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間音樂咸水歌的“生命”延續——論廣東咸水歌在東莞松山湖的旅游開發

2014-04-08 09:01廣東省東莞理工學院師范學院523808
大眾文藝 2014年10期
關鍵詞:沙田東莞旅游

楊 艷 (廣東省東莞理工學院師范學院 523808)

咸水歌是流行于珠江三角洲一帶的民間水上歌謠,由于地區差異,致使咸水歌在風格與內容方面也有著一定的差異,就廣東省而言,有咸水歌的地區大到市級,小則地區,如中山的咸水歌、廣州番禺區的咸水歌、廣州海珠區的咸水歌和東莞的咸水歌,東莞的咸水歌又分布至多個鎮區,如流傳于沿海及水鄉的沙田、麻涌、虎門、長安、中堂、望牛墩、陽江東平等鎮。咸水歌雖遍布各地,但由于所采取的保護和傳播方式的匱乏,加之這種原生態的民間音樂“土”氣重,讓大眾不易于接受,咸水歌是一種不易于被大眾所接受的民間音樂,終究就因為“土氣”重,所以被眾人所“拋棄”。通過前期的調查研究發現,東莞沙田咸水歌這種地方性民間音樂之所以不能被大眾所接受,大概有以下幾個因素:1.大眾缺乏對民間音樂文化背景的了解;2.當今的東莞民間音樂都是以無伴奏音樂清唱形式進行,且具有濃郁的地方特點(如使用方言演唱、旋律單調、無節奏、演唱風格隨意等特點),致使不常接觸它的很難聽懂,由于不懂便不感興趣,最終導致不被大眾所接受; 3.本土音樂純屬民族文化,在民俗活動中雖頻繁使用,但都屬“內部”形式,與民族以外人群不相干,從而外族人群與其幾乎不接觸;4.民族性強,音樂無變化,一直保持原有的特點與風格,停留在原始階段,與現代化發展脫節。種種現象直接導致此類地方音樂文化面臨失傳的危機。據資料記載,咸水歌早期本有樂器伴奏,因無人挖掘和得不到傳承與發展而失傳,所以如今的咸水歌只能以清唱的形式進行,這些不利于咸水歌發展的因素導致“身處”多地的咸水歌至今仍處于瀕臨絕跡的狀態。

咸水歌本身存在無歌譜記載和稀少圖文資料的不利因素,加之過去的水上居民大多不認識字,也較難形成曲譜文字。如今雖有眾多從事民族音樂研究的學者對咸水歌的資料進行搜集和整理,以此采取一種保護措施,但對咸水歌的保護方式不能只局限于對資料的搜集、整理和演唱,應以多元化的角度對其民俗和文化進行有力度的保護,才能使這種遍布多地的民間歌謠的生命得以長久的延續,甚至使之生命力愈加旺盛。

一、咸水歌的保護現狀

現因各地政府對咸水歌的重視,所以部分地區的咸水歌被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范疇,在調查研究中發現,無論咸水歌是否被界定為非遺,對其的保護手段都如出一轍,最終總結出以下幾種保護方式:(1)博物館保存的方式。博物館存放的資料較為豐富,通常是將光碟、圖文資料和疍民的生產工具放置博物館進行保存和展示。光碟的來源都是眾多研究咸水歌的學者們所制作和提供,如坦洲文化站的工作人員將每次所組織的咸水歌的各項活動進行錄制,再將錄制的視頻進行處理,最終制作出《坦洲咸水歌之鄉》的VCD光碟,里面記錄了大量咸水歌歌手的表演和演唱。除此以外就是物品和圖文資料的存放,在東莞沙田鎮的“水鄉文化博物館”內陳列著疍家物品近500件,其中有疍民的服飾大尾衫、佩飾銀鏈、工具麻藍、咸水歌舊歌書和部分疍民的生活勞作用品等,還有按實物比例建造的茅寮屋和漁船等物件。如圖:

圖1 存放至沙田水文化博物館內新建造的疍民新中國成立后所居住的茅寮屋

圖2 沙田咸水歌《蒔田娘》舊歌書

這種方式從上個世紀80年代就已經開始進行,在薛藝兵關于對非遺怎樣保護的問題上認為“這種博物館式的保存,就是把活態的東西凝聚在書面文本、錄音文本中加以保存。這種做法實際上不是 “保護”,而僅僅是“保存”。在學術研究和保護靜態的物質文化遺產方面值得這樣去做,但在對活態的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中,這種做法不起作用?!?

(2)將咸水歌引進校園的形式。在中山市東升鎮勝龍小學建立了一個“咸水歌特色班”,由28個小學生組建而成的一支隊伍,并且每個學生都會唱咸水歌,還常參加各種演出和比賽。2009年3月新合小學被中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命名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山咸水歌傳承基地。2011年4月橫欄小學成立了中山市第四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咸水歌”傳承基地。2011年4月民眾鎮新新平小學被中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確立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山市咸水歌傳承基地”。2012年9月東鳳鎮東罟小學被中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授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山咸水歌傳承基地”牌匾。以上被確立為咸水歌傳承基地的學校,都單獨開設了一門咸水歌學唱課程,也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的會唱咸水歌的小歌手。

(3)組織活動的形式。如今隨著政府和更多人對咸水歌的重視,當地文化館部門和愛好咸水歌的群眾都會在不同時期組織各種演出和比賽,將咸水歌以舞臺表演的形式進行文化宣傳,以達到咸水歌的傳播為主要目的。如從2007年就開始舉辦的“珠三角咸水歌歌會”,有來自中山、番禺、東莞、惠州等地以及海珠區濱江街等十多支參賽隊伍。三亞河西區已組織了兩屆疍家咸水歌大賽,參賽的選手中年齡大至80多歲,小至6歲,除此以外,三亞南海社區的一些老人們自發來到老人活動中心一起演唱咸水歌,其演唱形式多樣豐富。2013年9月16日在沙田鎮先鋒村舉行了“每天綻放新精彩——文化惠民千場演出進基層”的咸水歌專場,在活動中聚集了幾百名村民一起歡唱咸水歌。 2013年12月6日,隆昌社區舉辦了咸水歌專場演出活動,并邀請了專業的咸水歌演出人員為社區的居民們奉上了精彩的咸水歌表演。

(4)出版書籍的保護形式。咸水歌的歷史、內容、特點和歌譜等都被部分研究咸水歌的專家和學者們編著成書籍的形式,予以保護和流傳。如吳競龍所著《水上情歌——中山咸水歌》(2008年10月)、沙田鎮文化廣播電視服務中心主編《沙田咸水歌》(2009年9月)、東莞群眾藝術館編《東莞民間歌曲集成》(2009年6月,書中搜集和譜寫出29首東莞咸水歌歌譜)、民眾鎮新平小學編印了《咸水歌》教材、沙田鎮各中小學開展了咸水歌的培訓,選取了10首以兒趣、學習為題材的原生態咸水歌曲目,編制印刷成咸水歌教材《沙田鎮咸水歌校園培訓曲目》,作為必學曲目。

由此可看出對咸水歌的保護措施采取了多種手段,才使得瀕臨絕跡的水上歌謠得以保存至今,但這些保護措施的只能起到“圈內”效應,幾乎是研究咸水歌的人群才會通過以上途徑去了解咸水歌,可見這些保護方式只是將咸水歌的演唱文化和部分資料得以有限的保存和局部的宣傳,并起不到擴大咸水歌發展空間的作用。

二、旅游開發促進咸水歌發展

旅游是現代化的一種娛樂方式,它是一道重要的文化傳播渠道,它讓更多的人知悉了不同的人文地理的歷史文化。2003年由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與國家旅游局共同起草并頒布的《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標準》將旅游資源定義為:“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凡能對旅游者產生吸引力,可以為旅游業開發利用,并可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各種事物和因素”。2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資源是多種多樣的,但只有能對群體旅游者產生旅游吸引力的資源才能納入旅游資源的范疇,旅游者之所以前往旅游地旅游,其動因就是因為該旅游地有吸引旅游者的對象,旅游吸引力所吸引的旅游者是群體旅游者而不是個別人的個體行為,如果不能吸引群體旅游者則不能對發展旅游業產生效益。旅游項目產品的開發對旅游業的發展也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隨著旅游的大眾化和普及化,旅游消費需求日益多樣化和層次化,旅游者希望在旅游地區提供豐富多彩的旅游產品,使他們“求新、求知、求樂”的旅游愿望通過旅游得到滿足,而在旅游地區開發民間音樂文化的旅游項目,則完全滿足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獲得了解和學習當地的民間音樂文化的歷史和習俗等知識,并在耳目一新感觸的同時獲得快樂。

民間音樂文化的旅游資源開發,首先,需建立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指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沙掷m發展理論是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于人們對發展經濟和環境保護的認識進一步深化而提出的,它具有主張人類社會與大自然和睦共處、在維持資本存量的基礎上獲得更多的福利總量、充分合理的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控制人口增長,提高全民素質、各國家、地區、個人甚至我們的后代都有平等的發展機會等五個基本內容。其次,“地區”的選擇是決定咸水歌文化宣傳力度的重要因素,旅游資源開發中的區位理論,是關于人類活動的空間分布及其空間組織優化的理論,該理論指出影響以至決定人文現象的空間位置和組合關系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經濟技術因素、社會政治因素。盧云亭按旅游中心發展及功能特征提出了資源型、客源型和混合型三種旅游資源開發類型。資源型的特點是旅游資源非常豐富,對旅游者吸引力較大,由于其旅游資源上的優勢,發展旅游業有很大潛力,因此,在開發規劃中,以保護性開發為主??驮葱陀址Q市場性,是以人造景觀旅游吸引物為主?;旌闲褪墙橛谫Y源型和客源型之間的類型。從這些理論可以看出,咸水歌的旅游開發完全具備以上三種類型,并折射出旅游與咸水歌文化的宣傳和保護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文明的結晶和共同的財富,也是人類社會得以延續的文化命脈,它不僅包含了人類的情感,還有難以言傳的意義和不可估量的價值,一個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往往蘊含著該民族傳統文化最深的根源,保留著該民族文化的原生態以及該民族特有的思維方式。對民族原生態文化的保護和傳播要有針對性的做好階段性和突出性的挖掘搶救工作,更重要的是采取長期有效的保護措施,其中對民間藝人的保護尤為重要,他們是傳播民族文化主要的和唯一的重要渠道,所以對咸水歌文化的保護首先要從保護咸水歌民間藝人做起,以蓄養傳承源頭。咸水歌都是由該族群的疍民們通過口頭傳授而得以流傳擴散,是不立文字,即興創作的產物,所以具有先賦特性的他們則是咸水歌傳承的活水源頭之所在。隨著時代的變化,如今專唱咸水歌的藝人已逐漸消失,一些自發組織的團體也在解散,據《水上情歌——中山咸水歌》一書中的記述,咸水歌也曾出現過演唱藝人和演唱團體:“在明末清初,疍家人出現了歌手和專門演唱的藝人,他們大多數是陸居的沙田人。這些歌手和藝人不僅知曲識韻、記憶力強,而且還善于觀察生活和搜集素材進行創作,他們學習和吸取廣府人的‘木魚歌’‘龍舟’‘南音’‘粵謳’等曲藝的長處,也吸取客家人‘采茶歌’的藝術精華,創作出各種咸水歌……歌手藝人主要出現在婚慶嫁娶和逢年過節等喜慶場合,進行賽歌斗歌活動,有的還在碼頭賣唱和受聘為紅白喜事人家演唱?!?如今咸水歌歌手的足跡已逐漸消失,一方面是由于疍民中的演唱歌手得不到社會的重視,另一方面,隨著現代化城市的發展,疍民們的后代都已不了解自己家族的歷史文化,以前的習俗也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消失。聘請疍民作為咸水歌歌手,以演出的形式不僅能增加他們的收入,并且可以在族群中或社會人群中培養更多會唱咸水歌的藝人,則是一種對咸水歌民間藝人最為有效的保護措施。如新疆回族自治區米泉市,自2003年起,市政府每年每月給有貢獻的老藝人生活補助費200元,并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同時加強對后繼人才的培養,通過老藝人帶、請民間藝人授課、舉辦專題培訓班等形式,逐步形成了一支老、中、青、少結合的回族民間文化藝術人才隊伍。民間藝人的經濟依托和來源,也是影響咸水歌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民間藝人的經濟收入狀況對全身心地投入傳播和培養新傳承人提供了基本保障。但每個地方的民間藝人都有著不同的經濟依托和來源,這種作為保護咸水歌之一的方式,是可以借鑒其他地區對民間藝人保護的方法的,如一些民間音樂團體的經濟則是依托該村落社會的村民們,“河北省保定地區安新縣趙北口鎮南街的‘音樂老會’,1990年在會的戶數有380多戶,捐款有260戶左右,捐物有20多戶,演奏人員365人,學員有40余人。河北省保定區雄縣張崗鄉韓莊村的音樂會在‘文革’時期中斷,20世紀70年代后恢復。村大隊很支持,只要有人愿學,在家上課練習,不出工大隊也給記分?!?所以在對咸水歌的旅游開發中,召集、聘請會唱咸水歌的疍民們參與演出,通過勞動的形式增強他們培養咸水歌傳承人的意識與積極性是一項及其有必要的保護性措施。正如薛藝兵所認為的“真正需要保護的是民間藝術的生存機制——也就是使它能夠活態地傳承下去的自我生存能力?!?

三、東莞咸水歌旅游開發的實施方案

隨著時代的變遷,現已很難見到疍民的蹤影,他們幾乎都已上岸居住,會唱咸水歌的疍民也都是中老年人群,隨著老年人的逝去,咸水歌的生命也在隨之縮短。如在東莞沙田鎮的立沙島上曾經居住著一群疍民,但由于2013年沙田鎮對疍民們的唯一水上居處進行改建,將本身就已是小族群的疍民們趕上陸地生活,這種情況使人為疍民和咸水歌的文化延續甚為擔憂。沒有了水上的生活,疍民們的習俗也隨之大為改觀,其最具特色的水上婚禮也已難覓蹤影。據此現狀,采取旅游開發的形式對咸水歌文化進行大范圍的傳播、傳承和保護是一項迫在眉睫的行動。在東莞市開發咸水歌的旅游業,沙田鎮的咸水歌作為旅游項目的重點內容是最好的選擇,沙田鎮是當今東莞疍民風俗保存最原始、最多、最好和最聚集的地區,將沙田鎮疍民風俗和咸水歌文化移植到東莞市松山湖旅游區,在眾多游客眼前“再現”已近消失的疍家習俗和咸水歌文化。

東莞市松山湖科技產業園區是2001年11月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的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位于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處于穗港經濟走廊中段,南臨香港、深圳、北靠廣州,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園區規劃面積72平方公里,坐擁8平方公里的淡水湖和14平方公里的生態綠地,是一個生態自然環境保持良好的區域,在湖區園內擁有東莞新八景之首的松湖煙雨、溝谷、紫薇園、中心公園等一批生態旅游景點,周邊生活設施發展齊全,無論是否節假日前來休閑娛樂的游客都人來人往。雖然熱鬧非凡,但旅游項目卻極不豐富,顯然無法匹配這種現狀,據實際調查,目前園區內所開發的旅游項目有陽光沙灘游泳場、燒烤場和卡丁車游玩場,除此以外就是自行車租賃行業,但多數游客都選擇租借自行車騎游的方式?;诖爽F象,可利用坐擁著8平方公里淡水湖地區的有利資源,打造“水鄉文化”的旅游項目,將咸水歌以表演的形式展現給慕名而來的觀光休閑人士,通過與現場觀眾互動的形式把情歌、斗歌及水上婚禮等疍民習俗生動再現出來。以外,疍民過去的生活場景以及其他歌曲則以純表演的形式進行演出,這樣不僅為松山湖的旅游項目增添亮點,也將具有東莞本土特色的文化進行了有效的傳播、傳承、保護和發展。實施方案如下:

1.建造疍民的水上設施。在湖區水位較低且靠岸邊的位置,設立水鄉文化專區。并擺置疍民們早期生活時居住的漁船、搭建后期居住的寮屋和疍民們捕撈水產的工具等設施,盡可能的體現疍民的原始風貌。

2.表演人員組建。一方面可以聘請沙田疍民(中年或中老年人群)定期表演,由于疍民不具備表演能力,他們的表演僅限于演唱具有代表性的疍民咸水歌。另一面可以對原生態的咸水歌作品進行藝術改編,使之能盡量適應現代受眾的欣賞口味,以增加其受眾面,從而讓更多的人來了解來喜歡咸水歌;在演員的培養與組建方面,可以利用東莞理工學院師范學院學生的有利資源,對其進行培養和培訓,使其能熟練地演奏或演唱改變過后的咸水歌作品。

3.表演內容。(1)觀眾互動型??赏ㄟ^不同歌曲來進行,如“斗歌”,這是一種智力類歌曲,其內容有《猜花名》《猜魚名》等的歌曲;“愛情歌”,屬于一種男女對答的歌曲,一問一答,前后呼應,頗有情趣;由于咸水歌的特點是即興演唱,自由填詞,所以在互動演唱時,歌詞可根據現場情況隨意編配。(2)獨具疍民特色的水上婚禮。此環節觀眾可親身體驗與疍家姑娘在水上舉行婚禮的整個過程。(3)純屬表演類的咸水歌,這是一種獨屬演員的表演環節,此時演唱的咸水歌應以敘事類歌曲為主要表演內容,如“勸親歌”“送別歌”“女子自嘆歌”“望郎歌”“苦情歌”等。表演形式可采用多樣化形式進行,分為:演唱,在演唱咸水歌時可加入一些疍民們生活場景的表演;舞蹈,舞蹈的表演內容可以是歌詞內容的體現;器樂演奏,通過改編使用部分民族樂器加以組合并分聲部演奏咸水歌旋律。

這樣的形式在旅游項目中,通常都倍受游客的喜愛,他們可以在享受歡樂的同時,也能輕松愉快的了解到疍民習俗和咸水歌文化,以此對咸水歌進行大力推廣的方式,已達到了民間音樂文化和旅游業發展的共贏效應?!盎顟B”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應當以“動”的形式進行保護,這種保護形式才是真正延續民間音樂文化生命的有效措施,正如薛藝兵所認為的“真正需要保護的是民間藝術的生存機制——也就是使它能夠活態地傳承下去的自我生存能力?!?/p>

在當今流行音樂和西方音樂的包圍和覆蓋中,這種原生態本土音樂似乎正在被漸漸邊緣化,恰恰是這種現象局限了其發展空間,為了使這一類的東莞民間音樂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旅游開發不僅對咸水歌擴大了發展空間,更是對咸水歌進行革新的最佳時機,致使縮短其與大眾間的審美與接受距離,使咸水歌在新的歷史時代煥發出蓬勃的活力。

注釋:

1.薛藝兵.《關于非無知文化遺產保護的價值判斷問題》.《民族遺產》,2008.4:3.

2.徐學書主編.《旅游資源開發與保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3:1.

3.吳競龍著.《水上情歌——中山咸水歌》.廣東教育出版社,2008.10:135.

4.管建華著.《音樂人類學導引》.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4:132.

5.薛藝兵.《關于非無知文化遺產保護的價值判斷問題》.《民族遺產》,2008.4:3.

猜你喜歡
沙田東莞旅游
從鹽田到沙田
東莞,東莞
莞香
墨韻書香
沙田鎮:“三大紀律、六項注意”頒布地
2018年廣東東莞荔枝收成看好
旅游
致桂樹
出國旅游的42個表達
戶外旅游十件貼身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