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語塊理論的漢英翻譯教學策略

2014-04-08 03:32葉小寶
關鍵詞:語塊漢英譯文

葉小寶

(淮北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安徽 淮北 235000)

引 言

衡量英語學習者水平高低的最有效途徑就是英語寫作和漢英翻譯。傳統的漢英翻譯教學以詞法、句法為綱,重點教授翻譯技巧,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在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掌握了一定的詞匯后,漢譯英能力并不隨著詞匯的增加而提高。事實上,“漢英翻譯”比“英漢翻譯”難教,學生也感到漢英翻譯實踐比英漢翻譯實踐困難得多。漢譯英時,他們往往只憑語法規則和單詞構建句子,這并不能保證譯文準確與得體。學生在漢英翻譯實踐中出現的主要問題是:用詞不妥,搭配不當,中式英語普遍存在,導致譯文語義出現偏差,表達不符合目標語習慣。為了改變漢英翻譯教學“吃力不討好”的被動局面,筆者在漢英翻譯教學中嘗試運用了語塊理論,這里愿與同道交流自己的理念和實踐。

長期以來,受結構主義和生成語法理論的影響,語言學習被認為就是對語言規則和句法結構的掌握,而詞匯在語言中的重要作用卻被忽視。隨著認知語言學、心理語言學和語料庫語言學的迅速發展,語塊習得越來越受到語言學界和外語教學界的重視。語塊兼有詞匯與語法特征,具有特定的語用功能,能夠整體儲存和提取。二語習得研究發現:母語使用者能夠流利、準確、得體地表達,就是因為廣泛依賴語塊進行交際;而母語學習者與二語學習者之間的一個主要差別,就是因為母語學習者的大腦中存儲了大量隨時取用的語塊。因此,語塊是交際的基本語言單位,語塊能力是二語習得綜合能力的重要標志。

近年來,語塊已經成為二語習得研究的一個焦點。國外對語塊的研究始于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國內的研究起步較晚,2000年以前成果寥寥無幾,但這10余年在研究的深度、廣度及方法上取得了可喜成績,其中就包括語塊教學研究。語塊教學是我國語塊研究的重點,學者們這方面的研究有思辨性的、介紹性的以及實證性的,但存在明顯不足的是研究范圍仍然有所局限,一些文章涉及語塊與詞匯教學、語塊與英語口語和寫作相關性的研究等,而語塊理論運用于翻譯教學的研究少之又少。本文將重點探究語塊在漢英翻譯中的作用,并提出運用語塊改進漢英翻譯教學的策略。

一、語塊的定義及分類

1975年Becker首次提出“語塊”概念,他發現語言的記憶和存儲、輸出和使用不是以單個詞為單位,而是以固定或半固定模式化的語言板塊結構來進行的,這些板塊結構構成了人類交際的最小單位。[1]隨后,學者們一直嘗試使用不同的定義來詮釋語塊。Wray比較全面地定義了語塊,她認為語塊是“一串預制的連貫或者不連貫的詞或其他意義單位,它以整體形式存儲在記憶中,使用時無需語法生成和分析,可直接整體提取?!盵2]這個定義告訴我們,語塊本身具備“穩定性”“整體性”和“范例性”三大特征。

另一方面,語塊還被貼上了不同標簽。Wray 2002年統計了學界創造和使用的語塊術語竟然多達57個,受此影響,國內學者也用不同術語描述語塊:“ 詞 塊”“組塊”“套語”“ 搭 配 ”“多詞單 位 ”“預制語塊”“詞匯短語”“詞語板塊”“程式詞匯”“類聯接”“整句詞”“慣用表達”等,凡此種種,不一而足。術語如此繁多,說明語塊現象的復雜性和多面性,語塊研究的多元化和多層次。

由于語塊研究的角度不同,語塊分類也有所不同,最有影響的是Nattinger和DeCarrico、Lewis的分類。Nattinger和DeCarrico按結構將語塊分為4類:(1)多詞詞組(polywords):指幾個詞組成的固定詞組,如for example;(2)習慣表達(institutionalized expressions):指某些整體存儲的句子語塊,包括警句、諺語、格言以及社交套語等,如You bet.;(3)限制性結構短語 (phrasal constraints):其中的空位可填充具有聚合關系的同類詞語,因而生成性強,如neither...nor...;(4)句子框架(sentence builders):給句子提供結構框架,可補充成分表達完整語義,如It is...that...。[3]Lewis從結構和功能上把語塊也分為4類:(1)聚合詞 (polywords):指習語類的固定詞組,如hold on;(2)搭配(collocations),指出現頻率高的單詞組合,如entertain the hope;(3)慣用話語(institutionalized utterances),指形式固定或半固定的具有語用功能的詞匯組合,如Would you mind...;(4)句子框架和引語(sentence frames and heads),僅指作為語篇結構手段的書面連接語,如firstly,...and finally)。[4]

更為重要的是,Nattinger和DeCarrico還提出了“詞組法”(lexical phrase approach),認為語言教學最理想的單位是詞匯短語,即語塊,語塊是第二語言習得的關鍵,語塊教學法是語言教學中的一種重要方法,教學方案應該以語塊教學為中心。[3]Lewis也持相似觀點,他認為教學的重點是搭配、固定表達、句子框架和引語這樣的多詞語塊,語塊是語言教學的中心,由此他提出以詞匯為教學中心的“詞匯法”(the lexical approach)。[5]

二、語塊在漢英翻譯中的作用

語言表達并非總是另起鍋灶,按照語法規則把一些詞語臨時組合在一起,而是具有很大的習慣性和重復性,許多話語其實都是通過提取儲存在記憶中的預制語塊實現的。語塊兼有較為固定的語法結構限制、穩定的搭配意義和特定的語用環境,融合了語法、語義和語境優勢,能夠整體儲存和提取,具有特定的話語功能和高效有力的生成性。刁琳琳對英語專業學生詞塊能力進行了一項實證性調查,結果表明:詞塊能力與語言綜合能力及具體語言技能之間均具有顯著的正相關,就是說,“語言水平高的二語學習者詞塊能力表現比較突出,而詞塊能力強的學習者通常也具有較高的語言水平?!盵6]事實上,語塊的形式和功能超越了語法和詞匯的描述能力,而語塊能力直接影響著學習者語言的熟練使用,能夠反映學習者的語用能力,對學習者語言產出的有效性、準確性和地道性起著關鍵作用。因此,在漢英翻譯的譯文產出中,使用語塊也能發揮重要作用。

(一)提高譯文表達的高效性

語塊是基本的語言單位,人類大部分語言交際活動都是借助語塊而非單詞來完成的。語言學家經過電腦統計發現,自然話語中90%部分都是由那些較為固定的語塊(chunk)構成的。[7]Altenberg和Granger的研究也發現,大約70%的自然話語都是由預制語塊構成的,就是說人們大部分的日常話語是通過存儲在記憶中的語塊實現的。[8]Skehan提出語言的加工基于雙模式體系(dualmode system):規則體系(rule-based system)和范例體系(exemplar-based system)。規則體系承擔語言中的規則學習,該體系“占據記憶空間小、抽象性高”,但是在線處理和運用規則的負擔較重,語言產出就是選擇合適的語法和單詞搭建語句;范例體系則以記憶為基礎,擔負語言中的范例(語塊)學習,語言產出就是使用范例(語塊)來組裝語句,范例體系有助于語言表達的流利性。[9]

語塊習得能夠提高譯文表達的高效性。首先,漢英翻譯教學中實施語塊教學,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語塊在語言學習中的作用好比建筑材料中的預制板塊,語法相當于蓋房子搭起的框架,有了框架和預制板塊蓋房子,總要比一磚一瓦壘房子來得更快、更容易。成功的英語學習者若能轉換記憶單位,將較小的詞語單位轉化為較大的語塊,便能擴大短時記憶的容量,提高記憶效率。

其次,語塊是詞匯記憶的理想模式和提取的最佳單位,學生漢英翻譯中運用語塊,就提高了譯文產出的效率。語塊作為最小的翻譯單位,學生積累掌握了大量這樣的語塊后,漢英翻譯時可根據漢語原文,直接提取使用大腦中存儲的英語語塊,或者把語塊稍微加工后使用,這樣在譯語產出階段,就可以把有限時間集中在語法規則和句子架構上,而不必在詞語產出層面浪費更多時間,因而譯文的信息處理變得更為簡單,更有操作性。

(二)提高譯文表達的準確性

Sinclair和前文學者Skehan持類似觀點,他提出了雙模式原則:“開放選擇原則”(open-choice principle)和“成語原則”(idiom principle),他認為,在言語交際中語言使用者通常并不是基于“開放選擇原則”,按照語法規則的要求逐詞填充式地選擇詞匯,而是主要基于“成語原則”,選擇合適的詞語搭配或語塊來實現意義。[10]丁言仁、戚焱也通過實證研究證明了Widdowson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就已提出的觀點,即“學習詞塊比學習語法更重要”。[11]

學生的英語譯文中常常搭配不當,出現較多的中式英語,主要原因是他們用漢語的思維方式把英語多次臨時組合在一起,這勢必造成譯文歧義或錯誤。在譯文產出中運用語塊,就可避免搭配不當,提高譯文表達的準確性。由于語塊通常是按照一定的語法規則構建的語言單位,是語法化的詞匯,使用時不需要再有意識地注意語法規則,因而在譯文產出時就明顯降低了母語在詞匯、句法等層面的負遷移。另一方面,一些內部結構有所變化的句子框架語塊,其可變部分相當有限,翻譯時直接提取使用比全部由自己造句所需努力小得多,因此譯文出錯的可能性也小得多,這樣就大大提高了譯文生成的準確性。

(三)提高譯文表達的地道性

語言表達的地道性也就是得體性,語言交際的得體性至關重要,關乎到特定語境中選擇合適的詞語和語法結構,這對學習者來說并非易事,應該說,得體性是語言學習者終身追求的目標。漢英翻譯實踐中,學生習慣上倚靠漢語思維方式生成句子,即使語法正確,但是往往導致不地道的中式英語表達。這說明思維對語言的作用是決定性的,思維方式制約著句子和句群的結構和排列順序。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困難不在于英語獨特的語法特征帶來的陌生感,而在于受固有習慣的驅使。[12]

以語塊為單位進行漢英翻譯,和憑借詞匯語法造句相比,可避免許多蹩腳生硬的中式英語,提高譯文的可讀性和得體性。運用語塊是指譯前大腦中就已儲存大量英語語塊,在漢英翻譯過程中整體提取,而無需根據語法規則重新組詞,這樣就提高了譯文產出的自動化程度,產生符合英語思維特點和語言習慣的句子,從而保證了語義的連貫和譯文的地道。由于語塊是頻繁使用的約定俗成的語言形式,是語境與語義的統一體,因而掌握并使用更多語塊,就能夠減少譯文表達的語用失誤。

三、語塊理論在漢英翻譯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翻譯教學中,學生理解英語詞匯并不是主要障礙,而最大問題則是,他們在英漢翻譯理解時不能識別語塊,忽視語塊,在漢英翻譯中不能盡快地從大腦中提取所需語塊,并能恰當使用。由此觀之,學生語塊能力不強。王文宇、黃燕的研究顯示,英語專業高年級學生在漢譯英任務中使用語塊的能力不夠強。[13]刁琳琳通過對英語專業學生詞塊能力的調查發現,中國英語學習者的詞塊能力總體來說不容樂觀。[6]

語塊能力不強表現在:語塊意識異常淡薄,語塊積累嚴重不足,語塊運用能力相當欠缺。因此,漢英翻譯教學中,若能在講授翻譯技巧的同時,注重語塊教學,通過實例講解、翻譯實踐、評講總結等一系列教與學的活動,引導學生辨認、吸收、積累和使用語塊,那么教與學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幫助學生樹立語塊意識

盡管英語語塊數量眾多,而且無處不在,是一個人語言發展取之不盡的源泉,但在進行聽力、閱讀語言輸入時,英語學習者常常只求理解意義,導致他們對語塊缺乏意識,忽視語塊。缺乏語塊意識,就不能注意語塊,識別語塊,習得語塊。學生遇到語塊,習慣上肢解語塊,將其作為一個個單詞看待,而不能注意語塊形式上的整體性與規范性,因而影響整個語塊的學習。

在傳統的漢英翻譯教學中,學生認為只要掌握了英語語法和基本翻譯方法,記憶大量詞匯就可進行漢英翻譯,因此,不少學生只是將記憶單詞和掌握翻譯技巧作為翻譯學習的核心任務,但是在漢英實踐中還是不能準確恰當地使用詞匯,一個主要原因乃是忽視語塊學習。鑒如此,翻譯教師應該在英漢翻譯教學的初始階段,就引導學生一方面學習翻譯技巧和方法,同時將學習的重心逐漸轉向對語塊的注意和吸收。教師應該首先提升學生的語塊意識,向他們闡明語塊在英語學習中的核心地位,告訴他們什么是語塊,語塊有哪些類型,幫助他們樹立語塊意識,把語塊作為主要的語言輸入形式,有意識地培養他們對語塊的敏感性,激發他們語塊學習的興趣,逐步提高他們語塊的辨認能力,為漢英翻譯中運用語塊奠定基礎。

再者,在英漢、漢英翻譯的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改變學生傳統的學習觀念和方式,時常告訴學生不要再把語法學習和詞匯學習割裂開來,而應把語塊作為英語學習的最小單位和形式,讓語塊發揮勾連詞匯和語法的橋梁作用。在英語閱讀理解中,如果學生能夠把焦點從單詞和語法規則的理解轉移到語塊習得中來,就可以從大量的語塊中總結詞匯和語法運用的隱性規律,這種方法似乎更加接近母語習得的過程。教師應該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及學生的翻譯實踐,讓學生意識到:為了提高漢譯英譯文表達的有效性、準確性和地道性,漢譯英學習的一項主要任務就是如何掌握大量語塊。

(二)指導學生積累背誦語塊

翻譯教學過程中,語塊教學十分重要。在教授英漢翻譯時,翻譯教師就應該重視語塊教學,一方面講解翻譯方法和技巧,同時挑出句子、段落及語篇實例中的語塊,尤其凸顯一些學生容易忽視的語塊,進行總結歸納。然后再通過一些實例,讓學生自行找出材料中的語塊,培養他們的語塊辨認和識別能力。教師要求每位學生開始創建自己的語塊庫,把學習材料中出現的語塊都列入自己的語塊庫,作為詞匯學習的重要內容??梢葬槍Σ煌⒄Z材料包含的詞組、句式,按照文化、旅游、體育等不同題材,要求學生分類收集整理常用語塊,逐步建立自己的英語語塊知識結構;或者根據結構語塊、功能語塊、固定語塊和彈性語塊等類型進行分類,使語塊的習得系統化、條理化,如按照搭配語塊(動賓搭配、主謂搭配、介賓搭配等)、銜接語語塊(類連接)、慣用語和句型結構積累語塊。這樣分門別類地積累語塊,有助于存儲記憶語塊,也有利于今后檢索提取語塊。

毋庸諱言,語塊積累和內化的必由之路是需要學生進行大量的語言輸入,教師不僅要求學生在每門課程的學習中注意、理解、積累語塊,而且還要在課外閱讀或聽力過程中理解豐富的語塊語境意義,獲取大量的語塊知識。學生課外學習的終南捷徑是每周背誦一篇經典的英語散文名篇,這樣可以積累習得更多語塊,進而漸漸總結出語塊構成和使用規律,培養對語塊使用與語境匹配的敏感度,感知目標語表達的得體地道。學生在學習語塊時,雖然不必分析語塊的結構,但應該弄清楚語塊的意義及其語用環境,這樣就能避免語言產出時的語用錯誤。

通常,學生附帶地接觸語塊并不能保證一定能夠習得掌握語塊,而獲得語塊的另外一條有效途徑是“刻意學習”,就是有意識地記憶、背誦語塊。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他們積累的語塊數量也在相應增加。通過對書面的語塊庫強化記憶,他們自然將獲得的語塊內化成心理語塊,從而形成譯者的心理語塊庫。丁言仁教授指出,在交際過程中,二語學習者往往無法注意、操練所要學習的語塊,這種單純的“在線”學習效果實際很有限。語塊學習經常是在交際過程之外發生的,往往需要經過反復地朗讀、模仿、背誦。他以中國學生為對象進行的實證研究說明,運用“離線”的朗讀背誦等方法,可以幫助學習者注意和操練所要學習的語塊。也就是說,傳統的語文學習方法,在二語教學和學習中仍應占有重要位置。[14]

(三)要求學生充分運用語塊

漢英翻譯的過程,就是依照原文的意思,根據譯文的交際語境、交際對象等因素,選取最適合的英語語塊和詞匯,然后把它們串聯起來的過程。漢英翻譯教師應該秉持這樣的理念:語塊能力是語言能力的重要標志,提高學生的語塊能力就是提高漢英翻譯能力。漢英翻譯教學中應以語塊為理想的翻譯單位,加強產出性漢英翻譯訓練教學,以此提高學生的譯文產出能力,推動漢英翻譯教學改革。

譯文語篇的生成并不是憑借語法把孤立的詞組合起來的過程,而是將語塊有機地組合起來,形成流利的、適合交際場合的語篇話語。首先,根據教學需要,安排機械的交際活動,每周的翻譯練習要求學生用提供的語塊翻譯句子、段落,從而檢驗其內化吸收語塊的效果。然后,進行半自由的翻譯訓練,可以先提供給學生某一專題的平行短文材料,要求他們剔出、歸類、儲存、記憶材料中的語塊,再提供給學生同一題材的翻譯練習,要求他們在充分運用平行材料中的語塊之外,還可創造性地運用其它語塊產生譯文。接著,再布置自由的翻譯練習,這時,學生可大膽使用自己積累的語塊來翻譯語篇。整個翻譯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該教會學生區分某些語塊結構中的固定部分和可變部分,鼓勵他們創造性地利用語塊中的可變部分造句,告訴學生一些語塊的結構既有限制又有彈性,其中的空位部分可以進行替換,因而具有可生成性,這些語塊中的空位部分或可變成分正是創造性使用語言的空間。

在對學生的漢英翻譯練習進行評講時,語塊運用的數量及恰當與否也是評講的重點,必要時還可對相關語塊進行擴展、引申與對比,從而幫助學生提高語塊運用能力。此外,教師還可給出練習的參考譯文,指出其中有用地道的語塊,比較參考譯文及學生練習中語塊運用的優劣。漢英翻譯考試中,語塊的運用也作為一個重要評分標準,試卷的詞組及句子翻譯中可以涉及教師授課、翻譯教材及平時練習中出現的語塊,而在段落篇章翻譯中應該鼓勵學生創造性地利用自己習得的語塊。

結 語

長期以來,我國英語教學強調語法和詞匯的教授與學習,忽視語塊的作用,違背了語言習得的基本規律,因而影響了英語教學質量和效率,殊不知只有掌握更多語塊及其語用意義,才能更有效地表達一門語言。語塊教學法是英語教學的一種重要方法,語塊可以成為英語教學的中心,而語塊教學也應該自始至終成為漢英翻譯教學的主要內容。要提升我國的漢英翻譯教學水平,提高學生譯語輸出的有效性、準確性和地道性,就應該以翻譯方法技巧為綱,以英語語塊教學為核心,培養學生的語塊意識,鼓勵他們積累和運用更多語塊,發揮語塊在漢英翻譯教學與學習中的重要作用。

[1]Becker J.The Phrasal Lexicon[M].Cambridge Mass:Bolt and Newman,1975.

[2]Wray A.Formulaic Language and the Lexic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9.

[3]Nattinger,J.R.& DeCarrico,J.S.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4]Lewis,M.Implementing the Lexical Approach:Putting Theory into Practice [M].London: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1997.

[5]Lewis,M.The Lexical Approach:The State of ELT and the Way Forward[M].London: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1993.

[6]刁琳琳.英語本科生詞塊能力調查[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4):35-38.

[7]楊玉晨.英語詞匯的“板塊”性及其對英語教學的啟示[J]. 外語界,1999(3):24.

[8]Altenberg,B.&Granger S.The Grammatical and Lexical Patterning of“Make”in Native and Non-native Student Writing[J].Applied Linguistics,2001,22(2):173-194.

[9]Skehan,P.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9:90.

[10]Sinclair,J.M.Corpus,Concordance,Colloca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114.

[11]丁言仁,戚焱.詞塊運用與英語口語和寫作水平的相關性研究[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3):49-53.

[12]蔡龍權.大學英語成功策略·學習分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67.

[13]王文宇,黃燕.英語專業高年級學生漢英口譯中的語塊使用研究[J]. 外語與外語教學,2011(5):73-77,82.

[14]王立非,陳香蘭.語言語塊教學與研究在中國的進展——“首屆全國語言語塊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綜述[J].外國語,2009(6):94.

猜你喜歡
語塊漢英譯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譯文摘要
I Like Thinking
漢英倍數表達形式比較及其類型學考察
話題鏈在漢英篇章翻譯中的統攝作用
英語語塊在漢英翻譯中的積極作用
漢英文字的幽默修辭功能淺探
從語塊類型看英語專業大學生語塊獲取能力與聽力理解能力的相關性研究
語塊的性質及漢語語塊系統的層級關系
詮釋學視域中的語塊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