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市縣三級群藝館、文化館聯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助推器

2014-07-13 13:46河北省文化藝術中心050000
大眾文藝 2014年10期
關鍵詞:文化館資源人才

馮 蕾 (河北省文化藝術中心 050000)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笆濉逼陂g,國家加大了推進文化惠民工程的力度,覆蓋城鄉、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正在逐步形成。群藝館、文化館作為政府設立的公益性文化機構,是人民群眾接受文化藝術教育和開展文化活動的主要場所。如何使群藝館、文化館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發揮作用,讓人民群眾享有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務成果,是本文討論的主要內容。筆者認為,在新形勢下,群藝館、文化館聯動開展群眾文化工作,是保障各級各地群眾共享文化成果,實現文化惠民的一個重要途徑。因此,本文從群眾文化資源共享、隊伍共建、品牌共創三個方面探討了群藝館、文化館如何聯動開展公共文化服務的新方式,盤活文化資源,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從而實現公共文化服務效益最大化。

一、整合資源,優化配置,實現資源共享

在一個區域內實現公共文化資源的集約一體化運行,最大限度地發揮公共文化資源的效能,需要加強各級群藝館、文化館協調配合,將全省群眾文化資源要素合理整合配置,形成省市縣三級聯動、區域共建、運轉有序、服務高效的群文工作組織運行機制。

一是要加快整合文化設施資源,為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能力提供物質基礎。完善的文化設施是保障群眾開展文化活動的重要條件?,F代化文化設施的發展必須從傳統的以“物”為中心,向關注社會及公眾需求轉變。整合文化設施,重要的是要打破條塊分割的格局,不滿足于社區、街道與單位間的聯絡,要積極加強與市、縣級群藝館、文化館的溝通協調,建立更大范圍的區域統籌的資源利用格局,實現政策扶持到位、精神支持到位、人力配備到位、資金落實到位,使群眾文化格局從“小、散、雜”向“大整合、大利用”轉變,向綜合性、兼容性、專業化方向不斷邁進,使公益性文化資源得到最充分的合理利用。

二是要加快整合信息資源,為提升文化產業競爭力構建網絡基礎?,F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使文化產業發展煥發出旺盛的生命力。充分開發利用并整合信息資源,將對文化產業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具體而言,可以采取兩條途徑加以推進:其一,建立資料信息庫。系統收集全省創作、表演和導演類人才資料,近年來獲省級以上獎勵的音樂、舞蹈、戲曲、曲藝類節目的資料以及各地舞美設計資料,以信息數據為載體,建立全省性文化信息資源資料庫,有效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對優秀文化信息資源進行數字化整合,形成大規模、分布式、全息性的文化資源數據庫群,發揮文化信息資源網絡系統的優勢,進行深度開發和高效利用。其二,建立信息溝通網絡。為了優化和整合全省群眾文化資源,加強上下聯動,可由省級群藝館在深入調研、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成立群眾文藝交流中心。通過構建信息網絡載體,促進全省的群眾文化活動在活動規模、范圍和質量上有更大的提升。各市縣文化館也要配合省級群藝館建立文化活動信息網絡,安排專人負責信息聯絡、溝通。這樣,既可以節省地方組織文化活動的時間與精力,也能促進文化活動產生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二、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促進人才互動

文化本身的共享屬性表明,文化的形成、文化的塑造離不開有文化的人的自覺、有文化的人的引領。因此,要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思想,加快培養造就德才兼備、銳意創新、結構合理、規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隊伍。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要在短時間內培養一支高素質的群眾文化隊伍是不現實的,應健全相對完備的省市縣三級人才支撐與服務體系,提高人才工作對群眾文化建設的保障能力。

(一)優化隊伍結構,儲備文化人才資源

群眾文化從業人員是推進群眾文化事業建設的主力軍。要通過健全培養教育機制,由省級群藝館組織市、縣級群藝館、文化館,乃至鄉村文化站進行業務培訓,培養一批熱愛群文事業,有才學、有成就的優秀文化人才隊伍;要通過健全管理激勵機制,充分發揮體制內文化人才隊伍的創造力,實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要通過健全引進聘用機制,把優秀的文化人才納入到文化建設的主力軍中來,不斷優化體制內文化人才隊伍的結構。

(二)拓寬發現渠道,挖掘民間文化人才資源

文化作為社會的共同精神財富,是人類共同創造的,歸全社會所共有。群眾性是文化最突出的特點,很多優秀的文化人才也都是來源于群眾之中。要重視傳統文化在民間的生存狀態,堅持拓寬人才發現渠道,不斷提高在群眾中識別人才和發現人才的本領,不斷創設機會、搭建平臺,努力讓那些深埋在群眾之中,有一技之長的民間文化人才脫穎而出。

(三)統籌資源配置,推動省市縣三級館人才交流

一是實施“引智興基層”工程。要切實發揮好、充分利用好省級專業技術人員集中的優勢,積極組織開展下基層等活動,省級館也可采取相對市場化的手段,吸引省內各藝術門類優秀專家、教授和技術人才服務基層。二是實施“人才互動”工程。組織開展各種省市縣三級館干部人才互派學習鍛煉活動。以各級群藝館、文化館為工作平臺,以交流學習為載體,實現三級群藝館、文化館間人才流動,達到互通有無、取長補短、相互學習的目的。

(四)完善群眾文化志愿者服務工作

文化志愿者作為公共文化工作隊伍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應該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建立科學合理的管理、激勵和培訓機制,提高文化志愿者的素質,使志愿者更好地投身于公共文化服務,發揮文化志愿者的積極作用。由省級群藝館牽頭,形成以省級文化志愿者服務隊伍為龍頭,各市、縣為基礎的全省性文化志愿者隊伍,組織開展一系列公共文化服務,使更多的文化骨干由參與者轉變為組織者、由組織者變為推動者,不斷壯大志愿服務隊伍、提高志愿服務水平,以求達到良好的社會效應。以北京市為例,文化志愿者服務體系經過幾年的建設,已基本形成了以北京市文化志愿者服務中心為龍頭、全市各區縣分中心為基礎的全市性文化志愿者隊伍和相應的管理體制,并開展了一系列公共文化服務,形成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三、發揮職能優勢,提升品牌效應

群眾文化活動作為推動文化工作的有效載體,是開展工作、實現目標的重要手段。與一般工作相比,品牌文化活動具有四個突出特點:創新性、先進性、推廣性、影響性。因此,我們要充分發揮省級群藝館的引領優勢,加強與各市、縣館之間的有效聯系,挖掘特色資源,創新品牌,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的內涵。

(一)上下聯動,打造群眾原創文藝作品品牌

“精品在民間”,群眾創造的文藝作品雖然在專業技術和輔助條件上可能存在局限,但其深刻平實的思想內涵和靈活隨性的表達方式,都使群眾創造的文藝作品發展成為地區文藝精品,都具有開拓成特色品牌的可能性。

各級群藝館、文化館需要達成共識,解放思想,打破原有對群眾文藝作品創作類別的限制,為群眾文藝作品提供展示平臺,要形成推廣文藝品牌的輿論氛圍和演出播映條件。對特別突出的、有發展成精品潛力的群眾文化藝術作品,各級群藝館、文化館要給予人力、財力、物力的支持,打造原創品牌。

同時,省級群藝館、文化館要帶動各市縣多舉辦創作活動,如以群星獎評獎、征文活動為載體,通過對業余創作員和群眾愛好者的創作培訓、采風、創作、評獎,不斷征集具有濃郁時代氣息、鮮明地方特色和較高藝術水準的原創文藝作品,推動群眾文化創作、理論研究等方面全面發展,并堅持將此類活動制度化推進下去。

(二)上下聯動,打造文藝培訓品牌

各級群藝館、文化館要建立健全文藝培訓機制,省市縣一體化,多部門聯動,充分利用好省級群藝館的龍頭優勢,加強對市、縣級群藝館、文化館業務骨干和群眾文藝愛好者的文化藝術培訓。文化培訓的流程要包括專家講座、學員交流、學員提問、作品研討及現場點評等方面。例如,由河北省群眾藝術館與石家莊市群眾藝術館聯合推出的一項面向全社會的公益性服務項目“百姓課堂”,就根據群眾對文化藝術的不同需求,針對性地開設了“藝術與人生”“攝影藝術與百姓生活”“法律”“高雅藝術欣賞”“色彩藝術”“環?!薄靶l生健康”等不同主題的課程,旨在打造面向群眾的高品質藝術培訓品牌,充分調動群眾的參與積極性,切實加強自身的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和“品牌”服務意識。

(三)上下聯動,打造群眾文化活動品牌

一個成功的“品牌”活動,需要文化人才的支撐,形成集團優勢,有利于打造自己的活動品牌。打造品牌必須要進行廣泛的社會調查,熟悉不同層次、不同年齡、不同對象的文化興趣和愛好,找準定位,以滿足每個服務對象的心理要求,重點策劃覆蓋面更廣、包容性更強的綜合性文化活動品牌。以邯鄲市舉辦的“中原民間藝術節”為例,邯鄲是“四省交界區域經濟中心”,邯鄲市群藝館充分利用地理優勢和人才優勢,實地考察并邀請山西、山東、河南,以及本省滄州、邢臺、井陘、隆堯等地方民間藝術團隊來邯鄲參演。通過大型品牌活動的成功舉辦,鍛煉了隊伍,提高了群眾文化工作的影響力,密切了邯鄲與周邊省市縣的工作關系,增進了業務交流。這一由邯鄲市群藝館打造的“中原民間藝術節”,就是群眾文化活動品牌中的一個精品力作,同時也是省市縣多級聯動的成功案例。

節慶文化濃縮了一個民族的發展史,是群眾文化繁殖和成長的肥沃土壤。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正是充分依托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等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聯合相關市、縣在固定的場館或深入到特定地點,通過展演、展覽的方式,組織開展“我們的節日”之紅紅火火過大年、歡天喜地鬧元宵、風和日麗過清明、粽葉飄香迎端陽、情滿人間愛永恒、花好月圓慶豐收、歲歲重陽花更香等群眾節慶文化活動。群眾參與、群眾享受,達到百姓自娛自樂、城鄉喜氣洋洋的效果。

綜上,省市縣三級群藝館、文化館聯動,盤活了區域內的文化資源,拓展了文化服務的外延和空間,豐富了文化服務的內容和形式,提升了文化服務水平和能力,突破了以行政區劃為界限配置公共文化服務資源的體制限制,對解決具有共性特征的文化發展問題,起到了一定的啟迪和借鑒作用。

猜你喜歡
文化館資源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創新之城
我給資源分分類
作品賞析(6)
太陽第一家
作品賞析(6)
作品賞析(2)
人才的開發和使用是一門科學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資源回收
做好綠色資源保護和開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