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計算機基礎》課程學情、教情調查分析與思考

2014-01-29 02:36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4年12期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基礎問卷

魏 亮

(武昌職業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2)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及常用辦公軟件已成為我們學習、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應用工具?!队嬎銠C基礎》課程作為高職院校的公共必修課,學生掌握該課程中的知識和技能是推廣和普及信息技術的重要基礎?!队嬎銠C基礎》課程面向所有學生開設,涉及面廣、影響力大。提升課程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技能應用水平,是從事《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工作者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為了解學生真實的計算機水平,我們以武昌職業學院為例,對有2年以上《計算機基礎》課程任教經驗的45名教師,已學過該課程的大二學生3652人,剛入學的新生6138人進行分類問卷調查,旨在全面了解學生學習《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現狀,深入了解教師的教學效果和教學建議,發現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探索《計算機基礎》改革的思路。

一、高職《計算機基礎》學情、教情調查結果

本次問卷分別對有經驗的任課教師、高年級已學完《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學生、剛入學的新生分類調查,其中教師問卷:參與調查問卷45人、回收45份、有效問卷45份、問卷有效率100%;高年級組問卷:參與調查問卷3652人、回收3650份、有效問卷3468份、問卷有效率95%;剛入學新生組問卷:參與調查問卷6138人、回收5981份、有效問卷5863份、問卷有效率98%。其中,新生有51%來自農村,27%來自鄉鎮;新生在中學階段系統學習《計算機基礎》課程僅占16%,12%的學生沒有學習過;高年級組學生反饋office辦公軟件的學習效果中,30%學生操作應用比較熟練,49%學生選擇不太熟練、經常查閱工具解決不熟悉的問題;教師反饋該課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中,有20%教師認為曾經任課班級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有75%教師認為曾經任課班級中有一半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經統計分析如下:

表1 新生認為計算機與所學專業間的聯系度

表2 高年級學生關注《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的方向

表3 教師反饋該課程的改革趨勢

二、高職《計算機基礎》課程問卷調查分析

1.高職學生《計算機基礎》水平參差不齊、差異明顯

從問卷調查統計數據可以看出,學生的生源還是以農村和鄉鎮為主,同時大部分學生在中學階段已經開設了計算機類課程,在應試教育的體系里,非統考課程與統考課程相比沒有任何地位,普通高中以升學為目的這類學生基礎較差,一些學生在中專、中職學校里已經比較系統地學習過《計算機基礎》,部分學生學習情況比較好。高職院校有普通高中畢業、中職中專畢業學生,在計算機水平方面的差異,主要是由生源地差異、生源類型差異、心理壓力、學習興趣等方面造成,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明顯感覺到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學不會”。

2.師生對《計算機基礎》課程認識不到位

很多學生都覺得《計算機基礎》是公共課,沒有專業課重要,且計算機已經是日常應用工具,平時多練習一下就行,但到了畢業工作時才發現簡歷做得沒有別人好,文檔不會編輯,計算機基本故障不會排除等問題后,重新反思在大學〈計算機基礎》沒有學好。部分教師覺得《計算機基礎》課程太簡單,很容易上,不需要花精力備課,帶著輕視的思想和不太負責的態度自然影響教學效果。其實不然,例如會用手機聊天跟用計算機打字很大有區別,學生以前儲備的計算機知識不成體系,不能系統解決碰到的問題。聽教師講課、操作演示似乎都懂了,自己實踐操作又無從下手,這種不重視的思想誤區一直存在。

3.傳統教學模式不適應時代的需求

《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通常以“理論+實踐”進行,理論課堂是以教師為課堂主體的“灌輸式”教學模式,教師講,學生聽;實踐課堂在機房上機完成,學生是課堂主體,學生做,教師輔導。這種把理論和實踐嚴格分開的教學效果一定會有影響,不論理論還是實踐,課堂的主體始終應該是學生,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引導者,教師的教學進度、授課方式等應該隨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習習慣、課堂表現等變化而隨之調整。在新生調查問卷中,有84%的學生選擇“教師指導學生邊講邊演示”,有92%學生選擇“課堂能加強師生交流”,有97%學生選擇“能選擇與同學合作學習”??梢?0后的學生對我們課堂的教法、教態、教學模式的改革是充滿了希望,即希望改進生硬的理論課堂,加強實踐課堂的督促和指導,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提升自我展示的信心,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讓輕松、合作、探討回歸課堂。

三、高職《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思考

在新生問卷調查中,有93%學生認為“能熟練的操作和使用計算機對今后找工作有幫助”,有55%學生認為“計算機與所學專業聯系很緊密,可促進專業的發展”;在高年級學生問卷調查中,有88%學生認為《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最關注的是學習形式、考試形式和增加實踐項目的改革”;在教師問卷調查中,有47%教師選擇“改革迫在眉睫”,有51%教師選擇“課程可嘗試進行改革”。從三種不同類型的問卷得出一個結論,即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效果有所期待。這也是我們重點思考和探索的課題。

1.建立職業網絡教學平臺

把《計算機基礎》課程中所學技能直接與社會企業職業崗位所需技能結合起來,將課程地位提升到職業層面,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實現方便快捷的訪問和廣泛的資源共享。職業網絡教學平臺可指導學生了解、學習、討論、訓練、考試、工作過程和解決應用層面的問題,內容包含有課程簡介、課程大綱和課程標準、教學課件、應用案例、操作步驟、案例視頻、練習測試、在線互動等功能模塊,將知識技能通過多媒體、網絡、視頻直觀呈現,實現課上課下都可學習、學校內外可以學習、白天晚上均可學習,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其開放性、互動性、實時性可使教師全面掌握學生的學習效果。

2.建立立體化教學資源庫

針對入學新生,我們將建立教學資源庫共享到職業網絡教學平臺的基礎學習欄目。包括自編的案例教材、教學大綱、教學ppt、技能知識點、基礎操作訓練題、案例綜合訓練題、模擬測試題、案例素材、案例要求、最終效果、操作步驟、操作演示視頻等資源,由淺入深地將技能點、操作技巧自然有序地融入到案例教學中去。學生既可以在網絡環境下完成學習,也可以將資源拷貝課余單機訓練。

3.引導自主學習模式,實現“教、學、做”一體化

搭建網絡職業教育平臺,導入教學資源庫,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也很容易把握課程的重難點,突出學生的中心地位,由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主動尋求幫助的過程。教師主要梳理知識點,輔導和解答學生應用過程中的問題,實現理論夠用、重在應用實踐的課程目標。學生可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去選擇學習的內容和訓練的難度,提高學習興趣,也提升教學效果,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訓練、自主測試,教師串講、答疑、輔導、評估的互動互助的一體化學習過程。

4.課證融通

很多高職院校都實施“雙證書”制度,我們可以將《計算機基礎》課程指定為職業資格認證課程,選擇目前國家承認的計算機基礎類職業資格證書,將認證內容和上課學習、訓練內容有機結合,職業資格證書認證標準即課程考試成績,課證融通,既讓學生有了明確的學習目的,也有效避免了課證內容的重復學習和重復考試。

5.改革考試方法和課程評價機制

堅持用實踐性考試取代理論考試,堅持用過程性考核取代期末考試,重視操作能力測試,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平臺中的考試系統??荚囅到y中不是傳統的整套試題,而是按照課程的教學重點編制的多個模塊測試,學完一個模塊,測試一個模塊,現學現考,將每個模塊測試成績按照相應的比重累加形成過程性考核成績。學生可直觀了解現階段的學習效果,進而調整下階段的學習方法,增強學習的動力,教師也可針對性地改進下階段的教學方式。

[1]念營風.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4(2).

[2]中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改革課題研究組.中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課程體系[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3]吳獻文.以職業崗位能力為導向的項目驅動教學改革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10(2).

[4]姚旭東,薛亞玲.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與研究[J].時代教育,2010(6).

猜你喜歡
計算機基礎基礎問卷
“不等式”基礎鞏固
“整式”基礎鞏固
“防”“治”并舉 筑牢基礎
問卷網
云計算環境下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研究的思索
計算機基礎課程差異化教學研究
公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研究
基于QQ群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踐與應用
問卷大調查
問卷你做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