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高校辦學特色的嵌入性視角分析

2014-04-29 00:44陳鋒正
教育與職業·理論版 2014年22期
關鍵詞:辦學特色高校

[摘要]當前我國高校普遍追求“層次更高”“規模更大”“學科專業更全”等發展目標,出現定位不清、特色不明的無特色發展困境。文章通過對嵌入性視角下的政府邏輯、市場邏輯和文化邏輯的分析,以整體論的研究方法,將不同場域中的辦學行為博弈過程構成一個更大場域的宏觀辦學特色,從而更為科學地探析我國高校辦學特色的形成機理,進而提出大學邏輯、政府邏輯、市場邏輯和文化邏輯下我國高校辦學特色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高校 辦學特色 嵌入性

[作者簡介]陳鋒正(1977- ),男,河南新鄉人,河南科技學院職業技術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講師,在讀博士,研究方向為教育經濟學。(河南 新鄉 453003)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4年河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河南省地方高校辦學定位與發展戰略研究”(項目編號:[2014]—2014JKGHC—0105)、2014年度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應用對策研究“三重”專項“河南省地方高校辦學特色與轉型發展研究”(項目編號:2014-DC-072)和2012年河南省高??萍紕撔氯瞬胖С钟媱潱ㄈ宋纳缈祁悾盎诖髮W價值觀的大學核心競爭力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4)33-0014-04

目前,我國高校近三千所,僅次于美國高校數量,是世界上名副其實的高等教育大國。然而,當前我國高校比“高”“大”,而不比“學”①,導致辦學目標功利化,“貪大求全”“千校一面”,無特色辦學反而成為高校的辦學特色。②《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要“優化高等教育結構,克服同質化傾向,促進高校辦出特色”。十八屆三中全會也再次強調“促進高校辦出特色、爭創一流”。這既體現了高等教育發展的客觀規律,也是高校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要求。

一、我國高校辦學特色的現狀

高校辦學特色是指高校在長期辦學過程中逐步形成的相對穩定的發展方式,具有被校內外廣泛認同的、獨具個性的特征。在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向縱深發展階段,高等教育競爭日益激烈,高校愈發重視辦學特色,把辦學特色作為發展的核心競爭力。高校在保持共性品質的同時,不斷培育、挖掘、提煉、維持和發展本校的特殊個性品質,將辦學特色理論與發展實踐相結合、共性特征與個性品質相結合、歷史與現實相結合,③追求內在生發和外在不可替代的特色發展之路。

高校作為學校管理體制、運行模式、學科布局、專業結構以及課程體系的載體,通過校園文化、學科專業、師生構成等顯性特征和學校精神、學校風格、學校理念等隱性特征來彰顯辦學特色。因此,高校辦學特色的存在方式和發展方向與高校的“特色自覺”④休戚相關,高校甚至將“特色自覺”與特色發展之路緊密結合,并上升為學校發展的戰略選擇。同時,高校作為一個相對閉合、獨立的小系統,處于高等教育的開放系統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經濟、文化等大系統的影響,其辦學特色又表現為環境作用的自然結構。因此,高校的辦學特色是自身因素和環境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然而,當前我國高校在特色辦學的過程中,往往強調的是“特色自覺”,忽視外部環境對辦學特色形成和發展的影響。我國高校作為行政事業單位,不完全具備現代大學應有的基本條件,沒有獨立的財權、人事權,甚至不享有獨立的辦學自主權,如果僅從“特色自覺”的角度要求高校辦出特色,恐怕心有余而力不足。此外,我國高校還具有西方大學的舶來特性,雖然在辦學理念、辦學模式、辦學方法以及辦學功能等方面試圖學習并效仿西方現代大學,甚至將“學術自由、大學自治、教授治?!弊鳛樽陨戆l展的目標追求,但從我國高校百余年的發展歷程來看,所謂的現代大學辦學特色不甚清晰。

素有“大學之母”美譽的博洛尼亞大學歷史悠久,現今依然保持著“獨立、自由和創新精神”的特色,而我國高校的功利性發展思路卻把辦學成績,學校共性,學校定位、特質、特點作為辦學特色。巴黎高等師范學院幾百年來堅持自身特色,始終不易其名,而我國高校卻把“升格、申報碩士點博士點、更名”作為普遍的發展模式,淡化了獨具個性的辦學特色,催生了當前高校發展路徑的雷同化和趨同傾向。洪堡大學遵循德國古典大學理念,以“寂寞和自由”為主要特征,為后世大學樹立了發展的方向標。我國高校在官僚行政管理體制下,普遍缺乏學術自由,創新乏力,但又好高騖遠,攀“高”、比“大”、求“全”,重復性建設嚴重,同質化問題突出,定位不清,辦學特色不明顯。美國的威斯康星大學堅持特色辦學,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也促進了自身的發展,并成為現代大學服務社會的典范,而我國高校卻不加區分地學習西方大學的市場化模式,漠視歷史積淀下來的傳統和特色,造成了不顧實際、不加質疑、盲目跟風的無特色發展困境。

二、引入嵌入性視角分析我國高校辦學特色困境的必要性

我國高校要擺脫辦學特色困境,不能完全依賴高校的“特色自覺”,更重要的是要將高校置于高等教育和經濟社會的開放系統中,統籌高等教育、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影響因素的綜合作用。高校的辦學特色不僅需要高校歷史傳統的積淀,形成特色意識和特色自覺與自為,更重要的是要將高校特色發展融入整個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的潮流之中,以嵌入性(embeddedness)的視角審視高校的特色發展問題,以整體觀的理念和嵌入性理論對高校特色發展困境展開研究。嵌入性概念由卡爾·波蘭尼(Karl Polanyi)在《大轉型:我們時代的政治經濟起源》(The Great Transformation-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Origins of Our Times)一書中首次提出,并將此概念用于經濟理論的分析。他認為,“人類經濟嵌入并纏結于經濟與非經濟的制度之中,將非經濟的制度包括在內是極其重要的?!雹萸度胄愿拍畋砻?,社會成員或社會組織既相對獨立,又不可避免地受到外在力量的推動或牽引,在各自特性和偏好差異的條件下,多重力量的相互沖突、效應疊加或抵消,就表現為博弈內生的激勵偏性或不相容等問題。透過嵌入性視角,將高校辦學特色行為發生于大學邏輯、政府邏輯、市場邏輯和文化邏輯等條件下的形成機制作為辦學特色選擇的優先條件,而不是脫離環境孤立地分析辦學特色的個體行為或“特色自覺”。以整體論的研究方法,將不同場域中的辦學行為博弈過程構成一個更大場域的宏觀辦學特色,從而更加科學地探析我國高校辦學特色的形成機理。

三、我國高校辦學特色的嵌入性分析

影響我國高校辦學特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總體可以概括為兩個大類:一是高校內因,也就是“特色自覺”與特色自為的問題;二是高校的外因,也就是本研究借助嵌入性理論,從政府邏輯、市場邏輯和文化邏輯來探析影響高校辦學特色的系統性成因。關于高?!疤厣杂X”的論述已很多,這里不再贅述,僅從高校所處環境的政府邏輯、市場邏輯和文化邏輯的角度嘗試開展分析。由于系統分析過程涉及兩因素或多因素的相互疊加作用(如下圖所示),必然產生多變量的隨機擾動現象。為便于分析,本研究采用“偏相關關系”的分析方法,首先將市場邏輯和文化邏輯作為相對穩定因素,考察政府邏輯與我國高校辦學特色的關系,進而分別展開市場邏輯和文化邏輯與高校辦學特色的關系研究。

1.政府邏輯與辦學特色。按照高等教育發展規律和發達國家高校的辦學經驗,高等教育發展的背后一般都有政府力量的推動。高等教育大眾化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政府力量引導的高校辦學規模擴大和高校數量增加。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走向大眾化甚至普及化,體現了政府為滿足人們對差異化教育和高質量教育需求而做的努力。同時,社會的多元化和知識的多樣性必然促使大眾化階段的高等教育走向多樣化,如果沒有高校辦學特色的多樣化,高等教育的多樣化就無從談起,而高等教育的多樣化也必然要通過高校辦學特色的多樣化來實現。

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飛速發展,高校迅速擴招,在政府力量的推動下,我國高等教育迅速實現了大眾化。2012年,我國高等教育總規模達到3325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30%,各級各類高等學校達到了2790所,⑥高等教育發展成就可謂巨大。然而,我國高校的同質化現象嚴重,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政府邏輯下的干預行為抑制了高校的特色發展。我國高職院校往往力圖“專升本”,升本之后想招碩士,招了碩士又想招博士,最終都想辦成研究型大學,“千校一面”的現象由此而生。⑦這一現象背后的真正原因是政府干預過多、高校自主行為乏力。正如伯頓·克拉克(Burton R Clark)所言,高等教育的協調發展應是政府、市場、學術寡頭三種力量平衡的結果。⑧而我國高等教育實行的是官僚化管理模式,高職院校校領導的設置是副廳級,本科院校是正廳級,“985”高??赡芫褪歉辈考?。⑨在這樣的管理制度激勵下,大學領導者向往更高的行政層級,漠視高校的辦學特色,追求高校所謂的“華麗轉身”。2014年4月,《新京報》記者對116所“211工程”高校自2000年以來卸任的校長履歷進行統計,共有49名校長卸任后曾擔任黨政機關、軍隊、科協、人大、政協等部門的領導干部。⑩由此可見,高校領導者不可避免地存在官僚行政意識,甚至為官僚環境所“挾持”,其辦學行為也必將背離教育家辦學的初衷,他們關于高?!疤厣杂X”的念頭也無非是仕途中的一塊“雞肋”。

2.市場邏輯與辦學特色。我國《高等教育法》規定:高校屬于非企業法人中的事業單位法人,即指從事非營利性的、社會公益事業的法人。高校法人資格的確立為推進高校辦學自主權、處理與其他市場主體的關系提供了法律依據,但它僅僅確定了高校具有的財產處置權和知識產權,在《高等教育法》中對高校辦學自主權所作的規定多為綱要式界定,缺乏對高校、政府和市場關系的準確定位,從而出現了當前市場經濟環境與高校計劃經濟管理模式的悖論。

計劃經濟時期,高校的辦學行為完全由計劃經濟體制主導,高校管理也實行計劃經濟管理模式。當時高校還談不上所謂的辦學特色,僅僅表現為計劃約定下的高校行業性分類。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完善,國家不再以計劃分配方法安排高校畢業生就業,而是通過人才市場“雙向選擇、自主擇業”的就業政策,促進高校積極融入市場經濟環境,以競爭和效率的邏輯突出辦學目標的差異性,在特色品位中提升高校辦學效率和辦學效益。市場的邏輯就是在社會分工和知識分工的基礎上,強調高校各據所長、各擁所能,突出優勢、辦出特色。但是,當前我國高校依然沒有擺脫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無論是培養人才還是科學研究、服務社會,都具有濃厚的計劃經濟色彩。比如,學科專業設置作為高校辦學的核心部分,在計劃經濟時代由國家計劃調控,當前仍無法沖破國家計劃干預的影響,不能與市場有效銜接,導致人才培養的模式固化、方法落后,評價體系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如果不能將市場邏輯有效引入高校的辦學行為中,高校會繼續唯上計劃而不唯市場需求,甚至在某些非市場力量的驅使下,以前的行業性特色也將被“高”“大”“全”的目標所替代,“千校一面”的現象也在所難免。

3.文化邏輯與辦學特色。我國古代類似于現代大學的教育機構如稷下學宮、太學、國子監等早已有之,但真正具有現代意義的高校卻肇始于西方大學?,F代大學文化、大學精神和大學功能等影響甚至主導了我國高校百余年的建設和發展。高校即使從社會邊緣的“象牙之塔”成為現代社會的“軸心機構”,所反映的大學文化特質和精神價值的基本屬性也不會泯滅。我國高校根植于深厚的中華文化土壤,表現出獨特的“中西合璧”的文化交融特征,但由于受兩千余年封建文化的影響,又具有許多與現代文明、現代大學文化不匹配的地方。在思維層面,我國傳統文化長期受經學思維影響,往往傾向于借助對儒家經典的注疏、詮釋來闡發對事物的認識和看法。從孔子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開始了2000多年的經學思維,在注疏經典中探究真理和“道”的本源。這種思維具有回溯歷史的特征,總認為古代的是好的,現代不如古代,永遠走不出古代的“光環”,也就很難有所突破、創新。在制度層面,延續1300余年的科舉制度對我國傳統文化影響至深。美國學者柯睿格曾說:“以科舉考試為核心的中國文官行政制度的創立,是中國對世界最重要的貢獻之一?!?1但科舉制度的基本特征與現代文明格格不入,不僅學習知識單一、內容局限于儒家經典,還注重封建人倫道德教化,缺乏質疑意識和創新精神?!按ト肆⒀浴薄鞍斯扇∈俊薄皟啥宦劥巴馐?,一心只讀圣賢書”等封建教義,禁錮了學人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更與現代大學提倡的自由、民主、獨立的學術精神相去甚遠。在價值層面,長期受“學而優則仕”思想的影響,學習和教育的目的性狹隘,價值取向以做官、“衣錦還鄉”為衡量標準。這種“官本位”思想容易造成思想僵化、行為固化、唯命是從,不利于追求真理和培養批判意識。

四、我國高校特色發展的對策與思路

高校辦學特色的嵌入性視角分析是依據系統的觀點來看待高校的特色發展問題,是將高校置于現實的辦學環境中,突出整體觀念,考量高校的辦學特色與政府邏輯、市場邏輯和文化邏輯的相互博弈過程。此外,高校作為辦學主體,大學邏輯對辦學特色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因此,高校特色發展的對策與思路應從大學邏輯、政府邏輯、市場邏輯和文化邏輯等角度來著手。

1.大學邏輯對高校特色發展具有主導性作用。大學邏輯是大學在歷史演變的過程中,依據大學作為社會成員存在的意義和價值,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所具有的功能性、規律性和客觀實在性等精神狀態、文化形式、行為習慣、運行機制等邏輯特征。高校是辦學的主體,也是辦學特色的發起者、建設者和承擔者,大學邏輯理應成為高校辦學特色發展的主導性力量。在大學邏輯的視閾中,高校辦學特色的內涵表現在兩個方面:個性與優勢。個性是特殊、特別和獨特之處,優勢是相對的出彩、出色之處,兩者共同構成了高校特色的基本內涵。

在宏觀層面上,高校要樹立獨特的辦學理念、合理的辦學思路和科學的發展戰略。在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高校的發展應具有更加開闊的國際視野和更長遠的戰略目標。面臨日趨激烈的教育競爭,高校不能囿于傳統計劃經濟時代的“等”“靠”“要”思想,應突出國際化和本土化相結合、差異化和特色化并舉的辦學理念和辦學思路。差異化發展和特色發展既是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也是高校在未來“生源危機”背景下取得競爭優勢的關鍵。12在高校戰略管理過程中,高校要注重自身的歷史積淀,立足國內外高等教育發展的現實,制定特色發展的戰略規劃。在中觀層面上,高校的特色發展主要體現為高校的制度建設。高校的辦學特色不能一蹴而就,而要在歷史發展的積淀中逐漸形成,在此過程中,能夠促使高校沿著某條特色路徑發展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建章立制,以制度化的管理和約束促成高校特色的形成與發展。在微觀層面上,高校的辦學特色以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文化傳承與創新等功能得以彰顯,如人才培養模式的特色、科學研究的特色、服務社會的特色、校園文化的特色、校風特色、教風特色、學風特色等。

2.政府邏輯對高校特色發展具有引導性作用。在我國現有的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機制中,政府的力量對高校特色發展具有引導性的作用。首先,政府邏輯體現在對高校更高層面的戰略規劃和設計?!都永D醽喐叩冉逃傮w規劃》從政府管理層面建構了加州高等教育分類管理的發展藍圖,引導加州高等教育迅速成為美國最大、最具特色的公立高等教育系統:加州大學系統、加州州立大學系統、加州社區學院系統,每個系統都包含了若干所特色獨具的大學或學院。13該規劃此后雖多次修訂,但基本保持了分類管理模式,并引領美國甚至世界高等教育的發展潮流。其次,政府邏輯還應根據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人口等特征,確定高等教育的區域布局,使得高校分布與國家和區域發展戰略相匹配,適應人們對差異化、多樣化教育的需求。計劃經濟時代所留下的管理模式并非一無是處,比如行業性高校就是特色鮮明的高校,不應隨波逐流地走“高”“大”“全”的同質化道路,而要根據自身優勢,強化行業高校與政府相關部門的共建機制,重塑或進一步彰顯高校的辦學特色。最后,通過政府力量影響高校內部治理結構改革,抓住高校章程建設的契機,理順政府與高校、高校內部學術管理與行政管理的關系,切實去除高校內部的官僚化管理模式,按照《規劃綱要》的要求,“推進政校分離”“落實和擴大學校的辦學自主權”,以“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

3.市場邏輯對高校特色發展具有激勵性作用。市場邏輯是指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以平等性、競爭性、法制性、開放性和交換性為基本特征,以提升生產效率、經營效率、營銷效率、管理效率為目標,實現市場主體的效益最大化。14在市場經濟中,高等教育是一種特殊的產品,既具有公共產品的屬性,又有私人產品的屬性。高等教育的公共產品屬性決定了高校的教育活動和科學研究不能完全按照市場邏輯來運作,教育活動中的道德養成、文化熏陶、覺悟提高、素質提升等都是在非等價交換過程中形成的,甚至市場效率和效益最大化目標都不可能成為衡量高校教育質量的評價標準。對高校的科研來講,特別是基礎理論研究,如果“屈服于實際應用的壓力,就一定會阻礙學術,尤其是科學的發展”15。但是,高校辦學行為較為復雜,既包含以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為主要功能的教育行為,又存在大量服務于教育活動的非教育行為。非教育性活動和服務社會等方面使得高校與市場天然密不可分。市場邏輯在某種程度上還成為當今高校提升管理水平、增強辦學特色的激勵因素,后勤服務社會化就是市場邏輯運用于高校的一個案例。在市場經濟環境中,高等教育大眾化條件下的高校競爭意識也在逐漸增強。通過經營大學理念的不斷深化,高校需要正確處理大學邏輯與政府邏輯的傳統關系,擺脫高校作為政府附屬物的地位,變官僚行政管理為“以人為本”的市場管理模式,實現高校間的差異化和多樣化發展,以品牌效應樹立辦學特色。

4.文化邏輯對高校特色發展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文化邏輯不同于大學邏輯、政府邏輯和市場邏輯,是高校特色發展因素中的一種無形的隱性力量,表現為嵌入中西文化交融過程中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要更好地發揮文化邏輯對高校特色發展的積極作用,一方面,高校特色必須植根于中華文化的深厚土壤,以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支撐高校特色發展;另一方面,我國高校的辦學形式不但源自西方現代大學,還要批判性地繼承“大學自治、學術民主”的精神,發展辦學特色。

中華文化與現代大學文化有共通共融之處,這些傳統文化既是中華文化的優良傳統,也是當今學人應當追求的理想和目標;既契合了現代大學精神,也是高校特色發展中不可忽視的隱性力量。西方大學提倡的“大學自治、學術民主”經歷千余年的高等教育發展而形成,揭示了大學的教育和科研活動的基本規律,也是我國高校辦學過程中應遵循的題中之義。但也要注意,“自由”“民主”“自治”等文化標簽具有鮮明的西方政治意識形態色彩,我們既不能一味回避西方大學文化的影響,也不能全盤接受,而要開闊胸襟,勇于面對,以揚棄的態度來接納和吸收西方大學文化,為我國高校辦學特色增添多元化、多樣化的元素。

[注釋]

①⑦⑨潘懋元.大學不應只比“大”不比“學”[J].新華文摘,2011(19):118,118,118.

②陳鋒正.地方高校如何走出特色發展困境[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

04-28.

③④唐芳貴,皮修平.論高校辦學特色與特色自覺[N].光明日報,2012-08-04.

⑤GRANOVETTER M.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5,91(3):481.

⑥教育部.2012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33/201308/155798.html,2013-08-19.

⑧(美)伯頓·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統——學術組織的跨國研究[M].王承緒,徐輝,譯.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4:61.

⑩參見網易教育2014年4月10日發布的“高校校長卸任后去向盤點:周濟等49人入仕途”一文。

11鄭晉鳴,張曙光.從江南貢院探秘千年科舉[N].光明日報,2014-06-08.

12陳鋒正.“生源危機”背景下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戰略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3(26):8.

13單春燕.大學特色發展的比較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54.

14陳鋒正.市場邏輯與大學發展:市場邏輯視閾下的大學發展戰略選擇[J].當代教育科學,2014(11):40.

15夏之蓮.外國教育發展史料選粹[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61.

猜你喜歡
辦學特色高校
中等職業學校辦學特色探討
中央蘇區職業院校的辦學特色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眾平臺傳播效果的幾點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試論高校黨建工作中的黨史教育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高??蒲袆撔聢F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走內涵發展之路提升學校教育品質
優化課程教學體系結構,凸顯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辦學特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