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術實驗教學中心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2014-04-11 10:05石樂義李宗民段友祥牛慶瑋
實驗技術與管理 2014年9期
關鍵詞:技術人員實驗室實驗教學

石樂義,李宗民,段友祥,牛慶瑋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山東 青島 266580)

近年來,隨著高等院校擴招、新興學科專業的設置以及教育部工程創新人才培養背景下的新實驗課程的開設,高校實驗室規模不斷擴大,實驗室之間設備重復購置、資源不能共享、場地房屋無法有效利用、人員復用程度差等問題日益凸顯[1]。2005年8月,教育部下發《關于開展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和評審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開展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建設儀器設備先進、資源共享、開放服務的實驗教學環境,建立現代化的高效運行的管理機制,全面提高實驗教學水平[2]。在此背景下,改革傳統的單獨設立實驗室的管理模式、構建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成為國內諸多高校實驗室改革和建設的關注點。

1 傳統實驗室的弊端

(1)實驗教學不成體系。單獨設立的實驗室建設方式布局零散,容易造成學科專業壁壘,因而無法構建“突出宗旨,特色鮮明”的實驗教學體系,不利于學科的交叉和融合,不利于實驗教學體系的優化和完善。

(2)實驗室建設缺乏整體規劃。以專業或課程為依托進行實驗室建設,往往造成實驗室建設規劃的局限性,在實驗室管理、實驗教學等方面缺乏全局意識。

(3)實驗室投資分散,設備重復購置?!靶《钡膶嶒炇医ㄔO方式容易導致建設資金的分散,不僅導致了有限資金難以形成合力,還帶來了相近實驗室設備的重復購置,資源浪費嚴重,設備利用率較低,不利于投資效益和教學效益的發揮,也不利于實驗室的升級改造和高水平建設[3]。

(4)人員分散,無法建設實驗梯隊。傳統模式下實驗技術人員缺乏必要的溝通協作,人員分散,復用程度差;另一方面,由于實驗技術人員在教學活動中處于從屬地位,加之環境、待遇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實驗室留不住優秀人才[4],制約了實驗技術人員教學水平和實際操作能力的提高,難以形成合理的實驗教學梯隊。

(5)場地資源不足,矛盾突出。新學科專業和新實驗課程的開設,導致了實驗室場所資源的不足,加之缺乏整體規劃,一些實驗房屋,如實驗值班室、實驗準備室、庫房等重復配置,未能有效使用,實驗用房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5]。

2 實驗教學中心建設的指導思想與原則

實驗教學中心建設應該以“科學發展觀”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實驗室建設和實驗教學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大力加強實驗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建設工作。按照“有利于系統的學科建設、有利于實現資源共享,有利于辦學質量和效益的提高”的思路[6],優化實驗教學體系,加強教學資源共享,完善激勵約束機制,推動實驗室高水平快速發展。實驗教學中心建設應依據以下原則:

(1)統籌考慮,整體規劃。實驗室結構和布局的調整要統籌考慮,既要保證基本實驗的正常開出,又要有利于綜合性、設計性和創新研究型實驗的開設;要以實驗教學改革為先導,豐富實驗教學內容、優化課程體系,建立相對獨立和完善的實驗教學體系,保證學生實踐能力、創新精神、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高。

(2)資源共享,提高效益。要對實驗設備購置進行充分論證,既要保證滿足基本的實驗需求,又要保證設備的先進性,更要考慮儀器設備的資源共享問題,提高設備利用率,使有限的資金發揮最大效用,提高辦學效益。

(3)凝練特色,發展內涵。要注重中心內涵的發展,從整體上對實驗教學體系進行優化,對實驗教學內容、方法、手段進行改革。通過實驗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建設工作的開展,使實驗室具有鮮明的特色和一定的學術優勢,為創新人才培養搭建高水平的平臺。

3 實驗教學中心建設的新問題

實驗教學的中心建設解決了設備重復、資源共享等問題,但幾個新的問題和矛盾隨之顯現。

(1)實驗技術人員責權利不明確,績效考核困難。在單獨設立實驗室的模式下,實驗技術人員與專任教師同屬教學單位管理,實驗技術人員的職責就是保障某專業或某課程正常的實驗教學,實驗教學任務、實驗設備管理以及實驗室瑣碎雜務等分工具體明確。

在中心管理模式下,實驗崗位不再根據教學單位的課程需要設立,而是由實驗中心統一管理考核。這樣,聚攏在一起的實驗技術人員和實驗值班人員責權利不清,分工不具體,實驗教學、值班、日常雜務等難以量化考評,加之實驗人員崗位津貼很多是由高校按照實驗崗位人頭數直接撥付給實驗中心,因此影響到實驗人員工作積極性,不僅沒有能夠形成高效協作的團隊,反而會相互推諉責任,出現了“一個和尚挑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的窘境。顯然,績效考評成為實驗教學中心建設中的一個重要問題。

(2)實驗環節的設置與執行屢屢脫節。單獨設立實驗室是為某特定專業或某專業課程設立的專用實驗室。在這種模式下,實驗課程的設置是由教學單位依據教學活動而確定,專業教師和實驗技術人員充分參與方案討論,實驗目標明確,實驗項目由富有實踐經驗的實驗技術人員指導,效果有保障。

在中心管理模式下,由于專業教師和實驗技術人員分別在不同的行政單位,專業實驗課程由教學單位根據教學需要設立,專業實驗技術人員不再或者很少參與討論,這造成了實驗環節設置和實施的第1次脫節;中心管理模式下實驗課程的實施由實驗教學中心獨立負責,而不再由專業教學系承擔,因而專業教學單位難以跟蹤實驗效果,這造成了實驗環節設置和實施的第2次脫節;更進一步,實驗中心將考慮專業實驗經驗、工作量均衡、實驗技術人員空閑等多種因素,協調安排實驗指導人員,專業實驗經驗不再是唯一的考慮因素,因而難以保障實驗教學效果,這就造成了實驗環節設置和實施的第3次脫節。

顯然,實驗環節設立與執行相脫節的矛盾使學生成為了受害者,也挫傷了教學單位實驗課程設立的積極性。在這種背景下,一些教學單位著手收回實驗課程的指導實施權利,通過設立新的實驗課程,由專業教師直接負責課程的理論教學和實驗指導;通過直接修改專業教學計劃,取消收回困難的實驗課程。這種狀況導致實驗中心所承擔的實驗課程迅速減少,實驗技術人員從屬被動,形成了專任教師和實驗技術人員的新矛盾,割裂了理論與實驗教學的關系,也違背了實驗教學中心建設的初衷。

4 實驗教學中心新問題的對策

要解決實驗教學中心帶來的新問題,首先要樹立正確的認識,不能因為新問題的出現就否定中心化建設所帶來的成果。實驗中心建設新問題的解決,需要從機制、規章、激勵措施等內涵建設方面來進行。

(1)健全規章制度,完善績效激勵機制。建立健全實驗中心工作量計算、業績考核、開放、值班、管理、獎懲、考核、設備使用、重大設備管理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并確保落到實處,為實驗中心規范化提供保障[7-8]。

在中心建設模式下,實驗教學中心存在不同崗位的實驗室工作人員,如實驗技術人員和實驗值班人員等,其所從事的工作性質也不同。因此,工作量計算中應該對實驗值班人員的值班、實驗技術人員的坐班、實驗技術人員承擔實驗教學工作量、實驗室開放并承擔實驗教學或科技競賽工作量、參與實驗室建設、學術業績(高水平實驗項目、論文等)等進行量化計算,打破崗位津貼發放的平均主義,構建鼓勵先進、鞭策落后的績效激勵機制。

(2)理順關系,調動實驗技術人員積極性。實驗環節的脫節,本質上是由于傳統單獨設立實驗室模式下的實驗人員處于從屬地位而產生,實驗課程的設置完全由教學單位決定,不利于發揮實驗技術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因此,理順專業教師和實驗技術人員之間的關系,可以有效地調動實驗技術人員的積極性。實行理論課程與實驗課程的分離[9],實驗課程不再完全由專業教學單位設置,實驗教學中心可以根據行業和社會需求設置和實施獨立的實驗課程,并面向全校開設(如公共實驗選修課程等)。獨立的實驗課程的教學大綱和授課內容都以實驗中心為主體進行論證和設立,不同的教學單位可以根據專業需要選擇合適的獨立實驗課程。這樣,在教學活動中,實驗技術人員不再完全依附于專業教學單位,從而可以發揮實驗技術人員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5 信息技術實驗教學中心化建設與實踐

中國石油大學信息技術實驗教學中心的前身為1979年成立的華東石油學院計算中心,1986年—1997年期間根據專業教學需要先后建立了計算機原理實驗室、CAI計算機輔助教學實驗室和通信工程實驗室,歸口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內3個不同的教學單位和1個計算中心管理。

2006年,學院整合各教學單位的所有實驗室,成立了信息技術實驗教學中心,實行校、院兩級管理和主任負責制,打破了過去橫設在實驗室之間的資源共享壁壘,為信息技術實驗教學中心的實驗教學體系建設和開放管理夯實了基礎。

信息技術實驗教學中心依托學院在圖形圖像、網絡技術、軟件理論、系統結構等領域的學科優勢,結合全校計算機基礎教學和大學生科技創新,凝練并形成了“3個層次,4個模塊”的實驗教學體系,即專業基礎實驗教學、綜合實驗設計和大學生科技創新3個層次,系統與通信、網絡工程、軟件工程和多媒體圖像4個模塊。其中,基礎層次包括軟件技術基礎、硬件技術基礎等基礎驗證性實驗課程;學科專業實驗層次則以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為主要形式,覆蓋信息技術實驗中心所開設的40多門實驗課程;學科競賽與創新實驗則是中心實驗體系的最高層次,以創新性實驗為主體,通過每年的大學生科技競賽和創新實驗計劃項目,選拔一批成績好、興趣高、能力強的學生進入該層次實驗,重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研究能力、創新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10]。

為配合中心建設,建立了科學、規范、切實可行的實驗教學管理體系及運行機制,以及人、財、物統管共享機制,制定了精細管理的業績考核辦法[11],徹底打破過去的平均主義分配制度,將實驗技術人員工作業績量化為6部分:“值班工作量”G1+“坐班工作量”G2+“實驗準備工作量”G3+“實驗教學工作量”G4+“實驗研究與實驗室建設工作量”G5+“學術業績工作量”G6,鼓勵實驗技術人員進行實驗和學術研究、實驗教學、科技創新,并開放實驗室為學生服務。

信息技術實驗中心還設置了“計算機技術綜合實驗”和“信息技術創新實驗”兩門獨立實驗課程,面向全校各專業選修開設?!靶畔⒓夹g創新實驗”課程則將中心聯合建立的國際著名IT認證,如思科、甲骨文、紅帽等認證體系結合起來,大學生完成相應實驗內容并參加考試,即可獲得國際著名IT認證。

信息技術實驗教學中心探索嘗試了“實驗教師”改革,安排優秀實驗技術人員進行專業理論授課,同時安排專業教師到實驗中心進行實驗輔導,實現了“理論課教師與實驗課教師互通”。通過這一“換位”方式,進一步理順了教師與實驗技術人員的關系。

整合后的實驗中心統一規劃實驗室建設、調配實驗室使用、協調設備儀器的使用,對中心的設備維護、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設都有專人負責,不僅提高了房屋、設備的使用率,也降低了實驗設備、儀器儀表的故障率。以此為依托,信息技術實驗教學中心全面支持大學生科技創新,5年來培養的大學生獲國家級大學生科技競賽獎勵24項,省部級獎勵103項,國家大學生創新實驗計劃12項,每年有200名左右的學生參加了各類科技創新活動,獲得創新學分的學生占全校學生的20%,成績斐然。

6 結束語

實驗教學中心建設是近年來各高校實驗室改革和建設的熱點,但中心建設顯然并不是設備、場地和人員的簡單合并,而是一種資源平臺建設和內涵建設。中心建設在解決傳統單獨設立實驗室模式弊端的同時,也帶來了關于績效的一些新問題,這些問題產生的本質正是忽視了內涵建設而產生。對此,應該有正確的認知和有效的對策,不能因此而否定實驗教學中心建設。

[1]牛慶瑋,胡偉,劉臻.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研究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1(12):70-73.

[2]成軍,饒家輝,李莉.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中的問題與對策[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31(11):101-103.

[3]孟昭霞.高校實驗室創新性管理[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32(6):201-204.

[4]蘭世紅.西部高校實驗平臺化建設探索[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11):127-128.

[5]李秀芳,秦海英,吳曉晨.高校經濟管理類實驗室建設模式初探:基于南開大學經濟學實驗教學中心建設經驗的探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7,24(7):1-6.

[6]陳莉欣,郭輝,秦昌明.地方高校實驗室建設與管理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29(3):188-190.

[7]沈秀,張黎,戎紅仁.普通本科學校實驗教學中心的建設與思考[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8(2):120-122.

[8]謝曉梅,王鳳平,湯曙明.實驗教學中心的建設思路與運行模式[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5,24(2):103-106.

[9]楊景發,王英龍,張曉凱.依托物理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完善創新實驗平臺建設[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8(8):229-231.

[10]王少坤,馬紅玉.高校電工實驗教學中心的精細化管理應用與實踐[J].科技視界,2013(2):110-111.

[11]鄒世春,陳六平,余小嵐.化學實驗教學中心的內涵建設與教學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6,23(12):5-10.

猜你喜歡
技術人員實驗室實驗教學
越南農業管理和技術人員線上培訓
我國首批正高級船舶專業技術人員評出
企業技術人員能力評價的探索
小議初中化學演示實驗教學
電容器的實驗教學
對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認識和體會
電競實驗室
電競實驗室
電競實驗室
電競實驗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