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讀美國西部同性戀社區報紙

2014-07-01 08:33陳力丹王海
新聞界 2014年4期
關鍵詞:同性戀

陳力丹 王海

摘要 美國西部的同性戀社區報,其內容除了涉及同性戀的特定話題外,其他內容與一般的美國地方報紙沒有明顯的差異。任何一份同性戀社區報紙,傳遞給人的第一感覺只有親切與平和。盡管從報紙的文本層面可以看出,作為亞文化群體的同性戀社區需要與主流文化的溝通和協商,以維護自身權益,消除文化交流的壁壘,但顯然,它們總體上不具備跨文化間的交流功能。

關鍵詞 美國社區報紙;同性戀;亞文化傳播;功能壁壘

中圖分類號G216 文獻標識碼A

在報紙衰落的大趨勢下,美國的“社區報紙”卻興盛不衰,這一報業奇觀既不同于報紙起源地歐洲,亦不同于任何發展中國家。與大報紙發行量普遍下降,報業公司甚至難以為繼相形對照的是許多社區小報的發行量呈小幅上升趨勢,廣告下滑幅度也比大報小得多。因此,各種美國的社區報紙成為了學界研究的對象。

美國全國報業協會(National Newspaper Association)對“社區報”定義是:旨在通過提供新聞和資訊的方式服務并建設本社區、提高社區居民生活質量、打造社區紐帶的報紙,其主要特征是為某一特定社區(帶有共同歸屬感的人群)的居民提供他們所需要的信息。而作為一個開放的多文化融合的國家,美國廣泛存在著宗教社區、移民社區、黑人街區、同性戀街區等亞文化群體聚集區,社區報紙在維護社區利益、服務社區居民方面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一、美國西部的4份同性戀社區報

本文以美國西部舊金山卡斯特羅街(Castro Street,著名的同性戀街區)的三份社區報《灣區報道者》(The Bay Area Reporter)、《海灣時報》(BayTimes)和《卡斯特羅導報》(Castro Courier)以及圣地亞哥(圣迭戈)市同性戀群體的報紙《圣地亞哥同性戀報》(Gay San Diego)為例,探究亞文化社區報紙的傳播內容及其特點。

種種的歷史原因,使得美國舊金山市的卡斯特羅街一帶成為世界聞名的同性戀街區,有3萬多居民,許多同性戀者上個世紀80年代陸續定居于此。這個街區的標志是樹立在街區中心的六色彩虹大旗,沿街店鋪或住宅,凡是掛有六色旗的,便是老板或住宅主人主動彰顯自己是同性戀?,F在這個街區常住居民的40%多為LGBT(Lesbian,Gay,Bisexual and Transgender,同性戀、雙性戀、變性人的統稱)——這一數字遠遠超過舊金山全市的同性戀居民比例。長期以來,卡斯特羅街形成了一個典型的同性戀亞文化圈。在卡斯特羅街區常見的報紙中,有服務于該社區的社區報,另一些報紙則直接服務于LGBT群體。其中,《灣區報道者》創辦于1971年,是全美歷史最為悠久、發行量最廣的同性戀報紙,目前由百諾企業(Benro Enterprises)發行,立足舊金山灣區(Bay Areas),還在全美20多個城市發行,是一張面向全國、以舊金山灣區為基地的社區報?!逗硶r報》創刊于1979年,出版地點在舊金山市區,主要服務于舊金山灣區的同性戀社區、團體或個人,是一份區域性社區報?!犊ㄋ固亓_導報》創辦于2007年,出版地點就在卡斯特羅街區,是一份僅服務于卡斯特羅街區的社區報紙,該報面向包括LGBT群體在內的所有社區居民,創辦~2007年,每期發行量約1.5萬份。

出版地點位于圣地亞哥的《圣地亞哥同性戀報》為雙周刊(圖1),服務于同性戀人群以及與這個群體有聯系或者感興趣的受眾,主要在圣地亞哥市發行,每期發行量約為1.5萬份。該報屬于圣地亞哥社區新聞網絡(San Diego CommunityNews Network)。

二、新聞內容嚴肅,格調高雅

關于同性戀,社會上由于陌生、恐懼而會視他們為“異類”,甚至“妖魔化”,聯想到各種充斥情欲的插圖或低俗不堪的詞句。我對同性戀也感到異樣,但理性上持寬容態度?,F在面前的這4份同性戀報紙是無意中搜集到的。2013年春節期間,我在美國西海岸沿1號公路從圣地亞哥到舊金山,一路看到免費的地方報紙就收集起來,一共12份,準備回國研究一下美國地方報紙的特色。然而具體翻看時才發現,三分之一竟是同性戀的報紙。其實,美國同性戀報紙的內容除了涉及同性戀的特定話題外,其他內容與一般的美國地方報紙沒有明顯的差異,任何一份同性戀社區報紙,傳遞給人的第一感覺只有親切與平和。

首先,報紙的所有新聞與文章都是去情色化的。報紙的新聞用詞規范,與任何其他美國地方報紙無異;文本多采取低語境編碼,通俗易懂,沒有閱讀壁壘和障礙;內容嚴肅,沒有低俗感和情色化的包裝。如2013年第3期(2013年2月8-21日)的《圣地亞哥同性戀報》,三條頭版新聞分別是:《職業攝影師杜安·克萊默在國家黑人艾滋病防治日展開“我設計”的活動》(PhotographerDuane Cramer launched‘I Designcampaign onNational Black HIV/AIDS Awareness Day)、《“南部同志驕傲”游行活動卷土重來》(The return ofSouth Bay Pride)、《歐塞爾的光榮、勇氣和信仰閃耀光芒一一同性戀中心首次舉行海軍退伍儀式》(Osiers Honor,Courage and CommitmentShine-Navy retirement at LGBT Center may befirst),三篇報道分別講述了三條與同性戀群體相關的新聞:關于名為“我設計”的、旨在幫助那些與艾滋病毒抗爭的黑人關注健康的在線社區活動;某一團體正在策劃一場在加州丘拉維斯塔的大型同性戀游行;在同性戀中心(LGBT Center)舉行的歷史上第一次海軍士兵退伍儀式。除此之外,還有一張大大幅頭版圖片,是雪莉·李·拉爾夫的肖像特寫(圖2),旨在通過這位黑人女演員兼艾滋病大使,倡導人們關注自身健康。這幾則新聞選材寬泛,題材為人熟知,文章的語言風格也中規中矩。而且,這些新聞都是“以小見大”型的報道——從一個人或一個事件出發,升華到具有推廣性的意義和價值,如關注同性戀人群的健康、關注少數群體的利益,等等??梢哉f,這類報紙中的新聞主題是積極的,沒有任何低俗的隱喻。

其次,這些報紙都具有高雅文化傳播的鮮明特色。這幾份報刊的文化類報道都較為集中,從當地舉辦的各類文體活動,到卓有成就的同性戀藝術家的社會影響,再到全國各地藝術團體或個人的慈善行為(多與本群體有關)——不一而足。以美國歷史悠久的同性戀報紙《灣區報道者》為例,該報每期會附帶一個獨立的文藝副刊(BayArea Reporter-ART & CULTURE),主要報道各類戲劇、歌舞等文藝新聞,以及電影、音樂、戲劇演出、出版物、文化衍生品經營等等的廣告信息或海報(其中包含一部分涉及同性戀以及輕微情色元素的演出、圖書、音像制品的信息),每期的文藝副刊含12版,圖文并茂(圖3);在其官網上,也將文藝信息(ARTS)列為一個獨立單元顯著列出,足見該報對于文藝傳播的重視。與之類似,《海灣時報)也會在每期設置6版左右的版面(Arts& Entertainment)重點報道文化新聞。

至于原因,可以參考最新一次的全美人口統計數據(US Census 2010)——卡斯特羅街社區(區號:94114,包含卡斯特羅街以及鄰近的Noe Valley)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居民比例高達97.1%,有90.7%的居民有過高等教育經歷,有36.1%的居民擁有碩/博士學位,人口的教育水平顯著高于所在的舊金山市、加利福尼亞州以及全美平均水平。在人口學數據上,該區域的社區報紙高雅和新聞集中的事實與之契合。廣泛發行于同性戀社區的報紙內容,是對于該群體“刻板印象”的突破——它們不僅沒情色、低俗的文字和圖片,相反,任何一份報紙在新聞選擇、文字運用上非常專業,報紙整體的視覺效果也值得稱道。

三、高度關注同性戀群體利益

作為服務于亞文化群體的社區報,這4份美國西部同性戀報紙關涉本群體利益的選題十分集中,反復報道或被提及的議題有:同性戀群體的婚姻自由、同性戀群體的政治參與權、同性戀群體的社會生活保障福利(特別是養老保險)、以艾滋病防治為主的群體健康、反對對同性戀的社會歧視等等。

首先,爭取自身權益是選題的要點。同性戀群體的婚姻權利一直在美國各個州有不同的標準,也一直是同性戀人群爭取自身權益的焦點,比如《灣區報道者》每期都開設“開放論壇”(OpenForum)來討論同性戀群體關注的議題。2013年第6期的開放論壇刊登了讀者帕特里克·巴特(Patrick Batt)的來信文章,題為《地方法院應當減免同性戀婚姻家庭的稅收》(Supes Should PassTax Relief Plan),強調地方法院應當關注同性戀婚姻家庭的基本社會保障與權益,關注這一群體家庭結構的特殊性。同時期的《圣地亞哥同性戀報》(2013年第3期)在第6版評論版(Opinion)刊登長篇評論文章《什么在推動著國家婚姻組織的行動?貪婪》(What Drives NOM Now?Greed?。?,文章分析了國家婚姻組織(NOM)強力反對同性婚姻的深度利益原因,強調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輕人支持同性婚姻,國家婚姻組織反對同性結婚的激烈言行已經顯得滑稽不堪。

第二,爭取老年同性戀者的權益。由于美國多個州并未認可同性戀婚姻的合法性,導致許多老年同性戀者往往無法獲得正?;橐黾彝サ纳鐣@c養老保障,這也使得老年LGBT群體(LGBT elders)的切身利益成為日益關注的焦點問題。2013年第6期《灣區報道者》頭版新聞《關注黑人同性戀老人》(Black LGBT elders faceisolation)涉及的就是這一話題,并在該期12版還有詳細報道。該新聞關注黑人同性戀老年群體的切身利益,提及這一群體正在受到種族和性向的雙重壓迫,其自身利益無法得到完全保障,處于孤立無援的境地。其他三份報紙同性戀報紙也有很多關涉老年同性戀的文章。

第三,生理衛生與健康的話題比重較高。由于艾滋病和其他性傳染病問題的日益嚴峻,生理衛生與健康成為同性戀人群高度關注的話題。為此,這幾份同性戀社區報在健康傳播上做足了文章,各個版面不乏健康新聞、醫學知識和健康機構的廣告,性健康信息十分突出。2013年2月7日的《海灣時報》和2013年第3期的《圣地亞哥同性戀報》在頭版報道了同一條新聞——名為“我設計”的一個社區公益活動,旨在呼吁公眾(尤其是同性戀群體)關注艾滋病常識,關注自身健康;《灣區報道者》2013年第6期的四條頭版新聞中,有三條涉及同性戀人群生理健康的話題,可見此類話題對于該群體的重要性。特別是《海灣時報》,不僅健康類的報道文章多,而且幾乎每版都有健康機構、保健用品等的廣告,這些廣告信息圖文并茂,十分顯眼。

概括而言,權益、社保、健康、社會認同是美國西部同性戀社區報紙的突出議題。作為服務于亞文化群體聚集區的社區報,話題集中,實用性強,盡管這些問題并不能成為主流報刊的報道焦點,但正因如此,才使得這類報紙服務性更強,更易受到同性戀人群的歡迎,也更利于維系良好的讀者紐帶關系。

四、推出本群體的優秀人士以構建社會認同

這4份同性戀社區報通過對這一群體中卓有成就的個人的正面報道,能夠讓讀者感受到這一少數群體對“話語權”的尋求和對“社會認同”的積極建構。作為主流文化下生存的亞文化群體,同性戀人群一直致力于尋找在主流社會環境中的群體認同,以構建群體的自信和積極的社會形象。

在我所收集到的幾期報紙文章中,可以清晰地感覺到報紙對于“榜樣力量”的挖掘——有報道投身慈善事業的杰出女同性戀雕塑家湯姆·肯達夫(Edgy Sculptor Finds Her‘HeartFor Philanthropy,Bay Area Reporter.Feb 7-13,2013),有對于知名女同歌手姐妹泰根和薩拉的專訪,突出她們在音樂上的造詣與貢獻(TEGAN andSARA interview,Gay San Diego,Feb 8-21,2013),還有介紹在奧巴馬就職典禮上朗誦詩歌的同性戀詩人理查德·布蘭克的專欄文章(Richard Blanco.Bay Times,Feb 7-20,2013,圖4),更有關于卡斯特羅街區的社會團體Openhouse積極啟動LGBT高級住房計劃的報道,聲稱該計劃堪典范,值得推廣(LGBT Senior Housing Projeet Back on Track.Castro Courier,Feb,2013)——總之,這幾家社區報不放過任何一個值得推出的“榜樣”。

五、跨文化傳播:群體外排斥與社區報定位的先天壁壘

關于如何界定“亞文化”,學者許蘇民認為,亞文化是指具有與經典文化或主流文化相區別的獨特性的文化形態,總是或多或少地表現出與經典文化或主流文化相背離的傾向,劃分亞文化類型可以存在多種依據,包括地域性、民族性、宗教或教派、階級、階層、社會集團、代溝、社區、職業等??傊?,亞文化與主文化存在差異、甚至對立,居于邊緣地位。因此,亞文化群體與主流文化的交流、融合以及群體的對外傳播成為了亞文化群體在主流文化生態下生存、發展的核心,換句話說,亞文化群體如何實現更好的跨文化傳播對他們關系重大??墒蔷屯詰偕鐓^報刊而言,無論從他們語境中的群體外排斥情緒,還是從社區報的根本功能來講,都不具備跨文化傳播的可能。

與大多數亞文化群體一樣,同性戀群體同樣存在一定程度的“群體外排斥”,這種排斥或表現為對本群體利益的高度敏感,或表現為對本群體攻擊者(如反同性戀者)的高度排斥。具體來講,這些報紙更傾向于選擇那些能夠取悅或吸引同性群體興趣的“群體內盛會”或引起他們關注的“敵對性言行”。比如這幾家報紙樂于報道“卡斯特羅社區的球迷在酒吧共同觀看舊金山49人隊的超級碗聯賽并為之歡呼吶喊”(Cheers cant Help 49ers.Bay Area Reporter,Feb 7-13,2013),或是諸如“一名男子由于對一男孩肢體暴力并發表了反同言論而面臨受審”這類的新聞(Man to Stand Trail in Anti-gay Battery of Child,Bay Area Reporter,Feb 7-13,2013),其目的主要是取悅同性戀群體或是引起這類受眾的興趣,并無意擴大自身的發行,不考慮更多的受眾群,更無意與來自主流文化背景的其他讀者溝通與交流。因此,報紙無形間建立起一種“意識形態壁壘”,不利于社區報紙對外的傳播。

從另一方面看,美國的社區報紙多定位于服務本社區居民,內向型趨勢明顯,不大具備“對外傳播”的功能,同性戀街區的社區報亦不例外。比如《卡斯特羅導報》就是專注服務于一個同性戀社區,發行范圍僅此而已;《灣區報道者》自我標榜是“同性戀人群的最佳伴侶”(Best forthe gays),并聲稱自己“專注服務同性戀群體40年”。這樣一來,這些報紙便從功能上失去了跨文化傳播的意向,建立起了一層“功能壁壘”。盡管從報紙的文本層面可以看出,作為亞文化群體的同性戀社區需要和主流文化溝通和協商,以進一步維護自身利益,消除刻板成見,但顯然,它們總體上不具備跨文化間的交流功能。

不過,鑒于多元文化是美國社會的常態,因而一般的社區報紙與同性戀社區報紙可以和諧地在同一區域內發行,連大街上的取報箱都是并排放在一起的。圣地亞哥社區新聞網絡包括三份報紙,除了《圣地亞哥同性戀報》外,另外的兩份是一般的社區報《圣地亞哥市中心報》、《圣地亞哥市周邊報》。有信息需求,便有新聞供給,至于報紙內容,相互包容是生存的前提。

結語

通過這4份同性戀的社區報紙,不難發現這些亞文化社區報紙在內容、風格、視覺效果和廣告內容上,都有著自身的特點。它們一方面履行著美國社區報紙的職能,服務社區居民,維系社區;同時作為服務于亞文化圈的報紙,顯現出本群體的話題特征,表達出與主流文化的抗爭與妥協、溝通。但是,這類社區報紙的主要功能不是跨文化傳播,而是社區內的本群體傳播。理解同性戀這一亞文化群體,增進其與主流文化溝通,需要從人際傳播到大眾傳播的多渠道努力與嘗試,社區報紙也只能作為了解這一群體的一個切入點。

猜你喜歡
同性戀
高職高專學生對同性戀的態度調查
大學生對同性戀外顯態度和內隱態度的比較研究
臺灣同性戀題材電影現狀初探
從《道熙呀》看韓國電影的女性主義色彩
淺析《蝴蝶君》中的同性戀因素
朱迪斯?巴特勒的酷兒理論與《紫色》
白先勇同性戀題材小說主題論
埃斯奇奈斯《訴提馬爾霍斯》涉同性戀法律譯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