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新民樂對中國民族器樂發展的影響

2014-07-13 13:46李梓瑄西北師范大學730000
大眾文藝 2014年10期
關鍵詞:民樂器樂大眾

李梓瑄 (西北師范大學 730000)

新民樂是New Age(新世界音樂)里的分支,是當代器樂演奏的一個重要趨勢。它的特點是把具有民族特色的樂器、樂風、節奏與西方音樂的樂風予以融合,即人們所說的“中樂西奏”。把民族器樂、電聲樂隊和MIDI音樂結合在一起,加上流行的配器手法,互補長短,使中國民族器樂的個性有了更好的表現,實際上豐富了民族器樂的藝術表現力。新民樂是對我國傳統民族器樂的發揚光大,它富有創造性的音樂使觀眾直接領略到了同曲異奏的藝術風采,感受到不同的審美效果。它即豐富了群眾的藝術生活,又激活了民族音樂的創作中的新思維與新追求,推動了音樂藝術的進步,給民族器樂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并快速成為了民族器樂尋求突變和發展的成功道路。

新民樂創始于上世紀90年代,是由我國著名笛蕭演奏家、歌手曾格格以及我國著名音樂制作人、民族器樂演奏家馮曉泉共同發起開創的。他們自1997年起在國內外大力提倡及推廣民族音樂的發展與創新并巧妙地把竹笛、洞簫、葫蘆絲、巴烏、尺八、排簫等樂器表現于現代音樂當中。在2001年1月23日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上表演《天上人間》向人們展示了民族器樂與現代音樂最新結合的開始。而創立于2001年6月18日現有13人的女子十二樂坊以其獨特的表現形式,極具現代化的演奏風格將中國的民族音樂推向了世界舞臺,使新民樂得到了更大的發展,受到了國內外廣大人民的喜愛。

里姆斯基·科薩科夫說過:“沒有民族性的音樂是不存在的,實際上,一般認為是全人類的音樂都是具有民族性的”。中國的民族器樂是傳統文化的燦爛瑰寶它揭示著中國民眾特有的人文精神,因此,我們一定要繼承好,尤其是把那些經過千錘百煉的民樂之“靈魂”要繼承好,這也是新民樂發展的根本。但是,繼承的目的不是因循守舊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全球經濟一體化和文化格局多元化的趨勢加強,音樂文化也勢必將循著跨文化和多元化的趨勢發展,作為走向國際化的新民樂惟有堅持不斷的創新、不斷交流、不斷融合的路子,才能經得起市場的考驗和時間的檢驗。

新民樂在民族風格上有較強的表現力,但民族器樂在音頻上缺乏寬度,尤其是低頻。因為各個常規民族樂器的個性較強,所以民樂隊的整體融合性差,加上樂器本身音域和演奏技巧的限制已無法滿足聽眾日益提高的審美要求。新民樂把民族樂器、電聲樂隊和MIDI音樂接合在一起,加上流行的配器手法,互補長短,是民族器樂的個性有了更好的表現,豐富了民族器樂的藝術表現力。

有人說新民樂加入了流行元素,使得原有的民族器樂的固定聽眾群體的范圍擴大了,更多的年輕人喜歡了新民樂。原有的固定民樂的愛好者鐘愛于民族器樂是因為深深陶醉于民樂 的意蘊,那是民族器樂的靈魂。而新民樂的愛好者往往喜愛的是“新”的部分,那流行元素的節奏和快感。新民樂既有民族器樂的意蘊又有流行元素的節奏和快感,因此,增加了民族器樂的聽眾群體,也加快了民族器樂在年輕人中的傳播速度。

我國的傳統文化的傳播根據傳播媒介的性質和傳播模式上的差異可以粗略的劃分為口語傳播時期、樂譜傳播時期和電子媒介傳播時期,與這三個時期對照的是人類文化傳播的三個階段,即口語階段、文字階段和電子階段,而現在正是電子階段時期,真正意義上的大眾轉播才得以實現。大眾傳播是在被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不斷重塑社會秩序的當代社會,而“大眾”這個被相同的社會境遇塑造而成的并非傳統意義上的民眾對文化傳播方式的需求。因此,大眾傳播的出現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那么新民樂之所以能夠打破傳統民樂的傳播模式和演奏模式,走上大眾傳播的路線其實是社會的發展、大眾文化審美標準變更的使然,它的道路符合和迎合了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

社會的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的趨勢造就了具有與以往不同的審美口味的音樂大眾,他們生長在一個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更加多的文化發展的境遇中,無時無刻不被各種音樂型式所包圍,而大眾傳播媒介發揮其各自的能量為他們即時、便捷、源源不斷的輸送風格各異千奇百怪的音樂,他們經過對大量音樂信息的接收過濾和沉淀已經培養起了一種開放式的、兼收并蓄的聽覺和欣賞的習慣,面對如此眾多的選擇品種,也只有素心淡雅的學者才有興趣,或者說出于某種責任感去關注民族樂器的。一方面傳統民族器樂古舊沉悶的形式似乎和吃慣了快餐的大眾格格不入,嚴重阻礙了傳統音樂文化內蘊的傳播,另一方面傳統民族器樂在這個火爆的時代漸漸變得悄無聲息。

新民樂突破了傳統民族器樂在當代發展的壁壘,并迎合了大眾聽覺上的口味,使得傳統民族器樂煥發出新的光彩,有了新的生命力,成為了一種雅俗共賞的音樂,在傳播民族器樂的同時也使得更多的大眾群體開始了解和傳播我國傳統文化的意蘊,在真正意義上能使我國的民族器樂有更大的發展。

[1]方倩.淺談新民樂現狀及發展方向[J]. 作家,2009(10).

[2]孫麗偉.琵琶文化論[D].福建師范大學,2002.

[3]王璐玚.淺談“新民樂”的發展[J]. 大眾文藝,2011(06).

猜你喜歡
民樂器樂大眾
中國器樂表演藝術研究的理論建構
跨文化中的相遇與對話——從世界音樂看張維良中國民樂創新之路
想和你們聊聊民樂
大眾偶像
一汽-大眾ID.6CROZZ
上汽大眾ID.3
胡琴悠揚醉美藝術之鄉 民樂沃野奏響時代旋律
“意”在器樂演奏中的作用分析
我,民樂高手
大眾科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