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油方式對碳纖維原絲質量及生產成本的影響

2014-08-05 03:08徐勤梅
合成纖維工業 2014年4期
關鍵詞:原絲油槽油劑

于 波,徐勤梅

(1.吉林化工學院,吉林132022;2.吉林化纖股份有限公司,吉林132022)

碳纖維原絲上油能夠賦予纖維平滑性、抗靜電性和集束性,還使原絲具有足夠的耐高溫性、分纖性和防融著性[1-3]。在碳纖維生產中,碳纖維絲束根數很多,上油均一度控制嚴格。通常碳纖維上油均一度控制在0.5% ~1.8%。含油過高,碳纖維原絲在碳化時容易產生過多的粉末,從而造成碳化爐中相關設備的堵塞,同時影響碳纖維的強度,達不到使用要求;而如果含油量過低,碳纖維原絲灰分高、纖維強度下降[4],則使碳纖維原絲生產的可紡性降低,影響碳纖維原絲的產量,造成生產控制成本高。作者對碳纖維原絲上油設備及控制工藝進行改進優化,并分析了不同的上油控制方式對碳纖維原絲生產成本及質量的影響。

1 碳纖維原絲上油方式

1.1 油輥上油

1.1.1 油輥上油工藝

油輥上油控制系統是采用一個多孔的油輥,碳纖維原絲在油輥下方通過,油劑首先進入油輥內,再從油輥的孔中流出,這樣碳纖維原絲經過油輥的時候油劑就附著在上面,沒有附著在碳纖維原絲上的油劑流入油劑槽中,通過油劑循環泵對油劑進行循環,保持油劑的溫度防止油劑變質。油劑槽內油劑量通過控制油劑加入計量泵進行控制,油輥的速度通過變頻器控制,油劑量也會因為油輥的速度變化而變化。

1.1.2 油輥上油原絲質量

從表1可以看出,油輥的碳纖維原絲含油率上油較均勻,但碳纖維原絲的強度不勻率(CV值)影響產品質量,造成生產成本提高,這是由于:(1)上油輥不光滑導致碳纖維原絲纏輥現象嚴重,影響了碳纖維原絲的質量;(2)在生產開始時生頭較困難,因為碳纖維原絲需要從油輥的底部通過,而底部還有油槽,降低了生頭速度,浪費大量的原液,增加了生產成本;(3)纏輥后處理難度較大,影響高速運行時間,進而影響了生產,同時由于纏輥斷絲,導致碳纖維原絲的強度降低;(4)由于油劑槽深度過深,油劑容易變質,增加原材料使用成本,進而增加碳纖維原絲的生產成本;(5)由于碳纖維原絲通過的油輥的光滑度要求很高,加工工藝很難,如果提高油輥的光滑度則加工成本過高,油輥不光滑會導致碳纖維原絲經過時會產生毛絲,而毛絲影響了碳纖維的強度,碳纖維質量受到影響。

表1 油輥上油工藝原絲質量Tab.1 Precursor quality using oil roller

1.2 油槽上油

1.2.1 油槽上油工藝

碳纖維原絲在油槽上行走,經過紡絲導輥進入烘干,經過油槽的碳纖維原絲完全浸在油槽里的油劑中,實現碳纖維原絲與油劑的充分接觸,達到碳纖維原絲的均勻上油的目的。油槽的液位通過溢流的方式實現液位平衡,平衡液位以外的油劑進入到油槽下面的循環槽內,通過油劑泵對油劑進行循環,保持油劑的溫度防止油劑變質,定期檢驗油劑槽中油劑的濃度,在油劑罐中配置生產需要的油劑的濃度,油槽中油劑的濃度通過循環泵不斷調整,因為碳纖維原絲經過油槽時將油槽的濃度漸漸稀釋,通過循環泵不斷的循環保持油槽中油劑濃度的穩定。這種工藝控制方式只需一個油劑循環泵,不用變頻控制,油劑濃度控制通過油劑和水量的配比控制即可,控制工藝簡單,運行也比較穩定。

1.2.2 油槽上油原絲質量及生產成本

從表2可以看出:油槽上油不會導致纏輥,提高了碳纖維原絲質量,因為這種工藝不會產生刮絲,杜絕了毛絲的產生,另外,該上油方式減少了損耗,增加了產量,減少了生產成本。增加了油劑的用量,增加了原材料消耗成本,但綜合成本降低了0.7%。但油劑成本在整個碳纖維原絲生產成本中占15%,為了進一步降低成本,需要減少上油過程中油劑的循環使用量。

表2 油槽上油原絲質量Tab.2 Precursor quality using oil groove

2 碳纖維原絲上油方式的改進方法

2.1 改進措施

對碳纖維原絲上油工藝進行改進優化試驗。首先對設備進行精加工,以減少纏輥的現象,提高高速生產時間,減少因為纏輥降速對生產的影響,產量得到了提高;其次,減少生頭時間,降低原液損耗率,需要改變油輥的位置,但是該措施需要油輥浸在油槽內,但油輥及油槽之間的距離很難有所改變;第三,防止油劑變質,減小油槽的深度,但油輥至少1/3以上要浸在油槽中,因此油劑的循環量還是沒有多大的改變,成本指標還是很高,油劑成本仍占碳纖維原絲總生產成本的12.7%。

2.2 改進后的上油控制系統

通過優化試驗,改進后的上油控制系統見圖1。碳纖維原絲采用油槽上油后,經過導絲輥將上油后的碳纖維原絲導入紡絲線烘干系統,油槽的液位通過溢流保持平衡,通過實時檢測回流循環油劑的濃度控制上油濃度,保證油劑均一穩定,同時通過循環泵循環油劑槽中的油劑,油劑配置主要通過油劑罐進行,增加油劑控制調節閥控制油劑的加入量,油劑加入量的多少根據回流循環管上的油劑濃度確定。

圖1 油槽油劑罐上油控制系統Fig.1 Oiling control system of mixing tank for oil groove

3 碳纖維原絲上油方式改進效果

從表3可以看出,原絲含油量及相關化驗指標并沒有影響。

表3 上油槽油劑罐上油工藝原絲檢驗Tab.3 Precursor test using a mixing tank of oil groove

在沒有改造油劑槽上油之前,油劑使用及循環量需要2.5 t,而通過增加油劑罐進行實時控制后,油劑使用循環量減少到1.3 t,由于是實時添加,取消了回流循環槽,同時補加油劑的量只是碳纖維原絲帶走的油劑量,補加量大大減少,減少了油劑循環使用量,減少了油劑變質,這樣達到降低上油控制在碳纖維原絲生產上的成本,改變上油工藝控制后,油劑成本降到了7.5%。

油劑循環使用量卻只使用了原來的1/2,而且還降低了勞動強度,主要表現在:(1)每次停車或者油劑變質時不需要將循環槽內的油劑人工清除,浪費較小,減少了碳纖維原始生產成本及員工的勞動工作量。原來停車或油劑變質時需要兩個人向10個大桶內盛裝上油槽及油劑循環槽內的油劑,需要1~2 h清理干凈;(2)不存在混合不均勻點,對油劑濃度的均勻性沒有影響,提高了碳纖維原絲的生產質量;(3)能及時控制油劑的濃度,提高上油的均勻度,提高了碳纖維原絲的質量。

[1] 袁玉紅.聚丙烯腈基碳纖維原絲上油工藝研究[J].石油化工技術經濟,2013,29(5):39 -41.

[2] 賀福.高性能碳纖維原絲與油劑[J].高科技纖維與應用,2004,29(5):1 -5.

[3] 歐陽琴,陳友汜,莫高明,等.聚丙烯腈原絲中黏連的形成與控制[J].高科技纖維與應用,2011,36(2):21 -25.

[4] 王學彩.PAN原絲生產中的斷頭原因分析[J].高科技纖維與應用,2011,36(4):38 -39.

猜你喜歡
原絲油槽油劑
國內外纖維油劑的發展現狀與趨勢
吉林化纖自主制造國產化15 萬噸原絲萬噸級生產線開車成功
聚丙烯腈基纖維和瀝青基纖維微波預氧化研究
氨綸絲油劑的選擇
水輪發電機推力軸承油槽防甩油措施
變速箱齒輪油槽鍛造成形工藝開發
清理油槽有妙招
牽伸對PAN原絲取向度的影響及生產控制
油劑結構與性能對PAN氧化碳化的影響
化纖油劑配制過程對表面張力的影響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