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鎮化進程中生態安全評價與監控研究

2014-08-21 16:02張文健
科技視界 2014年21期
關鍵詞:生態安全城鎮化監控

張文健

【摘 要】本文首先闡述了生態安全的內涵以及城鎮化進程中對生態安全評價與監控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了生態安全的評價方法,最后給出完善城鎮化生態安全評價及監控機制的措施和建議。

【關鍵詞】城鎮化;生態安全;皖北地區;評價;監控

1 生態安全的內涵及重要性

安全通常是指主體存在的一種不受威脅、沒有危險、不出事故的狀態。是人類最根本的基本需要。長期以來,人們只關心軍事安全和政治安全,近些年來,人們開始關心經濟安全,目前,在人類面臨的全球各種安全問題日益突出、規模不斷擴大的嚴峻形勢下,生態安全的概念得以產生,并迅速發展、擴大,形成了包括環境安全、生物安全等在內的初步的生態安全科學體系。所謂生態安全,是指一個區域生存和發展所需的生態環境處于不受或少受破壞與威脅的狀態,即自然生態環境能滿足人類和群落的持續生存與發展需求,而不損害自然生態環境的潛力。

生態安全的重要性表現在以下方面:(1)影響層面的廣泛性。一旦一個國家的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失去生存條件的是整個國家和民族。(2)生態危機后果的嚴重性。生態過程一旦超過“臨界值”就不可逆,資源枯竭、環境退化造成的生態危機,通常很難在一代人或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手里挽回。(3)生態效應的“代際”轉移性。生態環境的破壞不但影響到目前的這一代,而且還會影響到后代人。(4)生態安全與民眾聯系的廣泛性。環境污染會對民眾身體健康造成很大不利影響,而資源短缺會妨礙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這些都會引發民眾的不滿,嚴重的甚至導致國家動蕩。

2 城鎮化進程中對生態安全評價與監控的重要性

城鎮化使資源配置更合理、集約,優化空間布局,推動了經濟的發展、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另一方面,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工業化不斷發展,會造成對自然環境和生態環境的過度開發,生活廢物與工業污染對環境造成嚴重破壞,超采地下水導致地面沉降。還有,城鎮規劃會造成植被破壞、生物多樣性減少,以上種種最終導致生態日益惡化,生態安全問題愈來愈嚴峻。因此,要使城鎮化順利推進,就要處理好城鎮化與生態安全的矛盾,應把生態保護和環境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的位置。方法之一就是做好城鎮化進程中生態評估與監控。通過生態安全評估,幫助管理部門了解城鎮化活動對當地生態的影響,并預測未來生態變化的可能性,從而有利于有關決策的制定,因此建立生態安全評估監測體系,是提高城鎮化質量的重要保障。

3 城鎮化生態安全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3.1 生態安全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原則

3.1.1 導向性原則

指標體系要體現與生態系統安全總體戰略目標一致的策略,且對實現目標有導向作用。生態安全評價的目的在于其結果可為城鎮化生態監控提供合理的科學依據,從而規范和引導城鎮化發展的過程和方向。

3.1.2 可測性原則

確立的指標必須是能夠通過觀察、測試、評議等方式得出明確結論的定性或定量指標。

3.1.3 系統性原則

生態環境是一個受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系統,因此指標體系應綜合地反映生態環境系統中各子系統、各要素相互作用的方式、強度和方向等各方面的內容,評價時應綜合平衡各要素,考慮周全、統籌兼顧,通過多參數、多標準、多尺度分析、衡量,從整體的聯系出發,注重多因素的綜合性分析。

3.1.4 客觀性原則

指標體系既能較客觀和真實地反映生態系統安全的內涵,又能較好地量度生態系統安全主要目標實現的程度。指標體系過大或過小都不利于做出正確的評價。

3.2 城鎮化進程中生態安全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就當前來說,城鎮化過程主要對從以下方面對生態安全產生負面影響:

3.2.1 城鎮化對水資源的影響

水資源包括地下水資源和地表水資源。由于城鎮建設規模的急劇擴張,使得城鎮的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速度難以跟上城鎮發展的需要。到現在,一些城鎮尚無系統排污管渠和集中污水處理廠,對水資源的污染主要來源于工業廢水及生活污水的排放。根據全國環境統計公報, 2012年全國廢水排放總量684.8億噸。其中,工業廢水排放量221.6億噸,占廢水排放總量的32.3%,城鎮生活污水排放量462.7億噸,占廢水排放總量的67.6%;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廢水排放量0.5億噸,僅占廢水排放總量的0.1%。

3.2.2 城鎮化對土壤資源的影響

土壤環境污染主要是指土壤中含有的有機廢棄物或含毒廢棄物過多,影響或超過了土壤的自凈能力,從而引起土壤正常功能的變化,最終影響植物的正常生長和發育。城鎮化進程中,工業固體廢物、建筑垃圾、生活污染物等的任意堆放,都會導致土壤受到污染。據2012年安徽省統計年鑒中統計數據,皖北六市中,除宿州市外,其余五市工業固體廢物處置率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3.87%)其中,淮北:0.78%,亳州:0.15%,蚌埠:0,阜陽:0.03%,淮南:9.66%。

從全國范圍來看,環保部和國土資源部不久前聯合發布 《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結果顯示全國土壤總的超標率為16.1%,其中輕微、輕度、中度和重度污染點位比例分別為11.2%、2.3%、1.5%和1.1%。污染類型以無機型為主,有機型次之,復合型污染比重較小,無機污染物超標點位數占全部超標點位的82.8%。其中,耕地土壤的點位超標率為19.4%,其中輕微、輕度、中度和重度污染點位比例分別為13.7%、2.8%、1.8%和1.1%,主要污染物為鎘、鎳、銅、砷、汞、鉛、滴滴涕和多環芳烴。

3.2.3 城鎮化對大氣的影響

城鎮化導致的工業廢氣排放量的大幅上升嚴重威脅著空氣質量,并且近年來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快速推進,居民采暖、建筑施工、汽車尾氣等排放出的氣體也在大量增加,使得近年來許多城市空氣質量逐年下降。據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網站2013年1月12日21時更新的數據,全國74個被監測城市中,PM2.5值超過300者竟達33個之多,其中首都北京PM2.5濃度高達786微克/立方米,石家莊更高達960微克/立方米。按照WHO的指標,PM2.5值低于250微克/立方米是可接受的空氣質量,超過300已是重度污染,超過500則會對戶外活動者的健康構成損害,由此可見,在中國最繁華的東部城市,空氣質量的惡化已到了何等嚴重的程度。

3.2.4 城鎮化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在城市化進程中,要進行大規模的開發建設,如房地產開發、公路、鐵路、機場、港口、供水、排水、供電、通訊、興修水利、水電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工礦企業、鄉鎮企業建設等。在這些建設活動中,地貌植被將遭受到大面積的毀壞,導致生物多樣性減少。

生態安全及生態功能是多種多樣的,一般不可能對所有的功能變化都作出定量評價,因而應根據主要功能的分析和篩選,有選擇地評價。根據區域環境特點、敏感環境、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對生態安全及功能的要求、主要限制因子和主要的生態問題進行篩選,因此,基于以上分析,城鎮化進程中的生態安全評價評價指標體系應以水資源、土壤資源、大氣、生物多樣性等作為評價因素

4 生態安全的評價方法

當前對態安全的評價方法有很多種,例如多因素模糊綜合評價法、綜合指數分析法、層次分析法、GIS(地理信息系統)、主成分分析法等,不一而足。筆者認為,由于生態安全變化時空規律具有模糊性,為全面、合理地評判生態安全現狀及發展趨勢,采取多因素模糊綜合評價更具有科學性。

模糊綜合評價是對受多種因素影響的事物做出全面評價的一種十分有效的多因素決策方法,其特點是評價結果不是絕對地肯定或否定,而是以一個模糊集合來表示。選取有代表性的生態因素(空氣、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生物多樣性等)作為評價因素集,確立各因素的評價因子,通過綜合各單因素中各因子的評價結果,得出單因素的模糊矩陣,根據模糊矩陣和各因子權重進行單生態安全因素綜合評價。綜合生態安全各單因素評價結果得到總體環境模糊矩陣,根據模糊矩陣和各環境因素權重進行總體生態安全綜合評價。

5 完善城鎮化生態安全評價及監控機制的措施和建議

5.1 地方政府應重視城鎮化生態安全評價

近年來,城鎮化成為地區經濟發展的催化劑,成為解決就業、實現市場擴展、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舉措。一些地方政府在推進城鎮化過程中,重經濟輕環境,在招商引資中降低環保門檻,違法違規審批嚴重污染環境的項目,有的地方政府置國家環保法律法規不顧,出臺土政策,阻礙正常環保執法,導致環保部門無法正常履行監管職能,更談不上開展生態安全評價工作了。

5.2 加強監測能力建設

當前各地區環境監測能力均有了較大提高,但仍存在二級站人員編制、監測用房不足,三級站人員結構不達標,部分市(縣)基本儀器配置不夠的現象。根據2012年全國環境統計公報,全國各級環保系統實有人數205334人,其中,各級環境監察人員不足7萬人,而全國產生污染物的工業企業己超過百萬家。就安徽省來說,據2012年統計數據,安徽全省共有環保機構450個,環保人員為5816人,其中環境監測人員僅有2070人。據統計,全國只有1/3的縣設有環境保護局,有近10%的縣尚無環境保護機構,每個縣級環境保護局不足9人,每個縣級環境保護監測站不足11人,每個縣級環境保護監理站不足7人,每個縣環境保護儀器設備總價值不足3.3萬元,特別是在廣大小城鎮一級基本上沒有環境保護機構,很多污染嚴重的鄉鎮也沒有環境保護機構,甚至相當數量污染嚴重的鄉鎮沒有一個環境保護人員。

5.3 在環境監測中貫徹優先監測原則

監測項目受人力、物力、財力的限制,不可能將所有的監測項目都加以測定,只能是對那些優先監測污染物加以監測。所謂優先監測物主要是指以下污染物:①標準中要求控制、在環境中難以降解的污染物;②危害大、毒性大、影響范圍廣的污染物;③出現頻率高的污染物。

5.4 加強生態承載力的預斷評價

預斷評價也稱為影響評價或未來評價,是對計劃興建工程可能對環境造成的影響進行預測并作出評價,從而對不利影響提出減免或改善措施,為決策部門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由此可見,預斷評價是工程規劃設計階段進行可行性論證的主要組成部分,是評估一個地區或生產部門社會經濟發展的環境適應能力的重要手段。與預斷相對應的是現狀評價?,F狀評價是對在建工程或已建工程的現狀進行環境質量評價,以便了解工程的環境狀況,針對不利影響提出措施,保證和提高環境質量。例如有些部門對葛洲壩水利樞紐在工程施工期間進行過環境質量現狀評價,找出施工噪聲危害及中華鱘過壩等許多主要影響項目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基本途徑。在城鎮化進程中,各地不僅要注重現狀評價,更加要重視預斷評價,通過各種活動對生態環境可能造成的威脅進行預斷評價,預測當前的生態環境是否能承載人們的城鎮化活動,從而實現超前預防和超前控制,并努力將這種風險消滅在萌芽狀態,做到防患于未然。

5.5 評價指標的地區差異性

不同地區的生態環境承載力不同,地域特征不同決定了不同地區的生態安全的評價指標亦不相同,例如山區與平原的評價指標不應相同。另外,在不同地區由于工業布局不同,污染源的差異很大,污染物的種類也不同,因此影響生態環境質量的因子的選擇也不同,應根據具體情況,設立不同的評價指標、實施不同的評價辦法,做到因地制宜。

[責任編輯:劉帥]

猜你喜歡
生態安全城鎮化監控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你被監控了嗎?
Zabbix在ATS系統集中監控中的應用
云南林下經濟模式中生態安全問題探析
堅持“三為主” 推進城鎮化
PDCA循環法在多重耐藥菌感染監控中的應用
城鎮化
加快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
對構建新型城鎮化的觀察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