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州文化旅游研究

2014-08-21 16:06黃晶劉夢琪李丹婷許閩枝
科技視界 2014年21期
關鍵詞:荊州不足優勢

黃晶+劉夢琪+李丹婷+許閩枝

【摘 要】荊州,一個有著上千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城,國務院公布的首批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有著其他城市無可比擬的旅游文化資源。針對荊州旅游業停滯不前的問題,深入探討荊州文化旅游資源優勢,發現其存在問題,為促進荊州文化旅游繁榮健康發展建言獻策。

【關鍵詞】荊州;文化旅游資源;優勢;不足;發展

21世紀是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時代,旅游文化產業作為一種新興產業在拉動地方經濟發展、提升城市形象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旅游文化資源作為一種日益重要的戰略資源也越來越成為很多城市爭奪的焦點。古城荊州有著其自身獨特的文化旅游資源。楚文化源遠流長、三國文化家喻戶曉、水文化震撼人心、民俗文化琳瑯滿目,形成了以楚文化為主、三國文化等其它文化為代表的“一主多元”的文化格局,豐富的文化資源優勢為荊州文化旅游發展提供了優越條件。

1 追古溯今,明確自身優勢

1.1 歷史文化優勢

荊州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是江漢原始文化的中心,楚文化的發祥地,三國文化的中軸區,關公文化的源頭,江漢民俗文化的集成地,是享譽天下的文化之邦。

楚國在荊州定都長達411年,歷經20代楚王,名列“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留下了大量珍貴而豐富的楚文化遺產,如:熊家冢楚墓、紀南城遺址、八嶺山楚墓群、孫叔敖墓等?!皠浣枨G州”、“呂蒙襲荊州”、“關羽大意失荊州”等三國故事皆是千古流傳。更形成了關帝廟、九龍淵、“三國記憶”公園及古華容道等三國文化。

“萬里長江,險在荊江”。荊江大堤,公安縣荊江水利分洪工程、世界治水博物館、98抗洪紀念館等也成為水文化旅游景點的典型代表。

1.2 旅游資源優勢

荊州文化旅游資源豐富,省市級以上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00多余處,其中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座,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處,包括楚紀南城在內的古城遺址5處,楚文化遺址73處,大型古墓葬群1000余處。

荊州是國家優秀旅游文化城市,建成對外開放和經營的各類景點65處,其中國家4A級景區3處,3A級景區3處,2A級景區4處,全國農業旅游示范區1個,國家森林公園3個,省級旅游度假區1個,省級風景名勝區1個,星級賓館40余家,旅行社40余家,旅行從業人員3萬余人。

1.3 形勢政策優勢

2011年3月,省委書記李鴻忠、省長王國生在我省兩會上提出要把荊州“建設成為長江沿線的明星城市,江漢平原的中心城市”,并正式喊出“復興大荊州”這一響亮口號。

2011年7月,省委、省政府正式出臺了《關于實施“壯腰工程”加快荊州振興的意見》,再次提出要把荊州打造成長江經濟帶上的“鋼腰”。為此,荊州市委、市政府做出了“推進文化壯腰,建設文化強市”的重大戰略部署。

2014年2月,荊州攜手湖北省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投資有限公司興建荊州重點文化旅游項目——關公文化園,并表示將該項目打造成國內首屈一指的關公文化精品園區,建起荊州古城首個5A級旅游風景區。

此外,“十二五”規劃、“中部崛起戰略”、“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古城水系整治”、及荊州長江大橋、港建、洪湖水上世界等各方面的發展建設也為荊州旅游業繁榮發展提供契機。

1.4 區位交通優勢

從旅游區位上來看,荊州市在湖北旅游發展中占有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地處“兩圈”發展戰略的中軸區,處在“1+8”武漢城市圈與“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的結合部,是進入鄂西地區的必經之處。

從交通格局看,“襄荊”高速、“滬蓉”高速貫穿荊州,“滬漢蓉”、“荊岳”鐵路也建設完工并投入運營,荊州在湖北旅游中的集散中心地位將更加突出。

2 放眼當下,尋找自身不足

2.1 主題定位不明確

荊州文化旅游資源等級較高,類型多樣,潛力較大,但過于繁多,重點不明。雖擁有楚文化、三國文化、水文化及民俗文化等多方面的文化旅游資源,但無法做到整體融合,突出精品,打造屬于荊州自己獨一無二的文化名片;其次,旅游精品城市必須遵循“人物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發展原則,而荊州主打的楚文化和三國文化與許多旅游城市雷同,卻沒有其新穎別致之處,難以突出其獨特魅力。如:三國文化旅游優勢不明顯,與周邊宜昌、襄陽、咸寧等城市存在較大競爭;水文化開發落后,無法形成規模等。

2.2 管理體制不完善

由于荊州旅游景點分別隸屬于不同的直屬單位,所以缺乏統一有效的規章制度的管理。如,關帝廟、張居正故居、三國公園等屬于荊州區建設局管理,荊州博物館、萬壽園、荊州古城則屬于文化局管理,章華寺屬于宗教局管理,這種分散為營的狀態既阻礙了荊州旅游資源的有效整合,又使得個別景區由于缺乏專業工作人員的有效管理,導致景點出現臟亂、居民任意妄為等環境秩序問題。

2.3 投入和宣傳不足

景區投入嚴重不足,導致配套設施建設滯后。特別是資金的缺乏,導致旅游景點保護和維護力度不夠,如一些景區破壞嚴重,使得游客大量流失。同時,荊州旅游宣傳力度相比其他城市而言也有很大差距,往往憑借以往名氣及口耳相傳來支撐其旅游業的發展。沒有突出本土特色和優勢的宣傳,就難以達到旅游業發展質的突破。

2.4 市民文化素質不高

荊州市民整體文化素質不高也是阻礙荊州旅游業發展的又一因素。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爆“粗口”的現象隨處可見,市民隨心所欲破壞環境的行為嚴重損害了荊州的旅游形象;另一方面,荊州市民的本土歷史文化知識缺乏,對荊州的文化背景及文化旅游了解不夠深入,難以達到“人人當導游”的理想旅游城市標準。這無疑也成為阻礙荊州旅游業發展的一大障礙。

3 把握時機,開拓發展未來

3.1 明確主題定位,打造荊州品牌

第一,整體布局,確立荊州文化。比較荊州多種文化在旅游市場的競爭力及其內在發展潛力,不再單打“楚文化”、“三國文化”、“水文化”等孤立“文化牌”,而是將荊州的所有文化及其相關旅游景點加以整合,確立起“荊州文化”這一獨具特色的主題品牌。合理規劃景區景點,形成點、線、面的完美結合,打造全方位旅游精品城市,彰顯其獨特魅力。

第二,全面規劃,重點突出。在整體的“荊州文化”打造過程中,除了全面規劃,合理鏈接之外,還必須做到重點突出,奪取游客眼球。如,目前荊州正著力打造的“關公文化園”將成為荊州重點文化旅游項目。

第三,承襲傳統,開拓創新。荊州歷史源遠流長,千古流傳佳話亦數不勝數,傳統的文化保護已難以滿足游客的需求,必要的創新才能搶占先機。根據歷史故事、民間傳說,興建相關雕塑作品,打造古風古韻的大街小巷,重現三國經典,還原三國原貌。

3.2 改善管理體制,優化旅游環境

力爭各部門有效合作,對荊州旅游景點綜合統一規劃和管理。管理部門堅持貫徹實施《湖北省旅游條例》,加強行業管理和綜合執法檢查,加強旅游產業建設,優化旅游環境。執法部門加大檢查和執法力度,加強景區景點保護,規范旅游市場行為,全面規范經營秩序,塑造荊州旅游的良好形象。

3.3 增進招商引資,加大宣傳力度

一方面,針對國家正在實施的中部崛起計劃,抓住武漢城市圈發展機遇,積極向國家和省有關主管部門爭取項目、資金,加大對名勝古跡的保護與開發力度;另一方面,積極面向全社會招商引資,大力支持建荊州重點文化旅游的項目,加大荊州文化旅游的開發與合作。

同時,加大宣傳力度,積極利用荊州媒體的宣傳,如荊州的本土特色頻道“壟上行”、“江漢商報”等紙媒,“江漢風”、“荊州新聞”等王牌欄目。同時,大力建造戶外媒體平臺。形成“處處有宣傳”效果。此外,加大與當地的旅行社的合作,開展如桃花節、賽龍舟等活動,激活荊州旅游市場。

3.4 普及文化知識,人人爭當導游

荊州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長江之畔的大學學府將荊州緊緊環繞,每位長江學子都能夠成為文化傳播的使者,為荊州文化旅游的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加強旅游文化知識的普及,融入荊州居民的生活之中,在潛移默化的提升整體的文化素質,打造文化氣息濃郁的旅游城市。

【參考文獻】

[1]盧曉琴.關于荊州旅游開發的思考[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農學卷,2007(2版).

[2]李曉波.荊州文化旅游發展的思考[J].經濟研究導刊,2009.

[3]周厚春.關于開發荊州文化旅游的幾點建議.現代營銷,2011(7).

[4]周丹.試論荊州楚文化旅游資源的比較優勢.商場現代化,2012,3(7).

[5]梁菁,梁長林.弘揚荊楚文化 激活旅游經濟.當代經濟,2010(8).

[6]李蘭.地方文獻與城市旅游建設之探討:以歷史文化名城荊州為例[J].圖書館論壇,2007,2,27(1).

[責任編輯:湯靜]

猜你喜歡
荊州不足優勢
三國戰爭話荊州(下)
矮的優勢
崛起的荊州詩歌
畫與話
荊州:湘鄂西蘇區的中心地帶
關于當前群眾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關于企業營運資金管理的研究
談“五老”的五大特殊優勢
第二優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