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揣摩敘事之工 品悟人性之真 ——以《我的叔叔于勒》為例談小說閱讀教學內容的重構

2014-03-30 03:17崔新月
大連教育學院學報 2014年3期
關鍵詞:我的叔叔于勒于勒敘述者

崔新月

(大連市甘井子區教師進修學校,遼寧 大連116033)

關于《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教學目標的設計有很多種,其中比較常見的是:

1.通過賞析菲利普夫婦、于勒叔叔等主要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描寫,分析人物心理變化,了解人物的性格。

2.通過品讀課文對人物的精彩描寫,學習文中刻畫人物的手法。

3.認識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

金錢關系。

從教學目標的設計可以推知教學內容的構建。把賞析人物描寫及其中折射出的人物性格作為教學的重點內容,以引導學生完成對資本主義社會制度下親情關系的批判,是一種極為常見的設計思路。的確,按照小說“人物、情節、環境”的三要素來組織教學,本也無可厚非。(本文姑且不論小說創作的發展對“三要素”理論的突破與超越。)既然關注到人物的性格和命運,自然要對人物的言行加以分析,這也似乎并無不妥。但對于學生來說,學習任何一篇小說都是這樣的套數,沒有對“這一篇”作品的“這一個”人物產生太深的感悟,沒有在內心深處對作品產生情感或靈魂的撼動,更難以認識到“這一篇”作品在寫作上的獨到之處。

對于《我的叔叔于勒》這類經典作品主題思想的把握,僅僅滿足于政治化的圖解式,從而得出“批判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之類標簽式的結論。這種現象大量存在于我們的教學中,正如一些研究者指出的那樣:我們面對一篇小說,往往或者根據作品里所涉及的歷史時空,或者依據作家寫作的社會背景,或者就因為我們讀者所在的現實環境與關心的問題,習慣于把閱讀重心落在小說的具體內容(故事情節、人物形象,等等)和社會、歷史的關聯性上,關注的焦點也在于找到作品里“反映”“批判”(或者“揭露”“歌頌”,等等)這些社會、歷史、現實問題的蹤跡,從而在社會歷史的框架里,尋求對于作品內容和形式的解釋?!浑y體會到,多少年來,這正是一些語文課上概括主題、歸納中心思想的一大路數。[1]14

新課程背景下,小說閱讀教學究竟教什么?對于教材中選定的一篇篇經典的小說作品來說,“這一篇”的教學內容有哪些異于“另一篇”?如何走進“這一篇”作品中“這一個”人物的獨特世界?如何認識“這一篇”作品寫作藝術上的獨到之處?這些都是我們必須直面的問題。

《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從人文性和工具性統一的角度,對第四學段的閱讀教學內容提出了要求:“欣賞文學作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p>

著名文學教育家何振邦先生認為,小說這一文體的基本特征有四個方面:一是虛擬性,表現在作家對待生活素材處理的態度和方法上,當然,這種虛擬的藝術世界大多有作家所經歷體驗的客觀的現實生活為依據,而不是隨意的虛擬。這種虛擬性也為作家提供了廣闊的想象天地和創造天地。二是故事性,故事是小說的起源,小說中固然還有敘述、語言、結構等其他審美要素,但故事性無疑是小說不可或缺的最高要素。三是兼容性,這是指小說在文體上能兼容散文、詩歌、報告文學、戲劇文學等各種文體甚至音樂繪畫等藝術形式之所長,使作品表現出搖曳多姿、豐富多變的藝術表現力。四是變異性,指的是小說敘述語言的多種審美變異,如陌生化、粗鄙化、狂歡化等多種形態。[2]

結合小說的文體特征,我們有必要重新構建新課程背景下小說閱讀教學的內容。小說閱讀教學,應著力把作者如何敘述那個虛擬性的故事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從而品悟到作品揭示的真實而具有普遍意義的人性。簡而言之,就是揣摩敘事之工,品悟人性之真。

一、揣摩敘事之工

“一篇小說可以沒有奇崛的想象,可以沒有夸張的人物,甚至可以沒有復雜的情節,然而它決不能沒有敘述,我們把小說里的所有其他元素都剝離光了,剩下的唯一不能剔除的就是敘述?!保?]14在文藝理論領域,人們尤其重視敘事類文章的敘事研究,逐漸形成了專門的學問——敘事學。敘事學所運用的新穎的思維方式和科學的研究方法,也為小說閱讀教學提供了嶄新的思路,我們不妨從敘事學中“敘事視角”“敘述者”“敘述時間”等幾個概念入手,來重新構建小說閱讀教學的內容。

1.敘事視角

敘事視角,是指敘述者或人物與敘事文中的事件相對應的位置和狀態,或者說,敘述者或人物從什么角度來觀察故事,來理解故事。[3]19

非聚焦型視角。這是一種傳統的、無所不知的視角類型,敘述者或人物可以從所有的角度觀察被敘述的故事,并且可以任意從一個位置移向另一個位置。這種視角,既可以俯瞰紛繁復雜的群體生活,又可以窺視各類人物隱秘的意識活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思接千載,視通萬里”?!度龂萘x》采用的就是這種視角,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楊修之死》中,楊修、曹操等人的所有言行和心理活動似乎都在作者眼中,讀來引人入勝。

內聚焦型視角。在這種視角下,每件事都嚴格按照一個或幾個人物的感受和意識來呈現。作者只寫“這個”人物所能接受到的信息,只寫“他”可能產生的心理活動,而對其他人物和事件則完全采用旁觀者的角度來敘述,不再是一個無所不知的全能角色。在《孔乙己》中,作者只寫到了小伙計所看到和聽到的信息,其他的都是猜測。文章結尾,孔乙己好長時間沒來店里喝酒,小伙計只能推斷說:“大約孔乙己的確是死了?!?/p>

外聚焦型視角。這種視角,敘述者嚴格地從外部呈現每一件事,只是提供人物的行動、外表以及客觀環境,而不告訴人物的動機、目的、思維和情感?!吨侨∩骄V》大致就是采用了這樣的視角。

一篇小說,作者采用什么視角,取決于不同的主題和敘事需要。在小說教學中,探究作者的敘事視角,往往可以更深入地體會作者寫作藝術的精巧。

在《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學中,不妨從敘事視角的角度設計這樣的思考題:對于勒叔叔在美洲的經歷,作者如果加以插敘,如何?

2.敘述者

敘述者是指敘事文中的“陳述行為的主體”,或稱“聲音或講話者”,敘述者不同于真實作者,真實作者是創造或寫作敘事作品的人,敘述者則是作品中的故事講述者。因此,敘述者是以文本中某一具體的身份出現的,這樣更有利于了解當事者的真實處境。[3]63

《孔乙己》的教學很少涉及“小伙計”這個人物,而把主要目光都投向了主人公孔乙己。然而,《孔乙己》的成功之處并不是它敘述了怎樣一個有滋有味的故事,而是它是如何敘述的。這首先要考慮到的是作者選擇的敘述這個故事的人,即敘述者的問題。錢理群教授曾指出敘述者小伙計存在的重要意義。他認為,小伙計個人命運中的單調無聊所傳達出來的那種寂寞無聊感和壓抑感,自身就具有著獨立的價值,構成了孔乙己周圍的社會環境和氣氛的有機組成部分。[4]

在教學中,我們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魯迅寫這篇小說可以選擇的敘述者有很多,他還可以選擇誰?講出的故事是否一樣?”學生可以思考,酒店掌柜、酒客或者孔乙己本人敘述故事的差異,在比較鑒別中,學生自然會品味到小伙計作為敘述者的妙處。

3.敘述時間

小說敘述的故事離不開時間,取消了時間就意味著取消了這種文體。我們可以研究故事的發生時間和作者的敘述時間之間的關系,以此來揣摩作者的敘事藝術。[3]63

例如,《故鄉》一文中,作者開頭敘述的回鄉見聞和感受是對現實的敘述,而當母親提到閏土的時候,作者又回憶起了兒時與閏土的交往,后來又回到現實中來,見到了成年之后的閏土,這種敘述時間的變換,就使作者所要表現的“故鄉的沉淪和希望的幻滅”更加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魅力。

對于這篇課文的教學,我們可以啟發學生思考,如果作者按照閏土從少年到中年的順序來敘事,會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二、品悟人性之真

文學是人學。對人性的表現,是文學的根本目的,也是文學的終極目標。金庸先生曾經說:“整個文學的發展就是對人性的探討。從文學出現到現在,文學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探討人的性格,描寫人的情緒,研究人的內心?!保?]

因此,小說閱讀教學既要走進小說的文本世界,深入揣摩作者在敘事上的精妙,又要站在文化和人性的高度,用客觀務實的思路去解讀文本中所蘊涵的不同人生形態,獲取人文體驗。

例如,對于《我的叔叔于勒》的主題,人們歷來有多種解讀:最普遍的說法是“金錢至上的人際關系說”,認為小說是通過對菲利普夫婦對待親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態度的描述,藝術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幻滅說”,認為這部作品表現了小人物的辛酸,于勒其實不過是灰色人物菲利普夫婦的灰色人生中的一抹亮色,于勒的潦倒則是灰色人物的灰色理想的幻滅;“虛榮說”,作者通過幾件瑣細的小事揭示了菲利普夫婦的那種虛榮得近似滑稽的丑態;當然也有“同情”說,即小說通過對資本主義社會下層人物——于勒被整個社會遺棄的悲慘命運的描述,寄予了作者最深切的同情與憐憫;再有,就是對漸行漸遠的、逐漸世俗化的靈魂的救贖,體現了作者的悲觀主義思想和人道主義情懷。[6]

從人性的角度,我們不難看出,于勒是掙扎在社會底層的小人物,他有缺點,也有善良的一面。菲利普夫婦身上也有值得理解和同情的一面。在艱難的生活面前,一個普通人很難把崇高的道德標準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這就是人性的弱點,真實的弱點。而且,就連小若瑟夫也只是給了于勒叔叔一點小費,而不能與叔叔相認,說明他不僅顧及了父母的態度,對家境的拮據也不是沒有感受。

因此,這篇小說實際上是對艱難處境中小人物的真實人性的揭示,體現了身處生活困境的小人物面對無法企及的道德高地時內心的無奈和惶恐,進而表現小人物的悲劇命運。對小說的主題作這樣的闡釋,便超越了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窠臼,便也理解了這篇小說之所以幾百年來廣泛傳播,在不同國家的不同讀者眼中熱讀不衰的原因。

在小說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摒棄一些主題先行式的條條框框,徑直走進作品的字里行間,從語言文字入手,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設身處地地把人物的喜怒哀樂作為自己的喜怒哀樂,再去觀照人物的心理、性格和命運,品悟出真實的人性。從這個角度構建小說的教學內容,才真正使學生獲得了屬于自己的情感體驗,才真正領悟到作品的內涵,獲得人生的有益啟示。

[1]倪文尖,朱羽.重塑小說觀 建構新圖式——《現代小說閱讀》編寫札記之一[J].語文學習,2005(3).

[2]何鎮邦.小說文體的基本特征[J].文學教育,2012(11):4.

[3]胡亞敏.敘事學[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4]錢理群.《孔乙己》:敘述者的選擇[J].語文學習,1994(2):23.

[5]劉淑清.新時期人性復蘇對文學觀念的影響[J].德州學院學報,2005(1):32.

[6]陳玉劍.赤子情懷的沉淪 世俗靈魂的救贖——《我的叔叔于勒》的另一種解讀[J].中學語文教學,2013(5):49-51.

猜你喜歡
我的叔叔于勒于勒敘述者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
《漫漫圣誕歸家路》中的敘述者與敘述話語
我的叔叔于勒(縮寫)
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9-10
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5-28
以比爾為敘述者講述《早秋》
《我的叔叔于勒》小說人物分析
別人的玩具,我可不管(一)
《我的叔叔于勒》主題再探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