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文化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2014-05-30 21:53方潤蓉
少兒科學周刊·教學版 2014年7期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語言

方潤蓉

[摘 要]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人們的一切言行都自覺或不自覺地反映了一定的文 化內涵。由于每個社會集團都有自己特定的語言、禮儀、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社會制度、生活方式等,這一切都構成了他們與其他社會集團在文化上的差異,如果忽視了文化差異,就會導致判斷失誤,交際受阻。認識本國與所學語言國家文化的差異,對于學習外語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文化教學 初中英語教學

一、為什么要進行文化教學

1、文化差異是跨文化交際的障礙

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進一步加深,隨著我國加入WTO進程的進一步加快,使得我們的民族和其余各民族越來越多地融合在一起,跨文化交際成為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文化差異是跨文化交際的障礙,我們所面臨的問題便是克服文化差異造成的障礙。

2、了解文化知識是學習語言知識的關鍵

宋飛(1998)曾提出:“ 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準則不可能真正學習語言,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能教好語言?!闭Z言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然而語言又受文化的影響。中學是語言學習的重要時期,我們的英語教材又是以“ 結構功能法”為編寫體系的,也就是說在教學中既注重知識,更要注重能力。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其實質是交際,我們不僅要教給學生語法知識,更要教會如何使用語言。英、漢語言文化差異由語言的民族文化性所決定,我們的聽、說、讀、寫英

語都受到文化差異的影響。所以對于這種文化心理上的差異不應再視而不見,否則必然產生語言教學和文化脫節,使我們的學生缺乏“ 跨文化(Cross Culture)

意識”。美國外語教學專家Winston Brembeck:說過:“采取只知其語言,不懂其文化的教法,是培養語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辦法?!笨梢娖浜蠊膰乐匦?。

3、文化知識的教學是語言教學的目標

美國外語教學協會( 戚雨村1992)提出的語言能力要求中已經把它列入交際能力的內容。交際能力包括五個方面,即四種語言能力( 聽、說、讀、寫)和文化素養( 社會文化能力)。我們的語言教學最終是為交際服務的,因此文化知識的培養是語言教學的重要內容。在基礎教學階段,讓中學生初步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不僅有益于他們用英語進行交際時對英語的理解和使用,導入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英語國家的文化知識,還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英語興趣培養世界意識,使他們初步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為將來進一步學習英語和跨文化交際打下良好基礎。

二、如何把西方文化常識融入初中英語教學中

1、創設英語文化氛圍,引導感受語言文化

我國中學教室大部分格式單一,即前后各有一塊黑板,四周為一些名人名言。而英語國家的教室布置則更像個展覽會,隨處可見學生的作品,于是我借鑒國外的經驗。例如:初一時我讓學生課外畫一些剛學過的電腦、鍵盤、床、水果等,標上英文單詞,并選擇一些張貼在教室墻上,這樣學生在英語課外也能接觸到這些單詞,就能夠更容易地把這些單詞記住。在學了英文字母后,我讓學生收集一些與字母有關的縮略詞、廣告圖片,如KFC、NBA、CCTV、TCL等,并把它們展示在教室四周的墻上或櫥窗里。這些對初一學生來說,既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又是任務型教學的一個很好的課外延伸,另外,我還給他們取英文名字,以英漢國家文化標志來命名每個小組,課間或午休時間播放一些他們喜愛的流行歌曲,編寫英語手抄報等。

2、在詞匯教學中引入文化教學

詞匯是語言中最活躍的部分,詞匯教學離不開文化傳授,所以在平時教學中要讓學生在掌握詞匯意義的基礎上了解其中的文化知識,這有助于他們對英語詞匯的理解和運用。例如:在西方,狗是人們的首選寵物,人們經常把狗當作家庭中的一員,所以在英語中指代dog的代詞常用he或she,而不肯稱之為it。在西方文化中dog常含褒義,它象征人類忠實的朋友,還常用來比喻人,如:lucky dog(大亨);clever dog(聰明的人);Love me, love my dog(愛屋及烏);Every dog has his day.(人人皆有得意時)。而國人以前養狗大多是為了看家,其受到的待遇遠不如“洋狗”,所以在中國文化中,狗往往使人們聯想到令人厭惡的東西,如:“走狗”、“狗腿子”、“狗仗人勢”、“狐朋狗友”、“狗改不了吃屎”、“狗眼看人低”、“痛打落水狗”、“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等。又如“亞州四小龍”在英語中的正確說法是“the four tigers of Asia”,而不是“the four dragons of Asia”,這就是文化背景差異所造成的,在西方國家“龍”是邪惡的象征,認為龍是兇殘肆虐的怪物,應予以消滅,而在中國文化中“龍”是象征吉利的動物,中國人稱自己為“龍的傳人”,漢語中常說家長們“望子成龍”即希望孩子長大后能有所成就,給男孩子起名字也常用“龍”字。

3、從日常用語中滲透文化意識

每一種語言的日常用語都是俗成的,不同的語言在其習慣上的差異是由各種語言自身特有的交際文化模式而決定的。英語和漢語在日常用語中同樣存在著差異性,如不了解這種差異性,將會給我們的交際帶來障礙。如:中國人在吃飯前后經常用“吃了嗎”來打招呼,其實這就是等于英語中的“Hello”或“hi”,但如果照字面譯成“Have you eaten yet?”或“Have you had your meal?”外國人聽起來就很怪。有一個剛到中國不久的外國留學生,發生過這樣的事后,有一次他結結巴巴地用漢語說:“你們為什么老問我吃了飯沒有?我有錢?!彼詾槿藗兛倖査俺燥埩藛??”是因為怕他沒錢吃飯,他顯然對這問法感到生氣。又如漢語中的“上哪兒去???”和“到哪兒去啦!”這樣招招呼的話,如直譯成英語就是“Where are you going?”和“Where have you been?”用這兩句英語來招呼,大部分講英語的人們聽了都會不高興,他們的反應很可能是:“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你管得著嗎?。┰偃绠斒艿劫潛P時,西方人一般表示接受,他們會說:“Thank you. Im glad to hear that.”而按照中國人的文化習俗去回答“Where, where?”或“No, no, not good.”或“Just so-so.”這就很可能產生誤解,外國朋友會認為這是對他的鑒賞能力的否定。由此可見,語言在交際中有它的習慣性和使用規則。所以我們在課堂中應重視這種習慣性和使用規則。

4、在閱讀教學中加強文化教學

閱讀教學是實現多元文化滲透的主要途徑,現行的中學英語教材中閱讀文章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在閱讀教學中要注重文化背景知識的介紹、擴充和滲透,使語言知識和文化背景相結合。例如在學到JEFC Book 3 Unit 8 Merry Christmas時,我課前鼓勵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收集了一些有關于圣誕節的資料與圖片,課堂上結合課文向學生介紹Christmas Day and Jesus Christ及一些相關的文化知識,并把它與學生熟悉的中國文化Spring Festival作對比。同時我還補充介紹了英美國家其他的一些盛大的宗教節日和傳統節日。

5、從身勢語中體會文化差異

在不同的文化中,身勢語的意義并不完全相同。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語言與文化知識的基礎上,對一些非語言行為多加注意。如“nodding the head”(點頭)這一身勢語在大部分國家中存在著一定的相同性,它都表示“同意”,而尼泊爾人、斯里蘭卡人和有些印地安人和愛斯基摩人用點頭表示“不”。又如伸出食指和中指,中國人表示“二”,可美國人用來表示“V”(victory勝利)。我們用大拇指和食指表示“八”,而美國人眼里卻表示“二”。再如在英語國家,盯著對方看或看得過久都是不合適的。許多外國人到其他國去旅行,因當地人盯著他們看而惱火,很別扭,認為那里的人“無禮”而感到氣憤,殊不知在該國是常事,看的人只不過是好奇。因此,要用外語進行有效的交際,在說某種語言時就得了解說話人的手勢、動作、舉止等所表示的意思。

6、從音樂中感受文化內涵

不同民族,不同時期的音樂都有其獨特的民族特性和文化背景,我們可以在讓學生欣賞音樂的同時,補充介紹一些風土人情、歷史地理幫助他們了解英語國家文化。

實踐證明,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能促進學生對英語的理解和使用,加深對本國文化的理解和認識。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采用多種多樣的手段,逐步擴展文化知識內容的范圍,有意識地提高學生的文化意識,消除文化障礙,提高對中外文化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培養學生世界意識,提高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真正具有高素質的外語人才,以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宋桂月、金鶯《英語課程標準教師讀本》,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9

【3】陳錫麟《英語成語、諺語趣讀》,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

【胡得鋼,《拯救英語病人》,廣州外語音像出版社,2002

【4】杭愛萍“中學外語教學中的文化意識培養”《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4年第1期

【5】汪玉玲“文化與詞匯”《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4年第7期

猜你喜歡
跨文化交際語言
情景交際
交際羊
語言是刀
超越文明沖突論:跨文化視野的理論意義
讓語言描寫搖曳多姿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寫作
累積動態分析下的同聲傳譯語言壓縮
我有我語言
跨文化情景下商務英語翻譯的應對
交際中,踢好“臨門一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