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課堂:在敘事研究中促進教學反思——以高職《大學英語》課教學為例

2014-08-21 02:38李慎柱
科技視界 2014年21期
關鍵詞:手指大學英語筆者

李慎柱

(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山東 濟南 250200)

所謂敘事研究,就是由研究者本人以敘事、講故事的方式敘述自己在研究過程中所發生的一系列教育事件,表達自己對教育的理解和解釋?!皵⑹卵芯坎粌H是一種研究的方法和經驗意義的表達方式,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盵1]以下是筆者在課堂教學、教研活動以及教學管理等方面所作的敘事研究,謹以此權當拋磚引玉,以期望通過與大家探究教育敘事研究的方法,共同提高自身專業的成長。

1 課堂教學敘事與反思:不可預約的課堂精彩

課程實施,既要包括對預定的課程計劃的執行,又要包括在教學中依據情境的即時發生。下面結合筆者的一個英語課堂案例對這一命題加以具體探討。

2013-2014學年度第二學期,筆者在給2013級造價專業一、二班講授《大學英語》(第二冊)Unit 9 What Is Intelligence,Anyway?課文的最后一段時,并沒有根據事先備好的教案按部就班地上課,而是根據當時課堂情境即興發揮,有效地構建了一堂生成性英語課。筆者重點突出了文中提及的三個句子:

(1)A deaf-and-dumb guy went into a hardware store to ask for some nails.

(一個聾啞人走進五金店要買釘子。)

(2)Well,doc,the next guy who came in was a blind man.He wanted scissors.How do you suppose he asked for them?

(那么,博士,我問你,下一個人來了,他是一個瞎子,如果他要的是剪刀,你看他該怎么要求呢?)

(3)I lifted my right hand and made scissoring motions with my first two fingers.

(我舉起自己的右手,用前兩只指頭做了個剪的動作。)

首先,筆者在同學們的推薦下選定了三位同學分別扮演課文中的不同角色:陳春燕同學扮演那位“聾啞人”(the deaf-and-dumb),李秀同學扮演“盲人”(the blind),劉宏同學扮演 “店員”(the clerk)。然后,他們三位全身心地投入了表演 (bring their imagination into their full play)。陳春燕同學用惟妙惟肖的身體語言(body language)——敲捶動作(make hammering motions)淋漓盡致地體現了那位“聾啞人”的真實意圖:“他在柜臺上交叉著兩只手指,用另一只手做一個捶打的動作。店員給他拿來一只錘子,他搖了搖頭指著被捶的兩只手指,于是店員給他取了釘子,他拿出自己要的尺寸離開了?!崩钚阃瑢W先是表演了“盲人”機械模仿“聾啞人”作“剪切動作”(make scissoring motions)的滑稽動作,體現了課文中的那位“博士”受定式思維的羈絆而表現出的可愛的“迂腐”,繼而又用詼諧幽默的口頭語言(verbal language)清晰表達出了“盲人”要買剪刀(scissor)的要求。三位同學配合默契的表演贏得了陣陣掌聲。最后,在講finger(手指)的習慣用法時,筆者是這樣設計的:在手指的用法上,我們與西方人存在不少差異。英語中無名指(我們的第四指,他們的第三指)又稱ring finger,因為這是戴結婚戒指的手指,這種風俗好像已經在中國流行。用手指數數時,我們通常張開手掌,由大拇指開始逐個彎曲;而他們則先握拳,由大拇指開始依次伸直。他們 “cross their fingers(豎起中指,和食指疊成麻花狀)”表示“Good luck(祝你好運)! ”或“Keep your fingers crossed!(希望一切盡如人意)! ”本文中“I lift my right hand and made scissoring motions with my first two fingers(我舉起右手,用前兩個手指做了幾下剪東西的動作)”的“前兩個手指”如果是指“大拇指和食指”就作不出剪的動作,因此無疑是指“食指和中指”。西方人習慣上不說大拇指是第一指,甚至不認為大拇指是finger(手指)。所以他們又說“A hand has four fingers and a thumb(一只手有四個手指和一個大拇指)”。

本堂課給筆者的啟示如下:

(1)高職高專英語教師有必要對教材進行二度開發。應從“后現代課程觀”強調課程動態性、開放性和反思性等理念的認識著手,進一步探討推進高職精品課程建設的理論支撐。

(2)真正的課程不是由外在的專家、學者制定的,而是在實踐的過程中,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創造的。因此,課程實施實質上是一個對話與交往的過程。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教師和教材之間、教材和學生之間,都存在著對話,通過對話,才能生成意義。

(3)從哲學層面來考察,課程執行與課程創生是一對矛盾的統一體,它們既相互對立,又相互統一,在課程執行的過程中共同發揮作用。有效生成根植于精心預設,精心的預設會促進有效的生成。

2 教學管理敘事與反思:感動于課堂,感恩于課外

筆者曾舉辦過一次公開課,教學內容是“新視野英語教程II”中的Unit 5 Section A:Father Dearest。從課堂上對學生反應的觀察以及課后與學生口頭調查的結果來看,這堂課受到了大多數學生的肯定和歡迎。

課堂結束曲“父親”(課件與歌曲旋律同步播放)深深打動了他們,有很多學生當堂感動得哭了。在播放歌曲前的“評價性理解(reflect on the story)”這個環節,我讓學生用英語講述自己享受“父愛”的故事(Talk about an experience that you shared with your father), 前面幾個學生都講得挺好,聲情并茂,可是當我叫到一個叫鐘卉(化名)的女生時,她表情憂郁地站了起來,低著頭小聲說了一句:“I have no father.He has been dead(我沒有爸爸,他已經去世了)”。話語一出,我和全班其他的學生頓時都沉默了,不知該說什么好,不過我很快結合課文的意境即興說了這么一句:“I’m so sorry to hear that.Yet I’m sure your father is not gone.You always have your father who always loves you.Just say quietly to your father,‘Be careful,Dad.You are safe in my heart.And my heart will go on and on.Keep well!’(我很難過聽到你這樣說,不過我相信你爸爸沒有走,他一直和你在一起,他永遠愛你。輕輕地在內心深處道一聲祝福吧:‘爸爸,多保重,我會永遠用心呵護著您,我對您的愛永無止境。請您多保重!’)”頓時,班里響起了一陣飽含鼓勵的熱情掌聲……

下課鈴聲響了,可是我發覺這位女生卻趴在桌子上哭了起來。課后我并沒有馬上找她談話,我知道她的心里肯定有難言之隱,但在以后的課堂上,我有意識地悄悄地觀察她,她依然是那么郁郁寡歡,不茍言笑。我曾側面了解過其他同學,他們都說這位同學心里好像有什么不愿意讓人家知道的東西,很少談起她的家庭,同學們也不便多問。終于有一次,這位女生去我辦公室交作業,當時辦公室里沒有其他老師在場,我便趁機跟她聊了起來:“那天上課的時候,你說 ‘I have no father’,隨后我說的那些話是不是不太合適啊……”剛開始,她還是很猶豫,我也不追問她,但過了一會兒,她似乎鼓足了勇氣,好像記憶之閘被打開了。于是有了下面的一段對話:

“李老師,其實你們都誤會我了,以為我爸爸去世了。我有爸爸,目前他就和我們住在同一個城市,只不過他在我十歲那年,拋棄了我們娘仨(我弟弟8歲),去南方做生意了……”

“你爸爸和你媽媽離異的時候你才這么小,能記得當時的情景嗎?”

“怎么不記得?!當時在法庭上,媽媽說只要我們姐弟倆愿意跟著他,她會同意的。但是我們從小就沒得到過他的關愛,和他沒有任何感情,就這樣我們不約而同地歸屬了媽媽?!?/p>

“你爸爸又成家了嗎?”

“成不成家我并不關心,他的事與我無關,我沒有爸爸,在我心里他已經死了?!?/p>

“這么多年來你沒再見過他嗎?”

“沒有,也不想見?!?/p>

“他沒主動聯系過你們嗎?”

“聯系過了,而且經常打聽我們,也提出給我們姐弟倆交學費,可我媽媽拒絕了?!?/p>

“這么多年了,你們娘卅可真不容易啊。大人之間的糾葛,可能子女們未必全能理解,但我想,每一個父親都是深愛自己子女的,這一點毫無疑問。你現在已經是一個大學生了,肯定更懂得‘血濃于水’的道理?!@樣吧,今天咱們先談到這里,今后你有什么話,咱們可以接著聊,好嗎?”

“謝謝老師……”

就這樣,在以后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這位同學一直和我保持著聯系,或單獨去辦公室找我,或通過電話、短信、email等方式。使我值得欣慰的是,慢慢地,她對自己父親的看法已經有了明顯的改變,并打算找機會和她父親好好聊聊。值得我自豪的是,那次我講的公開課“Father Dearest”在文本價值方面已經得到了很好的提升,“感動于課堂,感恩于課外”,我想,以學生學業的成功帶動他們完美人格的形成是一個老師始終應當恪守的教育職責。

總之,教育敘事研究要求教師以敘事的方式認識教育教學現象,并促成教師對經驗的構建與反思。教育敘事既是一種研究方法,也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媒介?!敖處煍⑹卵芯康倪^程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歷程”[2],教育敘事研究是教師專業自主成長的一條快捷之路。

[1]丁鋼.教育敘事的理論探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8(1).

[2]王凱.教育敘事:從教育研究方法到教師專業發展方式[J].比較教育研究,2005(6).

猜你喜歡
手指大學英語筆者
手指背側復合組織塊離斷再植
手指操
老師,別走……
換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師,你為什么不表揚我
校園網絡背景下大學英語大班教學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學法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