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注學生個性 積極因材施教

2014-07-25 19:26文/龐平統
新課程·上旬 2014年5期
關鍵詞:學生個性提高素質因材施教

文/龐平統

摘 要:學校因材施教地設置專業和學科,在課堂教學中落實因材施教,實施因材施教符合科學發展觀中“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原則要求,有利于提高中職學生的個體和整體素質。

關鍵詞:學生個性;因材施教;提高素質

中等職業教育對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而我國目前勞動力資源充足,但整體素質偏低,技能型人才,特別是高級技能型人才嚴重缺乏?!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指出,加強中等職業教育,變人力資源大國為人力資源強國。根據目前中等職業學校生源現狀,中職教育改革勢在必行,因材施教是提高中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一、中職教育呼喚因材施教

(一)中職教育發展呼喚因材施教

近幾年中職教育招生難、教學難、管理難、就業難已經成為制約中職教育發展的瓶頸。更重要的是,由單一模式培養出來的畢業生在人才市場缺乏競爭力,難就業,而“就業難”又會加劇“招生難”,使中職生源質量缺乏保證又最終影響教學質量,從而使其發展陷入惡性循環中。而因材施教能夠合理整合優化教學資源與人力資源,充分調動師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為學校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中職學生現狀呼喚因材施教

近年中職學校招生出現“零門檻”,大多中職教育忽視了學生水平和個體智力的差異,在教學中采取“一刀切”的模式,這必然造成學習過程中既有學生“吃不飽”又有學生“吃不了”并存的現狀和中職學校招生難、控輟更難的局面,而因材施教將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其特長、潛力、需求量體裁衣,制訂不同的學習目標,并及時做以調整,突現了以生為本的科學教學發展要求,既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積極性,又有利于素質教育中學生“全面發展”這一目標的實現。

(三)中職課堂教學呼喚因材施教

當前中職學校普遍存在“學生不愿上,課堂不愿學,學習風氣差,教師很難教”等現象,究其問題的根源,中職學校課堂教學難組織,學生整體基礎差,學習參差不齊,學習效果差異大。而面對水平不一的學生,教師上課缺乏激情感,這無疑會影響上課的狀態。而實施因材施教,對于不同的學生,授課難度和進度不整齊劃一,使課堂適應學生,調動學生興趣,激發課堂活力,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因材施教理論基礎與可行性

(一)因材施教的理論基礎

1.個體差異性為因材施教提供生理基礎

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一樣,學生個體之間生理、心理、興趣、愛好、性格各不相同,相同的現象有著不同的本質,不同的現象體現著相同的本質。

2.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為因材施教提供可能性。該理論表明,學生的個體差異包括現有水平和潛在水平兩個方面,教學唯有從這兩個不同水平的差異出發才能建立學生新的最近發展區,使教學成為促進學生發展的真正手段,而傳統的“一刀切”教學模式卻忽略了這些差異。

3.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為因材施教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加德納認為,人與人之間的差別不僅在于個體智能的高低,還在于每個人的職能組合不同,因此,有效的教學應從學生的不同智力程度和認知程度出發,使不同層次上的學生均有進步和拔高的空間,把學生可能達到的水平變為現實可以達到的水平,使其得到最高程度的個人發展。

(二)因材施教的具體應用

1.學校因材施教設置專業和學科

學校根據學生的差異性和多元性,多角度、多層面設置專業和學科,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專業發展和為不同學生提供多樣選擇。

2.在對待學生中因材施教

3.在課堂教學中落實因材施教

在課堂教學中,分層教學是實施因材施教的主渠道。

總之,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學思想,符合科學發展觀中“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原則要求,有利于提高中職學生的個體和整體素質,有效調動師生的教學積極性,既可以滿足學生的個體發展需要,培養國家“人才強國”戰略所需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又可以推動中職學校穩步向前,進入“好招生,易管理,快就業”的良性循環,從而促使中等職業教育步入良性發展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編輯 韓 曉

endprint

猜你喜歡
學生個性提高素質因材施教
小學作文如何實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確“因材施教” 促進個體發展
從《論語》看因材施教
合理把握教學設計中問題的“度”
張揚學生個性,展現課堂活力
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相關思考
提高素質與激發興趣:21世紀教育應雙管齊下
中高職銜接的關鍵在于因材施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