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活動課教學初探

2014-05-30 21:22張辛華
少兒科學周刊·教學版 2014年7期
關鍵詞:活動課活動語文

張辛華

活動課是把學生的活動作為載體,以學生為主體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小學語文活動課實際上是一種“具有客觀現實性”的實踐活動,是通過生動、形象的有趣活動去激發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想像力,讓學生在有針對性的活動中對課文的內容產生感性認識。它既不同于語文課也有異于課外活動。一堂好的語文活動課,應該是“活”的,即做到氣氛活、方法活、思維活。語文活動課要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感官,使他們在活動中發揮各自的特長,拓寬知識面,增強語文學習能力。

怎樣才能把語文活動課上得活些呢?

一、把握語文活動課的特點,上出語文活動課的特色

要把語文活動課上活,首先要把握其特性。小學語文活動課的特性有五種:一是目的性。作為小學課程的一個組成部分的語文活動課,它與語文學科一樣共同擔負著全面提高小學生的身心素質、促進學生非智力因素和個性發展的重要任務。因此,開展語文活動課,我們應有明確的目的性。二是參與性。語文活動課應讓學生唱主角,以學生為活動主體,大膽讓學生主動投入,自我活動。在活動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全員參與,還要讓學生全程參與。三是實踐性。教師要創設條件,為學生提供聽、說、讀、寫、演的實踐機會,使學生在語言實踐中運用語言、學好語言。同時語文活動課還要起到使學生認識生活、感知社會的作用。四是趣味性。根據學生年齡特征和知識水平確定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力求新穎有趣,富有吸引力。五是個體性。語文活動課要體現因材施教原則,有利于學生個性、特長的發展。小學語文活動課設計、實施過程中只有充分體現這幾個特點,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活動,才能上好語文活動課。

二、創設活動情境

要想把語文活動課上活,活動情境一定要活,特別是活動內容要活,要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能使學生產生興趣。四年級的第一學期,我班學生剛由三年級分班集中到一個班,60多個學生來自10個不同的班級,學生與學生大多不熟悉,我為了使大家能盡快互相了解、溝通,就設計了一堂活動課,讓每個學生給自己畫像(說說自己),規定從外表、年齡、性格、愛好、特長等方面進行自我介紹。學生彼此自我介紹促進了他們的相互了解且培養了他們的說話能力和口頭作文能力。再如,每學期開始,我都開展一次班內講故事比賽,讓學生講假期積累的軼聞趣事。這種語文活動課既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使學生積累了寫作素材。像這樣的語文活動課,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學生自然感興趣,也容易“活”起來。

二、語文活動課的形式要活

這里的形式主要指活動的組織方式、教學手段、活動方式等。教學中要根據創設的活動情境,選擇有利于調動學生活動積極性的方式、方法,生動活潑地實現教學目的。如教學課本中的寓言、童話故事時我采用課本劇的方式,把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在我的指導下讓學生自己將寓言、童話改編、導演、排練成小品參加競賽,這就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再如,進行人物描寫的片段訓練時,我在課前讓學生排練了一段新疆舞,并設計制作了一套維吾爾姑娘的服裝、頭飾。課上,讓一名女學生穿上服裝隨著樂曲《吐魯番的葡萄熟了》翩翩起舞,再引導學生按片段的敘述、描寫的要求去觀看表演、然后口頭作文,書面作文。這堂課運用了多媒體手段,學生有演有看有想有說有寫,上得有聲有色,生動活潑。

語文活動課的“活”應注意一個原則,即活要有度,不是為活而活,而是要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活動積極性,要能讓學生對活動有濃厚的興趣,更好地完成活動內容,實現活動計劃,達到活動目的,還必須使活動內容有發展的可能性,使之自然地連續起來。教師的責任在于觀察這一段活動課的成果,發現存在問題,提出應該繼續探究的課題,留待下次活動課解決。

猜你喜歡
活動課活動語文
“六小”活動
“活動隨手拍”
《快樂語文》2022年全新改版!
行動不便者,也要多活動
小學數學實踐活動課的實踐探索
活動課
三八節,省婦聯推出十大系列活動
讓語文活動課“動”起來
高中生物活動課的實踐探索
語文知識連連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