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裝設計人才培養及學科建設的思考

2014-07-13 13:46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523000
大眾文藝 2014年10期
關鍵詞:服裝設計服裝人才

林 巖 (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 523000)

服裝設計作為藝術設計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伴隨著經濟的發展,服裝產業升級,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2013年教育部新版本科目錄正式把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作為專業目錄。服裝設計人才培養模式遵循著開放、發展與創新性并存。服裝設計人才培養模式應該考慮如何把這種創意思維和能力傳授給學生,培養服裝設計專業創新型人。高校應該建設一個完善的創新人才培養平臺。

一、要培養什么樣的服裝設計人才

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服裝設計人才培養已有9年歷史,期間也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出現了一批優秀的新銳設計師和設計理論教師。但也出現了人才培養嚴重的瓶頸問題,與社會關系問題,與藝術關系問題,與就業問題等。對我們的人才提出了嚴峻的考量,究竟要培養一個什么樣的服裝設計人才已經擺在了我們面前。

基于社會、專業的需要調整和探索我們人才培養的目的、方法,尋找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符合專業需要的人才培養途徑,已是當下服裝設計人才培養最迫切問題。

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服裝設計專業特別關注當代藝術實踐、教學與研究相結合的服裝設計人才培養,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城市學院服裝專業已經形成了系統、靈活、可持續的教學、發展模式。立足東莞映射珠三角,利用廣東服裝大環境的優勢“產學研結合”的教學模式。及“工學結合”的“訂單”式人才培養方式。在課程設計上保證理論講授的同時注重學生實踐操作的訓練。服裝設計理論、結構設計、工藝制作相結合的實踐操作訓練。與多家服裝企業簽訂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畢業生就業率100%。

服裝專業就業崗位多樣化是靈活、成熟的教學模式的體現。我院實習生在公司中的崗位一改大專生以工藝制作為主的局面,轉變為設計、制板、打樣、管理、生產、工藝編制、質量檢測等多工種并存的現狀。

二、怎樣培養服裝設計人才

1.圍繞著服裝設計人才培養理念問題,要改革和探索的問題

一是改革和探索服裝設計人才培養體系及課程設置的現狀和問題,梳理和分析課程與人才培養關系,以適應社會對于服裝設計人才培養向具有較強社會實踐能力、基礎研究能力、藝術修養全面復合型人才轉型的需求。二是改革和探索服裝設計人才培養系統模式和方法,探尋符合服裝設計人才培養模式、方法,在人才自身述求方面下功夫,進行創新性和實踐性有益探索。三是重新思考和構建服裝設計學科課程設置,完善人才培養框架課程模式。

2.服裝設計教育究竟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才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應用設計領域也得到了飛速發展,特別是我國的服裝產量在世界名列前茅,服裝產業作為我國的支柱產業,中國服裝產業正躋身于世界一線行列。2014年中國服裝協會調研,我國服裝生產企業超過4.5萬家,人才需求劇增。有一定工作能力和工作經驗的學生,受到服裝企業的青睞。傳統的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對教師本身的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與設計師并存的“雙師型”教師受到學生青睞。教師不僅要在課程上傳授書本知識,更要了解市場,把教室變成企業的工作室。創新的教育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的思維和動手能力,發掘學生的個體特征尊重和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點。服裝設計專業教育理念的更新對服裝課程設計上提出新思想。作為服裝設計專業教師,我們必須創新自己的授課方式,以配合不斷發展的服裝企業對用人的需求。服裝設計專業的學生必須具有一定繪畫基礎,但不能停留在純藝術的角度,訓練學生的造型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審美能力等,必須培養學會運用設計的思維語言進行創作,將實踐與理論相結合。

三、服裝設計專業人才培養及學科建設的思考

1.服裝設計專業教師教學思路的提升

傳統的教學模式,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環節很少,習慣于沉浸在自我的講述中。在專業課程設計上缺少與學生的溝通。這就導致老師講的自我陶醉,而學生的收獲卻很少,所以服裝設計專業人才的培養我們首先要提出的是教學的互動環節,課堂應該變成企業的工作室,教師在講授的同時,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學生在工作室迅速記錄下自己的創作過程,不斷與老師共同,通過一次、二次、三次的設計,不斷經歷否定、否定、肯定的設計過程,充分發揮學生自覺性,不斷的讓學生在完成自己作品的同時,分享自我創作的體會,并陳述作品要表達的含義。老師則要記錄每個學生創作作品的過程,不斷給予修改意見。直到學生完成自己滿意的作品。經歷這樣的過程后,學生不但可以創作出自己滿意的作品,而且在不斷的提問回答過程中,增加的自己與學習的主動性。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老師忙于迅速講授課本上的內容,忽略了學生主體的感受。導致學生對專業學習興趣的喪失,而老師課后又要修改大量的不成功作品,耗時費力。提升服裝設計專業教師的教學思路勢在必行。

2.新形勢構建科學的課程體系

在我國服裝設計院校的服裝設計專業課程中以服裝設計的理論知識、美學、服裝史論、結構工藝、面料、營銷等專業基礎課程為主。另外,還有一些相關的選修課程作為輔助,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服裝市場的不斷發展,對服裝設計專業人才需求提出了新要求。作為教師我們要對社會時事與服裝設計、市場環境等關系進行分析。設計出一些如“首飾設計”“陳列設計”“時尚埋首”“奢侈品管理”等新型課程滿足市場對人才的需求。重視交叉學科,在人在培養方案的設計上增加藝術與技術學科的結合,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重視藝術理論教育的傳授,同時提高實踐教學環節的學分。重視實踐課程,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老師重視實踐課程授課方式、創新教學內容、更新教學手段?,F在學生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現象,想法與作品之間存在著非常大的差距。究其原因,就是實踐動手能力太弱,天馬行空的想法不能形成作品,一切都室空談。提升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加大實踐學分在教學計劃中的比重。專業課程的考核以理論考試和作品創作結合的形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將理論與實踐,設計構思與款式結構、材料工藝相結合。重視隱形型課程,鼓勵學生參加國際國內設計大賽。多參與企業產品設計實踐。

3.教學設施的不斷完善

服裝設計專業融合了技術與藝術的結合,藝術、工科、理科、文科、人體工程學等多門學科相交融的一門學科。服裝設計專業對教學設施的要求非常嚴謹,學生的工作室既是學生的實驗室,學生在工作室通過設計靈感的來源完成設計思路的表達,無論是面料的二次再造,傳統工藝的印染:“扎染、蠟染”學生不斷嘗試從各種植物中提煉色彩并體驗植物內在蘊藏的顏色。學生在創作的過程中完成服裝藝術的造型、材質、技藝的多元呈現,這一切都是在工作室中完成。在高校服裝設計教學中,工作室在整個教學環節中起著“核心、心臟”的作用。很多國內外知名大學都把服裝設計工作室與企業結合,學生參與服裝企業產品研發視為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教學環節。

四、結語

為更好的適應時代步伐,緊跟時代新形式,服裝設計人才培養及學科建設的改革勢在必行。時代變遷,經濟的迅速發展,“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學生勢必會被時代淘汰。作為教育這我們必須革新教學思路改變教學模式,作為學生必須時刻關注社會的發展動態,尤其是學習服裝設計專業的學生,設計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設計師如果不關注社會時事變化,又將如何設計出符合現代社會需求的產品呢?其實,每個學習服裝設計專業的學生都要更多關注時事動態,了解社會需求,關注科技的發展,更好地從社會環境、自然環境的真實需求去設計作品。這不僅僅是為了保護自然環境,同時也是為服裝設計的發展找到了一條新的道路。時代對高等服裝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對我國傳統服裝教育體制的改革,引進先進的教育理念,進而對服裝教育的方式進行改革,更好地構建服裝高等教育創新人才的培養平臺,為我國培養出適合時代需要的服裝方向創新型人才。

[1]李勇,陳建成.高校創新人才培養幾個理論問題的探討[J].高等農業教育.2008(9).

[2]靳長纓,車衛東,倪印疆.高等服裝設計教育教學改革探討[J].裝飾.2009(6).

[3]方倩琳.高校教學改革與創新人才的培養[N].中國教育報.2006.11.24.

猜你喜歡
服裝設計服裝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創新之城
苗繡元素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價值探析
高原之歌服裝設計
人才的開發和使用是一門科學
高溫作業專用服裝設計
高溫作業專用服裝設計
道具服裝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現在可以入手的mina風高性價比服裝
段輝紅服裝設計作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