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梁啟超國民道德改造說

2014-07-13 13:46潘藝靜南京大學哲學系210046
大眾文藝 2014年10期
關鍵詞:倫理思想道德觀念新民

潘藝靜 (南京大學哲學系 210046)

梁啟超的倫理思想始終圍繞著時代的主題展開。他在中外比較研究中,在自己的改良實踐中,特別是改良的失敗中,探求中國近代社會所以落后于西方國家的原因,并深深地體會到國民道德觀念的改變是一切社會變革的基礎。為此,他積極地宣傳“新民說”,把國民道德改造作為自己倫理思想的根本任務。梁啟超的倫理思想在中國近代倫理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甚至對當今社會種種道德問題也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一、歷史背景

對國民進行思想啟蒙和道德教育,是世界各國現代化過程中遇到的共同問題。十八世紀法國啟蒙運動,其重要內容就是對國民的政治思想啟蒙與道德觀念更新。十九世紀日本明治維新,也主張學習西方,以國民教育為基礎,建議政府開展“文明開化”運動。梁啟超的國民道德改造說,除了受到法國、日本等啟蒙思想家的影響,更多地受到嚴復《原強》中某些觀點的影響,是中國近代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嚴復曾指出,中國富強之原就是“鼓民力、開民智、新民德”,三者中以“開民智”為最急,以“新民德”為最難。嚴復的《原強》是梁啟超“新民說”倫理思想的直接理論來源。

面對當時積貧積弱、受奴役、被侵略的國家和麻木不仁、道德淪喪的國民,梁啟超把救亡圖存、抵御外來侵略與新民說有機地聯系起來,揭露幾千年封建統治實行的愚民政策所造成的愚昧無知、麻木不仁、卑躬屈膝的國民道德劣根性,為維新變法、改造國民道德觀念而奔走呼告。

二、“新民說”的主要內容

梁啟超的“新民說”,是要“去社會舊習之污”,興“民德民智民力”,所以,梁啟超在發表《新民說》前后,非常注重對所謂“國民性”的分析。他把中國在風俗方面造成積弱的根源概括為:奴性、愚昧、為我、好偽、怯懦、無動。梁啟超為了破除幾千年來國人愚昧無知、麻木不仁的道德劣性,將其改造成適應維新變法和實現君主立憲制的需要“新民”,積極地宣揚國民道德改造說,試圖通過激發國民的進取心,達到救國救民的目的。梁啟超在總論“新民主義”時,強調了以下幾點:首先,新民在于興四萬萬人的“民德、民智、民力”。梁啟超說認為新民不在一二人道德觀念的轉變,而在于四萬萬全體同胞道德觀念的更新,這也是改造國民道德的關鍵。其次,新民就是要大力發揚民族主義精神,克服民族自卑感。民族主義,即“各地同種族、同語言、同宗教、同習俗之人,相視如同胞,務獨立自制,組織完備之政府,以謀公益而御他族是也”。1p151最后,梁啟超指出,新民一方面對中華民族精神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另一方面就是吸取其他民族的長處,補我之所不及。他提出了“采補所本無”的主張,明確指出“心醉西風”和“墨守故紙”都是不可取的。雖然梁啟超在改造國民道德問題上前后主張差異較大,但是在分析國民道德弱點,改造國民道德劣根性,提升國民文化素質方面至今還有很強的借鑒意義。梁啟超提出新國必先新民,把“新民”提到治國安邦的首要位置,關系到國富民強的大問題,強調只有首先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素養,樹立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然后才能在中國實現民主政治。梁啟超的國民道德改造說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在十八大報告強調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內容中,還能看到該思想的熠熠生輝。

三、道德修養和道德教育的落實

梁啟超國民道德改造思想不僅僅停留在一腔熱血的塑造與宣傳上,更重要的是落實在個人的道德修養以及社會、學校、家庭等各方面的道德教育上。梁啟超深受中國傳統倫理思想的影響,他在儒家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孟子的“養心莫善于寡欲”、朱熹的“內無妄思、外無妄動”的“主敬”等傳統思想批判吸收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道德修養方法。除了繼承儒家孟子學派的“立志”“存養”“擴充”學說之外,梁啟超還推崇陸王學派,尤其對王守仁十分推崇,認為其“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主張是今日學界獨一無二的良藥。他指出,“致良知”的根本精神是一個“誠”字。所謂的“誠”,就是不欺良知,只要能以“良知”為萬世的標準,那么一切行動都是合乎道德規范的。但僅僅做到不欺良知還不夠,他進一步提出“知行合一”的道德修養論,強調“道德者,行也,而非言也”。

梁啟超的國民道德改造說最終落實到個人道德修養的知行合一上,反復強調知善知惡不能僅停留在口頭上,還要落實在行動中,去行善去惡。在“開民智”“新民德”方面,梁啟超舉出報館、學校的作用,指出:“閱報愈多者,其人愈智;報館愈多者,其國愈強 ?!?p146并且強調“變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興在開學校,學校之興在變科舉”。1p148一百年后的今天,雖然道德改造所面對的具體國情不同,但他所強調的道德修養和道德教育仍具有很大的借鑒意義。如今中國的國民不僅僅通過報紙,更多地通過電視、手機、互聯網來通曉家國天下事,幾億的網民流連在各大論壇、微博、網站上,時而慷慨激昂地指責國人的麻木不仁,時而義憤填膺地針砭時局。然而在《格言》雜志中刊發了這樣一句耐人尋味的話:“路人總是冷漠,網民總是義憤填膺,是路人從來不上網,還是網民從來不出門?”這就鮮明地表現出“知”和“行”的差距,知行不合一的結果就會導致出現“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梁啟超早在百年前指出:“良知者,非徒知知善知惡云爾,知善之當為,知惡之當去也。知善當為而不為即是欺良知,知惡當去而不去即是欺良知。故僅善念未發足稱為惡,何以故,以知行合一故?!?的確,國民道德改造的歸宿不是網民在虛擬空間的慷慨激昂,也不是研究者幾篇文章的侃侃而談,更不是那些假大空的標語口號,而在于落實到具體行動中,在于知行的合一。

四、結語

從一百多年前救亡圖存的奔走呼告到現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都沒有放松對國民的道德改造,誠如梁任公在《新民說》中所言:“欲其國之安富尊榮,則新民之道不可不講?!笨梢妵竦赖赂脑斓闹匾?,它的提出和落實是一個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經之路。這也是梁啟超國民改造說經久不衰的魅力所在。

[1]張豈之,陳國慶著.近代倫理思想的變遷[M].中華書局,2000.

[2]梁啟超.論變法不知本原之害《飲冰室文集》卷1[M].中華書局,1989.

[3]梁啟超.中國積弱溯源論,《飲冰室合集》“文集”之五[M].中華書局,1989.

[4]呂濱.梁啟超對新民倫理的探討[J]. 哲學研究,2000(7).

[5]廖申白.論公民倫理—兼談梁啟超的“公德”“私德”問題[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5.

猜你喜歡
倫理思想道德觀念新民
中國夢視角下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研究
論中西方神話創作的異同性及成因
試論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公民教育
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與當代中國道德建設
對體驗性德育的幾點思考
歐茨小說《大瀑布》中的生態倫理思想探究
一部探究中國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的精品力作
初中英語單項選擇練與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