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漢音譯規律探微*

2014-03-12 00:01
關鍵詞:輔音音譯元音

周 沫

(揚州大學 外國語學院,江蘇 揚州 225127)

由新華通訊社譯名資料組編寫的《英語姓名譯名手冊》(第二次修訂本,1985)在第六點說明中指出:“英語姓名中后綴部分是比較有規律的。為使在漢譯中求得比較一致的用字,本手冊最后附有常用后綴漢譯對照表,供讀者自譯時參考?!逼鋵?,不僅英語姓名中后綴部分音譯是有規律的,而且整個音譯也是有規律可循的。從陸谷孫主編的《英漢大詞典》(2007)的附錄五中的《英漢譯音表》,到楊錫彭所著的《漢語外來詞研究》(2007)中的附錄《英美姓名音譯漢化示例分析》可見一斑。筆者將音譯規律概括為三個:增音、減音和通音。

一、增音

所謂增音,顧名思義,是指在英漢音譯時,增加音素,具體地說,是增加元音和增加輔音。

(一)增加元音

漢字是單音節文字,音節由聲母和韻母組成。聲母一般由輔音構成,韻母由元音或元音加輔音構成。根據《英漢音譯表》(陸國孫,2007),國際音標[b],漢字音譯為“布”;[p]漢字音譯為“普”;[d]漢字音譯為“德”;[t]漢字音譯為“特”;[g]漢字音譯為“格”;[k]漢字音譯為“克”;[v]漢字音譯為“弗(夫)”;[f]漢字音譯為“弗(夫)”;[z]漢字音譯為“茲”;[s]漢字音譯為“斯”;[?]漢字音譯為“什”;[d]漢字音譯為“吉”;[t?]漢字音譯為“奇”;[/]漢字音譯為“思”;[h]漢字音譯為“赫”;[m]漢字音譯為“姆”;[w]漢字音譯為“伍”。如果我們把這些音進行歸類,我們就會發現其規律如下:

第一類,唇音。不管是雙唇音,還是唇齒音,后面增加元音[u]。如:在國際音標[b]漢字音譯時,先把它對應為聲母b(屬輔音),再增加韻母u(屬元音),這樣就譯為“布”了。類似的還有,[p]、[m]、[w]、[v]、[f]在漢字音譯時,先把它們對應為聲母(屬輔音)p、m、w、v、f,再增加韻母u,分別譯為“普”、“姆”、“伍”、“弗(夫)”和“弗(夫)”。

第二類,爆破音。除了前面提到的雙唇爆破音[b]和[p]外,另外四個爆破音要增加韻母即元音e。如:在國際音標[d]漢字音譯時,先把它對應為聲母d(屬輔音),再增加韻母e(屬元音),這樣就譯為“德”了。類似的還有,[t]、[g]、[k]在漢字音譯時,先把它們對應為聲母t、g、k,再增加韻母e,分別譯為“特”、“格”和“克”。

第三類,摩擦音和破擦音。除了前面提到的唇齒摩擦音[f]和[v]以外,其它摩擦音和破擦音后面增加韻母(屬元音)i。如:在國際音標[z]漢字音譯時,先把它對應為聲母(屬輔音)z,再增加韻母(屬元音)i,這樣就譯為“茲”了。類似的還有,[s]、[?]、[d]、[]、[/]在漢字音譯時,先把它們對應為聲母(屬輔音)s、sh、j、q和s,再要增加韻母i,分別譯為“斯”、“什”、“吉”、“奇”和“思”。

第四類,喉音。在國際音標[h]漢字音譯時,先把它對應為聲母h,再增加韻母(屬元音)e,這樣就譯為“赫”。

(二)增加輔音

音譯中增加輔音,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一音兩用”,另一是“漢讀法”。

1.一音兩用

一音兩用是指音譯時改變原詞的音節界限,把其中的輔音兩用,即把這個輔音作為前一個音節的韻母,又作為后一段音開頭的聲母[1]206。如:Anita[ni:t],[]為詞首的弱讀音節,并不與其后的[n]相拼。音譯時,要改變原詞音節界限,具體地說,把其中的[n]一音兩用,即用[]與其后的[n]相拼為[n],音譯為“安”,再用[n]與其后的[i:]相拼,組合成音節[ni:],音譯為“妮”,再加上最后一個音節[t],音譯為“塔”,這樣整個Anita[ni:t]音譯為“安妮塔”。類似的還有Amman[mɑ:n],Penny[peni]等。在Amman中的[m]一音兩用,即用[]與其后的[m]相拼為[m],音譯為“安”,再用[m]與其后的[ɑ:n]相拼,組合成音節[mɑ:n],音譯為“曼”,這樣音譯為“安曼”;在Penny中的[n]一音兩用,即用[pe]與其后的[n]相拼為[pen],音譯為“彭”,再用[n]與其后的[i]相拼,組合成音節[ni],音譯為“妮”,這樣音譯為“彭妮”。

2.漢讀法

所謂“漢讀法”是指“把外文字母改換為漢語拼音字母的讀音讀,并轉化為漢語的音節形式,尤其是結合外語詞音節的切分和漢語譯名的音節表達,而不管外文字母在原文里是否獨立記錄了語音,也不管外文字母在原文里讀什么音”[1]199。從筆者目前所掌握的材料看,漢讀法中主要增加這兩個輔音,它們是[k]和[x]。

(1)增加輔音[k]

增加輔音[k],是指在原詞中字母g沒有單獨發音。在音譯時,先將原詞切分,再改換為漢語讀音,即:將其中沒有單獨發音的字母g變成了漢語的聲母g,這樣也就增加了聲母g即輔音[k]。例如:Langland,讀作[llnd],其中的字母g沒有單獨發音。音譯時,先將Langland切分為Lan/g/land三部分,再改換為漢語拼音字母的讀音,且將其中沒有單獨發音的字母g漢讀成漢語的聲母g即輔音[k],也就是增加了[k]這個音,這樣就把Langland音譯為“蘭格蘭”。類似的例子還有Singer [si],先切分為Sin/ger,且將其中沒有單獨發音的字母g變成了漢語的聲母,這樣音譯為“辛格”。

(2)增加輔音[x]

增加輔音[x],是指在原詞中字母h沒有發音。在音譯時,先將原詞切分,再改換為漢語讀音,即:將其中沒有發音的字母h變成了漢語的聲母h即輔音[x],這樣也就增加了輔音[x]。例如:“伯明翰”,其英文為Birmingham,讀作[b:mim],其中的字母h是不發音的。音譯時,先將Birmingham切分為Bir/ming/ham三部分,再改換為漢語的讀音,且將其中不發音的字母h變成了漢語的聲母h即輔音[x],并與其后的am拼合,根據鼻音相通的原則,即m通n(下文有詳細闡述),漢化為han,音譯為“翰”。類似的例子還有,John [dn]和Buckingham [bkim] 先將它們切分為Jo/hn 和Bu/cking/ham,且將其中不發音的字母h變成了漢語的聲母h,這樣就將它們分別音譯為“約翰”和“白金漢”。

二、減音

所謂減音,顧名思義,是指在英漢音譯時,“減少某些不明顯的音,目的是使音譯名詞不至于過長”[2]。減音可分為減少元音和減少輔音。

(一)減少元音

(二)減少輔音

減少輔音可分為減少詞中輔音和減少詞尾輔音。

1.減少詞中輔音

減少詞中輔音,一般說來,有三個輔音在一起,把那個不明顯的音減去。如:在音譯Eastman [i:stmn]時,就把其中的[t]減去不譯,故將其音譯為“伊士曼”。類似的還有,在音譯Westcott[westkt]、Montgomery[mntgmri]和Shakespeare[?eikspi]時,減去其中的[t]和[k],分別音譯為:“韋斯科特”、“蒙哥馬利”和“莎士比亞”。當然也有兩個輔音在一起,把不明顯的音省不譯,如:Alexander [ligzɑ:nd],減去其中的[g],故音譯為“亞歷山大”。

2.減少詞尾輔音

三、通音

通音是指不同的音相通,音譯為同一個音。通音包括長短元音相通、單雙元音相通、輕濁輔音相通、鼻音相通和流音相通。

(一)長短元音相通

長短元音相通,顧名思義,是指在音譯時,長元音與短元音可譯為同一音。它包括[i:]與[i]相通、[:]與[]相通、[:]與[]相通和[u:]與[u]相通。

1.[i:]與[i]相通

[i:]與[i]相通,是指把元音[i:]和[i]音譯為i。如:在音譯Leakey[li:ki]和Libby[libi]時,前者譯為“利基”,后者譯為“利比”。如果[i:]與[i]出現在詞首都漢化為i,這樣,Eaton[i:tn]譯為“伊頓”,Ickes [ikis]音譯為“伊克斯”。

4.[u:]與[u]相通

[u:]與[u]相通,是指把元音[u:]和[u]音譯為u。如:在音譯Bruce[bru:s]和Brooks[bruks]時,它們分別譯為“布魯斯”和“布魯克斯”。

(二)單雙元音相通

所謂單雙元音相通,是指在音譯時,單元音和雙元音可譯為同一音。它包括[e]與[ei]相通和[]與[u]相通。

1.[e]與[ei]相通

[e]與[ei]相通,是指把元音[ei]和[e]音譯為ai和ei。如:在音譯Keller[kel]和Kate[keit]時,它們被譯為“凱勒”和“凱特”。 類似的還有,Felton[feltn]和Faith[fei]分別音譯為“費爾頓”和“費思”;Peg[peg]和Page[peid]分別音譯為“佩格”和“佩奇”。

(三)輕濁輔音相通

所謂輕濁輔音相通,是指在音譯時,輕輔音和濁輔音可譯為同一音。它包括[p]與[b]相通、[f]與[v] 相通、[t]與[d]相通和[k]與[g]相通。

1.[p]與[b]相通

[p]與[b]相通,一方面是指把[p]和[b]音譯為p,例如:在音譯Payne[pein]與Bacon[beikn]時,它們分別譯為“佩恩”和“培根”;另一方面是指把[p]和[b]音譯為b,例如:在音譯Paul [p:l]與Boris[bris]時,它們分別譯為“保羅”和“鮑里斯”。

2.[f]與[v]相通

[f]與[v]相通,由于漢語拼音中沒有[v]這個音,這樣,[v]一般情況譯為f,例如:Frank[frk]和Virginia[vdinj]分別譯為“弗蘭克”和“弗吉尼亞”;Fanny[fni]和 Vanbrugh[vnbr] 分別譯為“范妮”和“范布勒”。

3.[t]與[d]相通

[t]與[d]相通,一方面是指把[t]和[d]音譯為t,例如:把Teller[tel]音譯為“特勒”,把Delaware[delw?]音譯為“特拉華”; 另一方面是指把[t]和[d]音譯為d,例如:Truman[tru:mn]音譯為“杜魯門”,Dewey[dju:i]音譯為“杜威”。

4.[k]與[g]相通

[k]與[g]相通,既指[k]和[g]可以音譯為g,又指[k]和[g]可以音譯為k。前者如:Columbus[klmbs]音譯為“哥倫布”,Greenland[gri:nlnd]音譯為“格林蘭”;后者如:Blog[blg]譯為“博客”,Hacker[hk]譯為“黑客”。此外,[k]與[g]都通譯為漢音j,如:California[klif:nj]譯為“加利福尼亞”,Edgar[edg]譯為“埃德加”。

(四)鼻音相通

所謂鼻音相通,是指在音譯時,三個不同的鼻音之間相通可以互譯,具體地說:[m]與[n]相通、[m]與[]相通和[n]與[]相通。

1.[m]與[n]相通

[m]與[n]相通,只指[m]可以音譯為[n],例如:上文的Birmingham音譯為“伯明翰”, Olympic[limpik]音譯為“奧林匹克”、 Dram[drm]音譯為“打蘭”。

(五)流音相通

流音相通是指兩個流音[r]和[l]在音譯時相通,具體地說,是[r]音譯為[l]。如:Randy[rndi]音譯為“蘭迪”,Henry[henri]音譯為“亨利”,Brown[braun] 音譯為“布朗”。

四、結語

音譯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工作,其規律遠遠不止這些,還有更多的等待我們去研究、去挖掘、去發現。俗話說:“凡事都有例外”,同樣,這些音譯規律也有例外,從這個意思是說,這些規律只是為音譯提供一些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

【參考文獻】

[1] 楊錫彭.漢語外來詞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 張培基.英漢翻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3.

猜你喜歡
輔音音譯元音
失去爆破和不完全爆破
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組合的拼讀規則
清末民初音譯元素名規范方案用字探析
BR Sounds
英語的輔音連綴
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組合的拼讀規則
夏譯漢籍中的音譯誤字
第二講 元音和輔音(下)
基于字形與語音的音譯單元對齊方法
新疆地名的音譯轉寫及英譯規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