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漢代玉帶鉤的造型、紋飾特點

2014-04-08 09:00廣東省文物鑒定站510000
大眾文藝 2014年10期
關鍵詞:玉帶紋飾琵琶

林 滔 (廣東省文物鑒定站 510000)

談到漢代玉帶鉤的發展史,由于東漢時期的玉帶鉤發現不多,主要造型和紋飾和西漢時期的區別不大,精致的帶鉤極少發展,所以其發展史其實主要還在西漢時期。西漢時期是玉帶鉤發展的普及發展時期,更是鼎盛時期,從出土資料顯示,西漢時期的玉帶鉤出土數量多,類型也最為豐富,制作工藝在繼承戰國時期器型和技法的基礎上又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和創新,是玉帶鉤發展歷史中一個承前啟后的重要時期。

這一時期的玉帶鉤,選材用料講究,多用白玉或青玉制成,制作也非??季?,刀法上參考了“漢八刀”的技術,線條簡練、刀鋒犀利、棱角分明、曲線優美,琢磨拋光細膩,紋飾線條有粗獷挺勁、簡潔精整的類型,也有相對繁縟細致、變化精美的類型,總體上來說體現了刀工自然、圓潤流暢的特點,盡顯獨特藝術神韻,極盡豐富的藝術的價值。下面從造型、紋飾、價值等方面談談這一時期的玉帶鉤特點。

一、西漢時期玉帶鉤的主要造型

1.琵琶型玉帶鉤

琵琶型玉帶鉤是兩漢時期出土最多的一種類型,也是玉帶鉤中最多的一種類型,鉤體整體形狀與琵琶相似,有的稍為寬扁,有的略為窄長。這類玉帶鉤基本上是以銅質帶鉤為基本樣式,使用較為普遍。根據紋飾來區分的話又可細分為通體素紋和雕飾型兩種類型,出土數量都不少。其中素體琵琶形玉帶鉤,這類帶鉤的鉤體或是通體光素無紋,有的或帶瓦棱等幾何線條,或在鉤首部位有所雕琢紋飾,自戰國早期開始出現,兩漢時期的出土較多;雕飾琵琶形玉鉤,鉤體作琵琶形,鉤面一般有浮雕或透雕紋飾,這種帶鉤在戰國早期也已出現,以后各代都有制作,漸為精致,到明清時期達到了最高峰,在漢代此類玉帶鉤的鉤體仍以幾何紋飾為主,但是整體都雕工精致,紋飾相當的精美。

素紋琵琶型玉帶鉤的代表有江蘇省銅山縣小龜山西漢墓出土的玉帶鉤(圖一),青白玉質,局部沁成赭紅色,短螭首鉤頭,陰刻橢圓形眼睛,腹部修長,鉤鈕內縮,器形優美,是琵琶型玉帶鉤的典型樣式,也是漢代玉帶鉤的典型樣式。雕飾琵琶型玉帶鉤出土的數量不少,其中安徽省天長市三角圩漢墓群出土的一琵琶型玉帶鉤(圖二),玉質白皙溫潤,鉤首作鴨首狀,鉤身陰刻平行的短斜線、云雷紋、網格紋等。

2.方體型玉帶鉤

玉帶鉤中有一種體方有棱,有四棱形,也有少數為多棱形,鉤身似方柱,呈腹部上凸的弧狀,由鉤身向鉤頭方向逐漸變細變窄,歸為方體形鉤。這類帶鉤工藝相對較為簡省,一般不加琢其他紋飾,所以鉤身多光素,無紋飾,或是頸部或有凸起的橫線裝飾,稱為為弦紋。方體形玉鉤從戰國早期開始見到,戰國至兩漢比較多見。廣東肇慶市北嶺松山出土的漢代玉帶鉤(圖三)就是此類玉帶鉤的代表,通體灰白色,體呈四棱型,光素無紋,鉤首形似鴨頭,嘴巴扁長,鉤身短,下端有長方形鈕,極似戰國同類玉鉤風格,應是西漢早期的作品。廣東省廣州市西村石頭崗出土的西漢玉帶鉤(圖四),青玉,因土沁而泛黃,鉤頭有斷裂,體為長方形,鉤身面上有等距凸起的橫線裝飾,背部有一方型鈕。

3.曲棒形玉帶鉤

曲棒形玉帶鉤,首尾徑相差不大,鉤身細長,截面扁方,微上凸,似扁擔,所以也稱為扁擔型鉤,一般見于兩漢,個別的可早到秦代,西漢時期比較流行。銅質曲棒形帶鉤最早見于戰國時期,同類玉帶鉤完全可以看作是它的仿制品。

西漢時期的曲棒形玉帶鉤發現于安徽、廣東、陜西和河北等地,形制比較特別,以雙龍首居多。以圖五為例,廣州象崗南越王墓出土了兩件曲棒形玉帶鉤,青玉,局部有褐斑,兩件造型紋飾基本相同,首尾均雕飾龍虎紋,龍首扁長,似鴨首,虎首輪廓相對清晰,栩栩如生,鉤身飾勾連云紋,弓身,鈕在中部,長約15厘米,是曲棒形玉帶鉤中精品代表。安徽省巢湖市北山頭漢墓出土的西漢玉帶鉤(圖六),白玉,受沁成褐黃色,鉤身扁長微弧,兩端各浮雕一形態各異的螭龍,鉤身面部浮雕勾連云紋,背有長方形倭角形鈕,整體造型別致,雕工精細,是罕見的精品。從西漢時期的出土情況顯示,曲棒形玉帶鉤一般出現在等級比較高的遺址和墓葬中,而且做工精細,可能多屬于王親貴族的專用品。

4.異形玉帶鉤

此類玉帶鉤造型相對比較特別,出土數量不多,主要是也是在西漢時期,由于演變規律不好掌握和判斷,學界也稱為異形鉤。這些帶鉤在造型上有的是防自同類的銅帶鉤,有的主要借助玉材便于雕琢的優勢,或是巧作,或是隨形,變化多樣,活靈活現。但是從工藝水平和藝術價值上來看,是同期玉帶鉤中是最高的。廣州象崗山南越王墓出土的一件西漢玉帶鉤(圖七),青白玉,玉質溫潤細膩,鉤體扁長,龍虎并體,鉤部浮雕虎頭形,尾部作龍首;龍仰身昂首,張口銜環,虎亦伸爪攫環;龍虎軀體及圓環都以勾連云紋為飾,周緣有凸棱;整個器型生動別致,雕工精美,是一件罕見的珍品。河北滿城縣陵山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的一件西漢玉帶鉤(圖八),白玉,玉質細膩溫潤,鉤體較長,鉤首作螭首狀,鉤面略高起,高浮雕一變形鳳鳥,背部有一圓鈕,兩側陰刻卷云紋,表面還有朱砂的痕跡。

二、西漢時期的玉帶鉤主要紋飾

1.禽首類玉帶鉤

這時期的玉帶鉤主題紋飾也沿襲了戰國時期的特點,鉤首也以禽鳥為主,有鴨首(圖三)、鵝首、鳥首、鳳首等,但鉤首、頸部更加細長,鉤身寬而略薄,鈕端多呈扁平狀長橢圓形,整器造型著力突出禽鳥的動態美感,鉤體大多素面無紋。亦見紋飾精美者,紋飾刻劃一般作減地淺浮雕卷云紋,邊緣多有勾云紋(圖七)、谷紋、菱形紋、陰刻平行線、云氣紋、短斜線紋(圖二)、網紋等,構圖線條流暢。首禽鳥類玉帶鉤一般出現在方體型玉帶鉤比較多。

2.獸首類玉帶鉤

漢代玉帶鉤類獸首形玉帶鉤,造型一般呈曲棒型或琵琶型,一般也多見為素面無紋,或是鉤體上部斜磨幾道凸棱,鉤首刻幾條粗陰線,刀法極簡,而此時的獸首一般是龍首,在戰國時期常見的有馬頭、牛頭等在漢代不多見,最重要的是西漢時期玉帶鉤的鉤面上,開始出現了淺浮雕的螭虎、鳳鳥(圖八)等紋飾,這個是戰國時期所沒有發現的。

三、西漢時期玉帶鉤的價值

西漢玉帶鉤無論形制、紋飾、藝術風格都與戰國時期的接近和相似,但隨著冶鐵業的發達和鐵器的大量使用,使玉雕工具和碾玉技術改進,進而使玉雕業飛躍發展、再度繁榮。所以西漢時期的玉雕工藝一改幾千年來的單純簡練和一味追求形似的古樸作風,慢慢轉向以精雕細刻的工藝、生動傳神的造型為特點。所以這一時期的玉帶鉤材質優良,形制豐富,有傳承,有創新,工藝精湛,紋飾精美,氣韻生動,形神兼備,極具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1]施俊.《施俊談古玉》.山東美術出版社,2008.1.

[2]李建偉.《中國玉器鑒賞圖錄》.中國商業出版社,2001.4.

猜你喜歡
玉帶紋飾琵琶
論漢畫像石中吉祥紋飾的意象之美
蠟染的紋飾探討
清三代青花瓷銘文與紋飾的認知特征與圖文關系
阜寧“玉帶大糕”有故事
自駕往湘西高速路上
暮景
一兩江湖之 琵琶誤[連載七]
民間紋飾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
“琵琶”和“枇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