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人文素質選修課程的開發

2014-04-29 13:14張華張永輝
教育與職業·理論版 2014年23期
關鍵詞:選修課人文素質課程開發

張華 張永輝

[摘要]人文素質選修課是實施素質教育,實現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課程體系。在課程設計上,教師可通過“營養拼盤套餐”實現課程內容的豐富性設計,通過信息動態碰撞實現教學方法的多樣化設計,通過學材海量呈現實現教學手段的現代性設計,通過過程持續評價實現教學反饋的靈活性設計,通過課堂內外融通實現實踐活動的開放性設計。

[關鍵詞]人文素質 ?選修課 ?課程開發

[作者簡介]張華(1975- ),女,河北徐水人,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基礎部,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高職語文教學與中國現當代文學。(北京 100015)張永輝(1971- ),男,河北保定人,中華女子學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中國現當代文學及中文教育。(北京 ?100029)

[基金項目]本文系北京市教育委員會2011年度北京市屬高等職業學校人才強教深化計劃中青年教師項目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PHR201108456)

[中圖分類號]G642.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3985(2014)35-0153-02

當代社會,是一個日新月異、飛速發展的社會,為了更快地適應經濟結構的轉型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在勞動分工日益精細化的基礎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日益全面化、綜合化。一名技術性人才,僅僅靠一門應用性技術就能走遍天下的社會現狀已經悄然改變,社會對技能型人才的全面素質、綜合能力、可持續發展的潛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業飛速發展,企業更新換代,技術日新月異,從業者失業轉行或職務晉升的可能性越來越大,轉變頻率越來越高。從業者如何在競爭中更好地規避就業風險,捕捉發展機遇,全都依靠個人綜合素質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面對人才培養“高學歷,低文化;多知識,寡素質;只知書,不達理”的尷尬局面,諸多職業院校也越來越清醒地意識到,職業技能提高與人文素質培養是人才騰飛的兩翼。高職院校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改善知識結構,拓寬學生知識面,紛紛開設了人文素質類選修課程,以此作為專業課程的有力補充,借以健全學生人格,培養學生發展后勁,以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

一、人文素質選修課的課程特點

人文素質選修課程浸潤著中華民族乃至全人類燦爛輝煌的精神財富,包含著上千年古老悠久的歷史文化,鐫刻著綿延不絕的生命智慧,熔鑄著人類精神文明的豐碑。雖然它不能直接解決學生在專業領域遇到的各類技術性、實踐性問題,但通過這些課程的學習,學生能獲得學習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所必備的思維方式、意志品質以及各種精神力量,它能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激勵學生,給予學生成長與發展所必需的正能量。在人文素質選修課程的智慧啟迪下,學生能積極地汲取成長的精神養料,形成正確健康的世界觀與人生觀,在未來的生活中能較好地處理自我與他人、個體與群體、理想與現實、奉獻與索取等關系。人文素質類選修課是高職院校專業課程的有力補充,是課程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在高職院校中,人文素質選修課作為專業課程的有力補充,與專業必修課有很大的區別。

首先,兩者的課程性質不同。專業必修課,一般為專業的核心課程,它要求該專業學生必須學習本門學科,掌握本門學科的相關知識和技能;而人文素質選修課,是學生在自愿的基礎上,根據個人需求自主選擇學習的課程,該課程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不占據核心地位,是專業學習的有益補充。人文素質選修課的非核心地位,使得學生對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容易產生敷衍懈怠心理。

其次,兩者的課時長短不同。專業必修課,作為專業核心課程,往往學習的時間較長,課時充裕,并且會給予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學生能在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的多次反復中,逐漸掌握并達到技能的熟練;而人文素質類選修課程的課時較短,一般課時安排在18~36學時,教師要費盡心思,既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提供給學生豐富的信息,高密度的知識容量,還要盡可能地為學生創造實踐練習、展示自我的機會。

最后,學生學習的主觀意愿有所區別。人文素質選修課是在學生充分自愿的基礎上,由學生自主選擇而進行的課程,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可以選擇學習,也可以選擇不學;而專業必修課,學生沒有選擇余地,不管學生是否有學習意愿,都要進行該門課程的學習。表面上看起來,學生選修人文素質類課程的學習動機似乎更強烈一些,但由于該類課程的非主體地位,不排除部分學生存在“選而不修”“來而不學,混個學分”的可能性。

基于選修課的上述特點,盡管人文素質選修課更尊重學生的主體意愿,但在教學上,也存在著課時短缺、學生重視程度不夠、實踐條件欠缺等弊端。那么,在課程體系的建設過程中,教師如何依據現有條件,努力構建豐富多彩、充滿個性而又高質量的人文素質選修課是目前面臨的問題。

二、人文素質選修課程的開發

人文素質選修課程的開發,從宏觀層面上來說,學校教務部門要依據人才培養目標、學校發展特色、學生就業需求等因素科學規劃,統籌安排;從微觀層面上來說,課程開發團隊要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評價、實踐活動等方面合理安排,精心設計。

1.營養拼盤套餐:課程內容的豐富性設計。人文素質類選修課程由于課時少,時間短,保證不了知識點的面面俱到、環環相扣,它不能像必修課那樣按照學科的自身邏輯系統完整地講授,而是要抓大放小,提煉精髓,剔除枝葉,展示精華。人文知識博大精深,浩如煙海,高職學生沒有時間和精力細致深刻地掌握眾多內容,教師要按照一定的專題對學科內容進行整合重組,既高屋建瓴又不流于空泛,既簡明扼要又不干癟枯燥,既內容豐富又不駁雜混亂,將學科的文化精髓與精神內涵展現給學生,并努力激發出學生“見一木而欲知全林,見一石而欲知全山”的學習興趣與學習動機,引導學生產生“課上入門,課下探究,激發興趣,終身學習”的強烈愿望。

人文素質選修課旨在開闊視野,啟迪智慧,活躍思維,增強學生綜合素質,因此教師在授課內容的選擇上,就不能囿于學科之間的界限,要重視不同知識的穿插、融合與貫通,讓學生從中得到情緒的愉悅、精神的陶冶、智慧的啟迪。例如,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以下簡稱我校)開設的人文素質選修課“字海漫游”,以漢字為突破口,以《說文解字》為理論依據,通過文字故事、文學名著、歷史故事等通俗易懂的解說形式,去闡釋漢字的產生及發展,啟發學生了解漢字的藝術魅力,進一步體會漢語言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教材講義的開發上,該課程靈活新穎、圖文并茂,在漢字知識中穿插歷史、文學、倫理、哲學、民俗等多方面內容,以高度濃縮的方式向學生傳輸大容量、高密度的知識,給學生造成強烈的感受沖擊,激發學生探究樂趣,鼓勵學生在課程講義的基礎上展開進一步的學習,從而拓寬學生知識面,提升學生人文素養。

人文素質選修課程在教學內容上的設計,簡而括之,就是要突出“博、精、深、新”的特點。所謂“博”,即課程的知識面廣博,內容豐富;所謂“精”,就是教學內容要選擇人文社會科學中的經典之作,要具有突出的人文價值和鮮明的學科特色;所謂“深”,就是要有合適的理論深度,忌膚淺表面,要具備一定的學術內涵;所謂“新”,就是要引發學生的興趣,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具有較強的時代感。

2.信息動態碰撞:教學方法的多樣化設計。高職院校的人文素質選修課是為培養應用型人才而服務的,在教學方法上,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要以“培養學生素質、提高學生能力”為主線,強調信息的雙向流動,思維的動態碰撞以及智慧的彼此激發,努力做到“知能一體、知行一致”。

經驗證明,“灌輸式”“填鴨式”的授課方式必定會使課堂死氣沉沉,了無生趣,強烈扼殺學生的求知欲望。教師要想讓課堂充滿生機,富有活力,就要由呆板枯燥的單向講授變為生動活潑的雙向交流,充分利用任務驅動法、分組討論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擬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并通過小組合作、討論交流、作品展示、成果分享等多種形式,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自由,讓不同思想、不同觀點在課堂中交流碰撞,以此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探索精神。如在“字海漫游”選修課中,教師以“千萬別折騰漢字”為主題,讓同學們找出生活學習中經常出現的漢字錯用誤用現象,并借助《說文解字》《現代漢語大辭典》,探根求源,檢索詞義,分析謬誤,修錯改正。教師還可以建議同學組成“語林啄木鳥”社團,在每次上課之前向大家公布校園宣傳欄內語言及語法錯誤的實例,以供大家一同分析甄別。

3.學材海量呈現:教學手段的現代性設計。在人文素質選修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板書、圖片、照片、模型、實物等傳統的教學手段,通過直觀教學增強學生的感知能力,加強學生的印象。同時,為了達到課程知識對學生多方位多維度的沖擊與大頻率的刺激,教師還要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開發多媒體教學軟件、電子教案,構建網絡課程,建設教學資源庫,爭取為學生提供一個課余時間學習的知識寶庫?,F代化教學手段的引入,不僅能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增加課堂的知識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4.過程持續評價:教學反饋的靈活性設計。人文素質選修課教師在做好教學的同時,還要加強學生管理,促進學生學習。針對部分學生“選而不修”的問題,教師要和教學管理部門溝通,在學生下次選課時做好監控,通過獎懲措施避免類似情況發生。教師還要加強對學生的選課指導,在學生選課前,要將課程特點、課程內容、授課形式、難易程度、師資水平等情況告知學生,讓學生在選課前有充分的心理準備,避免學生因對課程不了解而產生退課現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采用持續性的過程考核,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狀況、學習能力等要素進行監控,對日常學習表現進行打分,并折合一定的比例匯入期末考核成績。在考試形式上,教師要大膽改革,勇于創新,可采用閉卷考試、開卷考核、撰寫論文、成果設計、讀書報告、匯報演出等多種方式進行,將考試作為學生的一次再學習,并對學生的學習成果做出客觀、準確、公正的評價。

5.課堂內外融通:實踐活動的開放性設計。人文素質選修課課時有限,僅僅依靠課上時間遠不能達到學生的需求,因此人文素質選修課要將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結合起來,要把有限的選修課教學和經常性的學生活動以及固定的社團活動結合起來。人文素質選修課教師要加強與學工部門的溝通,把教學活動積極延伸到學生活動和社團活動中去,還可以依托學生和社團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選修課實踐教學。

比如文學類素質選修課,教師可以與學校的文學社團聯系起來,帶領學生積極參與到各種文學活動中,研讀經典作品,營造美好的精神境界;教師還可以依托文學社團舉辦朗誦會,誦讀優秀文學作品,借“朗誦”這一藝術形式傳播文學之美,提升學生審美能力。教師還可以組織熱心同學創辦學校里的文學報、詩歌報等文藝小報,給學生和老師們一個長期的交流園地,從而激發學生熱愛文學、積極寫作的學習熱情。

人文素質類選修課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實現可持續發展方面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高職院校要科學安排,合理引導,積極開發,在教學設計方面努力實現教學內容的豐富性、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教學手段的現代性、教學評價的靈活性以及實踐活動的開放性。

[參考文獻]

[1]于潔,馬吉兆.高職類院校人文素質選修課建設芻議[J].赤峰學院學報,2010(5).

[2]張益萍,趙宇.重慶市高職院校開設人文素質選修課現狀分析[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2(1).

猜你喜歡
選修課人文素質課程開發
高校開設普拉提選修課的意義探析
校園文化對醫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意義
關于光學與現代生活通識教育選修課的幾點思考
高職高專院校養老服務類人才人文素質的缺失及對策
大學英語課堂中以語篇材料為載體的人文素質培養
高職英語視聽說選修課多元考核手段
《電子商務網站實務》精品課程建設探討
基于專業核心能力的機械類課程開發
河南省普通高校乒乓球選修課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
南通高職院校大學生人文素質狀況調研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