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2014-04-29 15:31徐艷
教育與職業·理論版 2014年23期
關鍵詞:人才培養模式高校創新

[摘要]當前,我國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存在傳統教育理念束縛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學科設置不合理、專業特色不鮮明,課程體系設置不合理、教學內容陳舊等問題,對此,文章梳理了我國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總體思路,并提出了樹立創新教育理念、加強專業設置建設、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改革考試模式等措施。

[關鍵詞]高校 ?人才培養模式 ?創新

[作者簡介]徐艷(1969- ),女,遼寧鞍山人,鞍山師范學院商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宏觀經濟調控和統計分析。(遼寧 鞍山 ?114005)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2年度遼寧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研究第455號立項項目“管理學類課程教學內容改革的研究與實踐”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7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3985(2014)35-0040-02

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后,實質上意味著人才培養質量已成為高校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特別是隨著國家之間技術競爭和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大學生就業壓力增大,社會對高校人才培養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中國高等教育發展正處在從注重數量規模到注重內涵建設的轉型期,使得不少高校傳統、單一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逐漸暴露出弊端。每年全國有大量的畢業生涌向社會,但真正符合社會需求的比例卻不盡如人意,主要體現為培養的人才知識貧乏、能力欠缺、創新意識差,不能滿足市場多樣化的需求。高校只有竭盡全力優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滿足社會對復合型、高素質人才的需求,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找到自我發展的出路。

一、我國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近些年來,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發展速度明顯加快,高等教育的管理體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教育資源也實現了優化,在人才培養模式上探索出了許多行之有效的積極經驗,但仍存在不少問題,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傳統教育理念束縛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的發展。教育的內涵不僅僅是教授知識,還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價值觀和身心健康,培養他們的獨立人格和批判性思維。當前,不少高校仍然秉承傳統的單純繼承性教育理念,無論在課程設置、教學內容還是考試制度方面,都強調學生對已有知識的記憶和繼承,把學生作為單純的知識接收器,置學生于一種被動的順從地位,久而久之使學生產生依賴消極惰性心理,形成不敢提出異議、不善于獨立思考和創新的學習模式?!皩W貴有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是否善于思考和質疑是檢驗一個人是否具有創造才能的重要尺度,只有鼓勵學生敢于質疑,才能讓學生在探究問題答案的過程中形成主動學習的動力,而很多高校教育恰恰不重視對學生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缺乏鼓勵創新的機制和校園文化氛圍。

2.學科設置不合理,專業特色不鮮明。我國高等教育一直存在著專業口徑過窄的問題,特別強調的是專業,文、理、工劃分得非常分明,并且在學科設置方面沒有統籌規劃,存在明顯的趨同性,像會計學、計算機、英語、物流等專業,幾乎所有的高校都開設,既浪費了資源,也失去了學校應有的學科和專業特色,使畢業生就業出現困難。學科是大學教學和學術研究的基本構建單元,學科的劃分對教學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同時也存在負面作用,如我們常常認為一個院系就一定代表一個學科,并將知識分割成一個個狹窄的模塊對學生進行教學,使完整的知識在一定程度上被割裂。而且近些年,一些高校片面理解社會和市場需求,增設就業面很窄的專業或所謂的“實用學科”,一味追求規模大、學科全。這種認識上的偏頗和設計上的階段性、隨意性明顯準備不足,使很多地方性高校學科、專業特色不鮮明,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被進一步削弱,造成相當一部分學生知識面狹窄,文化素養與藝術鑒賞力不高,社會責任感欠缺,功利色彩濃厚,綜合素質低下,既缺乏就業競爭力,也缺乏可持續發展的后勁。

3.課程體系設置不合理,教學內容陳舊。高等教育作為教育發展的最高階段,在社會發展和進步中有著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高等教育培養出的人才不僅要傳承知識,更要創新知識,只有具備創造力的勞動者才能更有力地推進個人和社會持續發展和不斷進步。課程體系的構建是實現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載體,其課程的質量及體系的合理性是保障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21世紀人類社會進入了知識經濟時代,科技突飛猛進,社會、經濟、文化等方面急劇變革,因此高校課程體系的構建也必然要與時俱進。近年來,隨著高校學生連續擴招,對于大多數普通高校來說,不斷開發出新的課程其能力確實是有限的。因此,目前在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方法上普遍存在必修課所占比例過大、選修課分量不足;重專業知識、輕視人文素質教育;學科之間缺乏融合;課程內容重復陳舊、理論嚴重脫離實際等問題。教學上習慣于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教師機械呆板地教,學生被動地學,嚴重阻礙了學生對事物全面性的認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我國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總體思路

德國哲學家費希特指出,教育首先是培養人,不是首先著眼于實用性,不是首先去傳授知識與技術,而是要去喚醒學生的力量,培養他們自我學習的主動性、歸納力、理解力,以便他們在無法預料的未來局勢中做出有意義的自我選擇?!暗聡逃浮焙楸ぬ貏e強調大學教育與科學研究的“反思性”問題,指出必須培養學生對真理與知識永無止境的探求、創造性與不斷反思的精神。

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是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首要和關鍵因素,如何圍繞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構建新的、科學可行的人才培養質量標準,不僅是“十二五”期間質量工程的任務,而且也是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深化的主要方向?!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對高校人才培養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牢固確立人才培養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著力培養信念執著、品德優良、知識豐富、本領過硬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边@就要求高校首先要改革人才培養模式,通過更新觀念、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訓練學生創新思維、培養學生創新品質、加強學科融合等多條途徑構建一種有利于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新的人才培養體系。

樹立創新教育理念是為了適應人類社會進入知識經濟時代,適應建設創新型國家和未來國際競爭的需要,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基礎上提出來的。主要是指通過發揮教育的主導作用,充分調動學生認識與實踐的主觀能動性,重視學生主體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潛能的喚醒。它的實質是更加注重人的主體精神,更加注重以人為本的教育,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創新人格。在科學技術日益發展,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發生的巨大變化深刻影響著高等教育的形勢下,高校只有適時改變教育觀念,調整優化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方法、教學評價,并使各種要素之間要做到有效銜接,形成自己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特色,才能為社會提供具有敏銳觀察力和分析力,善于創造和合理應用新知識與技能的創新人才,為社會的進步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我國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主要措施

1.樹立創新教育理念,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在知識經濟時代,國家綜合國力和在國際上的競爭力越來越取決于教育、科學技術和知識創新的水平,教育在經濟和社會發展過程中所呈現出的重要作用越來越突出,而大學階段正是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關鍵階段。創造力不同于智力,它包含了許多非智力因素。一個創造力很強的人,必須是有獨到見解、有堅強的獨立性的、個性完善的人,同時又是一個具有豐富的想象力、敏銳的觀察力、清晰的判斷力的人。人才培養模式中每一個要素的改革都需要在教育理念的指導下進行,因此,必須全員轉變傳統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人才觀,把具備創新意識、創新能力作為對人才基本素質的內在要求,注重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協調發展,引導學生樹立批判性思維,進而向創造性思維發展。教師的教法必須有利于學生學習方法的形成,教學的實施過程同時應當成為學生學習方法的形成過程。只有這樣,才能實現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教是為了不教”的最高教學境界。

2.加強專業設置建設,科學制訂教學計劃。目前高校專業設置與社會需求脫節被視為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之一,但大學教育肩負著提升國民素質和國家競爭力的使命,高校專業的設置和調整應適應國家經濟建設、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的總體需要,不能僅僅簡單地盯著就業市場,完全圍繞市場轉。如果高校不顧自身條件,盲目地開辦所謂的熱門專業,其實是一種“自殺行為”。因為一些高校增設的新學科、新專業往往是自己的弱勢學科和專業,學生培養數量雖多,質量卻得不到保證。因此,對于熱門專業,主管部門要適當加以規??刂?,同時對于冷門專業要給予政策傾斜,確保冷門專業人才的培養滿足社會需求。高校要按照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寬、綜合素質高、實踐能力強、富有創新精神的應用型和復合型人才的思路設計教學計劃。教學計劃要能夠有利于優秀生、特長生的發展,有利于學生個性化發展,給學生留有選擇余地,使學生可以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和需要選課,為學生構建富有個性的知識和能力結構創造條件。

此外,教學計劃中要特別注重實踐教學環節的合理安排。創新人才培養知識是基礎、思想是關鍵、實踐是根本。實踐教學環節是高校人才培養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保證?!督逃康炔块T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教思政[2012]1號)中明確提出,要強化高校實踐教學環節,規定了不同類型高校實踐學分所占的最低比例,提出要確保人文社會科學類本科專業不少于總學分(學時)的15%、理工農醫類本科專業不少于25%。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深化實踐教學方法改革,探索實踐育人的長效機制,必須要在學校、政府、企業、社會幾個方面形成合作機制,加大經費投入,加強考核管理。為提高企事業單位參與實踐育人工作的積極性,政府應在稅收、保險等政策層面上進行完善,鼓勵支持企事業單位積極承擔實踐育人工作的責任。同時,高校也要主動加強與企事業單位的協商協作,為學生參加實習實訓和實踐活動創造條件,實現與企業的互惠互利、共贏發展。

3.改革課堂教學模式,以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培養為重點實施教學。在教學方法上,西方高校非常重視學生在教學中的主動參與,注重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允許質疑和批評,鼓勵學生創新。所設的課程橫跨多個學科,強調科學的廣度和深度,給學生很大的發展空間,學生可以進行各種嘗試,包括失敗的嘗試,以形成獨立發現、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我國傳統的教學模式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雖然近十多年來在不斷改革,但離真正的探究式教學還有差距。很多老師不敢把學習任務放給學生,擔心他們完成不了,其實不是他們沒有自主學習能力,而是缺乏科學訓練。開展探究式教學的目的就是打破教師“傳道、授業、解惑”和學生“聆聽、接受、模仿”的傳統教學模式,把學生真正推向自主學習的主體地位。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必須先轉變教學理念,改變教學行為,探索更多的教育智慧。如果教師完全“霸占”課堂,越俎代庖,則難以培養學生形成善于思考、勇于質疑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正如巴班斯基所說,“只有教和學這兩個過程在相互聯系中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完整的教學過程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爆F在信息技術的發展也大大拓展了人們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途徑,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其對促進教與學效果的提升作用,積極推進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

4.改革考試模式,轉變以考試分數作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標準,課程學習效果是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的主要指標。在課程的考核上,以期末考試分數作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標準,既單一又片面。因為這樣的考試僅僅是對學生知識點的考核,而應用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仍得不到驗證。通常國外高校對學生課程成績的評定包括日常作業、報告、測驗、項目、表演等多種形式。為培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創造性,促使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自主學習,必須對傳統的考試模式進行改革,建立一個真正全面、客觀、合理的課程考核體系。評價的方法應該由“一考定全局”的傳統終結性評價轉向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課內教學與課外自主學習相結合的全程評價,因為單一的考試模式根本不可能反映出一個學生的真實能力。在命題時,需要設計考核學生能力的試題,并對部分試題允許有多個答案、多種解釋。對有創新思維的學生要給予鼓勵,使創新的火花得到更好的保護,力爭做到評價方式和標準與培養目標和效果相一致。

[參考文獻]

[1]吳紹芬.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理性思考[J].大學教育科學,2010(2).

[2]張愛萍,鄭曉芳,閔伸.適應社會需求的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J].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07(6).

[3]李彩芳,汪春蓮.高校制定和優化人才培養方案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09(16).

[4]申彩芬,陳娜.深化教學改革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1(6).

[5]吳慧.韓國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主要特征及其啟示[J].教學研究,2008(6).

[6]朱士中.美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對我國本科教育的啟示[J].江蘇高教,2010(5).

猜你喜歡
人才培養模式高校創新
校企合作下的應用型物流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獨立學院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高??蒲袆撔聢F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