、脾等非解剖意義上的器官,而是功能意義上的器官,按照這種思路,解剖意義上的大腦的某些功能也應該被歸入中醫“心”的范疇。這種解釋非常牽強,因為有人會談到《難經·四十二難》中的相關描寫:“肝重四斤四兩,左三葉右四葉,凡七葉,主藏魂。心重十二兩,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主藏神。脾重二斤三兩,扁廣三寸,長五寸,有散膏半斤,主裹血,溫五藏,主藏意。肺重三斤三兩,六葉兩耳,凡八葉,主藏魄?!币虼朔穸ㄅK腑是解剖意義上的臟腑,首先應當認為《難經》的相關描述是錯誤的。但否定古人特別是經典,為中醫之一大忌諱。

中醫理論來源于實踐,受制于傳統觀念,中醫解剖學知識雖然有,但是觀察不深入,描述不準確。中醫對人體生理病理的描述更像是黑箱方法,是根據不完備的解剖學知識和聯想,對臨床經驗的一種創造性地總結。

一方面,有人強調“熟讀王叔和,不如臨證多”,認為完全根據中醫理論是很難應付復雜多變的病情的。另一方面,中醫在診療疾病的過程中,又確實在應用著這流傳了幾千年的古老理論的片段,比如看到“汗多”的病人便認為很有可能是“氣虛”,看到“苔膩”的病人便認為是脾胃功能出了問題。而在實際的臨床診療中,又存在著“方證相關”的有效實例,即對于一個病種,確定若干證型,每個證型都有確定的藥方,對從屬于該病的病人,根據癥狀等因素,確定證候,然后按其索驥。劉渡舟的弟子在文中也寫到:“劉渡舟教授擅用苓桂術甘湯治療各種疑難雜病,他根據《傷寒論》、《金匱要略》原文所論述的脈癥,將苓桂術甘湯的適應癥概括為:水舌(舌胖大、淡嫩、苔水滑欲滴)、水脈(沉弦或沉緊)、水色(面黧黑或見水斑)、水氣上沖癥(心悸或動悸、胸滿、眩暈等)。臨床上不論什么病,只要見到上述特征性表現,就徑投苓桂術甘湯,每可取得不可思議的療效?!保?]上述描述體現了中醫現象學的本質特征。把中醫和現象學放在一起,并不是簡單的東西方比附,而是為了說明中醫不能一切以科學主義為自我改造的標準,也不應固步自封而無所作為,應該將中醫回歸到現象學的道路上來,因為其治療疾病的具體語境已經具有了現象學定義的科學本質——“科學就是對事物本身的真理的認識”[3]。

2 中醫現象學

現象學是20 世紀在西方流行的一種哲學思潮?,F象學一詞所標識的應當是一種建立在直接直觀和本質認識基礎上的嚴格的哲學方法[4]。它強調“面向事物本身,摒棄一切自以為是的前提”,它試圖在本體論和認識論之間,在實證主義和形而上學之間找到一條新的道路[3]?,F象學強調將一切與“我思”有關的內容全部“懸置”,存而不論?,F象學要求擺脫一切先入為主的成見束縛,直接關注所研究的問題和事物,在這種直接關注的“直觀”中獲得對事物的可靠認識,即明見性認識。明見性是胡塞爾現象學的中心概念,是指對實事的直接性明察。他也將這種明見性稱為“自身被給予性”。明見性意味著一種原本的直接的被給予,是現象學中可靠認識的根本標準,胡塞爾稱之為“一切原則的原則”[5]?,F象學突破了實證主義對于現象和本質、個別與一般的割裂,是對科學主義的哲學反思。所謂中醫現象學,就是“懸置”一切中醫理論和科學思想,直接關注臨床癥狀、體征、方藥、預后等相關因素的學問?,F象學本身并不在意建立概念的體系結構,它強調的是在具體的語境之中,個別和一般是如何貫通的,從而顯示出現象中的本質[5]。要實現中醫自身的明見性,需要進行中醫現象學的還原,第一步就是對一切與中醫理論相關的概念和思想以及科學理念進行懸置,第二步是進行本質還原,就是通過對現象進行“想象力的自由變更”,而直觀到變中的不變,穩定有序的結構[4]。

3 中醫現象學還原實例

為了更加清晰的說明中醫現象學,現以中醫經典文獻中的相關內容描述為例,說明如何進行中醫的懸置和本質還原?!秱摗け婊魜y病脈證并治》中有如下語句:“問曰:病有霍亂者何?答曰:嘔吐而利,此名霍亂。問曰:病發熱,頭痛,身疼,惡寒,吐利者,此屬何病?答曰:此名霍亂?;魜y自吐下,又利止,復更發熱也。傷寒,其脈微澀者,本是霍亂,今是傷寒,卻四五日,至陰經上,轉入陰必利,本嘔下利者,不可治也。欲似大便而反矢氣,仍不利者,此屬陽明也,便必硬,十三日愈,所以然者,經盡故也。下利后,當便硬,硬則能食者愈;今反不能食,到后經中,頗能食,復過一經能食,過之一日,當愈。不愈者,不屬陽明也。惡寒脈微,而復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參湯主之……霍亂,頭痛,發熱,身疼痛,熱多,欲飲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理中丸方:人參、干姜、甘草(炙)、白術各三兩。右四味,搗篩,蜜和為丸,如雞子黃許大,以沸湯數合,和一丸,研碎,溫服之。日三四,夜二服,腹中未熱,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湯。湯法,以四物,依兩數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p>

第一步,懸置中醫理論。將“六經辨證理論”和對中藥的性味描述,比如人參的“甘溫”加上括號?;魜y理解為“發熱、頭痛、身痛、惡寒、吐利”等癥狀體征的組合標簽或者簡化符號。理中丸理解為藥物組合、劑量、煎服方法這些現象的共同體。

第二步,體會到“發熱、頭痛、身痛、惡寒、吐利”等癥狀體征就是病人現狀的本質,“人參、干姜、甘草(炙)、白術各三兩”以及相應的煎服方法是病人服藥現象的本質,病人好轉是病人預后的本質。因為發熱程度可以有輕有重,但發熱是發熱程度不同所有病人的共同特征;人參有產地、質量等差異,但本質是人參這味中藥;預后雖然并無記載,但好轉現象的存在無疑是隱含認可的。

這樣的理解方式實現了對一切和現象無關的前提存而不論,對中醫傳統的哲學和文化觀視而不見,對“六經辨證”和中藥性味歸經的描述等一切中醫概念和理論加上括號,直接關注病人現狀、方藥和預后,在現象中直觀本質。

[1]張碧君. 康熙與“金雞納霜”[J]. 北京檔案,1999,16(3):40 -41.

[2]張文選.辨方癥論治體系初探[J]. 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4,27(2):1 -3.

[3]鄧曉芒.胡塞爾現象學導引[J].中州學刊,1996,18(6):65 -70.

[4]倪梁康.現象學運動的基本意義——紀念現象學運動一百周年[J].中國社會科學,2000,21(4):69 -78.

[5]張祥龍.朝向事情本身:現象學導論七講[M]. 北京:團結出版社,2003:1 -25.

猜你喜歡
中醫理論現象學人參
基于子宮內膜異位癥與惡性腫瘤的相關性探析補腎化瘀法作用機制及中醫理論依據
現象學研究力作:《胡塞爾發生現象學研究
——兼論現象學對經濟學的影響》評介
清爽可口的“水中人參”
揭露現實和預示無限——對電影營造空間的現象學解讀
費爾巴哈之火:一個現象學的分析
人參娃娃
補火生土法的主要理論研究
淺談《難經》之命門理論
淺析胡塞爾現象學的意向性結構
吃人參不如睡五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