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一世紀寫意人物畫形式語言研究

2014-03-20 07:18徐雪瑤
科技視界 2014年21期
關鍵詞:肌理人物畫畫家

徐雪瑤

(渤海大學 藝術與傳媒學院,遼寧 錦州121000)

1 多元化語境透析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中國社會所面對的是多方位的發展,而寫意人物畫跟社會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因而寫意人物畫也得到了多方位的發展,但是伴隨而至的也就是多方位的挑戰。如果說20世紀80年代寫意人物畫的發展是自由民主社會對畫家創作靈感的激發與繪畫理想的追求;那90年代中后期則是畫家通過市場經濟及新聞媒體的宣傳來體現自身的對于寫意人物畫的欲望。而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發達的科技使得新的藝術品種和文化娛樂項目不斷涌現在大眾的視野中,也流入了畫家的骨血中,這些不斷涌入的新的事物,為畫家們不斷的提供著創作的養分,滋養這畫家不斷的對寫意人物畫的形式語言進行探索與發展,為寫意人物畫的發展提供了多元化的發展空間與無限的可能性。

2 西方藝術對寫意人物畫的影響

進入二十一世紀,西方藝術不斷傳入,寫意人物畫家們開始對當代藝術的新的發展形式及方向進行研究與探索。寫意人物畫家在對傳統人物畫的繼承與發展的同時,又吸收了西方藝術,并巧妙融合,促進了寫意人物畫形式語言的多元化發展。

2.1 對西方繪畫中光元素的運用

藝術家的靈感往往來源于對于生活的真實感悟,再結合每位畫家成長環境,性格特點,個人觀念等的不同,因而形成了畫家們不同的藝術風格特色。

畫家田黎明的繪畫就是巧妙的借鑒了西方繪畫中光的元素,并結合中國傳統寫意人物畫繪畫材料,形成了獨具一格的色墨交融的理想的藝術境界。他將傳統的“沒骨法”的繪畫形式結合了西方繪畫中光的元素,但是這種光的元素有一部分屬于外來的,他又淡化了外來的這一部分,形成了一種意象性的光與傳統的“沒骨法”微妙的結合在了一起,并且這種結合并不會帶來任何的突兀。

而關于“沒骨法”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墨的沒骨;一種是色的沒骨。而田黎明的繪畫創作中恰恰是將色的沒骨與光的元素相結合,他的繪畫作品或許會讓人聯想到西方的印象派,但是他的作品卻與印象派大相徑庭。雖然二者都體現了光的重要性,但是田黎明作品中的光更自然,更和諧,能深入人性,光與色之間并不存在任何必然的聯系,這也更能表現出田黎明的光是具有意象性的光,而在印象派中光與色是緊密相聯的,可謂是無光不成色。田黎明繪畫作品中的光主要通過四種形式表現出來:其一,將其對樹下陽光斑駁照耀的感覺,躍然與紙上,賦予畫面自然生命的活力,也用這種感覺與畫面人物形成動靜的呼應;其二,其所描繪的意象性的光為畫面蒙上了一層面紗,帶給畫面一種迷離之感,又恰如其分的烘托了人物形象的“質樸”;其三,畫家將這些意象化的光點大小不一的分布在畫面之中,一方面可以消減畫面中空間的縱深感,另一方面又可以使畫面更加豐富,甚至能夠營造出一種光照無常,亦真亦假的視覺效果;其四,這些光點的營造,要比寫實性的描繪更能拉開與真實世界的距離,有助于將觀者帶入畫家醉心營造的意境之中。

2.2 西方平面構成元素的運用

單說構成,可以說是繪畫中的一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無論是中國畫還是西方繪畫都離不開構成。對于中國畫來說,構成可以理解為是對畫面位置的經營布局。但是在西方繪畫中構成不單單是經營位置,也能是藝術設計中圖形的特殊規律,即一種名為平面構成的概念,是構成藝術的重要部分,是現代視覺傳達藝術的基礎,它體現了現代人的審美觀念。而在當代的寫意人物畫創作中,畫家通過對平面構成的研究,根據黑白灰關系的處理,主動的布置點線面的聚散,以便豐富畫面。

3 綜合材料在寫意人物畫表現語言中的運用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變化,中國畫的繪畫材料也日益多變,越來越多的新材料被運用到了畫家的畫作之上,為繪畫的表現語言提供了無限的可能。通過對工具材料的引進以及對原有工具材料的性質改變來拓寬創作思維,將原只能作為創作工具的材料轉化為繪畫的表現內容。

二十一世紀以來的寫意人物畫的發展是多元化的,已和傳統的寫意人物畫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這樣的多元化發展的背景之下,肌理的運用已被越來越多的畫家所接受,并運用到個人的繪畫創作之中。

何為肌理?肌理,是指物體表面的質地和紋理,呈現出縱橫交錯、高底凹凸、粗糙平滑的表面現象。而在本文論述中肌理主要指的是在寫意人物畫的作品創作中運用特定的物質材料與相應處理方法所形成的一種藝術家所預想的在畫面中體現的藝術效果。而這種肌理效果則是作為繪畫中一種特殊形式的表現語言,這種特殊的表現語言離不開特定的材料和工具,更離不開相應的處理辦法技巧。但是肌理的運用并不是畫家對筆墨的否定或拋棄,而是將筆墨用一種特殊的方式來表現,為觀者營造一種全新的視覺效果。繪畫肌理的廣泛運用也為寫意人物畫的創作注入新的活力。畫家通常會以其特有的觀察視覺去留心生活,并選擇日常生活中或許被世人所遺忘的卻又是些對畫家而言可以利用的生活用品作為繪畫的輔助材料,在畫面的設計上運用這些材料加以拓印、潑灑、堆積、加劑、噴繪等手段,使畫面形成肌理效果,可以說這些肌理效果可能會有偶然的也會有特意的,但無論怎樣都是畫家追求畫面效果的表現。有些畫家甚至在創作中采用布、金銀箔、沙礫、礬、膠、鹽等材料做肌理效果,其效果也是很好的。其中撥灑肌理運用到畫面上,可出現自然斑駁的視覺效果。有些畫家在創作時會在水中或是筆上加入一些膠或礬,更有甚者會加入洗衣粉或鹽,以便豐富畫面的層次感。

這些對于綜合材料的獨特的運用方法打破了墨守陳規的中國寫意人物畫的創作模式,肌理的運用使原本單調無趣的寫意人物畫變得生動且具有活力,使平平無奇的畫面變得有生命性,能夠打動人心,使觀賞者真切的感悟到畫家所期望在作品中所表現的思想情感,有一種超越常規的心動之感,使中國寫意人物畫的創作不在受到繪畫門類間的材料限制,并能夠更加靈活的運用材料語言。

4 總結

多元并進是當代寫意人物畫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長久之態,這是符合藝術發展規律的。只有認同了藝術觀念的多元化,并允許不同藝術理念的共存,才能突破傳統寫意人物畫的藝術觀念、互補材料單一的不足,拓展寫意人物畫發展的新領域,使今后的中國畫藝術更具魅力。

[1]田黎明.此岸·彼岸:當代中國畫名家水域墨痕[M].大連:大連出版社,2011.

[2]張彥遠.歷代名畫記[M].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

[3]裔萼.二十世紀中國人物畫史[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

猜你喜歡
肌理人物畫畫家
肌理的感受與表達
滲入肌理,豁然其妙——以2019年高考全國卷為例談古詩如何細讀
感受肌理
陸儼少人物畫譜(九)
陸儼少人物畫譜(二)
器之肌理,物之溫度
馬海方的重彩寫意人物畫
關于寫意人物畫的斷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