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歷史給學生插上自信的翅膀

2014-01-28 02:39郭慶利
中國教育發展研究 2013年12期
關鍵詞:歷史教育

郭慶利

【摘要】

在新課程下,我們中學歷史教育對學生的素質教育要求要更加嚴謹,這就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我們的學生大都是在“溫室里”長大的獨生子女,面對挫折往往不知所措,此時我們教師對其自信教育則迫在眉睫?那如何在中學歷史課程中進行自信教育則是個緩慢滲透的過程,只要我們教師能夠堅持下去,利用科學的方法.就肯定能達到一個意想不到的結果?

【關鍵詞】歷史教育 自信教育 啟發滲透

古今中外,沒有哪個國家的基礎教育中不開設歷史課的?開設歷史課到底有哪些作用,為什么要學習歷史?我國著名的歷史學家趙亞夫曾指出:“人們為什么要學歷史?就是為了學做人?”在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的21世紀,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不僅要有健康的體魄?扎實的科學文化知識?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質,而且還要有自信的心理?不斷進取的奮斗精神和踏實的工作作風?穩重的行為以及敢于抗挫善于自控的意志品格等等?在知識經濟初見倪端的今天,激烈的競爭時代一個人自信又是重中之重?有人就很精辟地總結出:習慣影響一生,而自信成就未來!有了自信,人才會冷靜地面對挫折困難;有了自信,人才有足夠的勇氣克服障礙,克服膽怯;有了自信,人才會虛心討教?誠懇學習?揚長避短;有了自信,人才會從勝利走向勝利,從成功走向成功?自信如此重要,而在我們中學階段的各學科教學中,自信教育要在歷史教學的整個過程中逐漸滲,透從而為今后的人生成就其未來?這里我將從中學歷史教育教學這一側面再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和研究的體會,初步探討一下自信教育在中學歷史教育教學中滲透的重要性?

1.新課程下中學歷史教學與自信教育的關系

如果你能熟悉世界歷史或經常跟西方國家的人員相接觸,就能很明顯地感受到中西方文化最大的差異就是在人生價值觀方面?當前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沖擊下我們許多青少年由于一直處在家長的呵護下,不能科學地對待成功與失敗之問的辯證關系,面對失敗往往垂頭喪氣不能自拔,這既跟我國的傳統思想密不可分,也跟我們以前的教育體系有很大的關系?我們的中學歷史教育教學也是如此,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絕大部分歷史教師未能正確處理傳道?授業和解惑三者之間的辯證關系,教學僅僅局限于強迫學生盡可能多地接受具體知識,以期待著考試考高分上名校,往往忽略了對學生的人格的養成教育和自信養成教育!這種方式不僅忽略了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更影響了歷史教學質量的提高?歷史學科是人文學科的核心課程,它既向我們展現了廣闊的歷史視野,蘊含了豐富的人文素材,更沉淀了我們人類千萬年來所積累起來的豐富生產生活經驗?所以我們中學歷史教育教學工作者,特別是身在一線教學的歷史教師,在我們日常歷史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挖掘歷史教材中所蘊含的積極意義的教育素材,不斷地熏陶和激勵學生的意志力,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自信教育,以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學目的?

2.中學歷史教育教學中的自信教育初探

中學歷史教學是當前素質教育中的有機體,歷史教學是學生自信教育的有力依托,這種以培養自信為目標的素質教育是我們當前中學歷史教學中所不可或缺的人文內核,兩者互相依托相得益彰?因而歷史教學在讓學生感受人類歷史發展歷程的同時,更讓學生吸收世界最優秀的文化智慧,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那到底怎樣才能將歷史教學與學生的自信教育相結合得水乳交融?渾然天成呢?

2.1 教師在思想上首先要轉變觀念,脫胎換骨

由于應試教育長期影響和束縛著教師的手腳,使我們教師長久以來都是“向分看齊”的,如果這種傳統的教育觀念不在我教師隊伍的思想中徹底清除的話,后果是嚴重的!也只有先從思想上轉變,我們教師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才會像呵護幼嫩的花朵一般地呵護我們的學生?我們中學歷史教師更要好好利用我們這一人文核心學科——歷史課程的獨特作用來感染學生,激發學生內心深處的人格魅力?這樣學生作為人的權利?人格的尊嚴得到了充分的保護和尊重,他們的自信心在無形中就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真正做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中學歷史教材中的大量積極教育元素,為教師針對學生進行自信教育提供了客觀依據,而教師自身的素養和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才是對學生進行自信教育的關鍵?歷史教育功能的體現要求歷史教師既要是人類歷史文明的傳播者,又要是學生學會如何做人的引路者,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價值觀?這就要求中學歷史教師不僅要具備淵博的專業知識,還要有高尚的道德素養,言傳身教,用自己的心靈去塑造學生的靈魂?所以我們歷史老師時刻都要嚴格要求自己,規劃自己的言行,起著為人師表的典范作用,使自己身上的積極向上的樂觀自信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學生?

2.2 尋找自信教育的基點,自然引申,啟發滲透

逆境中不失自信,古今中外屢見不鮮:張海迪幼年因病高位截癱,她自信努力,成為作家?翻譯家;被譽為科技“鐵人”的高士其,在病情不斷惡化?從半身癱瘓到全身癱瘓?失去講話能力的情況下,還創作了六十多萬字的科學小品和科普論文,創作了兩千多行詩歌,著述新書十幾本;屈原被流放寫成《離騷》;孫臏受刖型后著《孫臏兵法》;司馬遷遭宮型寫《史記》;貝多芬耳聾后譜出《英雄交響樂》;奧斯特洛夫斯基在失明癱瘓中寫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些積極元素都可以在我們中學歷史教材中體現出來,在教學過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但也不能僅停留于淺顯的認知與空洞的道德說教上,而必須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自然引申?啟發滲透,使學生情不自禁地震撼于古今中外歷史所蘊蓄的文化精髓?

在當今這個喧囂浮躁的社會,我們的青少年大都是獨身子女,從小就是在父母的百般呵護下長大,在面對挫折方面極其脆弱,要在平時的日常教學中引起學生對歷史的意蘊產生共鳴絕非易事,但也絕非不能?我認為關鍵還是在于我們一線的歷史老師能否找準基點,先以學生的眼光去分析歷史現象,然后再結合學生的實際來挖掘歷史教材中有利于提升學生自信心的積極元素,選準自信教育的切入點,如在講《史記》的時候,就可以將司馬遷在寫《史記》時的艱辛和決心給學生引申開來,那么這時自信教育的切人點就是“不屈不撓,永不放棄”的教育?

2.3 拉近師生距離,強化情感交流

加強師生問的情感交流,平時注重個別溝通和指導不僅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而且也是指導學生構建優良人格的一條重要途徑?我們搞教育的工作者在解讀歷史過程中不能脫離或忽視學生的內心感受,教師和學生各有各的視野?所以,在平時教學過程中教師先讓自己“閑下來”,創設一個寬松?和諧以及平等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去與歷史人物對話,鼓勵學生勇于說出自己的困惑和另類的想法?只有引導學生的思維與歷史人物的思維發生碰撞之后,學生才會真正受到歷史所蘊含的精神力量的感召?

我們教師也都是從學生時期過來的,應該是很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的?只要我們歷史教師能夠謹記:和藹可親,遵紀守時,嚴謹求實和善學善思,用我們的優良人格去影響感染學生;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不斷完善自己的人身觀,自信心就會自然而然地建立起來,這將是影響其一生的優良品質?

總之,在新課程下,中學歷史教學過程中,只要我們教師能夠潛心研究,充分挖掘歷史教材中的積極元素,能夠采取恰當的教學方法,開展多種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那么學生的自信心就會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建立起來,“自尊?自信?自強”的精神就會油然而生,這才是我們當前素質教育的精髓所在?

猜你喜歡
歷史教育
中等職業學校歷史教育現狀及原因分析
五四新潮下的歷史教育
關于中學歷史教育教學任務的幾點思考
高中歷史教學中人文素養的培養
韓國基礎教育階段歷史教育的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
中韓歷史教育目標比較
用歷史教育營造班級和諧小社會
高一學生歷史學習困難原因及轉變策略
歷史教育與國家認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