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圍繞解決好六個方面問題扎實推進扶貧攻堅進程

2014-05-30 10:48劉忠誠
中國集體經濟·中 2014年9期
關鍵詞:自治區貧困人口貧困戶

劉忠誠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三農工作是重中之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在‘三農工作中要把扶貧開發作為重中之重,這樣才有重點?!贝汗澢跋?,習總書記考察內蒙古講話中指出:“扶貧開發是沉甸甸的責任,各級領導干部都要承擔好這個責任”。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對深入推進我區扶貧開發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是我們全面做好扶貧領域改革、扎實推進農村牧區扶貧開發工作的根本指針。今后一個時期,我區扶貧開發工作要自覺用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以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為基本遵循,圍繞解決好六個方面問題,統一思想、凝聚力量,扎實推進新一輪扶貧攻堅進程,切實把講話精神轉化為做好扶貧工作的強大動力和生動實踐。

一、深化認識,解決“為什么扶貧”的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如果貧困地區長期貧困,面貌長期得不到改變,群眾生活長期得不到明顯提高,那就沒有體現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那也不是社會主義?!边@充分說明,削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扶貧開發要始終以消除貧困為首要任務,以改善民生為基本目的,以實現共同富裕為根本方向。目前,扶貧開發還面臨著的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要實現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我們決不能滿足于“翻一番”的平均數,要清醒地看到內蒙古自治區欠發達的基本區情還沒有根本改變,貧困地區發展滯后的問題還沒有根本解決。從貧困區域看,全區仍有50萬人生活在生態環境惡劣地區,七個連片特困地區大多資源匱乏,工業化、城鎮化水平低。從貧困旗縣看,基礎條件差,縣域經濟發展薄弱。從貧困人口看,致貧返貧的主要因素是生產資金短缺、因病和因災分別占全區貧困人口的29%、28.3%和21%。截至2013年底,全區57個國家和自治區重點扶持的旗縣中,還有157萬的貧困人口。如果這些貧困人口不能脫貧致富,貧困落后面貌不改變,勢必影響全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因此,堅定不移打好扶貧攻堅戰,不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需要,也是民族團結、邊疆穩定,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的需要。

二、精準扶貧,解決“扶誰的貧”的問題

習近平同志指出:“抓扶貧開發,既要整體聯動、有共性的要求和措施,又要突出重點、加強對特困村和特困戶的幫扶?!边@說明,精準扶貧的前提是摸清底數??偨Y我們過去在扶貧工作中的經驗教訓,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是底數不清,指向不明,扶貧開發工作缺乏精準度。說哪個地區、哪個旗縣貧困,大家可能頭頭是道,但說哪個嘎查村,哪一戶貧困,為什么貧困,怎么樣脫貧,就說不上來了。我在調研中發現,有一個貧困村共有203戶貧困戶,他們計劃5年脫貧,每年解決40戶貧困戶脫貧的問題,可是今年是哪40戶就說不清楚了,明年、后年就更不清楚了。最后,很可能是每年不論脫貧不脫貧,都是遞減40戶貧困戶,到2017年實現全村脫貧。到那時很可能是數字脫貧,實際沒有脫貧,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問題。我們要如期實現整體脫貧的目標,就必須解決這個問題。必須逐村逐戶地摸清貧困狀況,逐村逐戶地制定扶貧措施,建檔立卡,建立扶貧瞄準機制,使扶貧開發變“大水漫灌”為“滴灌”,實施“靶向療法”,采取一村一策、一戶一法。為徹底解決好這個問題,今年,我們在全自治區范圍內開展了前所未有的貧困識別和建檔立卡工作,制定了《自治區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工作方案》,明確了建檔立卡工作的標準、范圍、規模、方法、程序和完成時限。通過建檔立卡,精準識別貧困嘎查村、確認貧困戶和掌握致貧原因,實施“靶向療法”,科學有效地解決了“扶誰的貧” 和真扶貧、真脫貧的問題。

三、干部駐村,解決“誰來扶”的問題

扎實推進“扶貧攻堅工程”,干部是決定因素。貧困地區致貧返貧除了缺資金、缺技術之外,一個根本原因還是缺乏一個好的帶頭人。借鑒區內外扶貧工作的經驗,在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的同時,派駐工作隊是成功之舉。繼我區采取38名省級領導聯系貧困旗縣、實施農村牧區“十個全覆蓋”工程、生態脆弱區移民扶貧工程、金融扶貧工程等扶貧攻堅舉措之后,自治區黨委、政府最近又做出了創新扶貧工作機制決策和啟動“三到村三到戶”工作方案,即:規劃到村到戶、項目到村到戶、干部到村到戶。從今年開始到2017年,組織自治區、盟市、旗縣三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開展結對幫扶貧困嘎查村,建立駐村工作隊制度。主要負責貧困嘎查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特色產業、村容村貌、生態環境、基層組織建設、農村牧區“十個全覆蓋”工程的組織實施任務。目前,自治區、盟市、旗縣已選派優秀年輕干部深入到全區確定的2834個貧困嘎查村任職,開展工作。通過干部駐村幫扶,推進扶貧攻堅重心下移。始終做到規劃跟著貧困村、貧困戶走,項目跟著規劃走,干部跟著項目走,實現與扶貧對象無縫對接,確保到2017年,列入“三到村三到戶”工作范圍的貧困村及貧困人口實現“兩不愁、三保障”,人均收入達到6000元以上,全面實現農村牧區“十個全覆蓋”目標。

四、科學規劃,解決“怎么扶”的問題

有序推進“扶貧攻堅工程”,科學規劃是前提。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扶貧攻堅是一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與城市建設和其它工程一樣,規劃的好則事半功倍,規劃不好則勞民傷財。要指導各地編制好扶貧開發規劃,特別是編制好到村、到戶的扶貧規劃。自治區黨委、政府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把關注民生、扶持貧困地區的貧困人口脫貧致富作為轉變機關工作作風、緊密聯系群眾的切入點,將本部門所掌控的政策、項目、資金等資源向國家和自治區扶貧攻堅地區重點傾斜。按照規劃先行、逐步實施的原則,對自治區相關行業部門、38個重點貧困旗縣編制了2013—2017年扶貧開發規劃,既有增收減貧的目標,也有基礎設施、產業發展、農牧民素質、村容村貌整治等方面的目標。清晰地勾勒出內蒙古新一輪扶貧開發攻堅的目標指向和實施路徑圖。

針對我區有近40余萬人生存在沙漠、荒漠化地區和山區等生態脆弱區,難以通過常規扶貧方式實現脫貧的實際,自治區黨委政府啟動了全區實施生態脆弱區移民扶貧工程。決定用5年的時間,把不適宜在生態脆弱區生存的農牧民全部遷移。按照統籌實施、穩步推進,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因地制宜、安置分類,整合資源、注重實效,保護生態、持續發展的原則,到2017年,將建設移民搬遷安置區815個,建成無地農民勞務安置區80個。在新的移民安置區內,初步形成以特色種養收入為基礎,勞務收入為主體,移民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的新格局。

五、多元投入,解決“用什么扶”的問題

有效推進“扶貧攻堅工程”,投入是關鍵。要建立“群眾投、社會籌、單位幫、銀行貸、政府補”多元投入機制,拓寬扶貧投入渠道。增加政府扶貧投入,按照“政府過緊日子,群眾過好日子”的理念,把扶貧投入列入財政預算,并形成制度。整合涉農涉牧資金項目,按規劃集中投入,合力攻堅,有效解決扶貧投入分散、撒胡椒面的問題。去年以來,自治區實施了“扶貧攻堅工程”資金整合方案,各旗縣政府統籌整合財政專項資金和各類涉農涉牧資金,集中投入配套扶貧。通過整合,到2017年,使貧困嘎查村和貧困戶實現“五通、五有、一產業、一項目”: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話、通廣播電視;有房住、有學上、有醫看、有科技特派員、有強有力的嘎查村級班子;每村有一個增收產業;每戶有一個致富項目。為推進“三到村三到戶”工作深入開展,自治區每年對2834個貧困嘎查村每村投入財政扶貧資金,支持農牧業產業發展;加大金融扶貧力度,改革財政扶貧資金使用辦法,采取財政扶貧資金為貧困戶擔保、貼息等措施,幫助貧困地區農牧民致富。即:自治區財政每年拿出4.75億元資金,作為擔保、貼息、風險補償,撬動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50億元參與扶貧開發,有效放大了財政扶貧資金規模,做到了以小錢引大錢,實現財政扶貧資金滾動使用,破解了貧困戶貸款難的瓶頸。到今年9月末,全區發放出金融扶貧富民工程貸款47.8億元。此外,還要通過開展“村企共建”、“扶貧濟困日”等活動,廣泛籌集社會資金用于扶貧事業。

六、創新機制,解決“扶貧的活力和動力”問題

成功推進“扶貧攻堅工程”,改革創新是動力。堅持開發式扶貧的方針是創新扶貧體制機制的總原則。發展是解決貧困的根本出路,因此,必須堅持跳出扶貧論扶貧,跳出扶貧抓扶貧。對我區來說,要以“8337”發展思路為主線,以省級領導干部聯系貧困旗縣為龍頭,以貧困旗縣為主體,構建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為依托的大扶貧格局。目前扶貧攻堅任務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面臨著“區域整體貧困與民族地區發展滯后并存、經濟建設落后與生態環境脆弱并存、人口素質與公共服務滯后并存”的三重矛盾,這就要求我們適應扶貧任務的新要求,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著力創新扶貧開發機制,推動扶貧開發由“輸血式”、“粗放式”、“被動式”、“分散式”扶貧向“造血式”、“精準式”、“參與式”、“整體式”轉變。

此外,堅持群眾主體是扶貧體制機制創新的核心,貧困群眾是扶貧的主體也是脫貧的主體,參與式扶貧是扶貧開發成功路子,無論扶貧政策、規劃的制定,項目的實施和資金的使用都要尊重群眾愿意,由群眾來決定,靠群眾來實施,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

猜你喜歡
自治區貧困人口貧困戶
致富闖路人帶領貧困戶“熬”出幸福
『貧困戶』過年
走進神奇的漢特-曼西自治區
貧困戶 脫貧靠產業
隱形貧困人口
十八大以來每年超千萬人脫貧
關于召開第18屆24省(市、自治區)4市鑄造學術會議的(第一輪)通知
重要的是給貧困戶一份自立
要讓貧困人口真正受益
2013年各省貧困人口數量及貧困發生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