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用“阿卡貝拉”形式演唱中國傳統民歌的探索

2014-07-13 13:46莫成練杭州師范大學音樂學院310000
大眾文藝 2014年10期
關鍵詞:阿卡貝拉民歌

莫成練 ( 杭州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310000)

當今的音樂舞臺絢麗多彩,各類音樂百花齊放,爭奇斗艷。在音樂演唱的表現形式上更是種類繁多不勝枚舉,如爵士、搖滾、布魯斯、民謠、說唱、合唱、歌劇等。但有一種古老的音樂演唱表現形式,雖然我們在日常生活聽得不多,但它從未被人們遺忘,他就是“阿卡貝拉”。它憑演唱者一張嘴、一個麥克風,不用任何樂器,經過和聲巧妙編配以及演唱者奇妙配合就能演唱出有如豐富樂器伴奏下的美妙歌聲。在法國著名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中就可以欣賞到美妙的“阿卡貝拉”音樂;美國電影《美妙音調》中更可以了解美國大學校園里青年人對“阿卡貝拉”的迷戀以及純正的現代阿卡貝拉音樂表演形式;享譽世界樂壇的阿卡貝拉演唱組合如英國的“紳士組合”、美國的“國王歌手”等都可以讓我們感受“阿卡貝拉”的音樂魅力?!鞍⒖ㄘ惱痹谖覈髮W生群體中發展較活躍,如北大學生“B-ONE”合唱團,廈門大學的“City Singers”合唱團,武漢華中師大的“New world”合唱團等等。2011年在上海閘北區匯集數十個“阿卡貝拉”合唱團參加由上?!鞍⒖ㄘ惱币魳分行?,臺灣中華“暢聲亞洲”音樂協會舉行的首個“阿卡貝拉”合唱夏令營,在演出交流實踐中各地專家都深感演唱水平較之前都有了飛躍的發展。另外,值得關注和研究的是,隨著音像傳媒及網絡的推廣它在合唱領域現已蔚為風潮,逐漸成為年輕人喜聞樂見、參與度高、娛樂性強、極富藝術想象力又獨具有創意的音樂實踐活動。

一、“阿卡貝拉”的前世今生

“阿卡貝拉”的起源一般認為是西方中古時期的教會無伴奏合唱音樂或者在禱告和做彌撒時吟唱的表達方式,所以它最早的含義便是“教堂的音樂”。如公元十世紀意大利羅馬教會出現用歌唱的形式讀經文,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格里高利圣歌(Gregorian Chants)。他單一的旋律被稱為素歌,加了平行四、五度后形成簡單的和聲稱之為奧爾加農,經過一百多年的時間發展出現了三、四聲部的奧爾加農,多聲部合唱有了明顯發展;14-15世紀隨著歐洲文藝復興,“阿卡貝拉”出現了新的景象,涌現一批創作者和好作品,但作品以牧歌最具代表,但演唱還局限在意大利美聲發聲中,曲風多為傳統古典作品。17世紀后啟蒙運動和工業革命影響作曲家大量創作歌劇、藝術歌曲、大型合唱作品,運用管弦樂隊伴奏,“阿卡貝拉”被淡忘和消退。也許是物極必反,到了20世紀很多人注意到人聲的美麗,開始懷念和諧安寧的純人聲合唱。阿卡貝拉的發展出現了近現代的時代特征,開始出現流行音樂的曲風。更多的年輕人加入其中,從美國逐漸傳播到世界各國(地區)。在亞洲以日本、韓國起步較早,而后在新加坡地區臺灣、澳門持續發展創新。隨著交往的頻繁,中國內地的大學校園也興起“阿卡貝拉”并迅速成長起來。而伴隨電聲設備和電子樂器音響科技的進步,陸續進入音樂舞臺,這時開始利用麥克風改變唱法,甚至用嘴模仿電子音樂的音色,發展出如BeatBOX——稱口技演唱或節奏箱的,即用口腔唇、舌、齒和喉嚨的聲音來模仿鼓聲、節奏及音樂;Bass——即用嘴發聲效仿低音提琴或鼓聲;Hip-Hop——黑人街頭說唱藝術;也塑造出爵士、搖滾、流行、等活力四射且變化萬千的演唱風格。所以我們今天所說的“阿卡貝拉”是指擁有許多現代元素概念的“現代阿卡貝拉 (Contemporary A Cappella) ” ,而以“阿卡貝拉”形態演出的團體我們泛稱為“阿卡貝拉團 (A Cappella group) ”。

二、中國傳統民歌的新傳承

我國傳統民歌的資源極其豐富,但是否可以運用“阿卡貝拉”形式來演唱?將美好傳統民歌傳承是需要思考的問題。我國五十六個兄弟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積累沉淀了大量豐富的民歌作品,據不完全統計,現能登記在冊的就有30萬首。如《小河淌水》《烏蘇里船歌》《康定情歌》《黃楊扁擔》等旋律優美動聽,久唱不衰。它們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表達中華民族思想、性格、意志、情感和愿望的意識形式。中國是地域廣闊且多民族的人口大國,又有千差萬別的自然條件、社會條件,使得民歌在體裁、題材、風格、調式、素材等方面呈現出極其多樣性。每個民族的民歌都有各自獨具特色,分類也大相徑庭。一般民歌分為號子、山歌、小調三類。 號子一般指人們在體力勞動過程中為了統一勞動節奏、調節體力、解除疲勞、指揮和組織勞動時演唱的歌曲,他一般節奏律動性強,情緒激烈,豪邁有力。而把擁有比較悠長音調、比較自由節奏,你們在山野勞動生活所唱歌曲稱為山歌,高原地區的山歌更嘹亮、有力、粗獷、高亢;平原地區特別是江南一帶的山歌更顯流暢、秀麗;草原上的牧歌則熱情奔放、寬廣開闊。但我國民歌占多數的體裁卻是小調,小調歌曲的節奏規整,結構均衡,曲調完整性強,有許多還經專業音樂工作者整理和改編,多流行于城市與鄉鎮。

本文強調的傳統民歌其實是指最具代表性、權威性、典范性,傳唱度高、耳熟能詳的經典民歌之作。它是國家的旋律、民族的心聲。時下是互聯網的時代,人們得到資訊的便捷性極大提高,對音樂的欣賞即多也快且變數很大,如何滿足人們對民歌的欣賞需求,那傳統民歌作為民族文化的瑰寶不能墨守陳規、僵化不變。也要在一定的形式不斷通過更新和變化引起更廣范的關注,讓世人重新認識、從而喜歡并得以傳承。因此運用西方“阿卡貝拉”這種古老而時尚,深受年輕人喜歡的形式來演繹我國傳統民歌,也許是一種意想不到的好嘗試。并賦予民歌音樂豐富和聲的編配,使旋律更精致、演唱更流暢、演繹更時尚、更易于流行等方面作調整。特別是讓年青人喜歡自發傳唱開來,突破任何形式上的限制,烙上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化印記,使它在演唱上得以升華而更好的傳承。

三、“阿卡貝拉”與“傳統民歌”的融合

廣播、電視、網絡等現代傳媒的快速發展使人們對音樂的欣賞在不斷獵奇,不斷尋求聽覺與視覺的刺激調足了大家的欣賞口胃也提高了滿足的門檻。某種角度看也有它積極的一面,它促使人們不斷創新,不斷拓展音樂的表現領域。民歌的表現形式往往以獨唱、齊唱、表演唱以及常規意義上的合唱為主,使“阿卡貝拉”與“傳統民歌”相結合的實踐就是創新,是兩種不同文化藝術的融合。

(一)形式與內容的關系

“阿卡貝拉”與“傳統民歌”相結合是形式和內容的關系,不存在任何實踐沖突,“阿卡貝拉”是以人聲演唱多聲部的音樂形式而已,它的演唱講究多人、多聲部的明確分工,注重發揮個人的歌唱音色,并強調集體的協調與配合,表現力更豐富,更能表達音樂的氣氛、內容和意境?!皞鹘y民歌”在藝術融合實踐中是以表現內容的形式存在,它的特點:1.歌曲音樂旋律的橫向線狀思維方式慣性,2.節奏的靈活性與均勻平穩安排,3.簡繁相適、動靜相襯化的音樂表達,4.五聲音階為骨干的調式音列結構等,這些特性的表達其實在“阿卡貝拉”的演唱形式上不僅不會消弱,反之可以得到豐富,如在原來的歌曲旋律基礎上加以多聲部和聲,使縱向和聲音響得以豐富,在節奏的靈活和均衡、律動上也得到加強等。演唱實踐者還會斷得以強化與鞏固在音樂上的立體思維。

(二)中西方音樂文化的融合

與其說“洋為中用”是我國文藝發展建設的一項政策,還不如說世界多元文化在時間和空間上總會產生碰撞和融合?!鞍⒖ㄘ惱迸c“傳統民歌”相結合更利于我國傳統民歌在世界舞臺上的傳播,使得傳統民歌在音樂的編曲上不得不思考如何更加創新、更加國際化,使之成為全世界音樂愛好者特別是青年人喜聞樂見藝術。

(三)追求人聲美的回歸

“石不如絲、絲不如竹、竹不如肉”,最美妙的聲音莫過于人的嗓音,也許是物極必反,這在音樂領域也不例外,電聲的發展讓古典音樂退出音樂的主導地位,電聲擴音的流行音樂大行其道,超前的電聲樂器伴奏,爵士鼓強有力的節奏讓人們瘋狂過同時也失去人聲的自然美。阿卡貝拉的演唱特點就是充分利用人聲這一美妙的樂器代替電聲樂器來發聲,在自然地法則上與傳統民歌音樂的田野勞動時即興創作、口頭傳唱、生動靈活、簡樸真摯、沒固定格律、旋律易學好幾記、平易近人等特點不謀而合。

四、藝術實踐的實施方案

從世界著名“阿卡貝拉”演唱組合的成員來看,年輕人是絕對的骨干,所以演唱者較大部分多為在校學生,而學生大都住校,組織起來方便,也多少有一定的音樂演唱等基礎。有些學校的學生社團就有類似的演唱組團,大家憑興趣自發組織在一起,演唱流行較廣現成作品,都會積累些作品,具有一定的演唱經驗和基礎,這是很難得的。我們應該充分引導和開發這些社團,使他們的演唱更接近“阿卡貝拉”形式,內容上更注重選擇演唱傳統民歌。

(一)演唱團體的組建

團體成員人數要求靈活多變,少的可以三人五人,多至上百人。但從團隊演出成本和排練、演出等運營成本來看,十人左右時最合理的。保持每各聲部一個人,這樣在舞臺演唱時人手一個話筒音控條件也較好滿足。隊員在演唱上對發聲技術要求雖然不是很高,但在音準方面是絕對的苛刻,豐富的和聲、復雜多變的節奏都是對演唱者極大地挑戰。

(二)作品的創編

選擇我國傳統民歌作為演唱內容,如四川的《太陽出來喜洋洋》《槐花幾時開》《康定情歌》,云南的《猜調》《小河淌水》《送郎》;江蘇的《茉莉花》《拔根蘆柴花》《繡荷包》;新疆的《阿拉木汗》《青春舞曲》《大阪城的姑娘》;東北的《新貨郎》《丟戒子》《月牙五更》;山西的《拾豆豆》《桃花紅,杏花白》《送情郎》;陜北的《走西口》《蘭花花》《對花》;湖南的《馬桑樹兒搭燈臺》;湖北的《嶉東崔》;安徽的《鳳陽花鼓》;陜北的《走四口》;臺灣的《天烏烏》;內蒙的《森吉德瑪》;河北的《放風箏》;青海的《花兒》等,這些家喻戶曉的歌曲,每首歌曲都代表著一方水土和人文情懷。作品很多,從何入手?我覺得應該遵循從簡到繁、從易到難的選曲原則,組織創編團隊,在實踐中學會創作,在創作中不斷提高實踐水平。才用“樂器編奏法”將人聲定位是音樂制作的樂器,運用樂隊龐大編制依據,配以爵士、搖滾、流行等音樂風格復雜和聲,區別與傳統合唱功能,發揮人聲這個精致的發聲體的潛在能量,實現勝似各種樂隊的人聲音效。也可請專業編曲、請合唱指揮專家、民族音樂家、作曲家等組成創作團隊,共同選曲、改編出適合“阿卡貝拉”演唱特點的作品。

(三)訓練與排練

1.關于演唱發聲與音樂學院的聲樂課的訓練完全不同,“阿卡貝拉”演唱講究的是時尚、娛樂、活力,即為“玩”的心態;發聲方面,技巧正確與否并無絕對的一個標準,只要音樂效果的需要,只要腦海中能想出與音樂情緒相符相容的的聲音都可以是正確的,這是聲樂課要求所不同。

2.節奏訓練在某種程度來說是阿卡貝拉的靈魂,在西方的現代音樂教育中排在第一重要位置的往往是音樂的節奏訓練,學校會有專門的節奏課給學生系統的訓練,而不是發聲技巧或其他。節奏訓練很痛苦,特別是習慣了古典音樂重旋律、音準學習的學員,但節奏絕的對地位不得不迫使大家花更多精力去練習和掌握。

3.和聲上“阿卡貝拉”演唱會打破民歌傳統意義上的民族調式和聲概念,在民歌旋律線條基礎上可以大膽編配理想的和聲,七和弦、九和弦甚至十三和弦等等都可以運用,豐富音樂色彩,營造動人的氣氛。

4.演唱會實踐是檢驗上述努力的平臺,在排練階段完成后,選擇適當的時間和地點來舉辦演唱會是十分必要的,整個音樂會主要體現傳統民歌在“阿卡貝拉”新的演唱表現手法上的創新性。同時也是對學生演唱能力的極大提高。另外音樂會的演唱是需要有相應的硬件設備如話筒、調音臺、服裝等,這些也要有專門的人員來管理。

五、結論

“數據重構商業,流量改寫未來”當今時代事物瞬息萬變,讓人感到各個領域都在日新月異,很多事情是如此的出人意料,許多如“網銀”“網購”“微信”“大數據”“跨界”等關鍵詞,毋庸置疑地告訴大家“不怕不合適,就怕不敢試”。在藝術領域受新元素影響,更是表現出了驚人的現象,許多音樂門類的界限在被模糊甚至取締?!鞍⒖ㄘ惱迸c“傳統民歌”的結合不應該有任何阻隔,以西方音樂的發展歷史中教會與世俗音樂為例,教會音樂受限于宗教條律,往往擁有過多的規則限制,過度的教條,而世俗音樂卻是靈活多變、自由灑脫、無拘無束的風格特點,截然相反的兩種音樂自古以來就會本能不間斷地相互影響與滲透,這也許就是中國易經智慧所說的“太極”吧,看似毫無相關的兩個物體卻蘊含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想到如今,藝術各個不同領域的滲透也就欣然接受了,再說傳統民歌是民族文化傳承載體,唯有民歌才真正是我們民族生命中最美、最動聽和最難忘的聲音。我們有義務用不同的表現手法讓民歌更廣泛的流傳開來。

都說音樂是一種世界語言,我想運用“阿卡貝拉”演唱傳統民歌就是一種新的語言,是民歌演唱得以新生的新思路。

[1]江明敦著.《中國民族音樂欣賞》.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1.8.

[2]人民音樂出版編著.《中國民歌選》.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1980.8.

[3](美)唐納德.杰.格老特,克勞德.帕利斯卡著.《西方音樂史》. 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1996.

猜你喜歡
阿卡貝拉民歌
南閘民歌 留住鄉愁
老狗貝拉
嘮叨的媽媽
四十九條圍巾
三根橫線的秘密
穿花衣 唱民歌
導彈氣球——阿卡迪歐(巴拿馬)▲
莫文蔚:民歌也可以很前衛
牛牛阿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