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綜合繪畫的基底制作與材料表現

2014-07-13 13:46孫大力大慶師范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163000田衛平哈爾濱師范大學150000
大眾文藝 2014年10期
關鍵詞:媒材基底媒介

孫大力 (大慶師范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 163000)田衛平 (哈爾濱師范大學 150000)

如果一個藝術家要在材料領域有所探索和發展,首要解決的是對各種材料的甄選、運用和表現。雖然架上藝術的創作原理與技法都是一致的,但不同的材料處理方法有所不同,能夠選擇適合自己風格的有表現力的材料并把它恰當地運用于畫面,需要經過長期專業的實踐過程。

通常,綜合繪畫會采用多種媒材作為一件作品或系列作品的主要元素,使彼此間形成襯托、協調、對比的有機關聯。有時為了加大表現力度,擴大表現范疇或強化觀念和思想的表達,藝術家還會采用強有力的媒介,這里所說的“有力”不僅指造型和表現力度,還體現在材料的質感和量感上。比如基弗在創作中運用真正的鋼軌和鉛制作的飛機引擎和書籍,勞申博格創作與真實梯子等大的實心陶制梯子,帕拉蒂諾的大尺寸紫銅底板和青銅頭像面具等。如此“重量級”“大尺寸”的綜合材料創作,就要求做好媒材附著面“基底”的處理?;字谱髦v求相應的質感和肌理,這其中有幾個與主媒材的相關原則:協調關系、對比關系、襯托關系。在此原則下,大可采用個性化的技法與媒介,甚至形成個人商標式的基底技法。

基底的制作材料通常有立德粉、石膏粉、黃沙、水泥、細沙、大理石粉、碎石塊以及不同規格的丙烯塑性膏,另外還有纖維類如紗布、亞麻布、帆布、車篷布、粗麻、細麻、粗細不等的繩子,一些現成品也被結合為厚重的基底如穿過的舊內衣、褲子、手套、帽子、鞋等。當然,如果要把這些材料制作得牢固,基底粘結劑是不可缺少的,常用的有水、各種膠、清漆、聚酯膠、大漆、水泥、各種化學類樹脂、環氧樹脂等。由于各種材料屬性各異,數種材料結合后的性能更有不同,缺少實踐是無法掌握的,但范圍無限擴大無疑也會給自己設立障礙。合理的做法應該是從最感興趣的“點”做起,當有一定經驗后再涉及相近的材料。當然,材料本身固有令人著迷的性能和表現力,但材料表現并不是目的,借助材料為作品的觀念和思想“說話”才是最重要的。

綜合材料基底是畫面的一部分,是重要基礎,也是作品風格的組成,主要起襯托的作用,或襯托油畫、水彩、水墨等主媒材,或與主媒材形成互動。以紙、布、板做基底是最常見的媒材與過程,也是我們研究的重點:

1.紙本

做基底的紙分柔性和剛性兩種,中國宣紙、日本紙、韓國紙多為柔性紙,剛性紙則是較厚的機制紙,如各種藝術類用紙、白卡紙、灰卡紙、黑卡紙、牛皮紙、硬紙板等。紙上綜合材料多為紙質拼貼,不益用粉質、厚布等材料,用它們容易使襯紙起皺。紙質基底是材料藝術中較普遍采用的方法,因其簡單易行、與人類關系緊密、易流露當代生活信息和傳達觀念。在20世紀初現代主義時期,紙質拼貼就已被廣泛采用。除了我們所熟知的畢加索作品,未來主義藝術家卡拉于1914年創作的《愛國慶祝會》也被認為是紙板拼貼的經典。該作品使用各種字體不同的書報、雜志、樂譜等印刷品,經剪裁、拼貼,形成色調溫暖明快且充滿動感的圖案,圓弧形向外圍擴張,直線向四周徑直放射,這種曼陀羅似的結構使畫面由內向外產生張力。很顯然 ,卡拉大量使用的文字在這里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并賦予特別的魅力,加之紙質基底的現成色彩與報紙圖形的表現,使作品明確傳遞出藝術家的觀念與審美方式。

2.布本

目前,布上基底的使用十分廣泛。除了畫框繃布的做法,還可以將布裱在板上做基底,克利經常使用這種方法,當然還可將紙裱在布上,塔皮埃斯有很多此類作品。布的質地牢固耐久又輕便,可以在布底上反復做底料、刮平或打磨,這樣不僅畫面細膩,作品耐久,還不易被蟲蛀損壞?,F代藝術的布本創作受到極大重視,是藝術創作媒介不斷擴大,新觀念重新審視傳統藝術的結果。米羅利用帆布或粗糙亞麻布的質地和顏色作為畫面的有機組成部分,表面看這種處理方法只是一種技巧,其實蘊含著對傳統觀念的轉變,注重材料本身的表現力??巳R因在擴大繪畫觀念和媒材上也多方嘗試,并在他著名的“行為繪畫”基礎上用火焰噴射器燃燒加工作品,使布面基底留有火燒留下的缺口、洞眼與焦黃的痕跡。

3.木板

板上做基底,方式可以更加多樣,因為相比其他基底,板的承受力比較大。但是板材也有許多不利方面,比如實木板不經烘制容易開裂,尺寸也無法達到足夠寬大,量體過重,搬動不便;如果使用三合板、五合板、纖維板等還較容易變形、起翹、卷角;如用細木工板沒有這些問題,但質量必須上乘,不然中間的拼木容易脫落損壞。

木板雖有諸多不便之處,但板上的特殊效果還是吸引了很多人,在上面可以燙、烤、燒、刻、挖,其他基底很難做到這些效果。在板上做基底或使用厚重綜合材料如重金屬、鋼、鐵、石塊、木材、玻璃能體現出力度感。塔皮埃斯將三合板釘在木框上,乍看是一幅畫的反面,橫、豎、直、斜線之間形成了講究的線面關系,褶皺紙貼于板材造成材質之間的對比,關鍵點在于手繪的藍色一筆,飄逸虛幻,筆痕還記錄著速度。

出于藝術家個人獨特視角和技術手段等原因,材料媒介運用在特殊基底制作中的實例十分多見。如許多土著族民俗和中國的戲劇在人的臉部進行繪畫的歷史,其中包含相當復雜的象征與意義。在現代,藝術創作基材的范圍已經延展到人體,國內藝術家黃巖在人體正、側、背全方位畫上中國傳統的山水、樹木、石塊等,似乎那就是一件立體的風景。美國涂鴉藝術家哈林也常以人體作為基底作畫。另外,還有以樹脂、蠟、塑料、照片作為基底的嘗試。

在現當代藝術創作中,材料媒介愈加豐富,基底材料與表現也是如此,這些材料并非藝術家刻意用之顯示材料特殊性以求嘩眾取寵,也非故意顯示材料的驚世駭俗以求轟動效應,而是表現新觀念和自我感受過程中,逐漸形成對某些媒材的偏愛與獨特使用方法。這些媒材與現實社會、文化、生活、經歷密切相關,藝術家因探索和應用它們而樂在其中,以之表達思想觀點和參與精神,并不斷豐富拓展材料媒介的范圍和視角。

[1]陳心懋.《綜合繪畫-材料與媒介》[M].上海書畫出版社,2003.

[2].孫志曄.《綜合繪畫的藝術性與觀念性解析》[J]. 文藝評論,2012.

[3].張元.《油畫教學材料藝術工作室》[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4].孫志曄.《當代綜合材料藝術觀念性的價值表現研究》[J].文藝評論,2013.

猜你喜歡
媒材基底媒介
虛擬社會化與批判缺失:代際媒介觀演進與媒介素養研究
《我要我們在一起》主打現實基底 務必更接地氣
辨析與判斷:跨媒介閱讀的關鍵
高中語文跨媒介閱讀內容的確定
解決平面向量問題的兩大法寶
書,最優雅的媒介
特殊美術媒材在農村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從媒介角度看當代漆畫藝術語言的拓展
例談美術“造型·表現”領域作業媒材的選擇
讀《重屏:中國繪畫中的媒材與再現》引發的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